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

河曲諸州今次之亂,雖然主要體現爲突厥默啜率部入寇,但這只是一個結果,根源則在於大唐從貞觀時期便着手建立的羈縻秩序已經不能發揮其原本的作用。

這個道理,其實無論唐人還是胡人,凡利益相關者,各自都有着各自的感受與看法。如今的突厥,雖然也是大漠上一股強大的勢力,但較之全盛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就算默啜今次直入大唐境中、深入幾千裡,但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有限的。大唐朝廷甚至都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僅憑關內道一路分兵便將突厥部衆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虧輸。如果只從實力而言,如今的突厥根本不夠資格被大唐視爲對手。

但同時,大唐朝廷又必須要正視突厥死灰復燃這一問題。突厥的復國,便是對大唐羈縻秩序的最直接挑戰。像這一次,河曲諸胡對於默啜的入寇,基本都持觀望態度,沒有給突厥的行軍造成任何阻撓。

如今這個所謂的突厥汗國,與其說是東突厥陰魂不散,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它是大唐羈縻秩序的挑戰者,直接傷害了河曲諸胡對大唐的順從度。

所以對契苾明而言,全殲入寇的突厥賊衆只是一個開始,想要重新恢復河曲秩序,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否則類似突厥入寇這樣的事情還將會頻繁發生。

但道理是這樣一個道理,可當契苾明直接講出河曲胡部太多了,換言之必須要剔除其中一部分,並直接對可以說是河曲最大部落的回紇下手,勒令回紇舉族遷移,其態度之強硬,仍然令人大感驚訝。

不獨那些此刻身在馬嶺堡的諸胡胡酋們各自膽寒,就連從原州跟隨而來的婁師德都忍不住在私下裡說道:“河曲之患,乃是故疾重積,必須要慎重對待。只是設此威令,究竟是朝廷制令宣達,還是契苾總管你度勢權宜之想?”

老實說,這問題問的有些不太客氣,就差直接指着契苾明的鼻子、問他是不是要出賣河曲諸胡性命以保全自家在大唐的權勢?

婁師德是真的有些懷疑,如今兩京震盪,最高權力層面新亂方定,一時間是很難下定決心要以如此強硬的手段解決河曲憂患。

諸胡死活,婁師德倒並不怎麼在意,但也必須要承認,從貞觀時期至今,長達一個多甲子的時間裡,邊境諸胡紛紛內附,到如今他們已經成了河曲之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婁師德心裡隱隱有些擔心,契苾明可能只是擔心遭到政變波及,刻意的挑亂河曲,讓朝廷不得不重用他,從而獲取政治上的保障。

契苾明聞言後也不氣惱,只是微笑道:“末將北行以來,所言所行俱出授意,婁相公不必以此爲憂。雍王殿下有言,貞觀舊世國強民壯、諸府甲兵充盈,所以無懼外患,推尚博大。但如今朝廷舊厄新除,時局欲進、舉步維艱,所以用事需避繁就簡,不可再作無謂內耗。

舊年河曲諸州地廣人稀,地無豐出、人無恆產,太宗文皇帝推仁及人,所以廣蓄鬍力,益其生息。但如今國中尚且百廢待興,豈有餘力再放縱胡勇?順命者活,悖命者死,乃是當然之義。

突厥所以餘燼復燃,所趁是非混淆、公道無存。河曲諸胡,強者得隴望蜀、慾壑難填,弱者渾渾噩噩、不知所仰,或擁兵自重、或隨波逐流,百族守此,竟使突厥賊徒任性往來!人既不以此疆土生機爲珍,又何必施恩自賤?大唐寸土,俱有所歸,絕不濫舍於狂悖不恭之徒!”

“這、這果然是雍王殿下所言?”

婁師德聽到這裡,眸中異彩閃現,忍不住開口問道。

契苾明見狀後便又說道:“我知婁相公所慮,我父子確出胡家,但貞觀以來、志力捐國,慕此唐風雄壯、甘爲華族鷹犬,先皇亦以肱骨任之,爵祿厚享,能不感恩?冠帶久束,忍向塞邊茹毛飲血?雍王殿下心機遞授,大事相托,唯忠唯勤,不作貳念!”

“我、我怎麼會懷疑契苾總管?涼國公一系,功勳彪炳,配享臥宿昭陵,雖中華壯士不過伯仲!”

被契苾明直接點破心思,婁師德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尷尬,稍作解釋後才又說道:“我所慮者,河曲宿疾絕非短時微力能緩,或一時鎮之以威,但要除病竈,即需用力長遠、功成不怠。雍王殿下宗家貴胄,必以大任轉事內外,眼下坐鎮於關內,誠得威計鎮邊,但若遷事回朝,繼任者未必能守此威計啊!”

婁師德久積邊事,對於邊境諸羈縻州形勢感觸更深,所以當原州遭受寇掠的時候,寧肯以寡敵衆、困守清水河谷,都不敢招用太多胡人卒力。

他雖然對雍王殿下仍然沒有太深入的瞭解,但哪怕只憑契苾明所轉述的寥寥數言,可以說雍王殿下對諸胡的看法與他頗有相合之處,甚至於比他還要更堅定激進許多。

但朝中針對諸胡、或者說針對整個對外戰略,一直都存有不同的聲音。有許多人都認爲應該保守爲主,先修內政,再作外計。畢竟對外用兵便是勞民傷財,諸胡貧瘠,所得既不足養、其地亦不足守,在國中當下這種形勢下,尚武貪功實在不可取。

婁師德舊任宰相的時候,便聽到很多此一類的聲音。且不說這一論調有沒有道理,既然存在這樣的聲音,就意味着時局會有向這方面發展的可能性。

雍王能以積極、勇健的態度處理邊事、特別是諸羈縻州府的問題,婁師德對此自然大有認同。

但他卻擔心,雍王畢竟身份敏感,眼下是因神都政變、兩京動盪而得以出鎮關中,可一旦渡過這一段動盪時期,朝廷未必還會放心讓這樣一位少壯親王坐鎮唐家舊宅。

河曲此境諸胡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做肅清的時刻,一旦開始,就不能輕易叫停。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朝廷流露出搖擺不定、立場不堅決的苗頭,那諸胡將會更加的有恃無恐。

聽到婁師德這麼說,契苾明一時間也是沉默不語,如此一直過了好一會兒,才擡起頭來對婁師德說道:“末將與婁相公,誠是相知不深、情誼流淺,臨事不敢深論。

但眼下所言,既是國計,也就斗膽妄說非分。卑職舊在神都,也曾端詳天家諸貴,心有拙計,能繼二聖偉業者,唯雍王一人而已。天皇嗣血,不以威稱,聖皇艱難繼志,憾失慎守,諸皇孫或內秀蘊養,但仍需待事、或可彰顯鋒芒。

方今周邊諸惡,各有猖獗之姿,運數消長、時不我待!雍王非唯雄才,更有壯志,太宗遺風,端倪可見。當此大勢彷徨之際,忠勇志士若不爭附,纔是國家養士不盛,未可稱喜!”

婁師德聞聽此言,臉色已是幡然一變,下意識拉開與契苾明之間的坐席距離。倒不是說他對契苾明這番話有什麼反對意見,問題是此言所透露出的訊息實在太過驚世駭俗。

神都政變剛剛發生不久,皇嗣甚至都還沒有正式繼承大位,可是像契苾明這樣的軍方大將甚至都已經不再掩飾對雍王的擁戴。婁師德離開中樞時間已經不短,實在沒想到朝廷時局發展較之他預想中還要更加兇險幾分。

契苾明見婁師德一臉的警惕,嘆笑一聲道:“婁相公既然憂慮河曲威計不能長久,所以以此相告。但使雍王殿下不棄,則我半生餘力畢付於此,所以也就不必再暢想其他。”

婁師德倒是聽明白了契苾明言中潛意,其人已經把話說到這一步,算是打算跟雍王一條道走到黑了。若未來雍王終究不敵朝廷,被強徵回朝,或許還有可能被幽禁起來了此殘生,但像契苾明這樣的追隨者,則就是必死無疑了。

默然良久之後,婁師德突然長嘆一聲:“舊年在朝時,憾不能親近雍王殿下、觀其志氣,今聞契苾總管如此折服之言,竟不知該何以應。”

他也真的不知道該要如何迴應契苾明,畢竟對雍王殿下沒有太深的瞭解,只憑契苾明此言,也實在不足以做出什麼重大的決定。

“如此婁相公倒不必長報遺憾,雍王殿下對相公你也是青睞有加,末將臨行前,殿下一再細囑,一定要確保婁相公安全。”

“唉,真是慚愧!卑職本就失土大罪,寸功無獻,竟能幸得殿下如此眷顧!”

“婁相公功過如何,末將不便輕論。但今次所以能夠全殲突厥賊寇,也多仰婁相公用計困敵。這一點,我自具在表中,呈送幕府。至於殿下如何裁決,則非末將能問。”

契苾明繼續說道:“來日便要率軍繼續北進靈州,不暇遠送婁相公。如今殿下儀駕業已登隴,婁相公可直往相見。”

“雍王殿下竟已西向?”

“突厥亡國之餘,不過疥癬之疾,不當殿下親至。吐蕃纔是真正的兇惡之賊,正需殿下親自坐鎮!”

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009 聖心取捨0090 家賊難防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023 情新因意勝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071 音聲細題0008 聖母神皇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146 好狗戀舊槽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211 不宜輕沾俠名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048 內教坊諸事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052 大酺獻樂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209 枝上桃李子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024 神皇鑑詩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066 猶歌前代功德0221 窺望河西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003 前途堪憂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090 家賊難防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
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009 聖心取捨0090 家賊難防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023 情新因意勝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071 音聲細題0008 聖母神皇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146 好狗戀舊槽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211 不宜輕沾俠名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048 內教坊諸事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052 大酺獻樂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209 枝上桃李子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024 神皇鑑詩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066 猶歌前代功德0221 窺望河西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003 前途堪憂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090 家賊難防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