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

二管怎麼說,美國不是日本、也不是英國。而是個國舊。討刃0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接近8億、擁有數千萬軍事人員的世界大國。

佔領美國,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美國當局已經下令投降。

對此,共和國當局與共和國軍隊早有預料。

美國當局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共和國最高同水安諷就向前線部隊下達了停火令,要求陸軍與陸戰隊爲佔領美國、控制美軍設施、解除美軍武裝做好準備,海軍與天軍則提供協助。當時,共和國陸戰隊已經包圍了費城,因此將佔領費城,收繳費城守軍武器裝備當成了第一件大事。結果是,繳械行動很快就變成了一場戰鬥。因爲有很多美軍不願意放下武器,部分美軍指揮官甚至以沒有收到投降命令而拒絕投降,在收繳美軍武器的時候,發生了多次小規模衝突,導致共和國陸戰隊大批官兵傷亡。第二天,也就是月爲日,共和國陸戰隊不得不放棄收繳美軍武器裝備的行動,宣佈在舊月 日之前,如果美軍拒絕投降,將發起致命打擊。事實上,舊月,日0點過分,共和國陸戰隊就兌現了諾言,用最爲猛烈的炮火將盤跑在特拉華河東岸帕爾邁拉區的美軍送上了天堂。炮擊一直持續到天亮。共和國陸戰隊再次向其他城區裡的美軍下達了最後通糕,即美軍繼續繳械投降的話。共和國陸戰隊將以每天摧毀一片城區的速度,直到將整個費城變成廢墟!毫無疑問,美軍沒有抵抗的資本。別說被困在城區裡的軍隊,因爲美國當局宣佈投降,共和國陸戰隊沒有在炮擊之前疏散城區內的市民。所以當時費城城區內至少還有徹萬市民。炮擊奪走的不僅僅是美國軍人的生命。還有平民的生命。在巨大的壓力下,舊月,日上午,費城守軍司令宣佈投降,並且命令盤踞在城區內的美軍前往共和國陸戰隊指定地點繳械投降。雖然在此之後。仍然有部分美軍負隅頑抗,直到舊月4日,共和國陸戰隊才佔領整咋。費城,殲滅零星抵抗的“匪軍”但是大規模抵抗在舊月,日中午之前就結束了。

費城的戰鬥表明,在沒有嚐到鮮血的滋味之前,仍然有不少美軍對勝利抱有不切尖際的希望。

受此影響,美國代表前往共和國新都就投降儀式進行磋商的時候,共和國當局沒有命令駐紮在美國本土的陸軍與陸戰隊擴大佔領區,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基礎保障工作上。即將原本計劃運送的彈‘藥’物資換成糧食‘藥’品,向前線增派更多的佔領軍。並且要求承諾與共和國一同承擔佔領任務的盟國出兵。

當然,共和國當局沒有忘記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即出兵佔領阿拉斯加。

舊月3日,戰術空運力量得到緩解之後,共和國陸軍2個戰鬥單位的6萬餘名官兵在近凹架垂直起降運輸機的支持下,分成十多支部隊,分別從數個方向進軍阿拉斯加,在短短數個小時之內,控制了這塊被冰雪覆蓋的大地上的數十座美軍基地,解除了數十萬美軍的武裝。到當天傍晚,這塊當年以肋萬美元從沙俄手裡買來的土地就落入共和國手中;成爲美國田個州中,除東北地區的新罕布什爾州、佛‘蒙’特州、馬薩諸塞州、康涅秋格州、羅得島州與新澤西州這幾個州的面積都非常小小。而該地區面積稍微大一點的還有緬因州與紐約州之外,第一個被共和國完全佔領的州,同時也是共和國單獨佔領的美國面積最大的一咋。州阿拉斯加州本身也是美國墜個州周面積最大的州。

出兵攻佔阿拉斯加州,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早在大戰爆發前,就有人提出,從北面的亞美陸橋進軍北美州,即在佔領俄羅斯遠東地區之後,渡過白令海峽,登陸阿拉斯加,再沿着南面的沿海走廊向東推進,從夏洛特皇后羣島登陸加拿大西部海岸地區。佔領包括溫哥華在內的大城市。再南下進軍西雅圖,掃‘蕩’美國的西海岸地區。當然,這不是唯一的選擇。還可以在佔領千島羣島與勘察加半島之後,進軍阿留申羣島,再從阿拉斯加半島上岸,跨過阿拉斯加灣,在亞歷山大羣島上岸,或者直接在加拿大西部地區上岸。這兩套戰爭計劃的區別只有一個,即前者以陸軍爲主,後者以陸戰隊爲主,因此前者的主要進軍路線在陸地上,而後者則充分利用了北太平洋上的島嶼。以越島進攻的方式向東推進。重要的是,這兩套方案都是建立在進軍北美洲大陸基礎之上,即在戰爭爆發後不久,以海陸並進的方式擊敗

。????也許有人會說,北極地區的嚴寒會對作戰行動造成不利影響。

嚴寒確實會對作戰行動造成不利影響,只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對地面作戰來說,嚴寒很有可能是將士的頭號敵人,造成的損失與傷亡甚至有可能超過敵人。問題是,對於已經習慣了在空中作戰,對地面…刪泛凡經降到最低程度的其和國陸軍與陸戰隊來說。嚴寒的圳肯定不會太大。

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不會比俄羅斯更加寒冷。爲了對付俄羅斯。共和國陸軍的所有裝備因爲共和國陸戰隊與陸軍往往共用裝備平臺,只是在具體的功能與戰鬥模塊上有所差別,所以在環境適應能力上。陸戰隊的裝備不比陸軍的差都針對俄羅斯的特殊氣候做了要求,比如所有地面主戰平臺都能在零下田攝氏度的環境下正常使用,而所有垂直起降運輸機都要具備在零下巧攝再度的環境下使用,並且能夠在舊級暴風雪中起飛、在。級暴風雪中降落。

毫無疑問,共和國陸軍與陸戰隊有能力在阿拉斯加作戰。相應的。因爲基礎設施相對匿乏,所以美軍在阿拉斯加州的防禦反而不是很強。更重要的是,美國當局一直堅信環境與氣候就是最好的防禦手段。並且認爲共和國當局沒有理由去攻佔一塊遠離美國本土,沒有太大軍事與政治意義的土地。

實際也確實如此,攻佔阿拉斯加的軍事意義幾乎爲零。

原因很簡單,即便佔領了阿拉斯加州,也得越過近互凹千米,才能到達美國本土。雖然阿拉斯加州最南端的島嶼,也就是亞歷讓。大羣島中的威爾士親王島距離美國本土很近。但是越島進攻的難度非常大,且這些島嶼都緊鄰北美洲大陸,共和國軍隊要越過整個太平洋才能登上這些烏嶼,而美軍卻可以用部署在大陸上的遠程炮兵將登上這些島嶼軍隊送上天,攻防態勢可想而知。與之相比,進軍夏威夷羣島,在中美洲地區登陸,或者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上岸,都要典在阿拉斯加登陸。再從沿海島嶼一路打下來容易得多。

正是如此,在共和國總參謀部制訂的多套戰爭計劃中,進軍阿拉斯加只是下下策。????問題是,這並不表示阿拉斯加不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講,阿拉斯加的重要‘性’體現在戰爭結束之後,而不是戰爭期間。

美國能夠取代英國,成爲世界霸主,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美國有着得天獨厚的、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地緣優勢。縱觀全球,在面積超過勸萬平方千米的國家中。美國的地理位置最爲優越,幾乎不具備可替代‘性’。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美國能夠從容不迫的應對所有外來挑戰,即便在獨立之後。還非常弱卜的時候,美國就充分利用海洋給予的便利與屏蔽,在美英戰爭中取勝,並且在國際社會上獲得了發言權。事實上,再看遠一點,英國能夠稱霸世界數百年,建立幾從未被超越的,面積爲本土上百倍的日不落帝國,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也與英國廣泛的海外殖民地所帶來的地緣優勢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只要地球仍然是人類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家園,那麼地理位置上的因素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義。

毫無疑問,共和國的地理位置並不理想。

歷史上,曾經在將近功年的時間內領先世界的華夏文明在最近勸年內迅速沉淪,被很多人認爲是錯過了進軍海洋的最佳機會。暫且不管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至少得承認一點,即華夏文明一直是陸地文明,而不是海洋文明,而且這與華夏文明所在的東亞地區的地理因素有直接關係。可以說,不管共和國有多麼強大。首先都是一個陸地國家,即國家的基本安全建立在陸權之上。首先得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陸軍來抵禦陸地上的強敵,纔有可能去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當然,這一點與地處歐洲大平原上的德國非常相似,也與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非常相似。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在刀舊算之後的數十年間經歷的多次戰爭,包括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內,共和國當局的所有努力,都是在改善地緣環境,即消除因爲地理位置帶來的弊端與缺陷,改善國家的周邊環境。當然,這種努力也延續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雖然按照在集約集團做出的承諾,以及與歐洲等非集團成員國的盟國達成的協議,除了歷史遺留問題之外,共和國並不謀求更多的領土與領海,但是共和國有權佔領佔領國的海外領地,並且以租借的方妾控制這些地區。如此一來,大戰結束之後,共和國可以依靠迫戈加西亞屬於英國的海外領地、以及在南亞地區衆多盟國境內的軍事基地,控制整個印度洋,能夠依靠亞松森島也是英國的海外領地與從南非租借的福爾斯灣、從尼日利亞租借的軍事基地控制南大西洋,還能依靠佛得角羣島、小安德列斯羣島該地區有不少美國與英國的海外領地與託管地、以及在委內瑞拉、古巴、冰島的軍事基地控制北大西洋,甚至能夠依靠直布羅陀要塞、塞浦路斯戰後由集約集團的維和部隊控制,實際上爲共和國控制、馬耳他爲戰敗國等地控制的中海。由此可見,在世界各大海洋中,共

也許有人會說,共和國可以從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進軍北冰洋。

僅從地理上看,確實沒有問題。不需要整個遠東地區,只要佔領並且控制楚科奇自治區就能進軍北冰洋。問題是,早在田年之前,即在歐洲參戰之前,共和國就在與歐洲進行秘密談判的時候做出承諾,即出了收復歷史上被俄羅斯霸佔的大興安嶺以南地區、庫葉島之外,共和國只能以懲罰‘性’的方式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建立高度自治區,而不得吞併俄羅斯的任何一塊領土。因爲擴張領土也確實沒有任何意義,加上讓歐洲參戰更加重要,所以共和國當局非常爽快的做出了這樣的承諾。這就意味着,共和國不能通過吞併楚科奇自治區的方式來成爲北冰洋沿岸國家。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後,共和國當局並沒有完全兌現承諾,即戰後的俄羅斯不是一個獨立聯邦,而是一個鬆散的、類似於獨聯體的邦聯。除了烏拉爾以西的歐州地區是一個獨立國家之外,在前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出現了多個擁有高度自治權。且完全獨立自主的邦國,而這些邦國只是象徵‘性’的服從莫斯科的指示,實際上與莫斯科沒有任何關係。其中不少直接聽命於共和國。但是在最關鍵的問題上,共和國仍然沒有打破規矩,即沒有以吞併的方式擴大疆土。

如此一來,共和國就需要一塊北冰洋的沿岸土地。

毫無疑問,阿拉斯加是最爲理想的選擇。要知道,歷史上,阿拉斯加也是美國的海外領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成爲美國的第四十九個州。更重要的是,美國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敗國,而且歐洲在美國的處置問題上沒有發言權,共和國也沒有與歐洲就如何處置美國簽署任何協議,甚至沒有做出任何相關承諾,既然可以將原本屬於美國的‘波’多黎各發 爲猶太人定居區,爲什麼不能把阿拉斯加劃爲共和國的獨佔區,並且在僅僅保留名義的情況下,永久‘性’的歸共和國支配與使用呢?

當然,共和國佔領阿拉斯加。除了獲得北冰洋的海岸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後一塊沒有完全開發的海洋。

早在田聳,刻,有人預測,北冰洋與南極洲將成爲人類文明的希望。

要知道,在此之前,世界各國已經利用各種先進技術,特別是那些遙感衛星,對世界上的主要地區進行了全面、甚至是反覆數次的徹底勘測,對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有了一個全新的瞭解。雖然共和國與美國的科學家一直在宣稱,地球上的貴重資源足夠人類文明消耗數百年之久,而在這些資源用光之前,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太空事態,廣袤的宇雷空間擁有更加豐富的資源。但是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全球已探明的資源最多隻能支撐一個超級大國消耗一百年左右,絕對無法支撐起兩個擁有8億人口的超級大國的無窮胃口,因此第三次世界大戰仍然是一場爭奪資源的戰爭。由此可見。在真正進軍太空、成爲宇雷文明之前。各個國家與各個民族仍然得爲地球上的有限資源而爭鬥。

在還沒有全面勤探的區域中。北冰洋與南極洲最引人矚目除此之外。還有如同青藏高原上的極寒地區。深度在心次米以上的海溝,格陵蘭島,加拿大的極北地區等地沒有進行全面勘探,也就被人認爲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希望之地。同樣的,阿拉斯加也是一塊沒有得到全面勘探的土地,也是一塊希望之地。

按照最新的理論,稀有金屬與黃金等貴金屬具有共生‘性’,而阿拉斯加是世界上的主要產金區,所以該地區很有可能有稀有金屬礦藏,而且儲量不會太低。

總而言之,共和國當局早就把阿拉斯加放在了盤子裡,只是沒有

當然,出兵攻佔阿拉斯加。也演練了新的戰術,即在敵人不抵抗、或者僅有微弱抵抗的情況下,如果快速有效的佔領美國本土。

有了這次較爲成功的進軍行動。攻佔美國本土的時機也成熟了。

只不過,共和國軍隊在阿拉斯加的行動已經引起歐洲當局的高度關注,加上美國代表前往共和國確定投降事宜,讓歐洲當局不得不鋌而走險。

要讓美國軍人做不要命的抵抗。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準確的說,讓幾個死心眼拼死抵抗並不難,可是要讓幾千萬美國大兵不要命的抵抗,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對而言,讓這些美國人相信。將一個完整的美國留給敵人,只會讓敵人變得更加強大,讓美國永遠失去復興的機會,那就容易得多了!

替《‘亂’世英雄》預求各位兄弟。月的保底月票,以及口月的月票。讓我們一起爲口月的新書奮戰吧!

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62章 摩拳擦掌第19章 處處被動第31章 軍售案第28章 準備計劃第33章 劇變第75章 國家意志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因果關係第47章 多方因素第62章 絕對優勢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41章 佯攻第151章 地區化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52章 重大收穫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68章 必爭之地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序五潛龍入海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戰爭到來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11章 相互試探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4章 相互叫板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9章 處處被動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30章 布控第56章 前方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77章 急轉直下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54章 對策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6章 前程第83章 無法指望第78章 燒烤元首第13章 情報安全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58章 空中化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55章 非常閱兵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43章 軍事政變第52章 出其不意第120章 膠着戰局第70章 針鋒相對第2章 大換裝第19章 遷都問題第71章 一大步第46章 好印象第39章 笑傲長空第12章 合二爲一第3章 情報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25章 差距第22章 移民潮第10章 冰山一角第19章 導彈突擊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53章 快速調整第8章 隨敗猶榮第25章 變臉第34章 團隊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43章 返回中央序十六縱橫捭闔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0章 秘密逮捕第85章 全面部署第6章 喧賓奪主第53章 碧空逞雄
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62章 摩拳擦掌第19章 處處被動第31章 軍售案第28章 準備計劃第33章 劇變第75章 國家意志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因果關係第47章 多方因素第62章 絕對優勢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41章 佯攻第151章 地區化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52章 重大收穫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68章 必爭之地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序五潛龍入海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戰爭到來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11章 相互試探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4章 相互叫板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9章 處處被動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30章 布控第56章 前方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77章 急轉直下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54章 對策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6章 前程第83章 無法指望第78章 燒烤元首第13章 情報安全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58章 空中化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55章 非常閱兵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43章 軍事政變第52章 出其不意第120章 膠着戰局第70章 針鋒相對第2章 大換裝第19章 遷都問題第71章 一大步第46章 好印象第39章 笑傲長空第12章 合二爲一第3章 情報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25章 差距第22章 移民潮第10章 冰山一角第19章 導彈突擊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53章 快速調整第8章 隨敗猶榮第25章 變臉第34章 團隊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43章 返回中央序十六縱橫捭闔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10章 秘密逮捕第85章 全面部署第6章 喧賓奪主第53章 碧空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