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

狀元樓裡,沈默的一番話,使方纔滿樓恣意撒歡的氣氛蕩然無存。

其實他這番嚴肅起來,是經過深思熟慮,是用心良苦的……

首先,對於那些新科貢士們來說,多年辛苦無人曉,一朝題名天下知,或多或少,都有些‘今朝放蕩思無涯’,方纔的恣意撒歡,大都是這些人所爲。沈默冷眼旁觀,只見他們拎着酒壺挨桌勸酒,要是不從的,便會拎着耳朵灌酒……這要是也高中的,並不會多想,只會認爲這是得意忘形、人之常情。

然而對於那些落第的舉子,來參加這次類似慶功的宴會,本就是一種折磨。雖然沒有問,沈默也能猜到,這一定是那些高中了的,強拉他們來的。大多數人心裡是不願意的,但更不敢得罪已經發達的同窗,只能勉強過來,給人家當陪襯。這時候,貢士們任何熱烈慶祝的舉動,都會深深的刺痛他們。若是成了被捏着耳朵灌酒的對象,他們更會深感屈辱。如果沈默也跟着起鬨,給那些貢士以炫耀文思的機會,說不定連他也會爲大多數舉子不喜。

但沈默不光是爲了照顧落第學生的情緒,更是要爲貢生們敲個警鐘。雖然只要沒有大的意外,他們都會在殿試中被取中。但他們因爲蘇州府學的全面告捷,而表現出來的自滿和鬆懈,恐怕會對最終的名次造成消極影響。要知道,殿試之後還有館試,能不能被選中庶吉士入館就學,大半要看殿試的名次……二甲前三十名基本上保送入館,剩下寥寥幾個名額,纔是比文章的。

所以能否在殿試取得好名次,關係着是否能選庶吉士,以及日後是否有機會入閣拜相……若是因爲一時的麻痹大意,導致沒有取得應有的名次,那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絕對沒有後悔藥吃的。因此爲了讓他們緊繃起弦來,沈默要多說兩句重話了。

“孔子說‘學而優則仕’。能從競爭激烈的東南殺出重圍,本身就說明,你們是‘學而優’的人了。你們現在有些人是舉人、有些人是貢士,將來早晚都是要做官的。”讓人倒滿酒杯,沈默緩緩道:“這個官怎麼做,日後都要觀政學習,不用爲師多言。今天過後,你們中的一些,要去參加殿試、另一些要返鄉繼續學習,待三年以後再來。這個時候,爲師沒有別的禮物,只能送給你們兩個字”

說到這裡,沈默停了下來,學生們都屏息靜聽,在等着老師的下文,整個酒樓都沉浸在肅穆端莊的氣氛中,彷彿地上掉根針都能清清楚楚地聽見。沈默含着微笑,從丹田裡迸出兩個字來:“克己”

“克己者,剋制私慾,嚴以律己也簡單說,就是嚴格要求自己。”便聽沈默沉聲道:“這個你們都不陌生,孔夫子的仁恕之道嘛……但我今天要說,卻是其現實意義。那就是你的理想越遠大,就必須對自己的要求越嚴格。那些這次沒有及第的。請問中進士難嗎?對一般士子來說當然難,但對你們來說,其實已經是可望可求的事情了,可爲什麼卻功虧一簣呢?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被花花世界牽扯了太多的精力,沒有把全部身心都撲在用功上?有道是‘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須知道只一自反,天下沒有不可了之事,回去好生用功三年,來日我與爾等共飲慶功酒”

那些沒有及第的,被他說得又羞又愧,但也十分感動,感激老師沒有忽視他們,自然也牢記他的諄諄教導。

話鋒一轉,沈默又對那些即將參加殿試的貢士們道:“你們呢,雖然被僥倖取中,但也沒什麼好自滿的,後天還有殿試,殿試之後還有館試,那是一刻也鬆懈不得。漫漫仕途,其實剛剛開始,你們還什麼都不是。若是此刻就開始飄飄然的放縱自己,將來回想起來,必定會抱憾終生的……話就說到這兒,都好自爲之吧,爲師等你們的好消息。”說完之後,沈默便與衆人飲了最後一杯,先行退席了。

被他澆了這盆冷水,那些自從放榜後,就陷入亢奮的貢士們,終於驚醒過來,是啊,後日的殿試可不是走過場,而是決定題名錄上名次,決定一生命運的大考啊

想到這裡,原先覺着老師有些不近人情的學生,也全都理解了老師的苦心,對這位時刻爲學生着想的嚴師,也愈發尊敬起來。

於是原本預定好的連日狂歡取消,沒考上的舉子收拾行囊,即刻離京返鄉,剩下的則足不出戶,在屋裡好生平心靜氣,摒棄心中的浮躁,以嚴肅的態度迎接不日到來的殿試。

隆慶二年三月十九日,丙辰科殿試在紫禁城建極殿舉行。

四百零三名新科貢士,便如他們的前輩一般,自黎明入大內,歷經點名、搜身、教規矩之後,終於目睹了皇宮的的真容,無不爲那種威嚴肅穆、宏偉神聖的氣勢所震懾,不由得自感渺小,無不升起敬畏之心。

他們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列班于丹陛兩側,待站定之後,便問得樂聲大作,黃鐘大呂、蕭笙簧笛、編鐘銅磬相伴而奏,一股莊嚴之感撲面而來,沁人心肺。就在這奏樂聲中,大明九州十方、兆億子民之主——隆慶皇帝朱載垕,在華蓋、寶扇的儀仗下,出現在衆人面前。

“臣等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萬歲之聲,讓年輕的隆慶皇帝也有些激動。對於自己登基以來的頭次掄才大典,他其實十分重視,爲了調整狀態,給他的‘天子門生’留一個好印象,硬生生以生病爲由,將此次殿試拖後了四天。

不過激動歸激動,讓隆慶在這麼莊嚴的時刻,對着這麼多高級知識分子講話,還是有些勉爲其難。儘管反覆背了幾天演講稿,但是在訓話時,還是出現了忘詞和冷場,好在誰也不敢笑話皇帝,都繃着個臉,默不作聲的聽着就是。

直到後半段,隆慶才找到感覺,說話也順溜了,可是準備的說辭也用完了,只能意猶未盡道“開始吧……”

於是大部分官員退場,只留下大學士陳以勤、吏部尚書楊博、禮部尚書高儀、詹事府詹事馬自強,以及一干禮部官員做監考。

待到閒雜人等一概退出,隆慶便親自用裁刀,將黃案上的試題開封,然後授予身邊的大學士陳以勤,陳閣老手持着試題,大聲宣佈道:“隆慶二年,戊辰科殿試,開始”然後將其轉交給禮部尚書高儀,最後由高儀公佈題目:“聖上欽定策論一道:曰《外攘內安之道》”

嘉靖年間,都是要考策論和青詞的,隆慶皇帝對先帝崇道深惡痛絕,自然不會再讓貢士們堆砌那種毫無意義的華麗辭藻。

但對很多人來說,省了青詞並不是好事兒,因爲策論考的不是書本上的東西,而是考察他們對國政民生的瞭解程度,胸中有沒有經緯之策。這對於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們來說,可不如憋一篇四六駢文容易了。

越是這種看似可以自由發揮的東西,越是讓考生傷透腦筋,許多人越想越覺着腦中一片漿糊,只能套用那些絕對不會錯的聖人之言,來把文章儘量寫得華麗些。當然他們也不太擔心,畢竟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情況,誰也沒當過官,更沒接觸過政事,就算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又有幾個能把大明當今的攘外安內之道說清楚呢?

據說往年也多是如此,最後交上來的卷子,大都辭藻華麗、空洞無物,爲了評出高低,閱卷大臣只能比較他們的書法……就是所謂的‘臺閣體’,寫的字越是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就越會得高分。

所以一直有江湖傳聞說,其實在殿試中,書法要比文章更重要只是到底如何,誰也無法證實……因爲哪個閱卷大臣,也不會承認自己是以字取卷,就像不承認他們會以貌取人一樣。

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ㄧ’、‘×’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爲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幾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爲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二,呈‘同進士出身’。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進翰林院,還要再經過庶常館的館考,綜合殿試的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爲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但因爲殿試是皇帝欽定的名次,爲了避免找不痛快,負責館考的官員,一般不會再改動名次。除非有特別優秀,不忍不取者,否則三甲和二甲名次靠後的進士,是沒可能成爲庶吉士的。

如果說會試決定舉子能否入得了進士門,那殿試就是決定他起點高低、以及未來能否入閣拜相的關鍵了,其重要性絲毫不比前者差。

兩天後,當擔任讀卷官的陳以勤,將得‘○’最多的十七本考卷進呈皇帝,請其御筆欽點前十名……就算隆慶是個辛勤的皇帝,也不可能把每份卷子都看了。而是先有閱卷大臣將所有的卷子看完了,基本排定名次,再拿出最好的十幾份,請皇帝把前幾名定下來,就算象徵性的完成了天子親閱。

隆慶是個厚道人,覺着人家既然把新科進士叫做‘天子門生’,那自己這個當老師的,也不能太應付公事,便將這十七本考卷一一翻閱。閱後都不甚滿意,倒不是說這些文字不好,其實都華麗的讓他眼暈,字寫得讓他自卑。但並不能讓他滿意,因爲隆慶出這個策問‘外攘內安之道’,是真的想知道答案。

作爲一個成年皇帝,隆慶不是不知道,這個國家面臨着怎樣的問題,只是他覺着,在處理這些事務時,那些經驗豐富、智慧無窮的大臣們,比他這個才智平庸、缺少經驗的菜鳥皇帝強多了……雖然這是皇帝給自己的懶病找的理由,但他真的很希望,這個國家能在自己的統治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隆慶知道就是這四個字‘攘外安內’,但具體如何去做,他就兩眼一抹黑了,所以纔要問問新科的進士們……與把新科進士當成菜鳥、不屑一顧的閱卷大臣相比,隆慶真把他們看成了今日的希望與未來的棟樑……對於‘攘外’,自從去了一次昌平的歷代皇陵,被沈默哄騙着遊覽了一次長城後,他完全被京城與邊關的咫尺之距震驚了,才知道‘天子守國門’,不是說說玩的。加之前年俺答入侵,雖然明軍最後擊敗了蒙古人,但是隆慶皇帝心裡還是覺得非常鬱悶……因爲石州全城數萬人被屠殺,許多北邊城市沿途被蒙古人劫掠,而明軍只是利用其輕敵,才偷得了一場大勝。但沈師傅已經說過,以後蒙古人會改變策略,不會再跟大明的車陣硬碰硬,所以想要複製‘萬全右衛大捷’,幾乎是不可能的。相反,蒙古人會利用來去如風、不需要後勤的特點,對大明的入侵更加深入狡猾,對老百姓的損害也會更大。

這讓這位愛惜百姓的皇帝非常不爽,他終於意識到邊患問題是多麼重要,於是在採蜜之餘,也時常苦思解決邊患的方法,只是想不到啥好辦法就是了。後來接連發生的三場政潮,讓隆慶舊難未去,又添新愁,又把內鬥當成朝廷的心腹大患,所以纔有了這道策問題。

分割

這是昨晚的一更,不影響今天的更新。

第790章 京察大計(中)第136章 夜航船第402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305章 正陽門第772章 言官們(下)第778章 射天狼(中)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514章 這個老師不一般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301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804章 束氏狸狌(中)第734章 陽(中)第851章 對決(上)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150章 一對老花眼第744章 形勢逆轉下第848章 索南嘉措(中)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170章 請記住,他們是神奇二人組!第918章 驚變(上)第386章 情與法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852章 鄉愿(下)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32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中)第807章 審訊(上)第528章 授課第814章 真相(下)第837章 隆慶新政(中)第905章 中隱(上)第44節 第二道題(中)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905章 中隱(下)第723章 正月(下)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504章 瓦全(下)第107節 徐渭(中)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727章 大人亨否(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中)第8 九七章 天津(中)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729章 江南春(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508章 納援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中)第四零三章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440章 蘇州城中秋行樂第115節 新任知府(上)第605章 白忙活和白忙活第60節 收成(下)第902章 京察(中)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下)第687章 轉機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536章 神醫進京第415章 開寶箱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下)第8 九六章 丁憂(上)第404章 和合第847章 來客(中)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922章 歸來(上)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302章 大地震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上)第493章 潮起潮落第342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場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下)第911章 俠之大者(中)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中)第785章 內閣(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上)第415章 開寶箱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28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47章 平定中第361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167章 不速之客第598章 反客爲主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841章 西北望(中)第832章 所謂朋友(下)第154章 小戚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中)第127節 喬遷之喜第545章 僵局第727章 大人亨否(上)第868章 局(中)第229章 抱着你到天荒地老
第790章 京察大計(中)第136章 夜航船第402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305章 正陽門第772章 言官們(下)第778章 射天狼(中)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514章 這個老師不一般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301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804章 束氏狸狌(中)第734章 陽(中)第851章 對決(上)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150章 一對老花眼第744章 形勢逆轉下第848章 索南嘉措(中)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170章 請記住,他們是神奇二人組!第918章 驚變(上)第386章 情與法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852章 鄉愿(下)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32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中)第807章 審訊(上)第528章 授課第814章 真相(下)第837章 隆慶新政(中)第905章 中隱(上)第44節 第二道題(中)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905章 中隱(下)第723章 正月(下)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504章 瓦全(下)第107節 徐渭(中)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727章 大人亨否(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中)第8 九七章 天津(中)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729章 江南春(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508章 納援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中)第四零三章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440章 蘇州城中秋行樂第115節 新任知府(上)第605章 白忙活和白忙活第60節 收成(下)第902章 京察(中)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下)第687章 轉機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536章 神醫進京第415章 開寶箱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下)第8 九六章 丁憂(上)第404章 和合第847章 來客(中)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922章 歸來(上)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302章 大地震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上)第493章 潮起潮落第342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場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下)第911章 俠之大者(中)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中)第785章 內閣(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上)第415章 開寶箱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28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47章 平定中第361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167章 不速之客第598章 反客爲主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841章 西北望(中)第832章 所謂朋友(下)第154章 小戚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中)第127節 喬遷之喜第545章 僵局第727章 大人亨否(上)第868章 局(中)第229章 抱着你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