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勸降

向道宗飛劍傳書之後,蕭煜又請來徐振之和南謹仁兩位逍遙境界高手,三人聯手將老僧的修爲暫時封印,然後暫押入豫州大營,等待道宗那邊有消息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置這位佛門上任主持。

接着蕭煜並未急於返回北地,而是駐留在豫州大營中。閩行向蕭煜稟報了關於豫州戰事的進展情況,閩行曾親自寫信勸降張海九,同時也加大攻城力度給張海九施壓,這幾日來,張海九已經有所動搖,再不復先前的堅決姿態,亦曾回信於閩行,不過爲了不留痕跡,卻是他人代筆。在閩行看來,張海九的顧慮有兩點,東都家中妻兒老小的性命爲其一,獻城投降以後前程仕途如何爲其二,偏偏這兩點閩行都做不得主,所以勸降一事就這般拖了下來。

現在西北的官職還未徹底確定下來,其中充斥着大量臨時官職,如總兵官、總督、掌印官等等,但不管怎麼說,張海九在東都的地位與閩行等人在西北的地位相當,他若是投效,即便不能得一個左都督,也要有一個右都督,這樣纔能有千金買馬骨的意思。

如果只給張海九一個虛名,倒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張海九擔着全家老小的風險,若只是一個虛名,他未必會願意投效西北。

蕭煜聽完閩行的陳述後,沉默許久,不斷在心底斟酌利弊。平心而論,閩行所說的都是實情,而蕭煜手上也不是沒有官帽子,畢竟隨着林寒返回草原,勢必會出現一塊權利空白,至於用誰來填補這塊空白,蕭煜還沒有做出決定。退一步來說,隨着藍玉迴歸文官行列,下一步便是搭建一套系統的文官班子,這裡也有大量的官帽子,而且還是將來握有實權的官帽子。

文官和武官必須要形成互相制衡之勢,不能以文制武,也不能任由武人勢大欺壓文官,兩者要形成一種平衡,只靠一個藍玉是不夠的,要建立一整套文官體系,勢必要將部分可文可武的領兵武官轉爲實權文官,這樣既可以削弱分化武官的勢力,又能讓文官的腰桿更硬一些,有足夠的底氣去抗衡武官。

蕭煜緩緩開口道:“我們西北入主中原,就要由打天下轉爲坐天下,打天下靠武人,坐天下就要靠文人了,我打算將部分能文能武的武將任命爲同級文官,甚至一些實權武將,也可拔高一級轉爲文官。咱們若是能入主東都,六部九卿,再加上一個內閣,搭起了整個廟堂的框架。九卿先不去說,王相府轉爲內閣,剩下的六部是重中之重,吏、禮、兵、戶、刑、工,六位尚書十二位侍郎,除去有天官之稱的吏部尚書高出一級,爲從一品,其他尚書爲正二品,侍郎從二品,又以兵部最爲特殊,我打算以兵部制衡大都督府,大都督府有統兵之權卻無調兵之權,而兵部有調兵之權卻無統兵之權,整個兵部職責重大,兵部尚書和兩位兵部侍郎,非常人難以擔任。”

閩行有了幾分瞭然神色,“王爺的意思是要許給張海九一個文官官職?不過現在我們還沒有入主東都,這些尚書也好,侍郎也罷,都還是鏡中花水中月,張海九未必會答應。”

蕭煜搖頭道:“張海九坐困孤城,眼下已經是被逼到了絕境,他沒有太多和我們討價還價的餘地,而且我會親自給張海九修書一封,利弊盡數言明,若是他歸降,日後少不了一個手掌實權的兵部侍郎官位,張海九未必就不會心動。”

閩行沉聲道:“話又說回來,若是此人連妻兒老小都可以棄之不顧,那也絕非可以信任重用之輩。”

蕭煜點了點頭,道:“這點我心中有數。”

閩行不再畫蛇添足地多說什麼。

蕭煜說道:“若是張海九不降,務必要在年關之前結束豫州戰事,到那時候,咱們也能過個安穩年。”

閩行正色道:“諾!”

蕭煜提筆寫好書信,裝入信封,封上火漆,然後再交給閩行,“去吧,派人送給張海九。”

——

洛府城內。

張海九獨坐於案前,跳躍的燭火將他的臉色映照的明暗不定。

這幾日,西北軍越來越猛烈的攻勢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或許再過不了多久,自己腳下的這座九朝古都就要失守易主,到那時候自己也要隨之萬劫不復。

到底該何去何從,是時候做出個決斷了。

就在這時,外面響起一陣急促腳步聲,接着他的心腹走進屋內,手中遞上一封書信,輕聲道:“大人,西北王親筆。”

張海九臉色微變,接過書信,小心翼翼地啓開火漆,將信紙展開。

“張將軍見信如唔,無恙否?久聞將軍大名,才爲世出,素有鴻鵠之志。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位尊權重,何其幸也。如何一旦爲困獸之徒,坐守孤城,內無突圍之策,外無援救之兵,又何悲邪!”

“尋君當下之困境,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於此。本王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再多言也。昔時徐林征伐本王,魏遲以爲其謀,今日本王不以徐林爲疑,待魏禁如心腹,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今西北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蕭烈之長,寧不哀哉!”

“當今大勢所趨,四方歸心,本王當揮師百萬,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東都,以清君側,還社稷之朗朗乾坤,解百姓於危危倒懸。若遂不改,方思僕言,悔之晚矣。若明時勢,識時務,願棄暗投明,歸順於本王麾下,本王則以兵部侍郎官位待之,待本王入主東都之日,即將軍就任之時。望君其詳之。”

“西北蕭煜。”

第55章 入蜀第212章 仙人授長生第184章 不能死第184章 家事團圓第99章 緩稱王,廣積糧第58章 殺明王第4章 家天下第40章 酒樓裡的醉鬼第100章 說聖人,看花主第53章 圍殺第56章 爲她而戰第65章 仙人植寶樹,平地起扶搖第197章 殺鬼第40章 酒樓裡的醉鬼第63章 劍修書生第159章 派系第5章 夜色下,火堆旁第173章 帝和王第55章 入蜀第183章 親上加親第9章 議封王第148章 定風波(九)第153章 西北亂第219章 野望第67章 天人戰履霜第24章 秋雨第7章 二十四衙門第84章 星羅棋佈第167章 千里下江都(一)第227章 七字第64章 說與打第180章 殿後第332章 又何苦第19章 微塵第7章 韓文壁第22章 秋葉的殺意第158章 金帳升帳第24章 逍遙之威,可奪天時第66章 送劍收劍第107章 風雪第187章 花開時節又逢卿第66章 送劍收劍第159章 後建來人第90章 血祭雷光,捨身成佛第222章 兵圍三面(一)第178章 千里下江都(十二)第265章 孤墳如訴第186章 暗流第264章 姐弟兩人第72章 易第18章 跪了和信了第205章 君臣父子第90章 紅蓮業火第188章 雁翎刀第278章 梅山墳前,萬壽園中第10章 大登殿第356章 何謂道第18章 論道(五)第287章 國事家事第92章 善劍而隨緣第216章 齊州響馬第154章 青鋒在手第76章 嫂子和小叔第274章 國事家事第159章 派系第16章 渾身解數第57章 驚才絕豔林銀屏第74章 姓藍的有言第167章 千里下江都(一)第198章 那條河碎了第87章 劍名破陣子第193章 不能死和意氣劍第37章 羅漢相第66章 兩湖戰事(三)第9章 銀屏昨夜微寒第153章 西北亂第178章 千里下江都(十二)第327章 江陵之戰(中)第129章 嫁人和聽法第94章 何處是吾鄉第192章 龍蛇起陸,潛龍在淵第37章 蕭玥的憶第19章 微塵第161章 以死報之第55章 事終第3章 道宗來人第108章 都爲金丹來第210章 天魔解體第301章 南北收官第10章 大登殿第63章 何爲天人,喜從何來第78章 半渡而擊第232章 十萬弓弩第337章 隔江而言第58章 殺明王第25章 草原上的格桑花第49章 又見烏雲蔽日第143章 大雪山下第202章 蕭玄第45章 西涼州
第55章 入蜀第212章 仙人授長生第184章 不能死第184章 家事團圓第99章 緩稱王,廣積糧第58章 殺明王第4章 家天下第40章 酒樓裡的醉鬼第100章 說聖人,看花主第53章 圍殺第56章 爲她而戰第65章 仙人植寶樹,平地起扶搖第197章 殺鬼第40章 酒樓裡的醉鬼第63章 劍修書生第159章 派系第5章 夜色下,火堆旁第173章 帝和王第55章 入蜀第183章 親上加親第9章 議封王第148章 定風波(九)第153章 西北亂第219章 野望第67章 天人戰履霜第24章 秋雨第7章 二十四衙門第84章 星羅棋佈第167章 千里下江都(一)第227章 七字第64章 說與打第180章 殿後第332章 又何苦第19章 微塵第7章 韓文壁第22章 秋葉的殺意第158章 金帳升帳第24章 逍遙之威,可奪天時第66章 送劍收劍第107章 風雪第187章 花開時節又逢卿第66章 送劍收劍第159章 後建來人第90章 血祭雷光,捨身成佛第222章 兵圍三面(一)第178章 千里下江都(十二)第265章 孤墳如訴第186章 暗流第264章 姐弟兩人第72章 易第18章 跪了和信了第205章 君臣父子第90章 紅蓮業火第188章 雁翎刀第278章 梅山墳前,萬壽園中第10章 大登殿第356章 何謂道第18章 論道(五)第287章 國事家事第92章 善劍而隨緣第216章 齊州響馬第154章 青鋒在手第76章 嫂子和小叔第274章 國事家事第159章 派系第16章 渾身解數第57章 驚才絕豔林銀屏第74章 姓藍的有言第167章 千里下江都(一)第198章 那條河碎了第87章 劍名破陣子第193章 不能死和意氣劍第37章 羅漢相第66章 兩湖戰事(三)第9章 銀屏昨夜微寒第153章 西北亂第178章 千里下江都(十二)第327章 江陵之戰(中)第129章 嫁人和聽法第94章 何處是吾鄉第192章 龍蛇起陸,潛龍在淵第37章 蕭玥的憶第19章 微塵第161章 以死報之第55章 事終第3章 道宗來人第108章 都爲金丹來第210章 天魔解體第301章 南北收官第10章 大登殿第63章 何爲天人,喜從何來第78章 半渡而擊第232章 十萬弓弩第337章 隔江而言第58章 殺明王第25章 草原上的格桑花第49章 又見烏雲蔽日第143章 大雪山下第202章 蕭玄第45章 西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