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君父臣子(上)

聽到外面對海瑞的討伐聲響成一片,嘉靖臉上露出放鬆的笑容,他對身邊的馬森道:“怎麼樣?朕沒說錯吧?他贏不了,因爲朕是君,他是臣,沒人會站在他那邊……”

話音未落,便聽個帶着閩南腔聲音道:“海剛峰,我來助你!”

笑容一下子凝固,嘉靖怒道:“何人如此大膽?”

馬森趕緊去看,看完後回來小聲道:“不認識……”

“你他孃的都認識誰?”嘉靖氣得直翻白眼。好在這時那人的聲音響起,給可憐的馬公公解了圍。

講壇上,那人摘下了斗笠,露出一張英俊的臉。

“你是何人?”文官們警惕的望着他。

“李贄李卓吾。”那人把斗笠往地上一擱,一撩道袍,盤腿坐在海瑞身邊。

“原來是李狂……”下面恍然大悟,這人原來是國子監的五經博士,幾年前三公接辯論初創時,着實出了幾把風頭,因爲言語狂妄,不敬孔孟,得了個‘李狂’的評號,但前些年被人打敗一次,便離開了國子監,據說去當隱士、做學問去了。

選在這次大會重新出山,看來是想要一鳴驚人,好東山再起。

“主子,他叫李贄。”馬森趕緊對嘉靖彙報,自然遭到了鄙夷的白眼。

“海瑞說了什麼,讓你們憤怒若斯?”自報家門後,李贄好整以暇的問道。

“你沒有聽到嗎?”一個詞臣大聲道:“他說當今不如漢文多矣!”

“姑且不論他的說法是對是錯。”李贄目光掃過衆文臣,聲音中氣十足,盡顯大家風範,道:“爲什麼說當今不如漢文,你們就要生氣呢?”

“這個……”詞臣們被他問住了,這個還真沒法回答。

“天經地義的事情,哪有那麼多爲什麼?”好在人多力量大,那個在與海瑞的交鋒中,出盡風頭的詞臣大聲道:“就像太陽爲何東昇西落,月亮爲何陰晴圓缺,你講得清道理嗎?”

“世上哪有講不清的道理?說講不清,只是因爲無知而已。”李贄淡淡道:“古人早就知道。宇宙如雞蛋,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內,蛋殼與蛋黃之間便是天,天是無邊無涯的氣體,沒有任何形質,我們之所以看天有一種蒼蒼然的感覺,是因爲它離我們太深遠了。日月星辰自然地漂浮在空氣中,不需要任何依託,遵循自己的規律運亣動。”頓一頓,望着那人道:“還要我繼續說下去嗎?”

那人的眼中滿是迷茫,咂咂嘴道:“說……”

“太陽圍着大地運亣動,十二個時辰一圈,當轉到你面前時,就是白天,轉到你背後時,就是晚上,這就是它的東昇西落。”李贄以一種憐憫的神情看着他道:“月亮同樣運轉,但因爲被別的星辰遮擋,一個月才能完全露面一次,所以有陰晴圓缺。”

這些知識對完全不懂的人,實在太深奧了,那詞臣果然瞪目結舌,無言以對。

“凡事必有道理蘊含其中。”李贄的聲音不大,卻傳遍全場道:“如果講不出道理,憑什麼理直氣壯的指責海瑞。”

詞臣們深感扎手,李春芳待要頂上,一時又不知該如何措辭。好在他們的辯論已經挑起了許多高手的興致,一個坐在前排、面容英俊、舉止瀟灑的年輕人出聲道:“王某來爲你解釋。”作爲前排就坐最年輕的一個,他的大名無人不曉,文壇盟主王世貞是也……當然並不是說,他就是在場所有文人的老大,如果用五百年後的概念,更容易解釋這個盟主他是暢銷書作者,著名戲曲製作人、評論人,掌握社會話語權的人。

見王世貞出頭,李春芳放心許多,這王盟主雖然不是學術最強,但通古博今、辯才無礙,與李贄絕對旗鼓相當。

“禮教以三綱爲首,三綱以君權爲首。”王世貞的舉手投足間,都透着股子雍容大度,聲音也煞是好聽,果然一派盟主風範:“五倫之要,百行之原,相傳數千年,更無異義,聖人所以爲聖人,中國所以爲中國,實在於此。”說着刷得打開摺扇道:“若並此棄之,法未行而大亂作矣;故而須得守此不失,百世不移,李兄明白了嗎?”

“當然明白了。”李贄莞爾一笑道:“王盟主文縐縐的一席話,用白話說出來,就是,從古如此,今後也必須如此,實際上除了強詞奪理,什麼道理也說不出來。”引起一陣忍不住的笑聲。

“你……”王世貞氣得不輕,但他畢竟是有水平、有氣度的,刷的把扇子一合道:“難道你孝順父母還需要個原因嗎?”

“父母生我養我,孝順理所當然。”李贄淡淡道:“王盟主乃是孝子,肯定比我體會更深。”

“不錯。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王世貞重新振作精神道:“上古之時,人之害多矣。人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無爪牙以爭食自衛,若無上古帝王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則人類滅絕久已。即使今日,人人皆知如何自食其力,可爲農爲工、爲賈爲醫,無需他人教之,但仍需人君爲之禮,以次其先後;爲之樂,以宣其憂鬱;爲之政,以率其怠倦;爲之刑,以鋤其奸惡;爲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爲之備,患生而爲之防。難道說君王對你的恩情不如父母?”最後他總結道:“故而國朝以孝治國,君君臣臣正如父父乎乎,對父親要孝順,對君王要移孝作忠。這便是綱常,這邊是倫理,遵守這些綱常倫理,則上下尊卑、各歸其位,國家才能不亂,百姓也得以安居樂業。

一番話說得嘉靖熱淚盈眶,原來自己有這麼大貢獻啊……心說盟主果然是盟主,講出的話就是這麼讓人信、讓人服。不由暗自慶幸,當初幸虧給了沈默個面子,沒有殺掉王忬,不然王世貞現在萬萬不能幫自己說話。

王世貞的發言,引起了不少喝彩,再看那李贄微微的點頭,彷彿也認同這種看法。

“既然你認同君臣如父子。”王世貞自然不會錯過機會,乘勝追擊道:“就該知道,孝道乃爲人立身之本。孝子奉養父母,要使他們心裡快樂,不違揹他們的心意。孝敬父母關鍵在個‘敬’字上,對做兒子的來說,‘天下無不是父母’。推而廣之,自然也無不是的君王。當然,一國政事繁雜,聖人也不能不犯錯誤,否則古代設官,只要他做官辦事就夠了,不必要求他們進言勸諫,也不必設諫官,更不必說木繩金礪這類的話了。所以如果認爲君王有了一些失誤,做臣子的可以提意見,但要注意態度,即使沒有被採納,也還要敬愛如初,不能違背,一如先前地忠孝而不怨恨。這纔是爲臣之道。絕不能像海瑞那樣,不分青紅皁白的狂吠一氣,也許本來是好心,卻壞了君父的名譽、必然使君父憤怒,如此不僅於事無補,還有虧於臣道,就大錯特錯了。”

‘啪啪’地掌聲在臺下響起,漸漸的越來越密,場中響起了第一次熱烈的掌聲這是三公槐的傳統,如果誰的高論特別精彩,觀衆們便會以雙手相擊的形勢,發出聲音表示贊同鼓勵,事實證明,這會讓發言者感到無比的滿足,也會讓聽衆身心愉悅,只是必須先征服挑剔的觀衆,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前排就坐的大師大腕們也紛紛點頭,心說這王世貞確實是神仙放屁不同凡響啊,不僅完美的進行了一番闡述,維護了皇帝的權威,還不着痕跡的幫了海瑞一把,把他的行爲,說成是‘好心辦壞事’,也許就能救他一命。不論結果如何,王世貞的名氣肯定要更上一層樓了,尤其是得到大學者們讚許,無疑會使他向真正的大師,又邁進一大步。

嘉靖也給王世貞鼓掌……這對舉箸擡手都很吃力的皇帝來說,已經算是極限運亣動了。只見皇帝一邊鼓掌,一邊淚水奔涌道:“果然是理不辯不明,終於有明白人,給朕說句公道話了……”

可惜王世貞不知道,皇帝已經成了自己的粉絲,所以現在還能把持得住。作爲影響力極大的公衆人物,他知道這時候更需要謙虛低調,始終一副淡定的表情,靜享人們的喝彩。待掌聲漸漸平息,又擺出一副高姿態,笑道:“卓吾兄不必惶恐,理不辯不明,明瞭就能改過自新,依然善莫大焉。”

“王兄好一篇高談闊論,真是……”李贄這才緩緩擡起頭來道:“催眠啊,我都差點睡着了。”

“你!”王世貞勃然變色,緊緊捏着扇子道:“李兄,敬人者人敬之,請自重!”嘉賓們不由看輕了李贄幾分,畢竟如此莊重的場合,插科打諢只能貽笑大方。

“我哪敢不敬王兄?”但李贄依然那副懶洋洋的樣子道:“但我這人自小有個毛病,就是一聽先生背書就犯困,想不到現在還沒好。”說着淡淡道:“方纔李兄所言都對,畢竟昌黎先生也算半個聖人了,區區小可哪敢說他的不是。”

王世貞心一沉,面上傲氣盡去,他方纔那番言論,確實是引用了韓愈的《原道》,但改頭換面,語句全新,想不到這李贄還能聽出來……他卻不知李贄號稱輔導天王,乃這種裁拆縫補、挪接拼湊的行家裡手,焉能聽不出來?

好在王世貞也沒小覷了天下高手,早就準備好說辭堵上道:“昌黎先生陪祭孔廟,乃是先哲聖人,他的話自然不會錯。”

“只是我有一事不明。”李勢的目光漸漸銳利起來道:“若按王兄的意思,天下人都像孝順父母一樣對待君王,那秦漢唐宋元,這些朝代是怎麼滅亡的呢?難道天下人每隔幾百年,都會發瘋弒父嗎?”

“錯,孟子說過,一亂一治、治亂循環乃是天道。到了亂世,禮崩樂壞、綱常倒懸,忠孝淪喪!臣不以父侍君,轉而以下克上,纔會有王朝更替。”王世貞確實配得上‘辯才無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毫不含糊。

“如果孟子所言屬實,不知爲何三代而下,竟有亂無治也?”李贄的論調也變得尖銳起來道:“我讀史書,悚然發現,自周敬王甲子年起,迄今三千五百多年間,稱得上治世盛世的,加起來不過百年。可以說,從古到今,總體上天下很難稱得上真正太平過,偶爾的盛世不過是曇花一現。說是三代以降,皆在一亂之運,也毫不爲過?敢爲一亂一治之說,又有何根據?”

王世貞這下啞火了,他畢竟只是個優秀的文人,明星級的辯手,真要深刻起來,還真不是李贄的對手。但他哪裡肯認輸,兀自運用嫺熟的技巧道“李兄到底想說什麼?”當難以應對對方的問題時,不妨將皮球踢回去,一來贏得思考時間,二來對方說多錯多,說不定就能軀得漏洞。

“王兄不明白,我來爲你解釋一番。”李贄淡淡一笑,長身而起,袖袍揮灑,說不出的寫意道:“我同意韓昌黎的說法,但不同意你的說法,昌黎先生說,君爲天下服務,所以天下人應該以忠孝侍之,這是至理。但你把父子和君臣等同視之,餘不敢芶同。因爲父對子,有親有尊;但君對臣,無親也,只尊而不親。故而爲父者,哪怕對兒子沒盡到一點教養的義務,卻總有生育之恩、血脈之情在那裡,所以要求做兒子的永遠孝順,也算有道理。”

這時日已偏西,陽光灑下來,染得李贄身上金燦燦的,彷彿賦予他某種神聖的意味。他的聲音響徹場中每一個角落:“但做君主要求臣子忠孝,卻必須先爲天下服務,則全天下人無不忠孝、無不擁戴!其實我也是拾人牙慧,因爲這話是孔夫子說的,他說‘君君臣臣’,意思是‘君有個爲君的樣子,則臣就有爲臣的覺悟’,爲君者什麼樣子,就是韓昌黎先生說的那樣,爲之禮、爲之樂、爲之政、爲之刑、爲之守、爲之備,爲之防。如果把這些都做好,做君主的還擔心臣民不忠孝嗎?縱有個別叛逆,則天下人共擊之!哪還用君王操心勞神?”

聽着李贄的話,會場中靜悄悄的,無論是大師大腕們,還是顧憲成、星那些年輕的太學生們,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就連值房裡的嘉靖皇帝,滿以爲自己本應該憤怒纔是,卻偏偏也……思考起來。

如果說王世貞的話像火,帶來了狂熱的喝彩;李贄的話就像冰,讓大家冷靜的思考起來。

給了大家一點緩衝,李贄的聲音繼續響起:“三代之前的君王,大都明白這個道理,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先造福黎庶,後享天下奉養,堯、舜、禹、湯、周文等古來賢君皆是如此,故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爲過也。”

“後之爲人君者,但凡明白此理,必開創一番承平盛世,留下千古芳名。諸如漢之文景,唐之太宗、宋之太祖、仁宗;其中又數本朝最多,太祖、高祖、仁宗宣宗憲宗孝宗,以及當今聖上,都是明白此理的,故而本朝之安寧強盛,遠超前代。”話鋒一轉,他又道:“但其餘數百位皇帝,卻大都如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視天下爲家產之情,不覺溢之於辭。但有此心者,必置百官如家奴,視百姓爲草木。其實天下蒼生,誰不想視君王若父?畢竟父雖嚴厲,但對其子大都親之愛之恤之;無奈罕有君王將百姓視爲子女,卻大都視爲刀俎待割之魚肉!既無親恩,又無率養之情,百姓怎還能實君若父?這纔是三代以降,我華夏亂運始終的根源吶!”

“至於當今聖上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具有成爲堯、舜、禹、湯、文、武這樣的君王的潛力,他象漢宣帝一樣做事努力認真,象光武帝一樣爲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樣英武無敵,象唐憲宗一樣能夠消平各地藩鎮叛亂,陛下還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總之象這些可取的優點,無論哪一項,都能在當今的身上找到。豈是德高於才的漢文帝可比擬?遙想當今初登大寶時,即剷除積弊、革新政事。很快便一掃正德朝之穢氣,還天下以太平!那時候風調雨順、國庫充盈,天下人都很高興,說終於可以享受盛世了。無奈最近這些年,陛下爲妖道所惑,竟迷上了修玄,一時忘掉了爲君的道理,結果國事日頹、每況愈下……”說到這,他已是淚溼衣襟,朝着西苑方向叩拜,泣血道:“君父知否?天下百姓如飢寒待斃之嬰兒,皆是您的孩子,只要您能想起爲君之道,不再沉迷於齋蘸,對臣民恢復父親般的愛護,百姓也會死心塌地的忠誠擁戴陛下,則聖上必重回堯、舜、禹、湯、文、武這樣的明君之中,也使得臣下能洗刷數十年諂媚君主之恥,讓他們置身於皋陶、伊、傅這樣的賢臣之列,上下便可萬衆一心,其利斷金!承平盛世!指日可待啊……”

分割字數絕對夠了,另外有話說:爲了寫好這場辯論,我已經失眠兩個晚上了,估計今晚也要搭上。躺在牀上就是三公槐的脣槍舌劍,就是歷史上的先賢灼見。這兩天我的腦子裡,全都是這場辯論,時間全用在翻看資料上了,雖然沒數,但三十幾份、二十多萬字是不誇張的。

雖然可能依然不入大家法眼,但這已經是我的最高水平了,說嘔心瀝血雖有點誇張,卻真是我此刻的感受。突然間很想要點月票,鼓勵一下自己,不然可能會失落的難受,因爲我知道在起點這樣寫書,真的很怪異。

強烈推薦:

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401章 大幫派與大地主第351章 王世貞第855章 公主的心(上)第541章 請罪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613章 壬戌三子第167章 不速之客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381章 佐貳第717章 圍爐夜話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8 九六章 丁憂(中)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第883章 神鞭(下)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469章 戚將軍負荊第150章 一對老花眼第374章 抓刺客!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921章 君(上)第739章 聚和堂(中)第324章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857章 一代天驕(中)第740章 龍南縣上第853章 我不答應(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中)第581章 問長生第864章 會盟(下)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上)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627章 結果第776章 十月圍城(下)第88 九章 君臣(上)第744章 形勢逆轉(中)第234章 鴻門宴六七九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99節 陶虞臣(下)第888章 好吉利(上)第911章 俠之大者(上)第568章 借刀第736章 潤物無聲(中)第117節 新任知府(下)第343章 閱第371章 婚禮第330章 生財有大道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614章 年夜第五 卷京華煙雲雪滿天第85節 老宅(上)第435章 不請自來第316章 一飲一啄第714章 賑災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下)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上)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580章 反應第65節 較量(中)第808章 意外(中)第399章 危急中的蘇州城第740章 龍南縣上第883章 神鞭(上)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731章 囚徒困境(下)第54節 李縣令(下)第463章 故人第863章 藩籬(中)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287章 沈拙言第304章 賑與察!故事與風暴的起源!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584章 大佬的葬禮第792章 虎狼鬥(上)第903章 黃金(中)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788章 過年(下)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457章 東風起第324章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第786章 爭執(下)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21節 大條了(下)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中)第917章 暴起(上)第699章 是非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693章 代價第817章 坑爹(上)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571章 死路一條?第151章 嘉靖皇帝第683章 如何破局?第765章 大限(中)第582章 兇手(下)
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401章 大幫派與大地主第351章 王世貞第855章 公主的心(上)第541章 請罪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613章 壬戌三子第167章 不速之客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381章 佐貳第717章 圍爐夜話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8 九六章 丁憂(中)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第883章 神鞭(下)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469章 戚將軍負荊第150章 一對老花眼第374章 抓刺客!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921章 君(上)第739章 聚和堂(中)第324章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857章 一代天驕(中)第740章 龍南縣上第853章 我不答應(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中)第581章 問長生第864章 會盟(下)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上)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627章 結果第776章 十月圍城(下)第88 九章 君臣(上)第744章 形勢逆轉(中)第234章 鴻門宴六七九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99節 陶虞臣(下)第888章 好吉利(上)第911章 俠之大者(上)第568章 借刀第736章 潤物無聲(中)第117節 新任知府(下)第343章 閱第371章 婚禮第330章 生財有大道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614章 年夜第五 卷京華煙雲雪滿天第85節 老宅(上)第435章 不請自來第316章 一飲一啄第714章 賑災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下)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上)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580章 反應第65節 較量(中)第808章 意外(中)第399章 危急中的蘇州城第740章 龍南縣上第883章 神鞭(上)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731章 囚徒困境(下)第54節 李縣令(下)第463章 故人第863章 藩籬(中)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287章 沈拙言第304章 賑與察!故事與風暴的起源!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584章 大佬的葬禮第792章 虎狼鬥(上)第903章 黃金(中)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788章 過年(下)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457章 東風起第324章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第786章 爭執(下)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21節 大條了(下)第674章 不要小瞧明朝人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中)第917章 暴起(上)第699章 是非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693章 代價第817章 坑爹(上)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571章 死路一條?第151章 嘉靖皇帝第683章 如何破局?第765章 大限(中)第582章 兇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