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民族之翼

bookmark

海軍相比,共和國空軍(包括海航)從“科技革命”處就微

到中日東海戰爭結束時,共和國空軍的進步主要依靠早期技術積累,與物理實驗中心的研究成果沒有太大的關係。

當時,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應用在“太行”系列發動機上的電動渦輪加速器。

由“龍翔電池”與超導電動機結合而成的電動渦輪加速器又被稱爲“電動渦輪增壓器”,主要用來增加渦輪風扇發動機的空氣流量,相當於爲渦輪風扇發動機增加了一級低壓渦輪,達到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在不增加油耗的情況下提高發動機的推力的目的。

電動渦輪加速器催生了J-10B、J--11B與J-13B。

一直以來,“動力”是限制共和國空軍戰鬥力的最大障礙。

211世紀初,共和國空軍的主要“動力”還來自俄羅斯。當初,因爲在出售給巴基斯坦的FC-11型戰鬥機上採用了俄羅斯生產的RD-33發動機,導致出口一度受阻。受此次事件影響,共和國加大了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投入。

在AL-31F的基礎上,共和國研製出了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太行0動機。

結合了電動渦輪加速器的“太行”發動機總共有2型號,即“太行0-11”與“太行0-2其中,“太行1C-1”是J-10B、J-111與J-13的標準配備,“太行1C-2J-11B與J-13B:標準配備。

共和國空軍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地出色表現、在東海戰爭中力克強敵,配備“太行”系列發動機的三種戰鬥機當居首功。

真正“享受”到物理實驗中心研究成果地還是共和國地第四代戰鬥機。

J-14形機能在東海戰爭中斬落日本空中自衛隊地大型預警機。扭轉被動局面。與“主動電磁干擾裝置”不無關係。

可以說。J-14研製過程就是一部共和國空軍“補短”地教案。

研製項目啓動時。因爲空軍地要求非常高。技術儲備又非常薄弱。所以導致研製工作數次暫停。甚至差點被迫下馬。

直到2014年。“太行1地研製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J-14地研製工作才步入正軌。

隨後。物理實驗中心第二階段研究工作展開。高分子複合材料列入主要研究課題。J-14地研製工作纔開始加速。

20166年初首飛地時候,J-1形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按照空軍提交的計劃,J-14服役時間從20177年6月推遲到20177年12月,主要就是大量採用新技術與新材料,導致定型階段的設計修改量太大。

由此可見,空軍要的是足以與F-22匹敵的先進戰鬥機,而不是“半吊子貨”。

與J-14一樣,作爲低端搭配的J-15戰鬥機的研製工作也非常艱難。

因爲只配備1臺發動機,所以爲J-15~制地“太行15推力必須比“太行1提高25%,才能使J-15具有不輸於三代半制空戰鬥機地機動性能。因爲機體更小,所以爲J-115開發的電子設備地集成度更高,研製難度更大。因爲要作爲航母載機使用,所以J-15的基礎型號是2個,而不是一個;艦載機型號對防腐蝕、機身強度、起落架強度、作戰半徑、作戰用途有更高地要求,研製難度也更大。

與J-14比,J-15採用的新技術更多。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新材料帶來的影響。在最新的設計書中,J-15的主承力部件由高強度合金製成,機翼主結構由複合材料製造,機翼與機身蒙皮由高分子複合材料一次性塑造成型;火控雷達採用了20166年底才定型的“HY166”型主動相控陣多功能雷達,集成度比J--1“HY11高出50%,在體積減少1/3的情況下,各項性能均超過了“HY14

從2010年項目啓動,到2016年底,空軍爲J-15入了376億元研究經費,僅基礎研究費用就超過210!雖然比起F-35,J-15的研製經費算不了什麼,但是對並不富裕的共和國空軍來說,這不是一筆小錢。

萬幸的是,J-14很多研究成果都能用在J-115上。

除了共和國空軍投入鉅額研究經費外,參與研製工作的巴基斯坦也投入了數十億元經費。

按照空軍的“遠期規劃”,J-115服役之後,將在1之內陸續取代J-7、J-8、J-10與Q-5系列戰鬥機,成爲共和國空軍的主力中型戰鬥機。海航也準備用J-15取代J-7、J-8、J-10與Q-5,並且將J-15定爲標準航母載機。算上巴基斯坦承諾採購的150,J-15的產量肯定在2200以上。如果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有所收穫,J-15的產量不會低於2500,或許能超過3000,成爲產量僅次於F-35的第四代戰鬥機。

只是,最先服役的不是空軍型J-15,而是海軍艦載型J-15。

“共和國”號航母下水時,讓J-10B與J-13B通場飛行,只是給那些受邀參加儀式的外國武官做做樣子。只要J-15在

:首飛,就能在2018年中期上艦。此時,“共和國”服役前的海試工作。

除了戰鬥機,其他機型的換代工作也已展開。

下一代預警機與加油機地載機都是正在研製地“Y-14電動大型運輸機,而Y-14又與上飛的大型幹線客機有直接關係。

全電動大型運輸機的關鍵技術是“複合蓄電池整形技術”。

與海軍、陸軍裝備不同,飛機上的空間更加寶貴,對重量的限制更加嚴格。研製J-14的時候,爲了鼓勵設計人員儘量減輕重量,空軍拋出了“每減輕1千克獎勵1個月薪水”的誘餌,結果讓J-1空重減輕了足足44千克!

顯然,“龍翔電池”不能像裝在戰艦上那樣,隨意裝在飛機上。

按照上飛提出的設計方案,必須將複合蓄電池整合到飛機的機翼與尾翼中,儘量利用飛機上的“無效空間”,避免侵佔機艙內地“有效空間”。爲了減輕重量,必須將複合蓄電池與承力結構整合。

因爲Y-14屬於軍用運輸機,可以使用“龍翔電池”,所以研製難度稍微低一點。

20166年底,第一架Y-14的原形機(也是唯一地原形機)首飛,在隨後的試飛中創出了最大飛行高度12740,最大飛行速度970千米/小時、最小飛行速度210千米/小時,最大載重65,最大載重航程千米、載重2C時航程7500千米、空載航程1C500千米的飛行成績。

各項數據均達到了空軍提出的要求。

與海軍面臨的問題一樣,Y-14想量產,必須解決成本問題。

原形機只製造了一架,就是因爲配備的34“龍翔電池”使其造價高達75億元。別說共和國空軍,恐怕連美國空軍都無力購買比金子還貴地運機。

複合蓄電池的產量與價格還對民航造成了負面影響。

因爲“龍翔電池”地產量一直上不去,所以紀佑國一直沒有批准將複合蓄電池(從1級開始,每提高一級儲能率提高3600千焦/千克。出能率爲28800/千焦/千克的“龍翔電池”爲8級複合蓄電池)投放民用市場,用在電動汽車上地爲2級複合蓄電池,用在高端民用產品上的爲3級複合蓄電池,只有部分外貿軍品採用了複合蓄電池。

雖然物理實驗中心已經開發出了12級複合蓄電池,但是產量比性能更加重要。

按照上飛地設計方案,在優化氣動設計、採用民用標準的情況下,製造航程超過0000千米、載客超過300人、載重超過70的全電動大型幹線飛機只需要6級複合蓄電池。問題是,6級複合蓄電池的價格也不便宜。

毋庸置疑,全電動支線客機與幹線客機將對航空市場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已經完成設計,正在製造第一架原形機的支線客機就給國際航空製造業與國際航空運輸業帶來了12級地震。

按照上飛公佈的數據,CZZ1型支線客機的噸千米運營費用僅僅只有元。按照、2500千米計算,一趟的飛行成本只有7000元(約和400美元),僅爲B-737-800支線客機的35%,A-320-66C0型支線客機的33%。按照150,滿座率80%計算,單程票價完全能夠降低到1元以下!

雖然上飛開出的CZZ1基本型的單價高達87億元,是B-737-800的1倍、A-320-600的177倍,但是對世界各國的航空公司來說,CZ-011型支線客機有着無與倫比的“魅力”。

航空公司考慮的不僅僅是採購價格,更重視營運費用與維護費用。

在採用全電動推進的情況下,CZZ1不但在營運費用方面遠低於競爭對手,維護費用也只有競爭對手的30%左右。

按照一架支線客機飛行25年,總飛行時間80000小時計算,CZ-011的全壽開支僅爲競爭對手的。

對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航空公司來說,CZ-011簡直成了“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正是如此,定型之前,CZZ1的正式訂單與意向訂單超過了2000!

用波音公司總裁的話來說,CZ-C11的出現,將使波音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上飛提交給中央政府的報告中明確提到,如果能夠提高複合蓄電池的產量,在CZZ1上使用6級複合蓄電池,性能將提高至少20%,即便將售價提高25%,性價比也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

國務院相關部門也提交了一份報告。

如果能夠使6級與8級複合蓄電池產量提高1倍,使12級複合蓄電池量產,製造的全電動大型幹線客機將在國際市場上擁有無與倫比的競爭力。只要美國與歐洲無法在0年之內研製出足以與6級複合蓄電池媲美的相關產品,波音與空客必將破產。

問題是,提高電池產量有這麼容易嗎?

有票票的兄弟快砸吧,爲第三努力!

第5章 衆望所歸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41章 針鋒相對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第26章 領袖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79章 獨角戲第51章 醉翁之意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99章 兩難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章 秘密接頭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32章 差距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5章 統一陰霾第9章 艱難處境第54章 反省第46章 特殊存在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1章 萬事俱備第58章 爭分奪秒第69章 權益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章 各盡其職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25章 邁向戰爭第54章 交換立場第33章 幽靈折戟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46章 家門不幸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48章 緊鑼密鼓第93章 局勢預判第97章 殊途同歸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71章 意外驚喜第3章 秘密同盟第17章 高潮迭起第16章 基礎第36章 雷霆一擊第60章 協同作戰第61章 由冷轉熱第70章 明爭暗鬥第59章 星戰計劃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92章 私下媾和第2章 赤子之心第98章 最後一擊序二插翅飛虎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30章 布控第101章 中國意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68章 自釀苦果第101章 中國意第13章 暗中支持第59章 未來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36章 捨身第92章 揀便宜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17章 高原槍聲第61章 圍城戰第34章 裡應外合第42章 未發生的叛亂第95章 前程第38章 第一槍第55章 以戰促和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37章 風起雲涌第70章 負資本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90章 大方向第31章 島內風波第72章 極限行軍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49章 場鬧劇第96章 風暴高潮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47章 兔死狗烹序二插翅飛虎序五潛龍入海第30章 半小時
第5章 衆望所歸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41章 針鋒相對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第26章 領袖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79章 獨角戲第51章 醉翁之意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99章 兩難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章 秘密接頭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32章 差距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5章 統一陰霾第9章 艱難處境第54章 反省第46章 特殊存在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1章 萬事俱備第58章 爭分奪秒第69章 權益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章 各盡其職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25章 邁向戰爭第54章 交換立場第33章 幽靈折戟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46章 家門不幸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48章 緊鑼密鼓第93章 局勢預判第97章 殊途同歸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71章 意外驚喜第3章 秘密同盟第17章 高潮迭起第16章 基礎第36章 雷霆一擊第60章 協同作戰第61章 由冷轉熱第70章 明爭暗鬥第59章 星戰計劃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92章 私下媾和第2章 赤子之心第98章 最後一擊序二插翅飛虎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30章 布控第101章 中國意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68章 自釀苦果第101章 中國意第13章 暗中支持第59章 未來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36章 捨身第92章 揀便宜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17章 高原槍聲第61章 圍城戰第34章 裡應外合第42章 未發生的叛亂第95章 前程第38章 第一槍第55章 以戰促和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37章 風起雲涌第70章 負資本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90章 大方向第31章 島內風波第72章 極限行軍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49章 場鬧劇第96章 風暴高潮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47章 兔死狗烹序二插翅飛虎序五潛龍入海第30章 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