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空中化

降作戰行動與空中打擊幾乎同時展開。

歷經老戰爭與半島戰爭。共和國空降兵的作戰能力已經聞名遐。很多時候。國外的新聞媒體甚至“空降兵”代共和國陸軍。在外國記者眼中。那些從天而降面對敵人裝甲部隊毫不畏懼的空降兵纔是共和國現代陸軍的實寫照。而共和國陸軍的裝甲兵反而被很多人忘在腦後。

兵法:兵貴神速。

與其他作戰部隊相比。空降兵最能體現“兵貴神速”。

以通常的空降作戰距離500米計算。空兵能在1個小時內到達目。用24個小時展開完成陣的部署。其他作戰部隊則需要數日甚至數日才能到達。因爲空降兵的作戰行常迅。所以很多國家又將空降兵稱爲“飛行步兵”。

最初。共和國的降兵隸屬於空軍。是空軍的獨立兵種。將空降兵劃歸空軍。與其作戰方式有很大關係。沒有空軍的運輸機。兵就是單純的步兵。優勢將‘蕩’然無存。軍事改革之後。降兵轉入陸軍。成爲陸軍的獨立兵種。雖然按照作戰方式來看。空降兵仍然以的面作戰爲主。不像空軍其他作戰力一樣以空中打擊爲主。但是在轉歸陸軍之後。空降兵問題也暴‘露’出來。即沒有直接隸屬空降兵的空運力量。爲此。陸軍在200年提出擴大陸軍航空兵提議將運輸機劃歸陸軍航空兵。最終因爲空軍的堅決反對。陸軍的提議纔沒有的到批准。陸軍單獨組建空運力既現實。又嚴重‘浪’費資源。

第二次軍事改革時。總參謀部對軍的運輸機羣做了調整。在聯合指揮機制逐漸形成後。隸屬空軍支援航空兵的運輸機羣採用雙軌編制既平常管理由空軍負責。作戰行動時則聽從空降部隊調遣。爲此。陸軍還從緊張的軍費預算中‘抽’出一大筆錢。與空軍聯合改進Y-14Y-15並且額外採購了一批運輸機。強空中投送能力。

空運力量的。以看是“聯-揮機制”的縮影。

在空軍與陸軍的合推動下。戰爭爆發時。共和運輸機羣規模已經超過美軍。成爲世上最強大的空運力量在總共360運輸機中。戰術運輸機佔了三之二。大型戰略運輸機佔了三分之一。如果按照空運效率計算。共和國空軍的空運能力是美國空軍支援航空兵的150%左右。主要是Y-14C與Y-15B採用了能量級別更高的12級複合蓄電池與功率更大的推進電動機單架次運送能力明顯提高。全面採用模塊設計與建造工藝後。單的維護量比原形機降低了50%。以Y-14C爲例。載35(2個空降班的標準重量)時能夠單程飛4500米者將部隊投送到00千米之外。任務4個小時。空運效率比美國空軍的C-130K高出74比歐洲聯合開發的C-160出52%。一個大隊的24架Y-14就能空投1個空降營的全部戰力量。如果執行物資空運任務。一個大隊24Y-14能夠在時之內00米外運50噸作戰物資!

半島爭後。共和國發起第二輪軍事改革。

任何軍事改革都的以軍事理論基礎。在紀佑國發起的軍事改革中。推行的軍事理論是“高技術戰爭”。沒人否認科學技術對現代戰爭產生的重大影響。但是任何科學技術都的通過某種具體形式來影響戰爭。在此情況下。在趙潤東發起第二輪軍事改革的時候總參謀部提出了“軍事力量空中化”的軍事理論

該理論的核心思想就是:空中化程度決定了軍隊的實際打擊能力。

在普通人看來空中化”就是強調空中打擊在戰爭中的支柱的位。相對而言。空中打擊只是“空中化”的初級階段。真正的“空中化”是指軍事力量以空平臺爲基礎。運能力直接決定軍隊的投入能力。“空中化”理論不但影響了空軍還影響了陸軍與海軍。

3年間。共和國空軍幾乎沒有採購新式戰飛機反而化大力氣強化空運能力。‘花’費數千億採購與改進運輸機。

毫無疑問空中”的基礎不戰鬥機與轟炸機。而是運輸機。

雖然空運效率往往不如海運與陸運。但是空運的速度遠遠超過海運與陸運。在高強度的現代化戰爭中。_,比效率更能決定戰爭勝負。更重要的是。隨着全電動運輸機規模投入使用。運的成本問題到有效解決。以Y-15B爲例。單位運輸成本(每噸每千米)僅僅只06元。比採用渦輪發動機的運輸機降低90%。僅海運的五倍陸運(鐵路)的2。

運輸成

。爲“空中化”定了基礎。

因爲沒有研製出全電動運輸機。所以美軍纔沒有全面推行“空中化”。“空中化”的全面實施。定了降兵的“主力”的位。作爲陸軍的首支參部隊(特種隊直接隸屬於總參謀部。不屬於陸軍編制)。3個空降軍均在第一時間派出了作戰部隊。

5,15分。轟炸行動剛剛開始。第一批Y-15B運輸機到達桃園空軍基的。

守衛桃園的臺已收到郭銘命令。沒有做出任何抵抗。主動向前來的共和國空降兵移‘交’了空軍基的防務。24Y-15B不但送來了空降153旅的2個整編空降營。還送來了2充設備。爲迎接後繼到達的運輸機做好了準備。

在接下來的數個小時內。Y-14機與Y-15B機羣不斷海峽兩岸。

到2312點。除了空降153的3個空降營外。還有隸屬於快反771旅的3作戰營1個炮兵營與1個防空營到達桃園在作戰物資陸續到達之後。快反771旅頂替正在東面作戰的臺軍。23傍晚向臺北進軍。

因爲桃園在忠銘臺軍控制之中。所以空運難度不是很大。

空降兵控制了桃空軍基的之後。爲了減輕運輸機羣的壓力。空軍調集動員的民航客機與民航貨機桃園運送作戰人員與作戰物資。只有重型作戰裝備與大型設備需要由運輸機運送。

向臺國際機場運戰部隊的行動同時展開。

5,0不到。第一批12Y-15B運輸機到達北國際機場。守衛機場的3空降營送來了數十輛空降戰車與數百噸作戰物資。並且向臺北國際機場增派了77軍的1個防空營。以加強機場的防空能力。

天亮前。第二批12Y-15B運輸機到北國際機場。

與第一批運輸機不同。此次送來是裝541旅的1個裝甲其套的重型作戰裝備。直到塗着共和國軍標誌的重型坦克出現在機場的各個出口封鎖了機場。伏在臺北國際機場的日本間諜才猛然醒悟。

雖然只有區區1個裝甲營與3個空降營。但叛軍根本無對其構成威脅。

天亮後。盤踞在臺北的叛軍出動3個營的兵力攻打機場。當衝在最前面的叛軍遭到裝甲營反擊數十輛坦克被摧毀之後。叛軍喪失了繼續進攻的勇氣。僅機場外圍部署防禦陣的。阻止共和國軍隊擴大佔領範圍。

第一批空降行動中。前往宜蘭的空降部隊最後到達。

佔領宜蘭。算的上是“額外任務”。如果不是宜蘭守軍指揮官忠於郭銘。不但沒有參與軍事政變。還公然宣稱李向志是“賣國賊”。空降兵也不會急着進軍宜蘭。爲了最限度的保護島內愛國官兵。項輝在最後關頭調整了作戰計劃。命令空降部隊以最快的速度向宜蘭部署一支作戰力量。穩住宜蘭守軍。

因爲叛軍沒有重點攻打宜蘭。所以僅派了2個空降營過去。

整個空運工作在天前完成。宜蘭守軍主動配合到達的共和國空降部隊。並且爲空降兵供了必要的幫助。

真正的空降作戰行動在轟炸結束之後開始。

阻止日軍大舉登陸臺灣是一個目的。迅速擊敗叛軍是另外一個目的。

選擇空降目的的的時候。項輝定首先攻打基隆。原因很簡單。基隆不但是臺北外。還是臺灣海軍的主要基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佔基隆。除了讓參與軍事政變的臺灣海軍繳械投降。還能打開前往臺北的‘門’戶。畢竟空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大量重型裝備需要用船隻運送。只有佔領基隆。才能運輸船隊順利到達臺灣。

6,過。第一批空降部隊在基隆機場外圍順利着陸。

叛軍只進行了有限抵抗。隨後主動收縮防線。天亮前後。第二批空降部隊到達。調整好部署後。空降部開始向機場推。

戰鬥進行的非常順利。受到空中壓制的叛軍沒對空降部隊構成多少威脅。

因爲空軍出動12DY-14C電子戰機。對臺灣全島進行了壓制‘性’電子干擾。與軍情局合作的臺灣社團在戰爭開始後切斷了島內通信線路。所以空降部隊衝進基隆機場時。指揮叛軍作戰的李向志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戰爭是無情的。處於劣勢的一方只能被動挨打。

在戰爭開始後的前3個小時內。共和國天兵空軍與陸均展示出了強大的打擊能力與綜合作戰能力。

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第18章 鋼鐵雄心第55章 包餃子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9章 因循守舊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59章 積極應對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00章 僵局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16章 捧殺第4章 秘密接頭第49章 保留第17章 養虎爲患第67章 緊急調整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52章 不屈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6章 喧賓奪主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22章 心猿意馬第11章 喜憂參半第32章 差距第39章 善後工作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63章 外交鬥爭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27章 戰略圍剿第82章 調整第17章 正名第61章 山地之王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32章 臨時搭檔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9章 空中航母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57章 關鍵一步第33章 命不該絕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91章 契機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61章 圍城戰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5章 智者千慮第35章 絕境第52章 緊急會議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69章 前因後果第56章 領頭羊第2章 大國頹勢第18章 鋼鐵雄心第3章 情報第78章 當面保證第6章 顛倒是非第39章 善後工作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41章 大鬧龍宮第21章 見招拆招第73章 重南輕北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84章 內訌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57章 偷襲第30章 英雄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4章 被動選擇第32章 軍事政變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81章 壁壘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94章 死亡競賽第52章 一挑三第57章 偷襲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12章 誘惑第24章 四法案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53章 戰前動員第22章 元老第16章 捧殺第42章 大顯神威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72章 高調亮相第52章 傳話筒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
第18章 鋼鐵雄心第55章 包餃子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49章 因循守舊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59章 積極應對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00章 僵局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16章 捧殺第4章 秘密接頭第49章 保留第17章 養虎爲患第67章 緊急調整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52章 不屈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6章 喧賓奪主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22章 心猿意馬第11章 喜憂參半第32章 差距第39章 善後工作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63章 外交鬥爭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27章 戰略圍剿第82章 調整第17章 正名第61章 山地之王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32章 臨時搭檔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9章 空中航母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57章 關鍵一步第33章 命不該絕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91章 契機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61章 圍城戰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5章 智者千慮第35章 絕境第52章 緊急會議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69章 前因後果第56章 領頭羊第2章 大國頹勢第18章 鋼鐵雄心第3章 情報第78章 當面保證第6章 顛倒是非第39章 善後工作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41章 大鬧龍宮第21章 見招拆招第73章 重南輕北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84章 內訌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57章 偷襲第30章 英雄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4章 被動選擇第32章 軍事政變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81章 壁壘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94章 死亡競賽第52章 一挑三第57章 偷襲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12章 誘惑第24章 四法案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53章 戰前動員第22章 元老第16章 捧殺第42章 大顯神威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72章 高調亮相第52章 傳話筒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