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國幾千年以來,始終戰亂不休,因此關於兵器與戰爭說是遠超世界諸國,冷兵器時代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自唐以降,先是南北朝的胡漢爭雄,隋唐更是武功強盛的極致,及至唐末五代時,藩鎮之兵亦不遜前代,譬如幽州劉仁恭父子以區區燕地,東抗後唐南拒大梁北阻契丹,十餘年間互有勝敗屹立不倒,亦可稱得上是一個驕人戰績了。

唐末以來重鬥將之風,以此對於馬戰之術格外熱衷,唐時人多使馬、鐵鞭、鏜、錘等重兵器,講究的是力大降十會,武術中所謂的外門功夫;而中唐以後,中原河南河北一帶藩鎮兵強,五代更替更是全以汴梁爲中心,是以當趙匡胤建基皇宋時,世人皆知大梁甲兵精甚甲於天下。

就是從這片中原地區上,產生了河朔大槍的武功,堪稱冷兵器時代的殺人極致。這大槍與以往馬戰之術所不同之處,便是以上等的白蠟杆子代替了硬木作爲槍柄,而白蠟杆子軟硬兼具,彈性極佳的特性,乃爲武術向內家堂室的轉進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即以林沖這條槍爲例,這根白蠟杆子長達丈二,色作淡金,重逾金石,通體上下無一塊疤痕,紋理從頭至尾絲毫不亂,杆頭與杆尾粗細不差分毫不知者當以爲是人工削成,殊不知乃是一棵樹天然長成如此,縱使是培育白蠟杆子的行家,用百畝之地來種這杆子,期以十年之功,似這等良材也只得兩手之數而已。

這根白蠟杆子配以槍頭。到了林沖手中便如一根活物一般,甚至手腳不必動作,只以一手握定杆頭,內力到處,長達丈二的槍身便一顫而起。落在外行眼中,大抵這持槍之人已是體力耗散。槍也持不穩了,殊不知這槍既有動作,已與主人心力合一,那便如一條活龍一般。逢強破強,遇堅碎堅,憑你什麼大斧長刀狼牙棒,碰上了連格擋的功夫也無,那槍借力打力,反是越發難以抵擋。而林沖自從河朔耆老周處學了這門絕技。浸淫數十年下,一身內力已是大成。雖然連戰三日,然而周身百骸無處不鬆無處不緊,猶是如初戰之時一般龍精虎猛,手中那條槍只是這般微微顫抖着,校軍場上竟成了他一人地領域一般。

萬餘遼東兵民在場邊圍觀。已經連驚歎吸氣的功夫都省了,林沖這三日之間的表現,讓他們想起的是號稱遼東第一猛將的史文恭。

亦是一般的丈二大槍,亦是槍下無三合之將,中華上國當真是不負天朝之名,似這等天人般地勇將竟是去了一個,又出來一個!

高強在東門城樓上遠遠看着這場面,心裡真如大夏天吃了一盞冰鎮酸梅湯般的爽利。他弄出這個花樣來,其實並不是想要另建新軍,一支萬人以上的軍隊想要真正形成戰鬥力的話,從選兵擇將,到成軍歷戰,至少也要三五年功夫,還得打上幾場硬仗不散,那纔算是真正地軍隊了。在遼東地面上,這樣的軍隊自然是有的,本地號稱大兵七萬,豈是脫空的話?

無奈軍隊從來都是要得人統率的,從來沒有那種一支部隊隨便換個指揮官,就能照樣作戰的說法——即便是在現代參謀制度下地軍隊,這條法則依舊是不可違犯的鐵律,將是兵之膽!因此在暫時無法指望六大將之兵地情況下,高強只能以自己的常勝軍爲主力,參用遼東兵馬,來與女真周旋,雖然在兵力上吃了虧,不過調度和後勤上都還能應付自如,至少保證了自己家裡不會忙的顧頭不顧腚。

這幾日的徵兵,高強實際上是給自己的常勝軍主力預備下了過萬地補充兵員,如此將他們招下之後,只須稍加訓練,教曉常勝軍的主要軍法,便可以打散補充到常勝軍的營、都等基層編制中去。而對於遼東這些新近降服之人來說,他們還沒有對於大宋歸心,確切地說是缺少對於大宋地直觀認識,因此在他們靠攏宣撫司的最開始,高強便要用林沖的個人武力給他們來個下馬威。

他喝了一口酒,好讓身子暖一些,瞥眼看見馬彪站在一旁,眼睛直直地盯着下面校軍場上的林沖,不由得笑道:“馬觀察亦有意下場一顯身手乎?”今日是百人將級別,到明日大概就會有真正的一軍之將出場了吧?

哪知馬彪卻搖了搖頭:“非也,小將觀林教師身手,與史大人竟差相彷彿,武藝家數亦復相當,自忖並非敵手。相公或者不知,史大人在遼東聲震遐邇,數年來所向無敵手,軍中鹹畏服其能,今林教師便好似又一個史承宣一般,誰敢當其鋒銳?小將只是在想,不知史承宣與林教師相敵對時,誰人能勝。”

這個……高強撓了撓頭,心說武無第二,誰厲害靠嘴說是說不出來的,只有打過了才知道,好比三國時代的武將武力對比,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空口相爭的話,一輩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林沖和史文恭到底誰厲害些,就算是他也說不上來,倘若按照水滸傳裡的說法,史文恭射死晁蓋之後梁山無人能敵,要去請盧俊義出馬方可,實則這也是出自宋江的詭計,若是被林沖殺了史文恭,憑林沖的資歷還要老過晁蓋的,試問宋江這老大位子如何做得穩當?

好在這兩員將

己麾下,不管是誰更了得,對於高強來說也只是幸福已。憑着這三日校場演武,也稍微平定了一下遼陽府百姓對於女真即將入侵的恐慌,接下來就要看看女真如何出招了。

“兩個月……”高強心裡很清楚,只要兩個月的時間,六大將便可從汴梁返回,那時各地的兵糧囤積也會達到足以支撐一段時間作戰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隨着遼東本地軍隊地動員,他便可以騰出手來作戰。近四萬人的常勝軍若能成爲機動兵力,對於全國兵力不過十萬的金國來說已經是心腹大患,足以左右戰局了。

只是,眼下卻是他的遼東最爲虛弱的時候,女真人的細作可謂遍佈遼東,他們會放過眼下地大好機會。

給自己一個喘息之機嘛?

“馬觀察,開州那邊有甚消息傳來?”對於北面的銀州,高強還並不是十分擔心,只因金國在北面與契丹接壤。就算按照高慶裔的說法,金國和遼國已經達成了盟約,他諒金國也不敢抽空北部的防禦,對着契丹這個宿敵敞開胸懷。在此情形下,銀州又是自契丹時便控扼東北地重鎮之一,怎麼也可堅守一段時間吧?女真的主力。還是應該在東路。

“稟相公,陳大夫與項統領已與昨日率軍入城。開州城下雖以發見女真偵騎,卻並未發覺大軍蹤跡,韓統制現屯軍開州西南之來遠城,與開州相距不過二十里,足爲犄角之勢。”

高強聞報。略微寬心,然而不明女真主力的所在,畢竟是放心不下。遂道:“加派偵騎打探,必要時亦可深入女真境內,務必儘速查明阿骨打己身之所在,此爲最重!”

馬彪應了一聲,看看高強的臉色,忽道:“相公,因何僅只注目開州,而不顧東梁河上下?彼處系女真舊境,倘使女真兵沿河而下,五日便可抵達遼陽城下。”東梁河即是遼河支流,上游發自長白山,正是女真故地。

高強笑道:“我這裡堅城一座,數萬精兵,又有遼民相助,糧草亦足支數月,女真倘若直取此城,卻正中我下懷,只須據城堅守旬月,待援兵四合,破敵必矣!”說罷,自以爲此言甚合兵法,且不失以身當敵的勇氣,高強頗爲得意,而視馬彪,卻見此人一臉的錯愕。

“相公,豈不見女真攻黃龍府之戰?一旦以鎖城法斷絕內外,城中縱有數萬兵亦無用武之地,女真自可從容巡弋,待諸路援兵前來,他便以逸待勞,直困至城中兵糧耗盡,城外援兵盡絕時,遼陽復如何可守?於此遼東精銳盡喪,女真既下遼陽府,便可席捲遼東矣!”

高強心中一緊,怎會如此?我來中心開花,女真玩圍點打援,叉叉地,本衙內豈不成了大反派了!雖然不大清楚女真攻黃龍府時如何,但歷史上北宋與女真相爭最烈的一役乃是在太原,那時女真便採取瞭如馬彪所說地戰術,將太原城團團圍住,內外消息斷絕之後,始以主力迎擊四面來援的宋軍,大半年間殲滅宋軍數十萬,西軍精銳便在太原城的四望之地全部覆沒,而締造這一戰績的,正是自己的老相識,金國國相粘罕!

戰術這東西,是沒有絕對地對錯的,也只有臨陣的將帥隨敵我情勢地變化而應用,中心開花未必就會丟腦袋,圍點打援也未必就能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還是岳飛說的好,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啊!總而言之,先找到阿骨打的主力所在是正經,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當下仍着馬彪分遣部屬遠出哨探,一面差人將李孝忠請了來,將馬彪所說的言語告知,隨即問計於李孝忠。

在高強的常勝軍中,李孝忠無疑是極爲顯眼的一員大將,此人年方十八便成爲常勝軍的六員統軍大將之一,二十三歲上從軍平燕,別將獨取平州和鬆亭、虎北兩關,燕京五關中他一個人就拿下了三關,因而在平燕諸軍中功論爲最,其臨機應變之能,在諸將之中亦可稱冠。只是這打仗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李孝忠初到貴境,不拉肚子已是很難得了,在天時不明地理不查的情況下,要他馬上發揮其戰術特長,高強亦以爲有些難爲他了。

李孝忠抱着膀子,又聽馬彪將適才的進言重新說了一遍,忽地問道:“馬觀察,據某所知,遼東諸軍並未與那女真大軍正面交手,觀察昔日雖曾與女真在出河店交戰,卻只是身爲一介甲士而已,不曾通觀戰場全局,何以能料定女真兵之戰力幾何?”

馬彪一怔,好似李孝忠這個問題出乎預料,竟是他還沒有仔細想過的。高強看在眼裡,也發覺了一些不對。通常雙方戰鬥力的比較,乃是爲將者的基本功課,所謂地知己知彼是也,馬彪好歹是和女真打過仗的人,怎麼會對這個問題發楞?除非這個問題在他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下意識就忽略過去了……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某在燕京時,便曾有多人說起此語,馬觀察可是以此爲理所當然,料我軍不能勝女真。故而守城只是坐以待斃?”李孝忠慢慢道,臉上一片冷笑。

馬彪猛的擡頭,臉頰漲的通紅,怒道:“李統制以馬某爲懼女真乎?某曾身當女真兵鋒,雖出河店一戰兵敗,猶

真十餘人。女真戰力畢竟幾何,某當比李統制更知

高強帶慣了兵的。對於武將之間爭吵也早就習慣了,雖說這倆人吵起來有點莫名其妙,他卻也不着忙勸解,只是在那裡看着。卻見李孝忠臉一抹,忽地又笑了起來。向馬彪唱了個喏道:“馬觀察休惱,某特以此言相試而已,既是馬觀察深知女真強弱虛實。某便要問觀察,倘使女真十萬兵來攻我,舍此守城一法之外,尚有何良策?”

馬彪瞪着李孝忠看了一會,見他只是笑嘻嘻地模樣,臉色也不由得緩了下來,苦笑道:“既是統制這般說,適才言語某隻作不聞罷了。女真一族素號悍勇,倘若真以十萬衆來攻,縱使集全遼東之力,恐亦未易抵擋,惟有借山水之險以拒之,再設計分其兵勢,而後始可言戰,至於成敗實非某能逆料。”

李孝忠聞言,一擊掌道:“這便是了,馬觀察是知兵之人,尚且以爲女真不可力敵,那尋常百姓、愚夫愚婦,只知女真滿萬不可敵,若知女真十萬衆前來,必以爲大難臨頭,何可與之共守?故而末將亦以爲此城不易守,在於民心難安也。

高強悚然而驚,遼陽府乃是現今他手中兵力最重的城池,要是這裡都守不住,還能守哪裡?正如李孝忠所言,守城必須萬衆一心,一座人人誓死不降地城池纔是最難以攻克的,若是城中百姓懾於女真的威勢而心生懼意,這樣的人不要多,只要十個裡面有一個,便是足以被女真人利用地破綻了!

“如此說來,當先謀出戰,挫敵銳氣,而後始可言守?”高強脫口問道,卻是想起了三國時有名的合肥之戰,面對着東吳的十萬大軍,張遼樂進出戰逍遙津,力挫敵鋒之後方回城堅守,豈非與今日之形勢差相彷彿?

不料李孝忠又搖頭道:“相公所言差矣,女真歷戰之師,又是國主親來,小勝不足以挫敵鋒,大勝又豈易得?若依末將計較,女真全國不過十餘萬戶,其若要攻我遼東,必是傾國之兵而來,於今國中空虛,不如擇千餘精兵批亢搗虛,揀他要害處殺他一陣,叫天下人都見識,我大宋兵馬足可與女真相敵,那時方好用兵。”

主動出擊,而且是千人小部隊!高強兩眼不由得睜的滾圓,雖早知李孝忠膽大好行險,不過面對堪稱本世紀最強戰鬥集團的女真兵,膽子大到這個份上,教高強也有些莫名驚詫。

他還沒想好如何決斷,李孝忠又轉向馬彪道:“馬觀察曾在女真中多時,當知彼處地理,若我要以輕兵進襲,何處方爲要津?”

馬彪怔了片刻,方搖頭道:“統制膽色果然了得,只是那女真山野之人,國中道路亦皆崎嶇難行,沿途往往百餘里不見人煙,縱使輕兵深入,亦難持久。”他見李孝忠皺起眉頭,卻又道:“雖然如此,也不是無從用武,即今開州之東,跨鴨綠江便是保州,乃是新近開闢的自由商市,女真之人多往貿易,其地有定州者,爲女真駐兵監視保州及高麗之地,珍寶金帛多聚於此……”

“開州之東?”李孝忠忽地笑了起來,望望馬彪,道:“馬觀察好算計,若是女真悉兵自開州而入,這定州自無機可乘;若女真棄開州而循東梁河而下,趨我遼陽府,則開州必定只留偏師以牽制我兵,定州一旦被我襲取,他開州城下之兵亦有覆沒之險,由不得他大軍不來救援,真妙計也!”

馬彪被他這一讚,方纔歡喜,將適才被李孝忠戲耍地些許不快都拋開了,笑道:“紙上談兵,何足掛齒?只今尚不知女真如何來攻,且我兵終少,還是相公所言,守城爲上。”

高強訕笑,方向李孝忠道:“今日城中諸將,以你最知機變,我便將兵機盡付你掌握,便宜亦可用兵,不必事事報我。”說着懷中取出一支金令箭來,交到李孝忠手中。

李孝忠見狀,竟少有地沉默了片刻,收起了臉上慣常掛着的笑容,過了半晌,始搖了搖頭,道:“相公如此信重於我,實感於心。只是此地遼東,我爲客將,不知天時地理如何,豈可言戰?若受此重任,恐誤了相公大事,若說率軍力戰爲國殺敵,則某亦不落人後。”

這回答卻出乎高強意料之外,想不到李孝忠年紀輕輕,竟是這般地謹慎,與他出兵時的膽大比起來,簡直叫人不敢相信是出自同一個人之口!若是連他都不敢承擔這個重任,難道要我這個衙內來和阿骨打這樣的一代雄主掰手腕?饒了我吧……

抓着令箭的手就這麼懸在那裡,高強正是好不尷尬,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然聽見城下一陣小小喧譁,好似是抱門的軍卒在那裡責問什麼人,跟着就聽見一個粗豪地聲音響起:“灑家自來訪友,要什麼憑證?你這廝好生無禮!”

高強一聽這聲音,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從城樓上的雉堞間將頭伸出去看,見城關下兩個熟悉地身影,一大一小,大的光頭鋥亮,小的總角垂髫。這一看不要緊,高強失聲叫了出來:“師父,你怎的也到了此間!”

第22章 平匪(下)第32章 奔襲(下)第3章 河上第37章 邀援(下)第五十五章第26章 私鹽(下)第7章 錢法(下)第七十九章第九章 上第六十五章第十八章第18章 召見(下)第29章 洞房第2章 父子第38章 御筆(上)第6章 心結(上)第4章 巧取第三十六章第17章 拔刀(下)第4章 賊星第57章 陳規第15章 拒戰(上)第六十章第23章 錢荒(下)第三十一章第2章 交易(下)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3章 羽翼(下)第五十五章第五章第五十三章第3章 籠絡(下)第四章第四章第25章 贈糧(下)第二十二章第1章 放榜(上)第20章 究問(上)第五十章第四十九章第34章 藏兵(上)第13章 劫牢(下)第37章 底定(下)第7章 蔡京第4章 述職(上)第64章 張叔夜第35章 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18章 唐猊第30章 結合第16章 奇案第四十六章第5章 刑訊(下)第二章第19章 鐵牛(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六章第31章 河工(上)第28章 宋江第九章 上第五十二章第8章 學術第五章 上第八章 上第8章 龜頭(上)第21章 詐病第2章 風起第2章 叔賊第三章第六十章第13章 劫牢(上)第七章 上第15章 頭陀(下)第17章 嚐鮮第1章 清溪銀(上)第11章 述往第56章 踹營第16章 試軍(下)第80章 殺宋第23章 災起(上)第四十七章第2章 下第13章 機密第35章 受降(下)第10章 曾頭市(上)第三十一章第27章 水軍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6章 面斥第八十章第九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16章 暗香第9章 姻緣第21章 追失(下)第39章 練兵第九章 上
第22章 平匪(下)第32章 奔襲(下)第3章 河上第37章 邀援(下)第五十五章第26章 私鹽(下)第7章 錢法(下)第七十九章第九章 上第六十五章第十八章第18章 召見(下)第29章 洞房第2章 父子第38章 御筆(上)第6章 心結(上)第4章 巧取第三十六章第17章 拔刀(下)第4章 賊星第57章 陳規第15章 拒戰(上)第六十章第23章 錢荒(下)第三十一章第2章 交易(下)第五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3章 羽翼(下)第五十五章第五章第五十三章第3章 籠絡(下)第四章第四章第25章 贈糧(下)第二十二章第1章 放榜(上)第20章 究問(上)第五十章第四十九章第34章 藏兵(上)第13章 劫牢(下)第37章 底定(下)第7章 蔡京第4章 述職(上)第64章 張叔夜第35章 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18章 唐猊第30章 結合第16章 奇案第四十六章第5章 刑訊(下)第二章第19章 鐵牛(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六章第31章 河工(上)第28章 宋江第九章 上第五十二章第8章 學術第五章 上第八章 上第8章 龜頭(上)第21章 詐病第2章 風起第2章 叔賊第三章第六十章第13章 劫牢(上)第七章 上第15章 頭陀(下)第17章 嚐鮮第1章 清溪銀(上)第11章 述往第56章 踹營第16章 試軍(下)第80章 殺宋第23章 災起(上)第四十七章第2章 下第13章 機密第35章 受降(下)第10章 曾頭市(上)第三十一章第27章 水軍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6章 面斥第八十章第九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六章第16章 暗香第9章 姻緣第21章 追失(下)第39章 練兵第九章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