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歷史知識的瞭解,單純從書法愛好,李潼對歐陽通也不陌生,對他爹歐陽詢那就更熟悉。
如果早知道他們三子能夠入內文學館讀書,背後是有着歐陽通這個大手子在推動,李潼多多少少是要感到一些榮幸。
當然現在更加榮幸,附庸風雅者難免有酸氣,他作爲一個書法愛好者,小得皮毛的顏體居然能夠得到歐陽通的正視,心裡那真是美滋滋。可除此之外,更多的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眼下這形勢,可不是什麼書法交流會,那是明槍暗箭、防不勝防的權鬥現場。一個操作不慎,那是要丟掉小命的!
歐陽通肯爲他們兄弟仗義發聲,李潼也是由衷感激。由此也可見,他們李家養士幾十年,還是能得士心的,並不是滿朝白眼狼。
畢竟歐陽通名門之後,高居三品,你哪怕站在皇帝李旦身邊,都有可能是存幾分政治投機的心思,但在明知此事敏感的情況下,還要爲他們一家發聲,那真的可稱一聲無私!
他們三王,也的確不能給予歐陽通任何形式的回報。亡父李賢那是揹負逆名而死,就算未來朝野變天,大權重歸李氏,還有兩個叔叔瞪眼瞅着,他們幾個沒爹的娃照樣可憐巴巴。
就像中宗李顯再次履極,指派賀蘭敏之的兒子賀蘭琬前往巴州迎回李賢棺柩。賀蘭琬是韓國夫人武順的孫子,而宮中舊有流言李賢非武后所生,是武后之姊韓國夫人與李治私通所生。
這得心思多髒,才能做出如此安排?唯恐時人忘記舊日流言,死人都不放過,打心底裡不願跟李賢做親兄弟。吐蕃要和親?自己女兒捨不得、要留著作死,李賢家出人!
但也實在李家大寶貝李守禮爭氣,一口氣生了六十多個,李賢后嗣人丁興旺,倒是李顯徹底的絕了後。以一人而敵一族,可謂壯哉!
歐陽通此番做法,真是前後裡外不討好,除了孤直尚義之外,也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
不過對李潼而言,歐陽通這一份仗義執言的善意也只能心領。沒辦法,池子太淺,實在養不了大魚。
而且,他奶奶對他的容忍尺度,李潼眼下也還沒有丈量清楚。一個可憐無害的小孫子沒什麼,但如果這孫子後邊站着一個三品紫袍的立朝大臣,又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不能確定這一點之前,李潼也實在不敢跟外廷大臣有什麼眉來眼去的互動。既然鍾紹京已經被誤傷逐走,他再留在內文學館已經徹底沒了意義,對於歐陽通,眼下也只能抱歉辜負。
“眼下還是內教坊事情更重要一些,搞好祖孫關係,未來或許還能反過來拉歐陽通這老先生一把。”
王賀旺自然不知永安王心中思計,這會兒還在熱情的向三王介紹鳳閣選派增直宮教的幾名博士。此前的博士周舉已經與鍾紹京一併逐走,除他之外,鳳閣又選派三人負責三王教育,或博學或文麗。
對於這一轉變,李光順倒是非常高興。他也並非單純好學,只是回去背誦《春秋》,見娘娘頗露欣慰之色,自己心裡也就變得高興起來,希望自己能夠學識精益,讓嫡母更加寬慰。
但李守禮則有一些忐忑,拉着李潼袍角低問道:“今日內教坊,那就不去了?”
李潼擺擺手,起身與諸博士見禮,然後說道:“歐公雅賞,鳳閣相公提攜,守義銘感肺腑。但是此心懶散,好逐野逸情趣,實在難制莊重之學,辜負錯愛,實在失禮。請舍人執此劣聲回陳,諸公若有見責,守義自領,無累館士諸賢。”
聽到永安王這麼說,王賀旺有些傻眼,心中更覺爲難。他這個差事也是被強派上頭,其實一開始繼任人選也不是他。
宰相張光輔在處理完鍾紹京後,爲免歐陽通繼續糾纏,也曾派人詢問可有人選舉薦。
歐陽通也有屬意繼任人選,那就是麟臺正字陳子昂。
但陳子昂卻沒有被歐陽通老實人發火給震懾住,回答很乾脆,不去!
開玩笑呢麼這不是,他新任麟臺正字,幾番上書論政,深得太后欣賞,正攢着一股勁要在這崗位上發光發熱呢,哪有閒心跑去內文學館這宮禁場所陪幾個閒散宗王讀書遊戲!
歐陽通對此倒也沒有什麼過激反應,他動怒並不意味着蠻橫不講道理,自己也清楚這實在不是什麼好差事。他自己首倡三王出閣讀書,已經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不願抽身而退,但卻沒有理由要求別人將前程安危也拋在其中,因此只能由得鳳閣自選繼任者。
對於這一插曲,王賀旺也沒向三王提及。
也幸虧他沒說,否則李潼自己都不確定他會生出怎樣的瞎琢磨。
現在永安王擺明了是厭學好戲,王賀旺總不能揮起小教鞭抽打逼學,但見永安王與嗣雍王勾肩而去,看看還剩下那個滿眼求知慾的樂安王,總算是聊有欣慰,待知樂安王正自讀《春秋》,一時間倒覺得博士周舉受懲也真是罪有應得,並親自持卷爲樂安王講釋起來。
永安王好樂而不受教,很快便也被鳳閣中人有意透露給了歐陽通。
歐陽通得知此事後,心情也是複雜。他此前一時激憤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事後想來也是暗有悔意,倒不是心憂自己之後如何,只覺得這樣對三王未必是好。
現在得知永安王頗有紈絝性,歐陽通也只是苦笑自嘲。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餘者不必考慮太多。再說永安王這樣的性子未必就是壞事,只是一想到那新意盎然的筆法,難免扼腕嘆息。
之後憲臺糾政,有侍御史提議彈劾歐陽通恃威兇橫,窺度禁私,但執憲格輔元卻論是內文學館例屬鳳閣所制,不可言稱禁私,只肯奏歐陽通疏狂失禮之罪,懲以削俸、獲准。
這件事仍有餘韻,臺省內私下流傳,宰相張光輔與人論及歐陽通其人咆哮鳳閣,實在有損大臣體格,不是能執殿中事務的良選,所以很大機率是要對歐陽通動刀子了,只待風頭稍緩。
畢竟鳳閣怠慢宗王,也不是全無錯處。而且諸王謀逆又牽出一條大魚,大臣騫味道轉任內史、左肅政大夫,歷鳳閣、憲臺官長,眼下也被牽連入獄,二署還不知要被扯出多少同案者,甚至有傳言左肅政臺執憲格輔元都要被動一動,人人自警,暫時也沒有太大精力兼顧其他。
外廷風潮,一浪高過一浪,但在大內中還基本保持着風平浪靜的氣氛。
沒有了鍾紹京這個牽掛,李潼算是完全放棄了內文學館那裡,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內教坊。
當然,他也被這一次的意外搞得有些犯怵。女主當國,內外繃緊一根心絃,他在大內中人事牽扯不多,搞搞小動作倒是沒什麼。可是外廷人事糾紛之複雜,還遠不是現在的他能夠輕涉的。
看人挑擔不肩疼,武則天所以能夠女主當國,從容有度,那也是宮鬥中脫穎而出、二聖稱尊、多年的磨練才養成如今的權謀水平。
跟這種大手子相比,他實在稚嫩得很,他這裡伸伸腿腳就能連累到諸多人,真要心思光明偉岸一點,只怕是覺得自己活着都是一種罪過。
眼下還可作僥倖之想,那就是歐陽通這樣的脾氣大概也沒有多少好朋友,李潼自己又是一個全無威脅的小孫子,這種獨行俠與豬隊友的搭配,即便是真有什麼串結,還不值得他奶奶放在心上。
但凡事又可兩面看,歐陽通其人雖有名望,但卻不黨不阿,正適合用來立威而又不必擔心太多牽扯。武則天別處受了掣肘悶氣,反過來殺雞給猴看而搞掉歐陽通,順便牽連到李潼,這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事情。
但眼下既然已經這樣了,多想無益,倒是讓李潼意識到選擇內教坊乃至於未來圖謀太樂令,將自己定位爲時局中的邊緣人,這種思路還是不錯的。
善泳者尚且死於溺,他這種新手也實在不好直接衝進險惡河海中去撲騰,還是老老實實蹲在一邊,看着別人怎麼顯達、怎麼遭殃,積累一些經驗。
不過,魔盒打開後,也未必就會如他所願再閉合上。
這一天,李潼還在內教坊旁觀伶人排演百戲,仁智院鄭金卻匆匆訪來,倒不是要代表房氏問責他們兄弟逃學的事情,只是神情凝重道:“薛師來訪,目下正在院中,太妃讓郎君等速速歸院接待!”
李潼聽到這話,心情不免略有忐忑,他是深知薛懷義在這一時期所享有的聖眷深厚與超然地位,甚至就連太平公主這個親閨女都是遠遠不及的。其人來訪,未知善惡,還是要趕緊返回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