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 九章 君臣(上)

事情鬧到這一步,張居正早就得不償失了。

這是一次信心與聲望上的重創。

他守父喪而不離開相位,起初並非起自私心,至少不全是私心,還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在事情開始時,他過分相信皇帝的威力可以壓倒輿情,卻忘了萬曆還不到十六歲。十六歲,是個智商發育完全,情商基本沒有的年齡。這個年紀的年青人,衝動有餘而沉穩不足,當反對的浪潮爆發後,一下子驚慌失措,處理失之操切,以至步步被動,完全喪失了輿論的主動權。

到最後,萬曆只能靠高壓手段撲滅輿論,從而付出了最大的道義代價……然而損失最慘重的還不是皇帝,而是他這個奪情之人,畢竟萬曆是爲了挽留他,才和大臣發生衝突的。

張居正很清楚,事到如今,保留相位的好處,遠抵不上失去人心的損失,早就想要歸鄉守制、遠離是非了。所以在吳中行等四人被罰跪午門之後,他又第三次上疏請求皇上準他回家守制,這一次張居正的態度十分堅決,甚至說出了,您要是不答應,我就掛冠而去的話。然而朱家血脈中的執拗因子,在萬曆身上體現的十分明顯,他用更堅決的態度答覆道:‘先生再行乞請百次,朕也不準!’這話已說絕,張居正再無迴旋的餘地。雖然他內心深處渴望皇上有這種堅決慰留的態度,但回到現實,他確實不能再留下了。

於是張居正第四次上疏,並將自己留下的害處,分析的十分透徹,希望皇帝看了以後,能改變主意。然而事情早就從他和羣臣的衝突,轉變爲萬曆和大臣的對峙。小皇帝現在是不蒸饅頭爭口氣,哪還管以後怎樣!他讓人帶話給張居正道,先生就算要走,也得等此事平息以後。但現在不能走,否則朕的權威何存?

張居正徹底傻眼了,小皇帝這是在玩火啊!古人早就說過,防人之口甚於防川,吳中行艾穆等人之所以甘冒奇險犯顏上書,就是因爲他們牢牢的佔據了道義——國朝以孝治天下,不回家守制就是不孝,不孝之人,安能號令天下?所以纔會得到這麼多的支持,除非把儒教取締,把讀聖賢書的人都殺了,否則怎麼堵得住天下悠悠衆口?

沒人的時候,張居正也曾自省,這件事的處理上,他和皇帝都有失誤。於自己,是一時腦熱,皇帝流露出挽留之意後,又心猿意馬,指望着大臣能乖乖聽話。誰知道判斷失誤,反對的聲音驟起,一下子弄巧成拙,智取變成了力鬥。於皇帝,就是太過毛躁偏執,太相信皇權的威力了。殊不知,他雖然坐在他祖先坐過的寶座之上,都被稱爲萬歲,然而世易時移,如今的皇帝,哪裡還有太祖皇帝那樣的權威?

要知道,太祖皇帝之所以有無上權威,一言一行皆被視爲百世不易之法典,是因爲他作爲開國君主創建了本朝,作爲行政工具的文官制度,同樣是他一手設立的。用韓非子的說法就是,‘法術勢’合一,自然可擁有無上權威,想取消宰相就取消宰相,想撤掉行省就撤掉行省,毫無約束的行事。

然而萬曆皇帝算什麼?他不過是命好投生在皇家,僥倖成了皇位繼承人。繼承皇位後,固然可以得到無可動搖的正統性。這讓皇帝在任何叛逆之舉面前,都是道義本身。然而皇帝並不是本身就有權威的,他必須在方針大事上作出正確的決策,來樹立自己的權勢,除了難度要小很多之外,性質與普通大臣並無二致。

而萬曆在沒有樹立權勢之前,就先想着強調自己的權勢,更糟糕的是,這還不同於世廟所堅持的。國朝以孝治天下,在天下人看來,世廟堅持繼統不繼嗣,是完全站得住腳的,所以纔會有支持者加入進來,幫他打敗了強大的文官集團。然而萬曆皇帝所堅持的,卻是完全非道義的……以孝治天下,說白了,就是太祖皇帝爲了後代子孫能坐穩江山,纔要求天下人都做孝子忠臣的。現在萬曆的決定,在衆臣眼裡不啻於自毀長城,權威自然跌落到谷底。

現在唯一要考慮的,是要不要再陪皇帝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惡名就得自己揹着,抽身而出,皇帝就要揹着個惡名。出於一名臣子的覺悟,張居正只能咬牙死挺下去,總不能把皇帝坑了吧?

然而他的苦衷無人訴說,面對着朱衡的質問,張居正只能匍匐在蒲團上,嘶聲答道:“居喪之中,管不了外面的事,請朱老原諒。您德高望重,爲何不自己上疏,皇上八成會答應。”

“皇上在盛怒之中,哪肯聽老夫羅唣。”朱衡捻着鬍鬚搖搖頭,道:“方纔已經說過,只有太嶽你能出面勸說皇上,收回廷杖的旨意。”

張居正搖搖頭,搪塞道:“皇上正在盛怒之中,吳中行艾穆等人冒犯的不是我,而是皇上,此情之下,我又哪能勸說皇上。”

朱衡知道張居正對這幾個人恨之入骨,不肯施以援手,但目下情勢,惟有他的話纔可使皇上回心轉意,爲了救人,他只得苦苦哀求道:“太嶽,皇上的盛怒,是因奪情之事引起,而奪情之事,又因你而爆發。解鈴還需繫鈴人,若想吳中行四人得救,惟有你來出面。”

張居正卻搖頭道:“在下不能出面!”

“這是爲何?”朱衡不解問道。

“這是皇上第一次親自御政動用威權,爲臣者若出面干涉,皇上的面子往哪兒擱?”張居正意有所指道。

“你……”瞧着張居正振振有詞的樣子,朱衡頓覺灰心,但拯救善類的責任感讓他再一次勸道:“太嶽,有一句話老夫不能不說,但說出來,恐會引你震怒。”

“你說吧。”張居正心說,嘴巴在你身上,我能堵住不成?

“這次受廷杖的,雖然是吳中行等四人,但爲之痛心的,將是天下所有的讀書人。”朱衡捻着鬍鬚,緩緩道。

張居正聽了先是一愣,旋即冷笑一聲,反脣相譏道:“朱老大人的意思,是我張居正還是皇上,要與天下的讀書人爲敵?”

“老夫不是這個意思,”朱衡趕緊申辯道:“但奪情之事,的確容易引起讀書人的誤會。”

說來說去又說回到奪情上,張居正不禁一陣煩躁,他冷冷道:“皇上硬要留我,你說怎麼辦?”

“你可掛冠而去嘛!”朱衡以己度人道。

“你這豈不是要我不忠?”張居正悶聲道。

“這是致君堯舜,避免皇上和百官的衝突,怎麼會是不忠呢?”

“恕難從命!”兩人的聲調越來越高,有吵架的趨勢。

“首輔,難道你不念及吳中行趙用賢都是你的門生嗎?”

“他們眼中又哪有我這個座主,口口聲聲說孝道,卻那我這個老師開刀!”不提這茬不要緊,一提起來,張居正就按捺不住滿腔的怒火,厲聲喝道:“你們這些迂腐的衛道士,還是雙重標準!”說完他伸手抽出了旁邊的一把裁紙刀。

朱衡登時嚇得面無人色,難道張居正惱羞成怒,準備拿自己開個刀?正當他準備遺言之際,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只見生性高傲、從來不肯低頭的張閣老,竟然直挺挺給他跪下了。

沒等朱衡明白過來,張居正就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雙目噴血道:“皇上要我奪情,你們要我守制,你們所作所爲,不是要把我張居正逼上絕路麼,你們若堅持己見,在下只有一死,方得解脫!”

自從奪情以來,面對無數指責,張居正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從國家的角度看問題……爲什麼要讓腐朽落後的政策,牽絆改革的腳步?爲什麼自己毅然選擇效忠國家,卻被一面倒的攻擊?

從一開始,委屈不平之氣就在他的胸中積鬱,現在他的忍耐終於到達了頂點。張居正跪在朱衡面前,用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雙眼通紅的咆哮道:“你殺了我吧!你殺了我吧!”

朱衡登時就懵了,一輩子動口不動手的老大人,哪裡見過這種場面?他唯恐真把張居正逼死了,情急之下手足無措,只好匆匆行了個禮,退了出去。

朱衡一走,張居正便丟下刀,轉身在父親的牌位前放聲大哭起來,哭得聲嘶力竭,無比傷心,無比委屈……

第二天便是早朝的日子,大清早便鉛雲密佈,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午門前的廣場四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站滿了錦衣衛緹騎,戒備森嚴。廣場北面靠午門的一側,已經搭起了木臺,木臺上擺一張長桌,桌後坐着兩個人,一個是新任錦衣衛都督朱希孝,讓一位王公主持今日行刑,可見皇帝對這次廷杖的重視程度。另一個則是面色陰沉的內閣首輔沈默,首輔是百官之師,縱使在國公侯爺面前,也是長官、所以朱希孝坐着,就不敢讓沈默站着,把他請到臺上來,一起監刑。

木臺下面,數百名官員按品級分站兩廂,如他們的首輔一般,一個個神情嚴峻,面色鐵青。

朱希孝這些鐵桿子王公,地位清華,卻沒什麼權利。維持偌大的家業,全靠官場上的一點交情。這次站在百官的對立面,他自然有苦難言,看看時間到了,先是歉意的朝沈默點點頭,然後向身前的千戶遞個顏色。

那千戶便向前一步,發出了一聲拖長腔的吶喊道:“帶犯官!”

話音一落,一隊錦衣衛緹騎兵,押解着戴着鐵木枷的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四人,從左掖門旁的值房***來,來到廣場上。

廣場中央的磚地上,早已鋪好了四塊氈布,一俟廷杖完畢,行刑者只需把這氈布一拖,被杖者就被拽出午門廣場,交給早已在那裡等候的家屬。

吳中行等四人被押到四塊氈前,面朝木臺站好。風聲嗚咽,鉛雲低垂,這是隆慶皇帝登基以後,至今十二年來,第一次廷杖官員,廣場上的氣氛格外壓抑,

朱希孝看了看面前的四人,用盡量不刺激到文官的語氣道:“卸枷。”

“卸枷……”千戶大喝一聲傳話。

幾個錦衣衛上前,嫺熟地開鎖取枷。只聽得一陣咣啷咣啷的磕碰聲,四個人頸上的鐵木枷卸了。幾人還沒來得享受如釋重負的感覺,就聽朱希孝沉聲道:“有旨意。”

吳中行四個便緩緩的跪下,不是他們託大,實在是戴枷久了,渾身骨頭都要斷掉了。

朱希孝從桌上拿起一卷黃綾,展開之後高聲讀道:

“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四人,反對曾士楚、陳三謨等奪情之議,名曰維護綱常.實則離間君臣。雖枷栲示衆,猶不思悔改。今着錦衣衛杖吳中行、趙用賢六十……”

朱希孝的聲音在空中迴盪,廣場上千餘人等一片鴉雀無聲。在場的許多官員,都已經聽過這道上聖諭了,但他們至今仍不敢相信,如此嚴厲的懲罰,是一個不到十六歲的皇帝作出的決斷。

唸完之後,朱希孝將旨意一收,冷冷望向四人道:“還有一道口諭,爾等四人固然罪大惡極,然而太后慈悲,有好生之德,朕亦念在爾等年輕無知,只要當場認錯,便可網開一面,欽此。”說着輕嘆一聲道:“你們聽到了吧,皇上是多麼的仁慈,爾等還不快快抓住這最後活命的機會?”

說完之後,他的目光緊緊盯着吳中行四人,全場上千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他們四個身上。

第二更,明天繼續兩更……

第184章 斷橋初雪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820章 公祭(上)第838章 大閱兵(下)第327章 皇帝恩賜第564章 大發明第747章 平定上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上)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第410章 圖窮匕見!第106章 徐渭(上)第799章 人人自危(下)第568章 借刀第61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上)第506章 素手調羹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上)第281章 絕妙的配合第487章 不如歸去第202章 別第862章 南中國海(上)第774章 新官上任(下)第870章 暗潮(中)第852章 鄉愿(中)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702章 宗藩第25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729章 江南春(下)第289章 軟禁中……第871章 暗鬥(下)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811章 審(上)第183章 來自巡按的邀請第609章 老西兒第464章 草蛇灰線第731章 定風波(下)最終章共和上第768章 上朝嘍(下)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後記之二上下第737章 禮物(上)第456章 男女戰爭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三八四章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865章 返京(中)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799章 人人自危(下)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95節 縣試(中)第576章 伴君如伴虎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中)第417章 做得僞君子,做不得真小人。第804章 束氏狸狌(上)第217章 劫持趙文華的老太太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781章 西風破(中)第737章 禮物(中)第339章 張憤青第902章 京察(中)第762章 審判(中)第51節 鬥呂(下)第494章 清官無敵第533章 老而不死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812章 逼宮(下)第864章 會盟(中)第581章 問長生第827章 路在何方(下)第880章 逆天(中)第801章 南京之亂(上)第373章 一個無趣的人和一個有趣的人第736章 潤物無聲(上)第391章 吳淞江第537章 李娘娘第469章 戚將軍負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870章 暗潮(上)第87節 老宅(下)第905章 中隱(上)第114節 府試(下)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346章 御街誇官第741章 民心似水上第628章 大贏家第33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下)第921章 君(上)第42節 巧匠(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853章 我不答應(上)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372章 洞房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166章 危難總有男兒出!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下)第652章 新相
第184章 斷橋初雪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820章 公祭(上)第838章 大閱兵(下)第327章 皇帝恩賜第564章 大發明第747章 平定上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上)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第410章 圖窮匕見!第106章 徐渭(上)第799章 人人自危(下)第568章 借刀第61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上)第506章 素手調羹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上)第281章 絕妙的配合第487章 不如歸去第202章 別第862章 南中國海(上)第774章 新官上任(下)第870章 暗潮(中)第852章 鄉愿(中)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702章 宗藩第25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729章 江南春(下)第289章 軟禁中……第871章 暗鬥(下)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811章 審(上)第183章 來自巡按的邀請第609章 老西兒第464章 草蛇灰線第731章 定風波(下)最終章共和上第768章 上朝嘍(下)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後記之二上下第737章 禮物(上)第456章 男女戰爭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三八四章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865章 返京(中)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799章 人人自危(下)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95節 縣試(中)第576章 伴君如伴虎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中)第417章 做得僞君子,做不得真小人。第804章 束氏狸狌(上)第217章 劫持趙文華的老太太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781章 西風破(中)第737章 禮物(中)第339章 張憤青第902章 京察(中)第762章 審判(中)第51節 鬥呂(下)第494章 清官無敵第533章 老而不死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68章 毀滅與開始第812章 逼宮(下)第864章 會盟(中)第581章 問長生第827章 路在何方(下)第880章 逆天(中)第801章 南京之亂(上)第373章 一個無趣的人和一個有趣的人第736章 潤物無聲(上)第391章 吳淞江第537章 李娘娘第469章 戚將軍負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870章 暗潮(上)第87節 老宅(下)第905章 中隱(上)第114節 府試(下)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346章 御街誇官第741章 民心似水上第628章 大贏家第33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下)第921章 君(上)第42節 巧匠(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853章 我不答應(上)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372章 洞房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166章 危難總有男兒出!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下)第652章 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