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隨敗猶榮

如果說第一場演習是檢驗各國海軍打擊海盜的能力,那麼第二場演習就是檢驗各國海軍陸戰隊處置海上恐怖襲擊的能力。毫無疑問,主要“演員”仍然是共和國陸戰隊與美國陸戰隊。

輸了第一個回合,美軍肯定不想輸掉第二個回合。

爲了獲得“天時地利”,由美軍控制的“聯合軍演協調組織委員會”不但把演習地點由羅塔島改到關島的阿普拉港、增加了演習複雜性,還用停靠在阿普拉港的1艘美軍快速滾裝貨輪替換“塞班”號兩棲攻擊艦、增加演習難度。更重要的是,演習規則做了調整,共和國與美國的陸戰隊輪番扮演“恐怖份子”。

對此,共和國演習總指揮索祥隆表達了強烈不滿。

臨時調整演習計劃不是問題,畢竟演習必須貼近實戰,戰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說變就變,臨時調整演習計劃也是演習的一部分。問題是,“恐怖份子”的安排讓共和國陸戰隊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熟悉新環境是小事,參演的共和國陸戰隊官兵都經歷過戰火考驗,個個都是以一當百的好漢,與演習場相比,戰場上的環境更加複雜。關鍵就是搭配問題,準確說,是在美軍扮演“恐怖份子”時的搭配問題。由共和國陸戰隊扮演“恐怖份子”,不過是同時應付幾個國家陸戰隊的挑戰,因爲其他國家陸戰隊的實力都不如美軍,所以臨時搭配起來的“解救部隊”的戰鬥力反而會有所降低。由美國陸戰隊扮演“恐怖份子”,就得由共和國陸戰隊與其他國家的陸戰隊配合行動。別說索祥隆不滿,就連陸戰隊指揮官劉銳上校都感到非常不滿。別的不說,如果哪個國家的陸戰隊在演習故意拖後腿,共和國陸戰隊肯定笑不到最後。

不滿歸不滿,演習照樣得進行。

經過協調,雙方都讓了一步,即在美國陸戰隊扮演“恐怖份子”的時候,由共和國陸戰隊單獨執行解救任務。

雖然情況仍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劉銳已經感到非常滿足了。

只要不被別人拖後腿,劉銳就沒有必要擔心。

半島戰爭中,空降兵都打敗了美國陸戰隊,更注重個人戰鬥力的陸戰隊會敗在美國陸戰隊手下嗎?

劉銳忽略了一個問題,他要面對的不是美國陸戰隊,而是“海豹突擊隊”。

兩輪演習由抽籤決定,結果劉銳抽到了下籤,首先由共和國陸戰隊扮演“恐怖份子”。

按照“協調組織委員會”制訂的規則,此輪演習重點考察參演部隊“秘密滲透”與“快速處置”能力。演習過程中,“解救部隊”必須在規定的時間之內潛入被劫持的船隻,降伏船上的“恐怖份子”、排除“恐怖份子”安放的炸彈、疏散船上的“被劫持人員”,如果“解救行動”花費的時間超過規定時間、或者“恐怖份子”引爆了炸彈、或者“被劫持人員”出現20%以上的傷亡,“解救行動”就算徹底失敗。爲了更加貼近實戰,“解救部隊”只能在“恐怖份子”登上船隻,並且佈設好炸彈之後才能出動。

非常苛刻,也非常有難度。

換上專門爲“恐怖份子”準備的“制服”後,劉銳率領20名陸戰隊官兵登船。從此開始,劉銳就無法獲得外界信息,至少無法獲得與“解救行動”有關的任何信息,必須隨時準備應付突然到來的“解救部隊”。

美軍只出動了一個“海豹”小隊。

僅僅一個小隊的11名突擊隊員。

不是“海豹”輕敵,而是“海豹”有足夠的信心與實力。

作爲美軍最富盛名的特種部隊,“海豹”不同於“三角洲”、“綠色貝雷帽”與“特別空勤旅”,是一支格外重視單兵能力與軍人素質,不太倚重先進裝備的特種部隊。很明顯,“海豹”與共和國總參特種部隊非常相似,均把軍人的能力放在首位,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是輔助力量。正是如此,數十年來,“海豹”的規模都非常有限,最多時不會超過200人,最少時不會低於120人,一般情況下維持在150人左右。不是“海豹”不想擴充兵力,而是“海豹”的徵募要求過於嚴格,淘汰率太大,找不到足夠的優秀軍人。

劉銳這樣的陸戰隊員不知道“海豹”的厲害,總參特種部隊司令盧誠聞就不一樣了。

早在10多年前,盧誠聞就率領共和國的特種部隊在阿富汗與“海豹”數次交手,戰鬥各有勝負,實力在伯仲之間。盧誠聞的能力沒人懷疑,這位項鋌輝親手帶出來的超級特種兵不但親自參與了共和國現代特種部隊的全部建設過程,還參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戰鬥,從未在戰鬥中負傷,也從未遭受慘敗。雖然盧誠聞從不認爲“海豹”比共和國的特種部隊強,但是在他一生之中,真正佩服的、也真正重視的對手就只有“海豹”。

“解救行動”屬於“封閉演習”,外界很難知情。

規定的8個小時過去後,登船的11名“海豹”按時下船,20名“恐怖份子”無一例外的成了戰俘。

劉銳率領的共和國陸戰隊員輸得很慘,也很徹底。

演習結束後,在劉銳提交給陸戰隊司令部的演習報告中明確提到,“海豹”的單兵戰鬥力遠在共和國陸戰隊之上,雙方根本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對手。

事實也確實如此,“海豹”是精銳特種部隊,陸戰隊則是普通作戰部隊。

換句話說,讓劉銳的陸戰隊員去對付盧誠聞的特種兵,結果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接下來,雙方交換角色,由共和國陸戰隊扮演“解救部隊”。

演習結果仍然沒有改變,在劉銳找到最後1名“恐怖份子”之前,“海豹”成功“引爆”了炸彈,導致“解救”行動徹底失敗。

共和國陸戰隊敗得很慘,但是並不恥辱。

雖然以n爲首的西方新聞媒體對此大加報道,彷彿這不是演習,而是貨真價實的戰爭,之前一敗塗地的美軍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一樣,但是以半島電視臺爲首的大部分新聞媒體對此輪演習做了非常客觀的評估,認爲交手雙方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作戰力量,共和國陸戰隊輸得並不冤。如果看演習細節,還能發現共和國陸戰隊的戰鬥力遠超過美國陸戰隊,原因很簡單,“海豹”用了足足8個小時才制服共和國陸戰隊,而共和國陸戰隊在同樣的時間內,只差一點就能制服“海豹”。如果由共和國的特種部隊與美國陸戰隊進行對抗,美國陸戰隊肯定會敗得更加難看。

雖然半島電視臺一向傾向共和國,但是其評論可圈可點。

兩年後,盧誠聞中將親自率領共和國總參直屬特種部隊參加“2033環太平洋國際安全多國聯合軍事演習”,不但在演習中輕而易舉的擊敗了美國陸戰隊,還在模擬對抗演習中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海豹”,奪回了“最強特種部隊”的頭銜。

隨着中美軍事交往愈發深入,各類演習與軍事競賽成爲兩國軍人的大舞臺。

連續敗給共和國總參直屬特種部隊數次之後,“海豹”不但提高了訓練強度,還組建了一支針對聯合軍事演習與國際軍事競賽的部隊,專門對付共和國的特種部隊。與之相比,共和國總參直屬特種部隊不但沒有刻意提高訓練強度(因爲隨時都有戰鬥任務),更沒有組建專門參加聯合軍事演習與國際軍事競賽的部隊,每次都是從輪換休整、或者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中抽調官兵。

誰強誰弱,一目瞭然。

當然,共和國陸戰隊也不是一無是處。在兩年後的演習中,共和國陸戰隊以絕對優勢戰勝了美國陸戰隊,一雪前恥。

這場演習帶給共和國與美國軍隊的最大啓發就是,特種部隊不是萬能的!

如果不是受演習規則限制,扮演恐怖份子的共和國陸戰隊完全可以在“海豹”登船之後引爆炸彈,而不是等上幾個小時,讓“海豹”獲得足夠的戰鬥時間。由此可見,在對付極端勢力的時候,特種部隊的作戰能力仍然有不少缺陷。相反,在正面對抗中,特種部隊的優勢並不明顯。

受此次演習的影響,共和國與美國的特種部隊都發生了轉變。

兩國都認識到,特種部隊必須“更強、更快、更精”,不但能夠在戰爭中執行普通作戰部隊難以完成的任務,還得在不對稱對抗中擁有壓倒敵人的優勢戰鬥力。只有這樣,特種部隊才能在特殊戰場上捍衛國家利益、保護國家安全。

與特種部隊相反,陸戰隊這樣的常規作戰力量不再要求特殊作戰能力。

常規作戰力量的首要任務不是對付海盜、恐怖份子這些極端勢力,也沒有必要在戰場上與敵人的特種部隊硬扛。常規作戰力量的使命只有一個:在正規戰爭中執行作戰任務,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戰力量細分是軍事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

軍事藝術的實質就是合理使用各種軍事力量,而不是讓一種“萬能型”軍事力量執行所有軍事任務。事實上,也從來不存在“萬能型”軍事力量,特種部隊再厲害,也不可能代替常規作戰力量,更不可能單獨主導戰爭勝負。

第二輪演習結束,共和國與美國算是回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最終勝負如何,還得看第三輪演習。

第75章 一擁而上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37章 時過境遷第18章 民間力量第61章 奪權第48章 冒險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70章 明爭暗鬥第9章 頭號盟友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53章 新式戰爭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56章 盛極而衰第92章 只缺運氣第21章 一劍封喉第17章 高原槍聲第33章 戰爭令第24章 大事化小第18章 軍長大會第20章 風聲鶴唳第5章 權衡利弊第22章 心猿意馬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35章 軍士長第11章 定策第53章 不宣而戰第5章 旋風戰爭第61章 奪權第42章 兩難處境第154章 大時代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0章 第一軍第35章 軍士長第8章 緊急歸隊第94章 空中決鬥第5章 旋風戰爭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51章 刀尖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37章 時過境遷第29章 穩定因素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9章 熱點時局第54章 反省第48章 誰綁架誰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64章 有條不紊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2章 大國頹勢第49章 回心轉意第69章 命不該絕第44章 死對頭第47章 厲害關係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61章 奪權第43章 軍事政變第72章 金融戰第60章 造勢第17章 高潮迭起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8章 複雜化第5章 變革時代第109章 打招呼第41章 針鋒相對第60章 協同作戰第49章 大蕭條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7章 殊途同歸第63章 他山之石第31章 主動出擊第20章 謀面第44章 邁向戰爭第71章 萬事俱備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83章 造勢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2章 空中爭雄第82章 外交戰第13章 最高級別第105章 佔領區第30章 兩手都硬第12章 備戰第15章 戰略威脅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章 鬼話連篇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87章 拼盡全力第92章 揀便宜第36章 將帥離心第17章 高原槍聲第3章 暗流第88章 虎將虎軍
第75章 一擁而上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37章 時過境遷第18章 民間力量第61章 奪權第48章 冒險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70章 明爭暗鬥第9章 頭號盟友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53章 新式戰爭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56章 盛極而衰第92章 只缺運氣第21章 一劍封喉第17章 高原槍聲第33章 戰爭令第24章 大事化小第18章 軍長大會第20章 風聲鶴唳第5章 權衡利弊第22章 心猿意馬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35章 軍士長第11章 定策第53章 不宣而戰第5章 旋風戰爭第61章 奪權第42章 兩難處境第154章 大時代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0章 第一軍第35章 軍士長第8章 緊急歸隊第94章 空中決鬥第5章 旋風戰爭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51章 刀尖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37章 時過境遷第29章 穩定因素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9章 熱點時局第54章 反省第48章 誰綁架誰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64章 有條不紊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2章 大國頹勢第49章 回心轉意第69章 命不該絕第44章 死對頭第47章 厲害關係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61章 奪權第43章 軍事政變第72章 金融戰第60章 造勢第17章 高潮迭起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8章 複雜化第5章 變革時代第109章 打招呼第41章 針鋒相對第60章 協同作戰第49章 大蕭條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7章 殊途同歸第63章 他山之石第31章 主動出擊第20章 謀面第44章 邁向戰爭第71章 萬事俱備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83章 造勢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2章 空中爭雄第82章 外交戰第13章 最高級別第105章 佔領區第30章 兩手都硬第12章 備戰第15章 戰略威脅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章 鬼話連篇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87章 拼盡全力第92章 揀便宜第36章 將帥離心第17章 高原槍聲第3章 暗流第88章 虎將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