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上弦之箭

從理論上講,文明的本質就是信量文明發展程度邯,標誌就是信息交換速度。

當然,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物質也是信息,即物質是信息的載體。

也就是說,一咋小文明的發達程度。由信息傳遞速度,以及物質流通速度決定。這也非常直接的反映在了人類文明上,即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信息傳遞速度與物質流通速度的發展史。從石器時代到量子時代。人類任命的信息傳遞速度提升了數億倍,而物質流通速度也提高了數億於久遠的不大好理解。就拿以蒸汽機與內燃機爲代表的機械化時代與以神經網絡計算機與雲通信網絡爲代表的智能化時代做對比就能發現,信息傳遞速度與物質流通速度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本質。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以西班牙、荷蘭、英國爲代表的海洋文明爲什麼能夠統治世界數百年,而美國實際上就是荷蘭與英國文明的傳承者。依靠幾乎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將這兩個典型的海洋文明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本質上,美國就是一個柔和到一起、而且膨脹了數十倍的荷蘭與英國的結合體。

事實上,這也是海軍興盛了幾百年的根本原因。

說得簡單一點,海軍能夠在 弛紀興起,並且在接下來的數個世紀內控制着人類溉的生存空間,關鍵就在於海洋是最便捷也是最高效的物質運輸載體,即海洋承擔着信息傳遞與物質交換的重任,而海軍的本質就是保護信息傳遞與物質交換。當然,這也解釋了,在電臺問世之後。對無線電空間的爭奪爲何能夠成爲新的軍事制高點,甚至成爲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領域。

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信息傳遞與物質流通都出現了新的載瓶

在信息傳遞領域,量子通信設備已經展現出足夠巨大的影響力,而且肯定會取代無線電通信設備,成爲新的信息傳遞載體。因爲量子通信不受光速限制,通信頻率也就不會受到限制,還不會產生相互干擾,所以量子通信不受距離限制,通信帶寬幾乎無限,可以說是人類文明最理想的通信載體。可以想像,這種很多人都搞不懂的新事物。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改變所有人的生活。

說得不客氣一點,量子技術實用化,會使整個人類文明得到昇華。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應該記得,在2 世紀初,出現了好幾部涉及到、或者必然涉及到量子技術的科幻電影,比如《黑客帝國》與《未來戰警》、還有第一部用計算機制作的虛擬弛電影《阿凡達》,實際上都涉及到、或者必須涉及到量子技術,特別是量子通信技術。原因很簡單。這些科幻電影都提到了“意識遙控”即讓人類的意識進入某個虛擬空間、或者進入其他某咋。機體、或者遙控其他某種設備,暫且不說別的問題,僅在信息傳遞方面,電磁場領域的通信技術就無法達到要求,一是電磁通信受光速限制,很難做到同步。二是電磁通信的帶寬非常有限。不可能傳遞大容量信息,三是電磁通信極易受到干擾,信息傳遞難以做到真實穩定。只有解決了這三個問題的量子通信,才能夠讓人類的意識脫離肉體的束縛,進入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

當然。在量子技術實用化之前,這些都只存在於科幻電影或者科幻小說之中。????隨着共和國的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並且製造出了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通信設備,那麼這些變成現實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事實上,早在第一批遙控戰鬥機與空天轟炸機投入實戰使用之前,共和國的科學家就在政府的支持下。進行拓展應用研究,而第一個拓展應用研究仍然在軍事領域,即製造出一種完全能夠代替軍人的“遙控戰士

更重要的是,大戰結束後不久,共和國就開放了量子通信技術。

也就是說,允許將量子通信技術用在非軍事領域。

當時,共和國當局資助了一個被稱爲“傷殘軍人康復計戈 ”的工程。委託一家由政府與民營企業聯合資助成立的科研機構開發傷殘軍人肢體替代品,使數以百萬計的傷殘軍人能夠獲得自立的勞動能力,而關鍵技術就是量子通信,即通過量子通信技術讓使用者遙控仿生假肢。

不可否認,量子通信技術還有更好的應用空間。

別的不說,如果能夠全面推廣。量子通信技術能夠使社會信息網絡的通信與容納能力提高到一個難以想像的地步。

問題是,對人類文明來說,在一些非常關鍵的技術取愕突破之前。物質流通比信縣傳遞更加重要。

說得簡單一點,在沒有辦法把質的轉換公式逆向推導的情況下,也就是不能把能量轉換爲質量的情況下。物質流通仍然是人類文明活動的主要因素,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文明活動的主耍目的。

在此情況下,運輸手段自然成爲了決定文明發展程度的主要因素。

在此之前,州皿牙疑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辛要動力六雖然海紜的基權紙慘刃基本方式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但是數百年間,運輸效率卻發生了非常真大的變化。比如在風帆時代。要將幾萬噸物資運送到大洋對岸,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到了機械化時代,就不算多困難了,而到了引世紀,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這一點,從運輸船隻的發展歷史就看得

問題是,海運的運輸效率總歸有個極限。

雖然動力技術的進步,使商船的航行速度由最初的幾節發展到了您節。而且在可控聚變反應堆的成本的到控制,並且能夠大規模商用化之後。商船的航行速度還有可能提高到們節。問題是,刃節幾乎是極限了。即便採用更加優秀的設計,更加強勁的動力。與更加先進的推進系統,也很難把速度繼續提高,更難以在合理的範圍內提高。可以說,除非來一次新的技術革命,不然刃節就是海運的最快速度,也是海運的極限效率。

在現有技術下,要想提高運輸效率,就只能另闢蹊徑。

這就是空運。

可控聚變反應堆的普及,加上磁感應推進系統的實用化,使得大規模空運,特別是能夠與海運媲美的大規模空運擁有了可行性。

設想一下,如果能夠以空運的速度將數以萬噸計的物資運往世界各地。海運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空運平臺的出現,正是空運復興的重大體現。

當然,在大戰期間,空運平臺只爲軍隊服務,還沒有發展到爲民間服務的程度。事實上,大戰結束後近力年,空運平臺也只爲軍隊服務。沒有進入民用市場。原因很簡單,在美國戰敗之後,掌握了可控聚變反應堆小型化技術、而且能夠使之商用化的只有共和國,出於自身安全與壘斷等因素,共和國當局一直在可控聚變反應堆的商用化問題上徘徊不前,直到田年代中期,隨着歐洲在相關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準備將第一種可以用在空運平臺上的小型化可控聚變反應堆投入市場,共和國當局才變更立法,允許可控聚變反應堆商用化,並且支持空運平臺的發展。

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空運平臺才正式取代海上的船隻,成爲物質流通的主要載體。

對人類文明來說,這無疑是極爲巨大的一步。

邁出這一步,意味着人類文明擺脫了地面與海面的束縛,在通往地件文明的道路上邁出了極爲重要的一步。

要知道,就在此後,即引世紀的最後舊多年內,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不但所有海運船舶遭到淘汰。空運平臺成爲了唯一的物質流通工具。世界各國還興建了數十座“空中城市”讓數千萬人成爲了“空中市民”

因爲“空中城市”始終在大氣層內飛行,所以不受國界限制,居住在這些城市裡的居民是第一批“自由民”而這些人爲人類文明的大融合打下了基礎。

如同幾乎所有改變了人類文明面貌的新技術一樣,空運平臺在最初的時候,使以戰爭幫兇的方式出現的。????在留年,空運平臺的主要職責就是將成千上萬的彈藥物資、特別是那些作戰部隊急需的貴重物資送往前線。

4月份,戰略打擊全面展開。

這次,唱主角的仍然是海軍,而不是天軍。

雖然在分配戰略打擊任務的時候,出於部署情況,共和國最高統帥部把面積更爲廣闊的美國中部地區分給了天軍,而在這一範圍內包括了五大湖地區,但是東海岸仍然是美國的核心地區,也是美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更重要的是,美國中部地區過於廣闊,必然導致戰略打擊效率大幅度降低,而直接結果就是天軍的戰略打擊行動遠遠不像海軍那樣轟轟烈烈,給人一種默默無聞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講,進入4月份。戰略打擊的關鍵不再是把美國打成什麼樣。

當時,共和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大西洋東邊,即歐洲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

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的消息公開後。歐洲就積極展開活動,向共和國施壓。當時,以法德意爲代表的歐洲做得最突出的一件事情就是拉攏巴西

不管怎麼說,也只有巴西這些希望在戰後的西半球發揮影響力的國家會爲美國說話。

事實上,這只是個開始。

4月2日,也就在共和國宣佈恢復大規模戰略打擊的第二天,以法德意爲首的歐洲軍團踏上了大不列顛島。隨即英國政府宣佈投降。

雖然按照集約集團訂下的規矩,英國政府只能無條件投降,不然歐洲大陸國家無權超越同盟標準,有條件的接受英國投降。爲此,英國當局也確實沒有開出投降條件,而是在歐洲軍團進入倫敦市區之後,把政權交了出來。也就是說。法理上,英國確實是向集約集團的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了,並沒有違背集團利益。但是事實上,英口川醜沒有赤條件投降,也沒有宗今交出政??????????2天之後,即4月4日,歐洲軍團就宣佈在英國成立臨時政府,而臨時政府首相就是英國駐歐盟大使。也就是說,轉了一道手之後,歐洲軍團把勝利者取得的政權歸還給了英國當局,只是換上了幾張新面孔。

顯然,歐洲的這一舉動,讓共和國極度反感。

問題是,對於歐州玩的把戲,共和國甚至很難指責,更別說採取針對性行動了。

當然,對於引次產生的連鎖反應。共和國當局考慮得非常全面,並且迅速調整了戰略部署。

要知道,英國宣佈投降,絕對不僅僅是英國一個國家的事情。

理論上,英國國王是加拿大的擁有者,而國王委派的總督是加拿大的元首。也就是說,英國投降,肯定會對加拿大產生影響。

這就是共和國當局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

如果無法阻止加拿大提前宣佈投降。共和國當局就得設法阻止歐洲軍團跨越大西洋,登陸北美大陸。事實上,只要能夠擋住歐洲軍團向西進軍的步伐,就能阻止加拿大提前投降,畢竟這對歐洲、對加拿大不會有任何好處,美國當局也不會容忍一個被共和國佔領的加拿大出現。

4月4日歹間,原本在巴哈馬海域活動的共和國海軍艦隊羣緊急起鈷。全速開赴北大西洋。

次日,共和國陸戰隊以閃電般的速度突擊了冰島,佔領了這個中立國!

雖然冰島是北約集團成員國,但是在希臘退盟之後,北約集團已經名存實亡,而且冰島沒有加入西約集團。所以在大戰爆發後,冰島當局迅速宣永

事實上,冰島也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

即便到引世紀的年代,這個島國也只有不到 田萬人口,雖然旅遊業非常發達,而且擁有較爲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發達的捕魚業(冰島出產的很多海鮮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搶手貨,一些高端產品在共和國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冰島的人均收入在全球排名前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是作爲一咋。彈丸小國。共和國從來沒有把冰島當成威脅,甚至沒有把這個國家放在眼裡。

毫無疑問,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佔領冰島,肯定不是件受歡迎的事情。

當然,這也只是個開始。

4月7日,共和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到達亞速爾羣島海域,在炮擊了幾座美國的軍事基地之後,包圍了這座屬於葡萄牙的島嶼。因爲葡萄牙是歐盟成員國,還是歐州大陸國家,更得到了法德意等國的安全保證,所以共和國當局沒有批准攻佔亞速爾羣島的作戰行動,只是讓艦隊封鎖這座島嶼,不讓其成爲歐州軍團跨越大西洋的跳板。

到此,歐洲軍團要想到達大西洋對岸的北美大陸,首先就得詢問共和國海軍的意見。

問題是,歐州不是共和國的敵對國,如果歐洲出動艦隊掩護船隊前往加拿大,共和國當局就沒有理由阻止,至少沒有理由對其進行攔截。說得直接一點,共和國不可能在大西洋上建起一道長城,也就不可能把歐洲軍團擋在大西洋的東岸。要想解決問題,就得搶在歐洲軍團出動之前登陸加拿大!

加拿大會不會投降不關鍵,關鍵是共和國軍隊得趕在歐州軍團之前到達加拿大。

這很好理解,只要共和國軍團登上了加拿大,如果加拿大當局選擇投降,也應該向薦和國軍隊投降。而不是向歐洲軍隊投降。

當然,登陸後的地面戰爭會打成什麼樣子,那是登陸後才應該考慮的問題。????萬幸的是,共和國當局並不缺乏登陸作戰的計劃,以及執行登陸作戰任務的部隊。

雖然當時部署在大西洋上的兩棲艦隊非常有限,而且全都在佛得角羣島海域活動,把西非十多個國家的戰爭難民運往設在羣島上的難民集中營,但是共和國陸戰隊早已不再依靠兩棲艦隊行動,只要有足夠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加上支持這些運輸機的海上平臺,陸戰隊就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條海岸線上登陸。作戰計劃方面,共和國總參謀部與陸戰隊司令部早就考慮到會在北美州的東部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登陸,攻打以紐約爲中心的新英格蘭地區,所以早就制訂了相應的作戰計劃。

隨着艦隊提前北上,登陸作戰所需的支援力量也已部署到個。

可以說,要不要登陸加拿大,關鍵不在共和國軍隊,而是在共和國的最高統帥部。

只要最高統帥部一聲令下,共和國陸戰隊就能發起行動。

到4月中旬,登陸作戰已成上弦之箭!

替新書《亂世英雄》求口月月票,以及兄弟們手上的保底月票。兄弟們,讓我們一起戰鬥吧!(未完待續

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30章 戰略要地第24章 四法案第101章 中國意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28章 準備計劃第65章 正式宣戰第49章 場鬧劇第109章 留任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93章 全面調整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83章 造勢第68章 自釀苦果第8章 疑雲重重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4章 相互叫板第10章 新人報到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78章 少壯派第137章 矛與盾第12章 實力第77章 爲了消耗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84章 內訌第62章 溝通第28章 孰輕孰重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20章 風聲鶴唳序十八神秘物質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37章 靜觀其變第93章 鐵腕首相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30章 感恩戴德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3章 積極謀劃第71章 吝嗇鬼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97章 殊途同歸第31章 換裝序幕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7章 殊途同歸第6章 管中窺豹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15章 論爭第77章 三方角逐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38章 大禍臨頭第24章 軍事顧問第69章 人質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15章 羣策羣力序十六縱橫捭闔第26章 新班子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36章 將帥離心第42章 人盡其能第67章 主力對決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66章 人選第2章 軍情局長的面子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4章 撥雲見日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5章 變革時代第45章 驚天陰謀第95章 搶先攻擊第7章 實戰演練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36章 先進理念第67章 關鍵時刻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74章 切中要害第69章 命不該絕第93章 政治進程第85章 決戰跡象第21章 替代品第69章 前因後果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62章 驚弓之鳥第4章 拉幫結派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
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30章 戰略要地第24章 四法案第101章 中國意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28章 準備計劃第65章 正式宣戰第49章 場鬧劇第109章 留任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93章 全面調整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83章 造勢第68章 自釀苦果第8章 疑雲重重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4章 相互叫板第10章 新人報到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78章 少壯派第137章 矛與盾第12章 實力第77章 爲了消耗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84章 內訌第62章 溝通第28章 孰輕孰重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20章 風聲鶴唳序十八神秘物質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37章 靜觀其變第93章 鐵腕首相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30章 感恩戴德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3章 積極謀劃第71章 吝嗇鬼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97章 殊途同歸第31章 換裝序幕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7章 殊途同歸第6章 管中窺豹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15章 論爭第77章 三方角逐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38章 大禍臨頭第24章 軍事顧問第69章 人質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15章 羣策羣力序十六縱橫捭闔第26章 新班子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36章 將帥離心第42章 人盡其能第67章 主力對決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66章 人選第2章 軍情局長的面子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4章 撥雲見日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5章 變革時代第45章 驚天陰謀第95章 搶先攻擊第7章 實戰演練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36章 先進理念第67章 關鍵時刻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74章 切中要害第69章 命不該絕第93章 政治進程第85章 決戰跡象第21章 替代品第69章 前因後果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62章 驚弓之鳥第4章 拉幫結派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