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

月1,中日停戰談判準備階段第一輪磋商在巴黎進

與戰爭結束後的和平談判不同,停戰談判在戰爭期間進行,參加談判的不僅有雙方的外交人員,還有雙方的軍事人員。這本書共和國席談判代表爲外交部長閻尚隆、席軍事代表爲總陸軍參謀長蘇勁輝上將,日本席談判代表爲外務大臣北山志川、席軍事代表爲軍部副總長高島凡一上將。

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爲確定談判的主要內容。

按照王元慶的指示,閻尚隆重申了共和國堅持的三點原則,北山志川也重申了日本堅持的原則。雖然雙方的分歧非常大,幾乎完全矛盾,但是雙方均表示可以在細節問題上進行磋商。

當天下午,在法國外長朗貝羅的撮合下,中日雙方同意先劃定停火線。

問題也在這個候暴露了出來。

閻尚隆開出的條件是,以方的實際控制區域爲停火線,即大隅海峽中線以北、男女羣島以東、宗谷海峽中線以南、根室海峽中線以西的日本領海、領土爲日本控制區域,在此區域以外的日本所轄海域、島嶼爲共和國實際控制區域,按照共和國劃定的停火線,雙方暫時終止任何進攻性軍事行動。

北山志川開:的條件是,按照國際公認的雙方領土、領海界線爲實際停火線,要求共和國主動撤出佔領區域,雙方均不得在臨時停火期間動進攻性軍事行動。

雙方的差距太大準備段磋商在當天傍晚休會。

談攏,只能打!

不需要王元慶下達命令。在閻尚隆回準備階段磋商破裂地消息後。項鋌輝立即讓裴承毅向各參戰部隊下達了新地作戰命令。

北京時間22點30。2臨時停結束後。共和國空軍恢復對日戰略轟炸。

重點不是戰略轟炸。而是戰略封鎖。

當天晚上。一支從美國舊金山港出、前往日本橫濱港。由12艘大型貨輪組成地船隊在日本本土以東海域遭到攔截。

執行攔截任務地並非共和國海軍地航母戰鬥羣。而是“預製艦隊”。

所謂地“預製艦隊”實際上就是專門執行戰略封鎖任務地“小型艦隊”。

早在2C25年第二次軍事改革開始的時候,趙潤東就特別叮囑當時還是海軍司令的英常徽,要求海軍儘快調整艦隊編制,爲即將爆的對日戰爭做好準備。在此基礎上,英常徽最先提出“對日戰略封鎖”的設想依靠航母戰鬥羣奪取制海權,再出動其他作戰力量實施戰略封鎖。英常徽的這個提議也是不得已而爲之果共和國海軍有足夠多的航母戰鬥羣或大型戰艦,根本不需要針對戰略封鎖調整編制。

不得不承認,英常徽比林嘯雷更有遠見。

在英常徽提出“預製艦隊”設想的時候,遭到了包括林嘯雷在內的衆多海軍軍官的反對。幾乎所有海軍將領都認爲,共和國海軍與航母與數十艘潛艇,即便航母戰鬥羣在戰時有更重要的作戰任務可以用潛艇執行戰略封鎖任務。英常徽力排衆議,全力推進“預製艦隊”的建設工作。

英常徽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潛艇無法以最理想的方式完成戰略封鎖。

對日作戰不是“世界大戰”即便共和國對日本宣戰,也必須考慮戰爭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影響果共和國在戰爭期間動用潛艇部隊實施戰略封鎖,只能在不出任何警告的情況下擊沉所有前往日本的船隻。結果可想而知果共和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戰”,很有可能誤擊第三國船隻,造成第三國人員傷亡,結果難以預料。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潛艇部隊差點擊敗英國,可最終都因爲在“無限制潛艇戰”中擊沉了美國的船隻,導致美國參戰,最終戰敗。

雖然美國參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隻要共和國的潛艇擊沉了美國船隻,導致美國船員傷亡,美國民衆的態度很有可能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積極支持政府參戰,從而導致共和國與美國生直接衝突。

在英常徽看來,對日戰略封鎖,實際上只是“有限封鎖”。

無論如何,共和國不能毫無理由的擊沉第三國船隻,必須在實施戰略封鎖的時候,儘量確保第三國船隻與船員的安全。也就是說,必須向所有前往日本的船隻出警告、進行阻攔,只有在警告與阻攔均無效的情況下,才能將其擊沉。

受自身性能的限制,潛艇很難在封鎖戰中向目標出警告,更不可能進行阻攔。

如此一來,

遣水面艦艇執行封鎖任務。

問題就在這裡。

第二次軍事改革的“現實性”非常明顯,幾乎所有改革措施都針對即將爆的“日本戰爭”,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戰爭中徹底擊敗日本。爲此,不但需要調整軍隊編制、使軍事力量的效力達到最佳狀態,還得優先展“最高效”的作戰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更得確保國家經濟正常運轉、將戰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在此情況下,軍費開支必須用到關鍵上。也就是說,好鋼得用在刀刃上。

在三大軍種中,海軍的軍費一直最高,但是海軍的壓力也最大。

從2025年到2027年,海軍軍費主要用來提高航母戰鬥羣的作戰能力,採購新式艦載預警機與艦載戰鬥機,對原有的作戰系統進行改進,購買更先進的攻擊潛艇,完善海軍的後勤保障制度,增強海上兵力投送能力。各個方面都要花錢,導致用來採購新式大型戰艦的經費急劇萎縮,不但新式大型航母的建造工作一拖再拖,就連護航戰艦的建造工作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大型戰艦數量限的時候,能夠用來執行戰略封鎖任務的只有小型艦艇。

萬幸的是,共和國海軍不乏小型艦艇!

爲了守衛數萬平方千米的領海,共和國海軍擁有包括導彈快艇、海上巡邏艇、海上巡邏艦在內的數百艘小型艦艇,其中僅導彈快艇的數量就超過1。更重要的是,爲了佔領海外市場、擴大出口數量,共和國海軍“以身作則”,從2022年開始以每年12的速度採購6011級“全電動導彈護衛艇”,也就是西方國家常說的“導彈快艇”。與普通導彈快艇相比,6011級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複合蓄電池作爲電力供應單元、以超導電動機驅動的噴水推進器爲動力單元,採用穿浪船體,最高航速超過70節,30節時的續航力超過3500海里,節時的續航力超過2000海里。到戰爭爆時,共和國海軍已經裝備了近606011級導彈快艇,足以編成5支導彈快艇大隊。

導彈快艇的最大問題是續航力太短,自持力太差。

爲決這個問題,海軍從國營航運企業購買了5萬噸級快速散裝貨輪(主要是爲了降低成本),將其改裝爲“導彈快艇母船”,即增加一臺聚變反應堆電力供應系統,安裝可以同時爲6艘導彈快艇充電的大型變壓器,攜帶包括反艦導彈、炮彈、食品、淡水在內的各種給養物資,增加有20多個牀位的海上救護所。

以“導彈快艇母船”爲核心,再配備0到12導彈快艇,就是一支“預製艦隊”。

每支“預製艦隊”的自持力超天,如果派遣補給艦爲“導彈快艇母船”補充給養物資,增加必要的臨時休整場所(比如供官兵放鬆精神的娛樂場所),自持力還能提高一倍以上。

由“預製艦隊”執行戰略封鎖任務,不但省事,還不需要佔用寶貴的大型戰艦。

更重要的是,“預製艦隊”的效費比非常高。“導彈快艇母船”的採購加改進費用還比不上一艘反潛護衛艦,導彈快艇並不需要單獨建造,完全可以從三大艦隊的近海巡邏部隊中臨時抽調。保密方面,因爲用貨輪改裝“導彈快艇母船”,所以改進工作的影響並不大,很多國家都將“導彈快艇母船”當成了新式補給艦。

實戰使用方面,只要奪取了制海權與制空權,“預製艦隊”的攔截能力不亞於任何一支艦隊。導彈快艇的速度可以達到70節,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種大型戰艦。在攔截快速商船的時候,導彈快艇往往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因爲商船一般沒有武備,所以不需要擔心導彈快艇的安全。如果在“導彈快艇船”上部署配備有對海搜索雷達的直升機,則能更加有效的揮導彈快艇的攔截能力。

可以說,“預製艦隊”的設想,體現了共和國海軍“節約爲本”的建軍理念。

隨着海軍航母戰鬥羣西進,參加進攻琉球羣島的作戰行動,“預製艦隊”成爲對日戰略封鎖的絕對主力。

那些試圖前往日本的商船現前來攔截的是速度快得出奇的導彈快艇時,既震驚,又害怕。很多船隻都因此主動放棄了前往日本的行動,轉向返航。

只是,世界上並不缺乏冒險。

中日停戰談判陷入僵局,某些國家試圖趁機制造新的事端!

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108章 選擇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45章 坐享其成第7章 惡魔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5章 戰爭製造者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35章 軍士長第16章 迎難而上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53章 巔峰之作第90章 天羅地網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18章 獨醒第81章 變局第73章 涌而上第16章 政治家第85章 正規戰術第91章 契機第28章 高層接觸第74章 傳奇部隊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87章 拼盡全力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34章 借刀殺人第24章 軍事顧問第52章 緊急會議第90章 未來第62章 權力歸位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53章 強強對話第30章 棋子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01章 頭號艇長第77章 退守固本第82章 外交戰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33章 戰爭降臨第18章 獨醒第23章 危機四伏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8章 奪權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39章 主權宣言第2章 政治鬥爭第26章 坦然面對第6章 飛赴紐約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68章 奇蹟第9章 頭號盟友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35章 絕境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66章 多種可能第56章 盛極而衰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1章 打打停停第41章 必然選擇第28章 促談第21章 一劍封喉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26章 進攻號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78章 當面保證第34章 別有用意第15章 表態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33章 各懷鬼胎第22章 最高決策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40章 玩概念第53章 高起點第17章 苦口婆心第137章 新世界第111章 一擊即潰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1章 出發第38章 定位第27章 戰爭決心第5章 實力與信心
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108章 選擇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45章 坐享其成第7章 惡魔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5章 戰爭製造者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35章 軍士長第16章 迎難而上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53章 巔峰之作第90章 天羅地網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18章 獨醒第81章 變局第73章 涌而上第16章 政治家第85章 正規戰術第91章 契機第28章 高層接觸第74章 傳奇部隊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87章 拼盡全力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34章 借刀殺人第24章 軍事顧問第52章 緊急會議第90章 未來第62章 權力歸位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53章 強強對話第30章 棋子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01章 頭號艇長第77章 退守固本第82章 外交戰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33章 戰爭降臨第18章 獨醒第23章 危機四伏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8章 奪權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39章 主權宣言第2章 政治鬥爭第26章 坦然面對第6章 飛赴紐約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68章 奇蹟第9章 頭號盟友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35章 絕境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66章 多種可能第56章 盛極而衰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1章 打打停停第41章 必然選擇第28章 促談第21章 一劍封喉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26章 進攻號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78章 當面保證第34章 別有用意第15章 表態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33章 各懷鬼胎第22章 最高決策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40章 玩概念第53章 高起點第17章 苦口婆心第137章 新世界第111章 一擊即潰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1章 出發第38章 定位第27章 戰爭決心第5章 實力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