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像進呈哲宗實錄這樣的大事,自然須得重新謄抄過,而蔡京此番是藉此謀求復相的,以他的爲人,十有八九會自己親手謄寫一遍,仗着他天下稱道的書法,輔以爲趙佶兄長哲宗歌功頌德的文字,以及爲今上紹述熙寧張目的文意,那才能叫當今官家看得讚不絕口,重奪聖眷。

燕青所想到的就是此事。連日來雖然蔡京深居簡出,但時遷用各種方法窺伺其起居,對蔡京的作息也能掌握大半,不管怎麼計算,蔡京都不可能有時間去親筆謄抄這長達十幾萬字的哲宗實錄。

來回踱了幾步,燕青便即下了決斷:“此際這實錄未必就是進呈今上的版本,徒勞無益。時遷,爾等即刻北上,並知會石三郎即刻從梁山南下建康府,與爾等會合縱控全局。等到蔡京抄錄全書完成,進呈宮中前夜,方好用此計。”

時遷遲疑道:“小乙哥,不是小人不信你,只是如此作爲太過行險,萬一那老蔡京早已將哲宗實錄謄抄完畢,一到汴京即時向今上進呈,咱們這條計策便即落空,誤了衙內的大事,小人可吃罪不起。”

燕青此時已經想的明白,決然道:“蔡京爲人老辣深沉,凡事每欲謀定而後動,卻不是如此直道而行之人。他此番爲了復相殫精竭慮,但朝中局勢早有衙內經營,縱然能得回聖眷,又哪裡是一夜之間便能復相的?總還須回京之後,縱橫捭闔一番,等到大勢已成,那時進獻哲宗實錄,方可水到渠成,而這親手抄錄實錄,想來便是他藉以安居京城,聯絡各方的藉口了。”欲待將朝中的局勢向時遷解說一番,卻見時遷已經是一臉茫然加不耐煩。情知這等江湖漢子對朝廷的遊戲規則毫無興趣,啞然失笑道:“時小哥,你只管依我算計,萬無一失,縱有錯失,衙內那裡自有我擔待。”

時遷見燕青一力擔當,也只得應了。從杭州到汴京,這條路是大宋的一條經濟大動脈。自然也是應奉局勢力極強的所在,時遷一聲令下,立時便將沿途的精幹人手都動員起來,加上時遷自己的部下沿途分散監督,管教蔡京進京這一路上一切舉動都在他視線之中。至於時遷和蕭讓、金大堅這一組人,只好陪着蔡京一行一同進京,燕青地目標太明顯,卻只得留在杭州了。之前燕青叫時遷請石秀急速南下,也正是爲了就近指揮行動。

次日蔡京起行,十幾條船浩浩蕩蕩。既是他隨行人員和行李甚多之故。恐怕也是有疑兵之計的意思在內,以蔡京的老謀深算,又對這哲宗實錄看的極重。豈不擔心有人作梗?

燕青自然到碼頭相送,蔡京雖然那日翻臉逐客,卻並非對燕青個人有什麼惱火,此際見燕青依然來相送,不由得長笑道:“小乙,待老夫進京之後,如今山河誰領風騒,不久便可見一分曉了罷!倘若老夫得志,你這應奉局是留是撤,也只在老夫一念之間爾。到那時可願爲老夫效力?”

燕青拱手道:“小乙在杭州,只等恩相佳音到便是。”這話可就寬泛的很了,既可以理解爲燕青對蔡京信心十足,也可以認爲燕青對於蔡京被重新打回杭州信心十足。

蔡京哼了一聲,揚手作別,站在船頭,那船啓錠開航,縴夫吆喝聲中,長長的船隊順着運河緩緩北去。

當時的運河漕運是朝廷的命脈。管理相當嚴格,就拿這船行來說,也不是隨便你開地,甚至一些河段連帆都不許用,完全由縴夫牽引而行。至於船速也由嚴格的規定,好象現代的高速公路一般,不得慢於多少,也不得快於多少。蔡京行囊沉重,不能從陸路走,只能沿運河水道而行,因此一路上每天行程多少,何時行,何時宿,一切都是規定好的。

不數日到了建康府,也就是後世的南京,時遷在運河碼頭便與石秀會合。幾年江湖生涯下來,石秀已經從當日大名府那個熱血江湖的拼命三郎,一變而成爲中原江湖道上聲名最著的石三爺,“秀”字令牌所到之處,黑白兩道誰不賣幾分面子?這漕運本是江湖好漢集中的淵數之地,各個碼頭和漕輓士卒自然都在石秀的治下,他到此之後,聽時遷轉述了燕青的安排之後,只是一聲令下,第二日蔡京船隊地縴夫都摻進了石秀地人,至於沿路供給船上飲食雜物之人,檢船放行之人,只要是能和蔡京船隊沾上邊的,統統都換成了石秀的人。

“時遷,看來小乙所料不錯,這蔡老兒果然在一路上親手謄抄哲宗實錄,若是你在杭州時便將這僞書給夾進去,不但白忙一場,只怕還會打草驚蛇。”此時已經到了南京應天府,也就是現今地河南商丘,距京城不過五日水程,從一路上監視蔡京的所得來看,石秀便得出了這個結論。只是他一向在江湖上行走,縱然眼下已經官居禁軍統制官,與太尉高俅的心腹黨家兄弟平起平坐,卻還是一副草莽口吻,對於蔡京他便不像燕青那般客氣,一口一個老兒。

時遷應了,卻道:“三郎,這一路上都是咱們的地盤,要下手甚是容易。倘若到得汴京,那老兒在京中黨羽甚多,又有府第,可不那麼好動手了,是否就路上覷一個時機?”他卻還是管石秀叫三郎,一來他和石秀是大名府時就結識的舊人,彼此關係親密,二來也是上行下效,高強如今高居樞密,卻還是喜歡衆舊人叫他衙內,石秀便也跟着學樣,象時遷、楊林等人都仍舊叫他三郎。

石秀橫了他一眼,嗤道:“你只顧自己下手方便,這老兒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眼下哲宗實錄尚未寫就,你道他是來不及寫麼?必是防着有人要弄鬼,一路慢慢抄去,等到了汴京恐怕還不抄完,直到時機成熟,要進獻今上了,那時方纔抄完,這等手段,實非常人所及。此老縱橫數十年,秉政八年多,果然不是幸致,也難怪衙內至今都沒鬥倒他。”

時遷諾諾連聲,對於石秀和燕青說及的這些官場玄妙,他是一百個不懂,心說都說朝中貪官污吏,怎麼說起來比我們江湖好漢較量拳棒還要精深?我鼓上蚤拳棒上頭已經不大來得。諒來這些東西更加不行,還是莫要做官了,似如今這般有錢使,有人奉承,何等快活?

石秀自然不曉得這位江湖神偷對於朝廷詭譎的本能抗拒和畏懼,他心中此刻所想的,卻是適才時遷所說的那個問題:到了汴京,就回到了蔡京最熟悉地舞臺,要想碼準他進呈實錄的前夜,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這僞書給夾在中間。談何容易?

一羽信鴿飛空。大半天之後,石秀的最新消息就到達了博覽會,送到高強手中。

“老蔡果然狡猾…”至今未能往哲宗實錄中夾進僞書。高強頗有些沮喪,想想這一路上動用的人力物力,若不是他這幾年的苦心經營,又有極大的財力支撐,哪裡能辦得到?偏偏一個時機不到,這些就全都無功,想想也真是夠嘔的。

許貫忠看了密信,卻道:“衙內無需懊喪,小乙和三郎如此處事精細,臨機應變。正是衙內之福,倘若小乙真個按着衙內的指揮行事,眼下只怕已經驚動了那蔡京,更是不可收拾。”

高強一想也是,真要那樣的話,自己不就成了一向最討厭地宋太宗,搞什麼將從中御?那樣的話,還用這些人才作甚,養一堆應聲蟲就行了。

“如今蔡京入京在即。衙內還需早些佈局,須知縱有僞書,也須有朝野形勢相配合,方可成事。”

此節高強原也想到,只是現在歷史改變地太多,他一時不得要領,皺眉道:“話雖如此,如今宰執大臣多半不能信任,當從何處入手纔是?”

許貫忠笑道:“衙內怎的糊塗了?宰相之命,出自官家,因此官家心意如何,便是唯一司南了。只需從此入手,那還不是提綱挈領?衙內試想一下,如今何人最得聖眷?”

“我?這等於沒說…”高強想了一下,隨即便想到了幾個人:“內朝則樑師成,童貫,外朝則鄭居中,還有我爹,何如?”

許貫忠搖頭道:“這幾人誠然得聖心甚重,卻還不是全部。衙內怎的忘了,那枕邊之風何等厲害?鄭皇后正位後宮,正是得寵之時,衙內自來與內宮嬪妃供奉不缺,也曾以精油、文胸等物助鄭皇后固寵,鄭皇后對此向來感激,此時正可用之。”

高強大悟,不過這一國之母當然不是聽他高衙內支使的,所幸樑師成和他高家是鐵桿聯盟,又與鄭皇后素來說的上話,正可從此入手。想到便作,那樑師成性喜金銀珠玉,高強反正有的是錢,便從博覽會中隨手拿了一箱,命人用車裝了,騎馬向樑師成府上來。

樑師成身爲宦官,本該是住在宮中的,不過此人近年來身居明堂造作要職,自然肥的流油,於是便在宮外另置府第。高強到時,天se已經晚了,卻見外面停着車駕,並有人打着節鉞,而樑師成眼下才只是承宣使,離建節成爲節度使還有一階,顯然是有外客來訪。高強身邊朱武是精細之人,又和樑師成這些門子都熟,便過去打聽了,回來向高強道:“衙內,是童樞密在此,聽說晌午時分就到了,這刻還未出。”

高強已知,心說這倆老太監聚在一起商量這麼久,多半是爲了此番蔡京回京,要好好考慮一下這站隊的問題了,正好讓本衙內來給你們燒上一把火。

當時有人飛報進去,不一會裡面傳一個請字出來,高強振衣而入,到了堂上,正見樑師成與童貫站在堂前,似有降階之意,高強當即緊跑兩步…這個有講究,叫做庭趨而見,以示尊敬,上下之分…向前唱喏道:“樑世叔與童節度都在此,真正是巧了!”

一面遞上禮單,樑師成看時,眼睛都笑得細了,連聲道:“賢侄,你爹與我通家之好,爲何送這等大禮?見外,見外了!”口說見外,那眼睛卻只在禮單上瞄,不時擡起頭來,望一望高強身後兩個人擡着的箱子。

童貫見樑師成說地鄭重,大感好奇,也把頭伸過來看時,已是吃了一驚,這份禮單果然好重:只見上面排列滿滿,盡是諸般珍奇名貴之物貂皮北珠,生金熟銀,最名貴地是半斤龍涎香,單這一項價值已達近十萬貫!除此之外,又有幾樣本朝名人的字畫,尤以書法大家蔡襄的一幅字最爲珍貴。

高強前後也給童貫送過不少禮品,這種政治投資他向來不會吝惜,因此童貫也不覺得什麼,便向高強笑道:“人都說高相公理財有方,看來不但能爲官家理財,這入私門地財也不少吶!”

高強升階,也笑道:“豈敢,下官自奉甚儉,些許物事得來無用,自當孝敬世叔與節帥這樣的上人,方顯我心中孝道。況今朝政日興,國家府庫充盈,臣子們爲國辛勞有功,也當享用些個纔是。”

這一句話已經牽到朝政上頭,樑師成和童貫都是老成之人,又正在商議這件事,如何不解他言下之意?如今蔡京入京在即,此老是前朝老臣,名望素著,秉政八年來權傾朝野,對付政敵無所不用其極,他要是再秉政,朝中眼見得又是一場大大的變動,誰能不好好考慮一下何去何從?只是高強作爲蔡京的長孫女婿,又是本朝最年輕的執政大臣,他如今帶了重禮來見樑師成,卻不知持何立場?

童貫便出言告辭,免得在這裡惹眼,樑師成大概已經和他商量的差不多了,也不挽留,只拱手相送。高強自然也跟着拱手,童貫卻向他道:“來日某家中設宴,請西北幾位故人,令尊和種承旨都在其中,高相公其有意乎?”

高強連忙答應了,說道明日必到。童貫這便去了。

剩下樑師成和高強兩人,有這厚禮開道,高強便單刀直入了:“樑世叔,實不相瞞,小侄此番來見世叔,有一事相求。便是如今蔡公相還朝,倘若再度秉政,小侄恐怕己身不保。皆因如今朝中宰執,右相、左丞都是出自公相門下,再加上小侄,若是公相秉政,必定有言者論列我等擅政,到那時小侄根基最淺,勢必首當其衝。還望世叔救我!”說着作勢要跪。

樑師成拉了他起來,嘆道:“莫說是你,如今眼見蔡京要回京,朝中哪個不自危?賢侄與蔡京有姻婭之親,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無親之人?適才童節帥到此,與爲叔說及此事,也深以爲憂哩!”

高強心中大喜,面上卻訝道:“蔡公相自來與中貴人相善,常說貂鐺相輔相成,世叔爲何如此?”所謂中貴人也就是大宦官了,至於貂鐺,貂是指宰相,因爲宰相的帽子上有貂尾,稱作相貂,而鐺即是宦官腰間佩帶的玉鐺,因此宦官的頭兒便叫做鐺頭。明時宦官擅權,於是鐺頭這個詞便大爲後世所知,不過大多人不明來歷,還道是東西廠的專用稱呼。

樑師成冷笑道:“蔡公相爲人險刻,用時對人如珠似寶,其實哪裡有過真心?賢侄,你須謹記,自來我等近臣便是外朝文官們地眼中釘,彼等既要用我,又須忌我。倘若他權勢滔天,再也用不着咱們,那時便看得見彼輩的真面目了!”

第74章 無間第五十二章第9章 到任(下)第56章 踹營第34章 戰敗第21章 苦戰第37章 底定(上)第33章 上第三十二章第6章 先發第28章 戰守第28章 鬼臉(下)第九章 下第11章 出使(下)第四十六章第14章 結黨(下)第十七章第十六章第26章 絕情第九章第38章 御筆(上)第五章 上第19章 獻寶序章第29章 洞房第18章 李逵(下)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29章 談兵(下)第12章 審李(下)第六十章第2章 父子第1章 清溪銀(上)第2章 交易(下)第21章 苦戰第四章 上第19章 內審第35章 奪船第1章 上第三十七章第4章 述職(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17章 夜襲(下)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1章 清溪銀(上)第39章 嫁禍(上)第16章 入城第52章 審死官第九章 下第二十三章第39章 脫困(上)第五十二章第五章 上第5章 太學(二)第29章 東溪村第23章 主客第54章 雙面第15章 奚車(下)第十一章第23章 主客第十九章第35章 動員(上)第2章 下第2章 叔賊第十四章第14章 狹路(下)第19章 焚心第20章 開博第31章 故人來(下)第21章 幫閒第21章 招降(下)第六十六章第29章 劉琦(下)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六十九章第14章 狹路(下)第二十一章第12章 連心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六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28章 解勸(下)第三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六十八章第15章 拒戰(下)第2章 叔賊第六章 下第24章 傳訊(上)第16章 變數第二十八章第三十章第七章第1章 孟州第七十四章第九十章第一章第11章 浴火第33章 詭譎(下)第30章 議定(下)
第74章 無間第五十二章第9章 到任(下)第56章 踹營第34章 戰敗第21章 苦戰第37章 底定(上)第33章 上第三十二章第6章 先發第28章 戰守第28章 鬼臉(下)第九章 下第11章 出使(下)第四十六章第14章 結黨(下)第十七章第十六章第26章 絕情第九章第38章 御筆(上)第五章 上第19章 獻寶序章第29章 洞房第18章 李逵(下)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29章 談兵(下)第12章 審李(下)第六十章第2章 父子第1章 清溪銀(上)第2章 交易(下)第21章 苦戰第四章 上第19章 內審第35章 奪船第1章 上第三十七章第4章 述職(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17章 夜襲(下)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1章 清溪銀(上)第39章 嫁禍(上)第16章 入城第52章 審死官第九章 下第二十三章第39章 脫困(上)第五十二章第五章 上第5章 太學(二)第29章 東溪村第23章 主客第54章 雙面第15章 奚車(下)第十一章第23章 主客第十九章第35章 動員(上)第2章 下第2章 叔賊第十四章第14章 狹路(下)第19章 焚心第20章 開博第31章 故人來(下)第21章 幫閒第21章 招降(下)第六十六章第29章 劉琦(下)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六十九章第14章 狹路(下)第二十一章第12章 連心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六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28章 解勸(下)第三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六十八章第15章 拒戰(下)第2章 叔賊第六章 下第24章 傳訊(上)第16章 變數第二十八章第三十章第七章第1章 孟州第七十四章第九十章第一章第11章 浴火第33章 詭譎(下)第30章 議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