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中)

“老奴得說娘娘兩句了。”馮保卻不同意道:“自古就有太后輔政的慣例,皇上才十歲,您這個做母親的不幫他拿主意,就不怕有人欺負皇上年幼?”

“鈞兒年紀雖然小,但坐在皇帝位子上,還有誰敢不聽他的?”李貴妃卻不以爲然道:“先帝在世時,曾說過這樣的話,要想把皇帝當得輕鬆,只要用好兩個人就行了。”

“哪兩個人?”馮保明知故問道。

“一個是掌印太監,一個是內閣首輔。這兩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互相配合,互相監督,保準誰也欺負不了皇上。”李貴妃瞥他一眼道:“宮裡有你當家,哀家有什麼不放心;至於宮外,高老先生是先帝最敬重的恩師,自然也會悉心輔佐皇上……”

“娘娘這話不假,只是人是會變的。皇上在世時,國有長君,高拱那幫外臣自然不敢怎麼樣。現在情形不一樣了,皇上尚在沖齡,人家又有託孤大臣的名頭,名正言順的不把皇上放在眼裡。”馮保一臉嚴肅地煽風點火。

“這些話,以後不要亂講。”李貴妃微微蹙眉道:“高老先生是什麼人,哀家在裕邸時就知道,那是位極方正、極忠心的老先生。”對於高拱和馮保的矛盾,她也有所耳聞。

“娘娘菩薩心腸,眼裡全是好人。”馮保心裡暗暗吃驚,想不到沒了死亡威脅的李貴妃,變得如此有主見。好在他是有備而來,不緊不慢的打出炮彈道:“老奴說人是會變的,並不是污衊他。裕邸時的高老先生,老奴也是認識的,和現在的高宰相,高天官,已經不是一個人了。”

“怎麼不是一個人?”李貴妃有些不悅道。

“老奴就說一件事,先帝病危的那天,高拱在幹什麼?”馮保一臉恨恨道:“他在慶祝壽辰。虧他還下文命令天下官員,先帝病重期間,禁止宴飲婚嫁,回過頭來,自個兒卻大肆慶生,放爆仗、唱大戲,流水席開了一百桌。”

“一百桌?”讓馮保這一提,李貴妃也隱約想起,是有這麼回事兒。

“在京的官員全去了,少了能擺開麼?”馮保說着,不禁暗暗佩服張居正草蛇灰線的本事,竟然早早就給高拱挖好了坑。

“……”李貴妃沉默了,她是個心思很靈活的女人,馬上想到這意味着什麼……下令官員不許宴飲,自己卻大擺筵席,這種專門律人,毫不律己之人,談何方正?而且是在先帝病重期間,他這個先帝最親近的大臣,卻忙着自個做壽,又談何忠誠呢?

再往深遠裡想,在京上千名官員,明知道是先帝病重期間,卻全都去給高拱賀壽,這說明什麼?他們怕高拱甚過先帝!現在皇帝才十歲,恐怕官員們更要只知道有高拱,不知道有皇帝了吧?

看到李貴妃垂首不語,馮保心裡暗暗得意。服侍這位娘娘十多年,他早就把她的脾氣心思摸得清清楚楚了。要說李貴妃,本身既聰明,又有主見,本該是個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但她出身卑微,總有一種自卑感和不自信,所處的地位越高,就越擔心萬一會失去,所以對外界的威脅,總會反應過度。

否則,她也不會在成爲太子之母、當上貴妃後,還對宮裡的嬪妃嚴防死守,唯恐她們也生出皇子來……其實就算生出一百個,也不可能威脅到太子的地位。朱翊鈞的太子地位,可是從生下來就註定,經過大典冊封,昭告天下的。只要不是犯上作亂,就算皇帝想廢他也不可能,因爲百官不會答應,也沒法向天下人交代。

可是李貴妃卻總覺着威脅只要存在,就有成爲現實的危險。這種骨子裡的不自信,讓她成爲了後宮的計劃生育先進個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皇帝空負小蜜蜂之名,卻始終沒有對別的花朵授粉成功過。

後來的奴兒花花事件,更是把這位娘娘的過激性格顯露無疑,你說你一個西宮娘娘,太子之母,跟一個無根無勢的番邦女子教什麼勁兒?不是受迫害妄想狂又是啥。

馮保抓住她的這種性格,也就找到了利用她的法門,又把高拱昨日對那傳旨太監所說的話,添油加醋演繹了一番,講給李貴妃聽道:“不管怎樣,那都是以皇上的名義發佈的,高拱竟敢公然質疑,到底有沒有把皇上放在眼裡?”

李貴妃聽罷,雖然沒自食其言,但臉上的陰雲卻很重了,顯然對高拱失望了。

馮保這纔拿出那兩道奏疏,道:“娘娘您看,這就是他在皇上登基後,所上的兩道奏疏。”

李貴妃拿起一本,看完;再拿第二本,看了之後,臉色卻好了很多,反而目光有些怪異的瞥一眼馮保道:“這兩道奏疏中,雖然有一道,有些針對你馮公公,但所陳之事,卻也無懈可擊。我看了倒覺得,他沒有辜負先帝的囑託,所作所爲,具見忠誠,倒有些顧命大臣的樣子。”

馮保聽了,心便往下沉,暗暗叫道,高鬍子果然高招!虧着先去問了問張先生,不然我要是拿着摺子,這麼莽莽撞撞的來了,非得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不成。

確實,高拱的《陳五事疏》,雖然旨在限制司禮監的權利,但處處都站在皇帝的立場上,所言之事,對皇帝練習政體、早日成爲稱職的君王大有裨益。李貴妃自然不會像馮保那樣反感。至於第二本的上尊號、買首飾,都是的純粹討好之舉,李貴妃自然心花怒放。

很顯然,高拱的心血沒有白費,李貴妃剛剛升起的那點猜忌,轉眼變爲欣賞,這卻是馮保最不願見到的局面。他偷看一眼李貴妃那張極有主見的俏臉,心裡一陣陣的後怕,暗道虧着有張先生支招,否則任憑貴妃娘娘對高拱建立信任,後果不堪設想!

必須當機立斷,將這種可能掐死在萌芽中,便硬着頭皮出聲道:“娘娘明鑑,本來老奴也以爲,這高鬍子是轉了性了,但老奴總覺着哪裡不對,只是才疏學淺,悟不透這裡面的蹊蹺。昨兒便派人去請教了張先生。經他一番剖析,老奴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高鬍子的險惡用心。”

“張先生怎麼講?”李貴妃心中咯噔一聲,暗道,難道還有我沒看出來的玄機?

“這兩份奏章,張先生分析周詳。先說那道請上兩宮尊號的。這上面給皇后上的是‘仁聖太后’,給您上的,卻只是‘太后’,沒有徽號,雖然都是太后,可是有等級差別的。”馮保拿出撒手鐗道。

“啊……”這番話,果然擊中了李貴妃的痛處。她本以爲,自己憑着皇帝生母這一條,至少能跟正宮娘娘平起平坐,誰知道高拱給的這個‘禿頭太后’,還是矮人家正牌太后一頭。

按照大明祖制,嫡母爲大。新皇帝出爐後,先帝正室還在的,皇后要被尊爲太后,而新皇帝的生母如果是妃子,就只能尊爲皇太妃,等級上要低了許多。但到了弘治朝以後,皇帝生母也可以稱太后了,但‘太后’兩字前面不能加徽號。而嫡母太后的前面,則尊加兩個字的徽號,以示等級差別。

高拱雖然刻意討好李貴妃,但自尊自大的性子在那裡,是不屑於揣摩李貴妃那顆敏感而好勝的心的。在他看來,李貴妃不過是個妃子,提升爲太后,已經是違背了祖制,按照近代的特例特辦了。她怎麼還能不滿足?

其實他差點就成功了,李貴妃一看到‘太后’二字,登時心花怒放,恨不得抱着老高親兩口。但馮保的幾句話,頓時讓他的努力,變成了對李貴妃的輕視。

張居正摸透了李貴妃意欲出頭的心理,他借馮保之口提議,陳皇后與李貴妃不僅可以同升太后,而且都可加徽號,道:“既同爲太后,多二字何妨?”他還體貼的爲李貴妃想好了徽號,曰‘慈聖’。

這當然是違背祖制的,但他料定李貴妃不可能推辭。

果然,李貴妃感到,張居正和馮保,纔是真心爲她考慮的人……也許在後人看來,這兩個字也許一錢不值。有了這兩個字,李太后才能在地位上與陳太后平起平坐,再不必像過去那樣,每日向皇后請安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這兩個字,自己就永遠不是正牌太后,還是無法出頭!

馮保一番話,便讓高拱的殺手鐗砸了自己的腳。在李貴妃眼裡,高拱便成了欺負婦道人家見識有限,想要讓自己永遠位居陳太后之下的陰謀家。

“還有那頭面首飾,據老奴所知,先帝是賞過,但世宗皇帝,和武宗皇帝都沒賞。”馮保趁熱打鐵道:“爲什麼?因爲皇上還沒成親,哪裡來的后妃?說賞賜給先帝的遺孀倒也佔理,可天下人誰不知道,皇上才十歲,能懂這些麼?還不以爲是您在攛掇?而且戶部總是紮緊了錢袋子,唯恐被大內花去一個銅板,這次怎麼這麼慷慨?天下人不會以爲,是戶部主動給的,而會認爲您是在藉機斂財……說白了,高拱這是在敗壞您的名聲,以削弱您對朝廷的影響。”

“至於那《陳五事疏》,就是更加昭然若揭了,他要皇上按時上朝,設案攬章,事必面陳,看似是處處爲了皇上練習政體考慮。可是皇上年紀還小,這些事情怎麼能處理得來?還不是得聽他的?”馮保一口氣,打出所有彈藥道:“至於‘批紅必經票擬’,‘奏章不得留中’兩條,何止是針對司禮監的,分明是要讓皇上事事都按照內閣的旨意來,說白了,就是按照他高鬍子的意思來。還不許皇上反對……”

“別說了!”李貴妃終於忍不住,利喝一聲。她得心裡頭如填滿了柴草一般煩躁。如果真的如同馮保所說,那麼高拱就是死不改悔,以‘顧命大臣’自居,專權干政,威福自重。但這樣下去,對他高拱又有何好處呢?

想到這裡,她面無表情的望着馮保道:“張先生的分析,句句都有道理。但是高拱久居內閣,應該知道其中的利害,把我們孤兒寡母逼急了,對他又有什麼好處呢?”頓一下,她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道:“究竟是不是存心而爲,難講。”

“……”馮保有些傻眼了,他想不到這個女人今兒個竟如此固執,自個嘴皮磨破,她卻還是不肯入彀。

其實原因很簡單,李娘娘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爲生存惶惶不安的皇貴妃,現在她是皇帝的母親,即將成爲太后,自然要爲自己的兒子,爲大明江山考慮……當初先帝拉着高拱的手,託付國事的那一幕,給她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所以在她心裡,高拱就是首輔,是首席託孤大臣,怎麼可以輕易換掉呢?

“那,那高拱那邊,該如何回覆呢?”好在馮保也算是久經沙場,很快恢復鎮定,把難題拋給李貴妃道:“他那邊還等着答覆呢。”

“這樣回答。”李貴妃想了想,提起筆來,在薛濤箋上寫了六個字,道:“希望他能適可而止。”

卻說高拱上疏後,便不斷派人去司禮監催促,讓他們把奏章送到內閣票擬。這一催促,效率還真不賴。當天上午,傳旨太監便送來了一個御批,只有短短六個字:‘知道了,遵祖制’!奏稿卻被留中不發了。

看着這六個字的回覆,高拱有些傻眼,遵祖制?大明二百年多年,祖宗多,祖制自然也多了去了,怎麼遵守?遵守哪個?這不等於什麼都沒說麼?

但很快,他便明白過來,這一定是馮保在搗鬼,想讓此事不了了之!

馮公公,你想得也太簡單了吧?這可是由當朝首輔親筆所上,萬曆朝的開門第一疏,就這樣被留中不發,你知道後果有多嚴重麼?

果然,消息一傳開,京城部院大臣以及各路言官,都表示出強烈的不滿,認爲馮保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最生氣的還是高拱本人,如果他精心策劃的第一步棋,就打了個啞炮,往後的步驟還怎麼進行?他當然不能就這麼算了,當天便奮筆疾書,又寫了一道奏疏,內容差不多,只是多了幾句道:

‘皇上登極之日,正是中外人心觀望之際,臣等第一條奏即未發票,即未蒙明白允行,恐失人心之望。於是臣等不敢將本送科,仍用封上再進。伏望皇上鑑察,發下臣等擬票,臣等如有差錯,自有公論。祖宗法度,其孰能容。臣等無任,仰望之至。’

簡單來說,就是此乃你登基後的第一道奏疏,就留中不發,實在說不過去。所以我們再上一次,你趕緊發回內閣票擬,大家都看着你呢!

爲了加強這一本的威力,高拱決定來一個內閣聯合署名……上一次只有他和張四維的,這次把不在閣的三個也拉上,正好試試沈默和高儀的態度,離間一下張居正和馮保的關係。

奏本先送到高儀府上,高儀簽了。然後再送到張居正府上,張居正也簽了……不籤能行麼?和太監勾結的事情,豈不馬上昭之於天下?不過高拱也把他和馮保的關係,看得太脆弱了。就算是狼狽爲奸,也不可能被這種不入流的離間計破壞。

順利蒐集到在京二位的簽名後,負責此事的高拱門生程文,便飛馬趕往昌平,終於在過午時分,見到了在地下寢宮視察的沈閣老。

“你怎麼來了,有什麼事兒?”沈默看到風塵僕僕的程文,表情似乎有些驚訝。

“元輔有急件。”程文說着,從隨身攜帶的牛皮袋中,掏出一份內閣制式的題本。

沈默洗乾淨手接過來,一打開就看到那四個署名,便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還是一頁頁翻讀完,才問道:“元輔讓你送來,是否要我在上面聯名?”

“正是,”程文道:“元輔說,所有內閣大臣親受顧命,自當報效。須得戮力同心,輔佐皇上,廓清政體,明辨國是。”把這些官樣話說完,他才壓低聲音道:“元輔不僅希望看到您的簽名,還希望看到您的人。”

‘看來高鬍子,是不想讓我置身事外,非得拉我入局啊……’沈默心道,面上卻不動聲色,接過程文奉上的毛筆,毫不猶豫地在高拱之後的留白處,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道:“替我轉告元翁,最多三天,此處差事一了我便返京,絕不耽擱。”

“是。”程文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收好奏疏,便告辭出去,希望能趕在城門關閉前回京。

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上)第67節 極限(上)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883章 流年(中)第301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357章 舌戰金殿!第242章 江南七子第629章 向左向右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857章 一代天驕(下)第528章 授課第33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下)第847章 來客(下)第783章 廷推(上)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741章 民心似水(下)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785章 內閣(上)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197章 第三次激動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526章 潛龍第67節 極限(上)第400章 陸績的反擊!!!第863章 藩籬(中)第440章 蘇州城中秋行樂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248章 正面的較量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422章 大事件第197章 第三次激動第648章 終審第708章 紅差第902章 京察(上)第106章 徐渭(上)第910章 甚於防川(上)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212章 謀而後動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第328章 春闈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463章 故人第482章 新生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上)第811章 審(上)第141章 書生有用!第8 九八章 日本(下)第822章 絕殺(下)第542章 嚴世蕃的反擊第670章 沈縣令第870章 暗潮(下)第727章 大人亨否(下)第800章 多事之秋(上)第541章 請罪第865章 返京(下)第686章 如何做一個宦官第782章 凱旋(中)第445章 祥瑞第636章 有情人當永聚首第776章 十月圍城(下)第870章 暗潮(上)第90節 最後一課(上)第601章 憔悴人見憔悴人第738章 運籌帷幄(中)第911章 俠之大者(上)第883章 流年(上)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536章 神醫進京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中)第124章 奪魁(下)第920章 式(下)第594章 斷頭飯第799章 人人自危(下)第838章 大閱兵(下)第444章 紅袍第350章 修史第527章 相投第804章 束氏狸狌(下)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下)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723章 正月(下)第143章 過河拆橋第399章 危急中的蘇州城第885章 大婚(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下)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156章 府學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321章 奏對第99節 陶虞臣(下)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729章 江南春(上)第772章 言官們(下)
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上)第67節 極限(上)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883章 流年(中)第301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357章 舌戰金殿!第242章 江南七子第629章 向左向右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857章 一代天驕(下)第528章 授課第33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下)第847章 來客(下)第783章 廷推(上)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741章 民心似水(下)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785章 內閣(上)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197章 第三次激動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526章 潛龍第67節 極限(上)第400章 陸績的反擊!!!第863章 藩籬(中)第440章 蘇州城中秋行樂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248章 正面的較量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422章 大事件第197章 第三次激動第648章 終審第708章 紅差第902章 京察(上)第106章 徐渭(上)第910章 甚於防川(上)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212章 謀而後動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第328章 春闈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463章 故人第482章 新生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上)第811章 審(上)第141章 書生有用!第8 九八章 日本(下)第822章 絕殺(下)第542章 嚴世蕃的反擊第670章 沈縣令第870章 暗潮(下)第727章 大人亨否(下)第800章 多事之秋(上)第541章 請罪第865章 返京(下)第686章 如何做一個宦官第782章 凱旋(中)第445章 祥瑞第636章 有情人當永聚首第776章 十月圍城(下)第870章 暗潮(上)第90節 最後一課(上)第601章 憔悴人見憔悴人第738章 運籌帷幄(中)第911章 俠之大者(上)第883章 流年(上)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536章 神醫進京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中)第124章 奪魁(下)第920章 式(下)第594章 斷頭飯第799章 人人自危(下)第838章 大閱兵(下)第444章 紅袍第350章 修史第527章 相投第804章 束氏狸狌(下)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下)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723章 正月(下)第143章 過河拆橋第399章 危急中的蘇州城第885章 大婚(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下)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156章 府學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321章 奏對第99節 陶虞臣(下)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729章 江南春(上)第772章 言官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