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未來

7日,11點左右,韓國空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反擊。

隨着最後一場大規模空戰結束,“獨島戰爭”的大規模軍事衝突結束,從3日上午爆發算起,持續時間不到1C0~小時。

“獨島戰爭”再次反映出地區性局部武裝衝突的特點。

從201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地區性局部武裝衝突明顯表現出“短、快、狠”的特點,大規模武裝衝突的持續時間僅有數日或者十數日、攻防轉換與態勢轉變節奏加快、戰鬥損失異常慘重。隨後共和國參與的東海戰爭、老戰爭、越南戰爭與南海戰爭全都體現出了這些特點。

通過這一系列戰爭,共和國逐步總結出具有鮮明特色的軍事戰爭思想。

與美國主導的戰爭相比,共和國主導戰爭的最大特點是交戰時間短促,完成軍事任務後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避免陷入戰爭泥潭。即便在越南,共和**隊完成作戰任務後,數個月之內全部撤出越南,沒有大規模捲入越南內戰。

從戰術上講,雙方的差別並不大。

戰術作戰階段,共和國與美**隊都非常重視全面徹底的空中打擊,均以快速、迅猛的空中打擊達到主要軍事目的。

兩者的最大差別是戰略目的,也就是戰爭所要達到的政治目的。

共和國主導的戰爭沒將“推翻他國政權”或者“扶持僞政權”當作首要目的,發動戰爭的首要目的往往是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打擊消滅對共和國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構成威脅與挑戰的敵人、創造一個有助於共和國自身發展地周邊環境,政治目的既不明顯、又不突出。即便在越南戰爭中,共和國也沒有過分干預越南內政,戰後仍然由越南人民自行決定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美國主導地戰爭有明確地政治目地。不管是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還是伊朗戰爭。都將“推翻他國政權”或者“扶持僞政權”當作首要目地。發動戰爭不是爲了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而是爲國內利益集團服務、爲政治家服務。伊朗戰爭後期。美國才逐步調整軍事戰爭思想。轉變戰爭目地。

兩國地基本國情。決定了兩**事戰爭思想地根本差別。

無論外界把共和國“捧”得多高。在具備足夠地基礎實力之前。共和國仍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地地區性大國”。不是美國那樣地“世界大國”。“地區性大國”地本質決定共和國必須集中精力發展國內經濟、增強國家實力。即便在迫不得已地情況下通過軍事手段解決爭端。也必須保證國內發展。軍事思想爲國家利益服務。由此產生“具有中國特色地軍事戰爭思想”就不足爲奇了。

“世界大國”地本質決定美國地軍事戰爭思想不是以推動、維護國內發展爲首要目地。而是以“確保既得利益”爲根本目標。

由此可以看出。共和國地對外戰爭具有明顯地“戰略防禦性質”。美國地對外戰爭則具有明顯地“戰略進攻性質”。雖然美國地政治家、軍人、學者成天嚷着“美國在共和國地挑戰面前由戰略擴張轉爲戰略收縮”。但是“封鎖共和國”、“圍剿共和國”地總體戰略從始至終沒有出現任何轉變。

看得更深入一點。就能發現。日本地軍事戰爭思想發生了明顯變化。

軍政府上臺之前,綁在“美國號戰艦”上的日本沒有獨立的軍事戰爭思想,連戰術思想都已美國爲準。

日本在獨島戰爭中的表現,證明日本正在學習模仿共和國地軍事戰爭思想。

因爲軍事戰爭思想是國家戰略的直接反映,所以可以由此斷定,日本不再將美國當作“老師”,轉爲向共和國“取經”。

國家戰略決定軍事戰爭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村上貞正非常清楚日本地位。

如果日本像韓國那樣,被“大國心態”主導一切,導致國家戰略出現偏差,在國力不濟的情況下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結果會怎麼樣?

正如趙潤東所說,軍事化地日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日本出現一個能夠駕馭軍隊、賦予日本軍隊思想與靈魂地政治家。

韓國戰敗是預料中的事情,日本在獨島戰爭後何去何從才最值得關注。

大規模軍事衝突結束前,發生了2件“小事”。

一是7日上午1C點左右,共和國的電子偵察機與美國的電子偵察機在鬱陵島東北大約150千米處遭遇,相互糾纏大約15鍾後,發生輕微擦碰,隨後各自帶傷返航。共和國的電子偵察機在返航途中,因爲左側水平尾翼脫落,不得不在朝鮮清津空軍基地緊急迫降;美國的電子偵察機在返

,因爲垂尾斷裂,不得不在韓國東海港東部海面迫:的萬幸,雙方都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二是雙方潛艇在日本海交戰海域“偶遇”。

戰爭爆發後,共和國與美國都做出了向交戰地區派遣潛艇的決定。

共和國的2攻擊核潛艇與2~全電動潛艇在夜間通過朝鮮海峽、進入日本海,在5日凌晨到達交戰海域。因爲趙潤東一直沒有批准“參戰行動”,所以共和國的潛艇只是去當“看客”,沒有襲擊日本潛艇與戰艦。

2美國海軍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在5日凌晨從宗谷海峽進入日本海,6日下午到達交戰海域。與共和國的潛艇一樣,美國潛艇也沒有參戰,只是密切監視日本潛艇與艦隊的行蹤,蒐集日本艦艇的情報。

除了被擊沉的6艘韓國潛艇之外,當時在日本海活動的還有8~日本潛艇。

狹窄的日本海內,一下聚集了1艘潛艇!

遭遇與“碰撞”在所難免。雖然共和國與美國沒有公佈潛艇的活動情況,但是根據外界猜測,共和國與美國的潛艇肯定發生了碰撞。因爲數日之後,一艘指揮台圍殼被撞壞的共和國潛艇返回青島港,隨後一艘被撞壞“鼻子”的美國潛艇回到珍珠港。

這起“潛艇碰撞事故”算不了什麼,這些年來,兩國海軍的潛艇沒少幹過類似的事情。

大規模衝突結束,外交行動成爲了新的看頭。

1月11日,在中美俄提議下,日韓兩國進行了首次非正式接觸。

雙邊談判沒有取得任何結果,日韓均宣稱對獨島擁有主權,日本提出維持現狀,韓國則強烈要求日軍撤出獨島。

1月15日,雙邊談判變成了“六方會談”。

中美俄日韓朝外長在北京進行了首輪磋商。因爲日本代表首先提出“朝鮮核問題”,朝鮮代表隨後提出“日本核問題”,所以“六方會談”首輪磋商仍然以失敗告終。

外交鬥爭不可能在一時半會間獲得收穫。

隨着春節臨近,共和國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

1月211日,趙潤東在常務代表大會上提出“增設國家副元首”,向常務代表大會提交下一屆政府基本成員名單。

按照共和國的相關法律,兩項提案先經常務代表大會審議,後經全體代表大會表決。

如果不出意外,王元慶出任國家副元首、顧衛民出任國務院總理已成定局。

1月的最後一天,除夕夜,趙潤東舉行國宴,邀請包括政府官員、委員代表、社會各界人士在內的上千名賓客共同迎接虎年的到來。

2月的第一天,趙潤東、龐興龍、王元慶、顧衛民等人先後前往各地視察工作。

因爲還不是國家副元首,所以王元慶主動要求前往廣西。

按照彭茂邦的說法,趙潤東基本上答應了王元慶的要求,在設立國家副元首之後,還將設立配套的機構,王元慶可以將葉致勝等人安排到專門爲國家副元首服務的機構中,並且在下一屆政府內爲王元慶留2個位置。

即便不是“政治交易”,也能看出趙潤東改變了初衷。

在王元慶積極參與國家大事決策工作的幾個月內,表現出的能力遠遠超過了顧衛民。很多時候,趙潤東沒有想到的,王元慶都想到了。比如在獨島戰爭爆發後,王元慶提出的幾點進退有據的建議就被證明非常具有戰略眼光,使共和國一直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既沒有過分的捲入戰爭,又沒有過分的疏遠韓國。

趙潤東不是那種將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的人。

隨着日本邁上對外擴張的道路,共和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將在數年內來一次總爆發。

只有意志堅強、目光長遠的領袖才能率領共和國戰勝敵人。

或許王元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擅長政府工作的顧衛民都不如深得紀佑國真傳的王元慶。

趙潤東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清楚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即便沒有彭茂邦、潘雲生等人的影響,在王元慶表現出具備領導國家與民族前進的能力之後,趙潤東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對王元慶來說,未來幾年既將決定個人政治前程,又將決定國家與民族的命運!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

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48章 小內閣第11章 不良感覺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6章 基礎第63章 想當將軍第86章 戰前動員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7章 戰爭部署第41章 明爭暗鬥第34章 全面爆發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16章 捧殺第26章 秘密交易第115章 攻堅戰第7章 實戰演練第18章 責任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2章 大換裝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2章 赤子之心第5章 權衡利弊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82章 外交戰第39章 善後工作第15章 智者千慮第21章 見招拆招第82章 借題發揮第65章 正式宣戰第62章 絕對優勢第22章 傳奇人物第3章 集團化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32章 信號第55章 包餃子第2章 分水嶺第48章 冒險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第30章 半小時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75章 坐等第50章 瘋狂反撲第74章 情報網絡第46章 突防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7章 危機暗伏第30章 布控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8章 緊鑼密鼓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9章 不可告人第13章 麻煩纏身第133章 高地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13章 政治風暴第28章 孰輕孰重第13章 煙霧彈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15章 突變第95章 陡增變數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6章 一路走好第6章 會錯意第20章 關鍵所在第96章 斷臂自救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1章 統一進程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19章 政治鬥爭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5章 權衡利弊第152章 聯合第17章 養虎爲患第64章 穩重見長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21章 替代品第8章 一箭三雕
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48章 小內閣第11章 不良感覺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6章 基礎第63章 想當將軍第86章 戰前動員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7章 戰爭部署第41章 明爭暗鬥第34章 全面爆發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16章 捧殺第26章 秘密交易第115章 攻堅戰第7章 實戰演練第18章 責任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2章 大換裝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2章 赤子之心第5章 權衡利弊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82章 外交戰第39章 善後工作第15章 智者千慮第21章 見招拆招第82章 借題發揮第65章 正式宣戰第62章 絕對優勢第22章 傳奇人物第3章 集團化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32章 信號第55章 包餃子第2章 分水嶺第48章 冒險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第30章 半小時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75章 坐等第50章 瘋狂反撲第74章 情報網絡第46章 突防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7章 危機暗伏第30章 布控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8章 緊鑼密鼓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9章 不可告人第13章 麻煩纏身第133章 高地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13章 政治風暴第28章 孰輕孰重第13章 煙霧彈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15章 突變第95章 陡增變數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6章 一路走好第6章 會錯意第20章 關鍵所在第96章 斷臂自救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1章 統一進程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19章 政治鬥爭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5章 權衡利弊第152章 聯合第17章 養虎爲患第64章 穩重見長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21章 替代品第8章 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