王灃雖然是個督學,但畢竟也是年紀一大把的老人了。
其人生於北周末年,既是見識宇文氏的倒行逆施,也體驗過楊堅的開皇盛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肯定比馬周這樣的愣頭青要深刻得多。
只是,聽得王灃如此評價鳳朝的公田法,馬周雖然嫩臉微紅,卻也還是強辯道:“夫子,馬周並非是說公田法不好,只是此法太過急躁,叫學生看來非是長治久安之良策耳!”
王灃聽來好笑,不由反問道:“哦!老夫倒想不出,此法如何不能長治久安。”
馬周被問得一愣,但也急中生智,解釋道:“學生聽聞,此法規定佃公田者只許種植麥豆粟黍等主糧而不稅,私田者雖是寬許自擇,但也僅是主糧不稅,若種植桑麻或菜蔬等所謂的經濟作物,課稅最高竟可達五稅一。學生思謀,如今天下方亂未定,各地慘受兵災,十室九空,人煙稀薄,窄鄉變作了寬鄉,行此公田法倒也無礙,只是日後待得天下安定,百姓人丁興旺之後,然着果腹有餘,衣被何來?”
這話一說,頓時叫王灃險些笑岔了氣,不由指着馬周笑道:“馬賓王啊!馬賓王,合着你這一趟從新都轉來,只是低頭看路,不曾舉頭望天?”
馬周被說得一愣,反問:“夫子此話何意?”
王灃笑道:“且不說你方纔之語,明顯對公田法知之不詳,對與之配套的商法,更是一竅不通,呵呵!貞兒!”
王灃笑罷向身後揮揮手,便見得一個年紀在三十出頭的青年快步上來,呈上了兩冊手抄本,看封面正是新朝頒佈的“公田法”和“商法”。
見馬周看着遞上來的抄本一臉無語,那王灃的兒子王貞更是從桌上的考試資料裡,拿起了一本“鳳朝科舉·進士試教材(公版)·律法真題集錦”,道:“馬周賢弟,其實新朝田法與商法之事,也不用瞧別處,便是此等教材之中亦有詳解。”
聽得王貞如此說道,馬周頓時再也壓不住臉上的面紅耳赤,因爲這些教材可是他一本本的從新都背來曲阜,用來攻訐新朝的科舉制度,卻不想自己連翻看都不曾,如今這是被人當面啪啪打臉。
也在這時,就聽一名坐在堂中的中年儒生出言解圍道:“咄!便是說得好聽,惡法終究惡法!”
王灃聞言無奈的搖頭道:“自前朝文帝行科舉事,廢孝廉制,以科取仕即爲簡拔任用官吏之正道,如奔流江水不可往復,亦如激流行舟不可回頭。你等耕讀傳家,所爲不過科舉出仕,如今既不識大勢,亦不欲隨波逐流,便只管回家繼續埋頭苦讀罷了!”
聽得王灃直接一句話懟死大家的前路,不少人的臉色紛紛變了,他們今日上門來本是想求一個轉圜的辦法,畢竟大家之前埋頭苦讀的確是爲了謀一個出來好憑科舉拿下個一官半職,誰知道這新朝天下都還沒一統,便別出心裁的搞出了新的科舉制度,雖然還是通過考試取士,但新朝考的東西跟他們以前學的完全是兩個體系,大家都是讀書讀了幾十年的人,突然之間搞什麼改弦易轍未免是真有些措手不及啊。
誰知道,這三言兩語間,卻是把話給說過,把天給聊死了。
頓時,不少人立馬喊了起來,有出聲訓斥馬周的,也有給王灃賠不是的,還有哀求不要放棄他們的,至於硬氣的人也有,便聽一人說道:“鳳朝如此倒行逆施,且還是女子當國,想來國祚定不長久!”
聽得又有人當着面詛咒新朝,王灃乾脆也不動怒了,反倒老神在在的撫須道:“諸位!昔日孔府三十二世嫡孫,通守將軍孔德貴與鳳軍於方與縣城前大戰,僅半日便全軍盡沒,使我郡縣皆收於鳳朝之手,如今鳳朝東佔有遼東半域,北踞幽燕,南抵泗水,向西更是奪下洛陽、大興二京。能不能長久老夫不知,但放眼天下,安有敢行科舉取士者!諸位若不欲與新朝同流合污,當真不妨歸家隱居,靜觀變化,如此這般在老夫面前鼓譟,無甚用處也!”
聽得王灃這般直言教訓,不少人當即是面燥耳赤,愧色難遮,不少人當即只能起身告辭,離席憤然而去。
當然也有不少臉皮厚的卻是被這一通罵給來了個醍醐灌頂,卻是當真留了下來,虛心請教起參與新朝科舉的辦法,是不是當真只要通讀和研習各種考試資料,便有望考取新朝的秀才、舉人和進士。
對於這些問題,王灃也不敢肯定回答,一時半會頗有些爲難,倒是他兒子王貞卻是大膽的站出來爲親爹解圍,坦言其實新朝的科舉也不難,雖然科目看起來很多,但其中所涉及的文理並不晦澀深奧,其中如語文、地理、歷史和常識,對於飽讀儒家經典的儒生而言,基本就屬於是一門通便門門通,無需改弦易轍。
而數學、行測和律法、申論,雖然要另外花費些心思學習,但其中內容也並無什麼虛浮無用之處。
甚至爲了佐證自己的看法,王貞乾脆當場拿起一本行測真題詳解,隨手就抽了裡面的一道題取捨關係題來與大家講解。
題問:某縣夏初遭遇旱災,全縣近六成的土地因爲缺水而遭遇旱情,此時卻又得到氣象部門預告,在不久之後的盛夏時節,全縣水系流域將會遭遇到強降雨侵害,因此上級政府部門要求縣裡必須調撥足夠人手加固堤壩清理水渠預防即將到來的水患災害,此時若果你是負責此項工作的負責人,發現如果組織人手抗旱就無法調動更多的人手去預防水患災害,而將人手向預防水患方面傾斜的話,旱情勢必就會繼續加重,且一定會影響當年的糧食產量乃至出現饑荒,問此時應該如何取捨?
在場的很多人當然都是沒見過什麼真題詳解的,自然不知道在這個題目的下面已經羅列出的解題思路和答題要點,甚至這個題目的頁面背後還列有不同的指導答案。
不過,很多人在聽明白了問題的內容之後,也都是紛紛表示了震驚,一個是震驚這題目邏輯的周密性,再一個是震驚這個題目的實用性。
更多人則是直接被這個問題給問懵了,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處理,便是王灃聽了也是不停捋須的沉吟思索,好半響後:“此題老夫雖然不知道如何作答纔算得正(得分),但老夫思來減產、饑荒並不迫在眉睫,而水患動輒便要傷及人命,雖糜爛一地,但波及不止一縣,因此自該以人命爲重,先治水患再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