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同盟體系

bookmark

共和國來說,首集要爭取的就是印度尼西亞。門※

前面已經提到,爲世界大戰做準備的時候,共和國與美國都將戰略安全放在首位,以確保本土安全爲主要目的。相對而言。共和國的戰略安全處境仍然不如美國。即便不考慮北面的俄羅斯,共和國的東面也有死灰復燃的日本,東南有蠢蠢欲動的菲律賓,南面還有不太安分的印度尼西亞,西南的印度洋上有迪戈加西亞。也就是說,共和國要想確保國家的基本戰略安全,就得在周邊地區下更大的功夫。在整個安全環節中,印度尼西亞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地圖上就看得出來,印度尼西亞是包圍菲律賓與威脅澳大利亞的天然跳板。

雖然在力舊年的南海戰毒之後。受諸多因素影響,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的關係就不溫不火,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共和國當局甚至不鼓勵國內企業去印度尼西亞投資,至少不鼓勵在印度尼西亞開設加工工廠。

但是對共和國的領導人來說。印度尼西亞是一顆絕對不能丟棄的棋子。所以早在四隻之前,共和國的情報部門就爲控制印度尼西亞展開了秘密行動。

年3月,耳度尼西亞爆發政治醜聞,埃斯皮拉諾總統被指責涉嫌通過操控國防採購獲取非法利益,牽涉其中的還有財政部長、貿易部長、礦產部長、國防部長、海關總署署長、陸軍司令、海軍參謀長與空軍參謀長,涉嫌金額高達7鰓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四億印尼盾。除此之外,共和國的3家軍火企業與2家軍火貿易代辦公司受到牽連,被指控向印尼國防部高級官員與總參謀部高級將領行賄。

如同所有與政治鬥爭有關的醜聞案,最先露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

因爲共和國的企業涉嫌在軍火貿易中向印度尼西亞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行賄,所以在新聞媒體披露了消息之後,共和國當局立即表示將徹底清查,隨後就由全體代表大會的軍事委員會、司法委員會與貿易委員會牽頭,加上國務院的國防部、商貿部與司法部,以及最高檢察院組成了聯合調查小組。到3月底,不但讓調查小組向涉嫌企業派遣了調查員。還又全體代表大會司法委員會出面。要求三家企業的董事長到全體代表大會進行事實陳述,以協助調查。

顯然,這下卓情搞大了。

雖然在金體代表大會做陳述的時候。3家企業的董事長都表示不知情。並且會積極配合調查作,絕對不會包容違法的員工,但是在新聞媒體看來,共和國的軍火企業與軍火貿易公司向印度尼西亞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行賄,絕對不是偶然事件。

用半島電視臺在報道中提到的。過去數十年間,共和國的軍火企業爲了擴大海外市場佔有率,打入更多的國家,向軍火採購國的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行賄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在田年之前披露的,而且被當事國定罪的與共和國軍火企業、以及軍火貿易有關的行賄案件就多達。口起。其中絕大部分發生在霞光內隊偏遠的國家。比如早在碰2年,共和國向蘇丹出口第一批小凹型戰鬥機的時候,成都飛機公司的公關人員就以各種方式,向蘇丹國防部官員與空軍軍官提供了相當於,如萬人民幣的好處費,並且以邀請參觀的名義,爲蘇丹國防部官員與空軍軍官在共和國的考察活動提供了大約勁萬人民幣的活動經費,後來接受賄略的官員與軍人都受到審判,並且被定罪,成都飛機公司的公關人員也被解職,公司則支付了相應的罰款。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軍火貿易賄賠案的影響更大一些而已。

共和國的調查工作在月底結束,涉嫌的中重集團、中航集團與江南船舶與航海設備集團實際上就是江南造船廠合併了長三角地區的刀多家相關企業之後,成立的一個大型船舶建造企業總共有引人受到隔離審訊,其中嘔人由檢察院提起公訴,另外,人則因行爲沒有構成犯罪而不接受司法審判。

與之同時公佈的,還有調查的詳細結果。

到這個時候,外界才知道,這絕對不是一次突發事件。

按照聯合調查小組公佈的調查結果。早在躬年,中重集團在向印度尼西亞推銷包括。正垂直起降運輸機與。巒低空攻擊機受技術出口管制,無法向印度尼西亞這樣的國家出售配備了先進推進系統的垂直起降運輸機與低空攻擊機,所以中重集團只能在傾斜旋轉翼飛機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開發出專門針對出口市場的機種在內的總價值。曲億元人民幣的軍火時,就向上百名印度尼西亞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提供了相當於合同價值鰓的賄款。在隨後幾年間。中重集團連續拿下了印度尼西亞的多份軍火訂單,每次都按照相同比例提供賄款。因爲中重集團東南亞分公川”小場部將行賄操作交給了家叫遠景貿易的軍火貿易公邯“州是涉嫌公司,而該公司在東窗事發之後,銷燬了所有保存的檔案,所以無法確認到底有哪些印度尼西亞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接受了恢復,以及接受了多少賄賠。可以肯定的是。到東窗事發的時候,僅中重集團交給遠景貿易的賄款就超過了,力億元。而遠景貿易會從中抽取大約獼的勞務費,所以落到印度尼西亞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手中的賄款應該在的億到,四億之間。

事實上,在這次軍火賄略案中。中重集團絕對不是主角。

真正的行賄大戶是中航集團。畢竟印度尼西亞當局花在航空兵上的軍費最多,而中航集團又是印度尼西亞空軍、海軍航空兵的主要供貨商。

大概,是問題過於嚴重,在公佈的調查結果中,與中航集團有關的部分非常少。只簡單提到,在猛年之前的近刃年內,中航集團向印度尼西亞出售了總價值近元人民幣的軍火,即便仍然按照3%的比例。以及中間商收取2豌的手續費計算。也有近勁億元的賄款落入了印度尼西亞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的手裡。

因爲公佈的是調查結果,所以在這部分內容中,聯合調查小組以時間倉促,掌握的證據不夠充足爲由。沒有給出一個足夠明確的調查結果。按照外界估計。因爲航空裝備的利潤率要比地面裝備高得多,而且在國際市場上的選擇也多得多,所以中航集團的賄款肯定要比中重集團高得多,大概在到旦。乙之間。絕對不是如億。

當然,真正引人矚目還是江南集團。

雖然在船舶與航海設備製造領域。江南集團的名聲非常響亮,不但在共和國規模最大與實力最雄厚,即便放在全世界,也數一數二,能與之相比的,只有美國的通用電氣船舶公司與歐州的公司由法國、德國、意大利的數家造船廠與航海設備製造企業合併而來的超大型航海裝備製造企業。但是在軍品市場,特別是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江南集團的名聲卻不夠響亮。原因非常簡單,江南集團在軍品方面,主要承擔共和國海軍的大型艦艇設計與建造工作,比如共和國海軍的幾種航母都與江南集團有關,而且其中3種是由江南集團設計與系統建造的,所有巡洋艦都是在這裡設計,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在這裡建造,還有所有的戰略彈道導彈潛艇也是在這裡建造的。顯然,這些大型艦艇都不在共和國的軍火出口目錄內,也沒有幾個國家有能力從共和國採購大型艦艇。

相對而言,反而是幾家建造中小型艦艇的造船廠在國際上很有名氣。比如武漢造船廠就以生產電動潛艇爲聞名,廣州造船廠則以建造大型護衛艦與多用途驅逐艦聞名,還有大連造船廠專門爲出口設計的防空驅逐艦。總而言之,在國際艦艇市場上,江南集團的名聲還比不上幾家規模小得多的造船廠。

此次江南集團牽涉其中,與軍火貿易賭賠案基本沒有關係,而且是陳芝麻的老事。

按照聯合調查小組公佈的調查結果,在也年的時候,當時的江南造船廠就以行賄的方式買通了印度尼西亞國防部官員與海軍將領,派了一批高級技術人員,對印度尼西亞海軍從美國引進的幾艘艦艇、以及從法國採購的幾艘潛艇做了詳細考察,甚至做了精確測量,掌握了大量一手信息。當時,江南造船廠的公關人員甚至花錢從印度尼西亞海軍買到了幾條由意大利白頭公司生產的潛用重型魚雷。

總而言之,這是爲了獲得技術搞的賄賠。

相對而言,江南集團賄賠印度尼西亞政府官員與軍隊將領的錢並不多。即便把購買魚雷的錢算上,也就大約乙元人民幣而已,由此產生的影響卻非常大。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刃年,任何先進技術都過時了。但是刪在報道相關新聞的時候就提到,正是由於從印度尼西亞獲的了美國與歐洲的先進軍事技術。共和國的軍火企業在能在接下來的數年內在衆多軍事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特別是在重型魚雷的制導技術上,共和國從那幾條意大利生產的魚雷上肯定獲益匪淺。

按照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的相關協議,涉案的共和國公民只需在共和國受到審判,不會移交給印度尼西亞,而共和國也沒有資格審訊印度尼西亞的涉案人員。當然,共和國有義務將調查報告提供給印度尼西亞,協助印度尼西亞完成調查。

問題就在這裡,在印度尼西亞的調查會有好的結果嗎?

所謂拔出蘿蔔帶出泥,既然是具聞,挖下去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東西。

更重要的是,在共和國當局已經公佈了調查結果,哪怕只是公佈了部分調查結果的情況下,即便與印度尼西亞總統有關,印度尼西亞的司法機構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必須給國民一個交代。雙兒亞司法部門展開行動的時候,就是政局動盪開始的時憾※

到6月份,包括國防部長、貿易部長、財政部長在內的功部長級官員。以及陸軍司令、海軍參謀長與空軍參謀長在內的醜名軍隊將領先後宣佈辭職或者退役,只有一直受到關注的埃斯皮拉諾總統遲遲不肯宣佈辭職。發展到?月初,在埃斯皮拉諾堅持自己是清白無辜的,絕對不會因此辭職之後,印度尼西亞的在野黨與反對派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針對總統的遊行示威活動。

對一個由上萬個島嶼與引乙多人組成的國家來說,動盪的後果難以想像。

7月。日,共和國的3支航母戰鬥羣南下進入了爪哇海、蘇拉威西海與班達海,隨後宣佈印度尼西亞爲旅遊限制國,即共和國公民在前往印度尼西亞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安全問題。

雖然在任何人看來,印度尼西亞不大可能發生大規模排華與反華事件。更不可能爆發針對華人的暴動,畢竟共和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幾支航母戰鬥羣就停在印度尼西亞的國門外,用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的評論來說,如果戰爭爆發,共和國的航母戰鬥羣能在出小時之內摧毀印度尼西亞的所有戰略設施,並且在接下來的周之內打垮印度尼西亞,迫使印度尼西亞當局承認戰敗。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誰都知道,共和國通過此舉向印度尼西亞總統施加壓力,如果印度尼西亞的國內動亂演變成針對華左的暴動,共和國軍隊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到時候倒黴的就不是某個人,而是整個印度尼西亞了。

對埃斯皮拉諾來說,已經別無選擇。

7月日,埃斯皮拉諾宣佈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隨後宣佈辭職。由副總統基切拉西亞暫時行使國家大權。

到這一步,共和國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白了。

更重要的是,這其由軍火貿易賄賠案引發的事件,肯定不是表現得那麼簡單。

要知道,埃斯皮拉諾在田年上臺之後就以“獨立發展。與,“民族振興。爲口號,讓幾乎所有印度尼西亞人相信,憑藉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自然資源、龐大的人口,印度尼西亞不但能夠成爲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地區大國,還有可能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大國。毫無疑問,埃斯皮拉諾這樣的總統絕對不合共和國的胃口。更重要的是,因爲有很大一部分印度尼西亞人在與共和國的經濟合作中獲益,所以埃斯皮拉諾爲了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親華的基切拉西亞組成了競選搭檔。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既是埃斯皮拉諾爲自己買的保險,也是葬送他的禍根。

從這個。角度看,搞掉埃斯皮拉諾就是共和國的目的。

在報道印度尼西亞政局變動的時候。提到,在共和國公佈的調查報告中,分別替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服務的2家軍火貿易公司的身份非常值得懷疑。首先是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都有軍火進出口資質,沒有理由讓貿易公司插一腳。其次是從安全考慮,沒有理由讓第三方加入。最後就是這2家公司的註冊資金非常少,根本沒有資格承擔價值數百億元的賄賠行爲。唯一的解釋就是,這2家公司與中重集團、中航集團的關係非同一般,或者得到了其他強大力量的支持,比如共和國的情報機構。按照刪的說法,軍情局從來就不缺乏如同軍火貿易公司這樣的“對外機構”而且軍情局與共和國兩家最大的軍火企業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這場鬧劇的幕後策劃很有可能就是軍情局,而其根本目的不是搞臭兩家軍火企業,而是讓印度尼西亞總統下臺。

事實上,這起賄賠案也沒有對中重集團與中航集團造成多大影響。

要知道,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只有行賄才能拿到訂單就是潛規則。而且兩家公司擁有能讓美國都垂涎欲滴的先進武器,其他國家又有什麼理由將其拒之門外呢?

真正倒黴的只有埃斯皮拉諾,以及幕他關係密切的官員、將領。

當然,埃斯皮拉諾領導的印度尼西亞民族復興黨也深受其害。

在當年舊月舉行的大選中,代表民族復興黨參選的基切拉西亞敗給了共同發展黨的蘇西亞,隨後基切拉西亞就宣佈退出民族復興黨,單獨組建民族奮鬥黨。就此,印度尼西亞最有影響力的、堅持獨立發展的政黨土崩瓦解。不管是上臺的共同發展黨、還是新成立的民族奮鬥黨,實際上都是親華政黨。

當年口月初,蘇西亞在宣誓就職後不到周就正式訪問共和國。

在北京見到顏靖宇的時候,蘇西亞提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集約集團觀察國升級爲正式成員國。

到此,印度尼西亞終於朝與共和國結盟的方向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第44章 最後手段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60章 戰役穿插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15章 論爭第61章 圍城戰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2章 鎖定目標第58章 大國心態第2章 各盡其職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關鍵決策第58章 風雨來襲第5章 盟友第14章 兩手準備第78章 少壯派第33章 戰爭令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46章 攻堅戰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140章 回家過春節第31章 主動出擊第27章 海空對抗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3章 風聲漸緊第48章 偷襲第7章 最強團隊第33章 戰爭降臨第44章 善後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33章 亮底牌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4章 撥雲見日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28章 策動力第12章 備戰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21章 雄獅之心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章 借勢第66章 多種可能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54章 交換立場第44章 緊鑼密鼓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0章 衝突升級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23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空中爭雄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71章 吝嗇鬼第48章 說服工作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9章 請求援助第90章 爆炸效應第42章 冷戰陰影第76章 輪盤賭第71章 全面爆發第72章 高調亮相第72章 金融戰第183章 分蛋糕第63章 轉變思想第14章 撥雲見日第26章 秘密交易第63章 外交鬥爭第102章 宏偉藍第56章 積極主動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46章 特殊存在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105章 佔領區第13章 救場第41章 埋頭做事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9章 針對性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7章 高原槍聲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53章 戰前動員第66章 人選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序十八神秘物質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31章 出國作戰第81章 化危爲機第33章 劇變第91章 契機
第44章 最後手段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60章 戰役穿插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15章 論爭第61章 圍城戰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2章 鎖定目標第58章 大國心態第2章 各盡其職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關鍵決策第58章 風雨來襲第5章 盟友第14章 兩手準備第78章 少壯派第33章 戰爭令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46章 攻堅戰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140章 回家過春節第31章 主動出擊第27章 海空對抗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3章 風聲漸緊第48章 偷襲第7章 最強團隊第33章 戰爭降臨第44章 善後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33章 亮底牌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4章 撥雲見日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28章 策動力第12章 備戰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21章 雄獅之心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章 借勢第66章 多種可能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54章 交換立場第44章 緊鑼密鼓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0章 衝突升級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23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空中爭雄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71章 吝嗇鬼第48章 說服工作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9章 請求援助第90章 爆炸效應第42章 冷戰陰影第76章 輪盤賭第71章 全面爆發第72章 高調亮相第72章 金融戰第183章 分蛋糕第63章 轉變思想第14章 撥雲見日第26章 秘密交易第63章 外交鬥爭第102章 宏偉藍第56章 積極主動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46章 特殊存在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105章 佔領區第13章 救場第41章 埋頭做事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9章 針對性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7章 高原槍聲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53章 戰前動員第66章 人選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序十八神秘物質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31章 出國作戰第81章 化危爲機第33章 劇變第91章 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