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

大內東上閣,殿外氣氛肅然,殿內則隱有風雷怒音。

“這孽子、這孽子……竟敢如此侮我,他眼中可還有君父!”

將西京使員陳奏細則瀏覽一番後,皇帝李旦怒從心中起,直將那奏卷撕成粉碎,並拍案咆哮着:“西京使員十幾人,竟無一人能口出憲言正音,任由那孽子妖言誇炫、詐世沽名,人人該殺!”

李旦真是羞惱到了極點,奏卷中將西京政事堂會議上雍王所言如實記錄下來,一字一句如刀劍一般刺其肺腑,令他怒不可遏。

“唐業得復,孽子雖有事蹟可誇,但宗家何曾薄他?朝廷何曾薄他!行臺分置,陝西自領,創業以來,宗家幾人權勢能過於他?”

拍案怒聲已經不足泄憤,李旦更直從席中站起,繼續頓足怒聲:“他感言身世飄零,夫妻難聚,但論及悽慘,能過於我?他於外朝邀歡取寵之際,我父子號於暗室,妻妾身死骨沒……我於他究竟有什麼虧欠?至困之年不短問候,盼其成人、嗣我亡兄。情義不稱至厚,但也少於刁難。難怪太后愛此孽種,這祖孫兩人才是真正骨肉至親,貪權無情,如出一轍!”

殿中不獨皇帝李旦一人,另有宰相薛稷、國丈竇孝諶並幾名直殿學士,俱是心腹之衆。但眼見到皇帝盛怒之下如此失態,其忿言更是違於視聽,一時間也都各自垂首,如坐鍼氈,恨不能擡手捂住兩隻耳朵。

李旦已是惱怒至極,雜亂的思緒很快又找到另一個重點:“六十七萬緡!那孽子入世幾年?竟然就積下如此龐大家資!日前所論諸子出閣,使錢五萬緡簡造新邸,少府尚且無資可支!呵ꓹ 六十七萬緡,如果沒有侵公肥私的手段ꓹ 田邑祿料,如何能聚成如此巨資!朕還未及治他貪鄙之罪,他更有什麼面目憑此求憐?”

話題講到這裡ꓹ 國丈竇孝諶就有些忍不住了,開口發言道:“如意舊年ꓹ 雍王服闋入京,與時任西京留守武攸宜併成狼狽ꓹ 誣指我家使人行刺ꓹ 因是刑令迫害。私裡更指使其故衣社黨徒侵奪資產,使我家門於西京無立足之地,乃破家之仇!雍王今次所具入獻資財,應有過半爲當年所得!”

竇孝諶講到這裡,自是一臉的沉痛並滿滿的恨意。當年雍王在西京那一通動作,對他們竇家打擊之大可謂深刻,即便不論官面上所受到的迫害打壓ꓹ 幾代人百數年所積累的家財族產幾乎被侵奪大半,也讓竇氏族人們在提及雍王時都忍不住咬牙切齒的痛恨!

“臣今日申論舊事ꓹ 非爲強辯資財何屬。但日前政事堂所論ꓹ 誠是失於拘泥刻板。陝西道諸州貢賦ꓹ 自爲國計收支ꓹ 無論任何理由,大行臺都不該私作截留挪用。雍王敢爲此事ꓹ 其罪深重!陛下仁恩恤之ꓹ 即便不裁折其官爵ꓹ 也該有所追懲,罰金沒官ꓹ 已是量輕,雍王更有什麼冤屈可申?”

竇孝諶接着又繼續說道,正是在他的力勸之下,皇帝李旦才決定推翻此前政事堂決定,着令出使西京的員衆們將這一筆資財押運歸都。

李旦聞言後也緩緩點頭道:“孽子邪勢已成,挾陝西以抗皇命,朝廷章令於之已經難有伸展。眼下尚懼於宗法大義,以此自懲媚衆遮掩,若再加以縱容,恐怕連這一筆資財都不再奉獻。”

薛稷雖然也是皇帝的心腹親近之人,但畢竟也是在職政事堂的宰相,聽到這對翁婿言中對政事堂此前決議都頗不以爲然,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他將思路稍作梳理,然後開口緩緩道:“政事堂前論如此,所以不取雍王傢俬,並非存意縱容。陝西道貢賦乃國計盈收,社稷賴此維持,哪怕只有錙銖寸縷,也是萬民沐恩進貢,此所以上呼下應、王治井然,豈能以臣員傢俬代替!陝西道疾困誠有,事蹟亦著,但這絕不是行臺竊享貢賦的理由!

雍王功過如何,不當由其自度,此所以政事堂不納其獻私。哪怕未來陝西貢賦仍不能出於潼關,也需由皇命制授,而非雍王專擅自給!”

“薛侍郎所論或能守於大體,但如今陝西分治勢成,政事堂又能如何制裁雍王?即便降敕訓斥,不能傷其皮毛,陝西諸州亦不能唯皇命是奉。如今還能收得錢款鉅萬,足支朝士兩年祿料,大補朝廷當下所疾。方今世道革新,政事堂卻老臣當道,所守近乎陳腐,持此論者非只一人。”

聽到薛稷這一番言論,竇孝諶更加的不以爲然:“君子可欺以其方,雍王狡詐、強詞奪理、矯飾不道,事蹟已經不止於一。若如今朝廷仍以道義爲守,任其欺罔世道而不加制裁,所禍只會更深!”

李旦見薛稷被竇孝諶說得有些神態不自然,還是開口說道:“政事堂乃天下中樞、百官表率,自當持守道義,不以權變狡黠爲能,據理以論,不失臣軌。此前成於此議,我也不做質疑。但慎之小子,狡猾爲奸,遠非道義章令能制。他所以張揚此態,想必也有料定朝廷很難笑納此筆資財,但若收納不由朝廷呢?”

“他宗家小子,獻貨親長,乃傢俬之內的往來。待到錢款入都,無需朝士出面接納,我自令豫王出面,以家禮收納宮庫。此事務往來,只是宗家之私,無涉朝政。諸子待出,從兄具物爲賀,只是人情倫理之內。至於陝西道貢物解運與否,仍付朝論!”

聽到皇帝這一番話,薛稷眸子先是一亮,但片刻後還是忍不住又說道:“但此番物貨遞獻,兩京俱是人情關注,物議譁然。如此權益之說,或是自成道理,雍王宗家少類,行事即便有所出格,或可不懼非議。但聖人乃天下之主,宇內至尊,臣恐……”

皇帝這通盤算,倒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錢款不入公帑,政事堂接下來再處理有關陝西道貢賦的事情仍可不失底氣。雍王即便叫屈,跟你四叔說去,反正錢我們是一分都沒見。

但這當中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帝終究不同於雍王,說的直白一點,雍王可以不要臉,但你皇帝這麼耍賴,讓天下人再如何敬奉你?

真要這麼一搞,人設直接崩得稀碎啊!西京羣衆心疼雍王都心疼得掉眼淚,結果你皇帝卻說這小子就是走親戚哭窮,這讓人感情上如何能接受?

薛稷言外之意,李旦自然能聽得出來,他歸席閉眼長嘆一聲道:“被這孽子如此擾鬧,我還有什麼仁風德義可誇?小子恃其狡黠,出入於典刑內外,我若仍然只是徒守方正,來年若果爲其所制,更有誰人憐惜?”

見皇帝已經是打定主意要這麼做,薛稷也不敢再作力勸。老實說這一次的風波,朝廷本就理虧,即便是要追討貢賦,也該拿出一個具體的分配方案再使員西行,結果被雍王抓住這一點大作宣揚,使得朝廷與皇帝都變得極爲被動。

眼下皇帝這麼做,是自己承擔了大部分的污名,但起碼還是保住了朝廷中樞在陝西道財政問題上的一點主導權,可以與行臺繼續就如何分配繼續交涉。

但朝廷就算掌握了這一點主動權,又能怎麼做?事情吵鬧到這一步,朝廷如果再想將陝西道邊務問題進行淡化、無視,已經很難做到。

如果還想確保對行臺擁有一定的管制權,哪怕僅僅只是名義上,在財政度支方面也必須要給行臺軍務預留出一部分的預算。如果行臺再獅子大開口,單單陝西道貢賦截留自用可能還不夠。

想到這裡,薛稷又不免有些頭大,乃至於突發奇想,雍王素來謀計深刻、手段狡黠,其人在西京攪鬧風波的時候,對於朝廷後計應對必然也有預想。那麼皇帝這樣的應對方法,雍王有沒有想到過?

腦海中一旦冒出這樣的想法,薛稷就忍不住倒抽一口涼氣。若事態果真如此發展,那行臺與朝廷仍可不失對話,不至於關係直接破裂。而雍王雖然付出了六十七萬緡的家財,卻在天下人面前將當今皇帝的個人形象給深深傷害了一番,這會不會纔是雍王的真實意圖?

薛稷想到這裡的時候,殿中竇孝諶等已經在笑贊陛下應對巧妙,讓雍王白白付出幾十萬緡巨資但仍不能免於朝廷就此再作追責,對付雍王這樣的狡黠之人就該用這樣的狡黠之計,讓他偷雞不成蝕把米。

正在這時候,有侍者趨行登殿,道是宰相狄仁傑於宮門之外請見。

“狄相公若有事務待陳,且先錄事政事堂,明日朝會後再作商討。”

李旦聞言後,便吩咐幾名直殿學士外出對狄仁傑傳達自己的意思。

待到幾人離開,殿中只剩下薛稷並竇孝諶時,李旦臉色才陡然變得陰沉起來,並怒聲道:“老物求見,無非再諫財貨入都事宜!昭德氣浮淺表,觀其面而知其悍,制之不難。狄某卻腹藏荊棘,貌似忠良,更加難制!其所持休養之論,只爲薄朝廷武備而縱行臺甲兵,誠是可恨!輿情常常失於大體,但於此獠,則恰如其分!”

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169 酷吏授首0330 給事真幹才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378 坐皇帝,立皇孫0130 少王邪才妖異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227 名馬梨花落0240 少陵原逢故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399 行驛命案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010 悲慘的一家人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289 竇七入彀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163 加官加封0076 祈求長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240 少陵原逢故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114 友誼的河0104 王居大不易0241 秀姿動人0456 誰沐代王恩威0327 南省氣象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018 跋扈宗王0022 萬古愁難銷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245 曲江櫻桃園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227 名馬梨花落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216 急流勇退0054 鎖喉之臣0032 君子滿朝0077 永昌元年0184 洛陽女兒行0003 前途堪憂0048 內教坊諸事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025 不如降黃巢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268 薰蕕不同器0110 託事獻命0104 王居大不易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
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169 酷吏授首0330 給事真幹才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378 坐皇帝,立皇孫0130 少王邪才妖異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227 名馬梨花落0240 少陵原逢故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399 行驛命案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010 悲慘的一家人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289 竇七入彀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163 加官加封0076 祈求長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240 少陵原逢故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114 友誼的河0104 王居大不易0241 秀姿動人0456 誰沐代王恩威0327 南省氣象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018 跋扈宗王0022 萬古愁難銷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245 曲江櫻桃園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227 名馬梨花落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216 急流勇退0054 鎖喉之臣0032 君子滿朝0077 永昌元年0184 洛陽女兒行0003 前途堪憂0048 內教坊諸事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025 不如降黃巢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268 薰蕕不同器0110 託事獻命0104 王居大不易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