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

bookmark

曰年口月茁日。對幹剛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炎熱夏季的輿刁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舒心愜意的日子。爲了照顧去梵蒂網拜會教皇的共和國國家元首,意大利當局耗費上千萬歐元,用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在夜間搞了次人工降雨作業,將羅馬的氣溫降低了好幾度,使羅馬市民提前享受到了難得的秋爽天氣。

對教皇保羅十七世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因爲他即將接待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訪問梵蒂岡的共和國領導人。雖然共和國不再是全殊人口最多的國家,共和國當局仍然沒有向梵蒂網敞開國門,但是作爲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共和國對梵蒂岡的認可,已經是個了不起的進步了。

保羅十七世沒打算去東方傳教。也沒有打算讓共和國的近千萬天主教徒聽從梵蒂網的號令,他只希望通過這次世俗交往,讓梵蒂網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多一個支承點,平安度過大爭之世,在下一個盛世中,仍然是天主教徒心目中的教皇之城。

當然,他更加希望,當和平再次降臨時,天主教仍然是最有影響力的宗教。

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如果保羅十七世認爲共和國元首能使梵蒂網棚壁生輝,那他法定要失望。

在大約3個小時的訪問中,裴承毅只與保羅十七世打了個照面,隨後就在教廷人員的陪同下,走馬觀花式的遊覽了聖彼得大教堂、聖天使城堡、埃塞俄比亞學院、教皇科學院與美術館,然後就離開了梵蒂岡。跟隨等在教皇城外面的意大利官員去了意大利總理府,參加由意大利總理爲他舉行的盛大午宴。

將宴席安排在午間,也是在照顧裴承毅。

據傳聞,在制定裂承毅訪問羅馬的行程安排時,意大利當局從駐華使領館召回了數名在華作舊年以上的外交人員,詳細瞭解了共和國的民俗風情,並且據此精心編排共和國元首的訪問活動。將宴席安排在午間,就是因爲在共和國的風俗中,遇到重大事情,宴請親朋好友,一般都安排在中午,而不是晚上。

意大利當局處處照顧裴承毅,已經遠遠超過了外交禮節的範疇。

這種態度,說得好聽一點,是高度重視與華關係,說愕難聽一點,就是卑躬屈膝。

如同中航集團通過收購阿古斯塔公司以超高價格在歐洲銷售落後的商務飛機一樣,意大利當局近乎奴顏索歡的態度,主要得從自身尋找原因。之前提到過,在歐盟“三架馬車”中,意大利的實力最差,幾乎就是用來充數的。準確的說,是法國與德國的兩足關係,不足以在兩個大陸強國中形成平衡,法國畏懼德國的綜合國力、德國忌憚法國的戰略實力,而意大利起到的作用就是粘合法國與德國,形成三足鼎立的穩定局面,消除歐洲大陸強國之間的矛盾。

當然,要想當好粘合劑,肯定需要足夠的實力。

不管怎麼說,膠水就是膠水,而不是清水。

單就實力而論,意大利在歐洲肯定能進前五。經濟方面。早在引世紀初,意大利就超過英國。入圍歐盟三甲,而且從未被超越過,到歷年仍然是歐盟第三。政治方面,憑藉南望北非、北抵阿爾卑斯山、東眺巴爾幹半島、西指直布羅陀的地中海最佳戰略位置,至少在南歐與環地中海地區,意大利擁有非常高的聲望。軍事方面,憑藉僅次於英法的海軍、稍差於德法的陸軍、超過西班牙的空軍、以及略見端倪的天軍。意大利在歐盟一直處於坐四望三的位置。人口方面,憑藉頻。萬的總量,意大利早已超過法國與英國。在歐盟中僅僅排在德國身後。就綜合國力而言,意大利肯定排在法德英之後,西班牙之前,爲歐盟中的第四號強國。

問題是,這個第四與前三有本質區別。

從歷史上看,人類文明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後,歐洲列強中真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只有英國、法國與德國。昔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都在工業化革命浪潮後沉淪,威尼斯這樣的國家甚至成爲了歷史。雖然在更加久遠的歷史中,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人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但是近現代的意大利與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幾乎沒有任何內在聯繫。更重要的是,意大利的統一過程過於平順,遠沒有北面的德國那麼艱難,意大利的現代化也過於簡單,遠沒有鄰近的法國那麼壯烈。總而言之,意大利從來就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即便在經濟實力超過英國之後,仍然被看成是一個以旅遊、時裝、跑車文明的國度,而不是一個由軍艦、戰機、坦克標榜的強國。正是如此,在近現代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扮演的都是可有可無的次要角色。

歸根結底,缺乏實力,自然沒有話語權。

衆所周知,在舊年代末爆發的全球性大棄條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也改變了歐盟的政治傾向,更改變了歐盟的內部結構。單純從國家利

,壓訣雪的衆多成員國中,只有兩個一國家從中獲氫,是鋒啪用八了政治影響力的法國,二是增強了經濟發育權的德國,其餘國家均是大蕭條的純受害國,意大利也不例外。拿數據來說,力 8年,意大利在歐盟經濟總量中佔的比重爲出,排在前面的德國與法國分別是2,院與口聯,到皿年,大蕭條的影響最嚴重時,意大利的比重降到。端,德國與法國分別爲24騙與舊鰓,到回年,即大蕭條結束的時候,意大利的比重爲。祝、德國與法國分別爲晝概當舊,%。由此可見,如果單純按照比例計算,意大利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且與德國的差距由大蕭條之前的3勁擴大到了巫院,相當於以德國爲基礎的話,意大利的經濟下滑了近糊,即便除以兩國的人口數量。意大利的人均國民產值也僅有德國的六成左右。即便到西年,意大利的人均國民產值也只有德國的七成左右。可以說,如果不是人口衆多到毖年,意大利的人口數量爲好。萬。僅次於有啾口萬人的德國,超過有勸0萬人的英國、匆。萬的法國與必口萬的西班牙,爲歐盟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意大利早就被英國反超。被擠出歐盟三強了。

更加重要的是,意大利的經濟“成就”還主要依靠外來資本。

因爲意大利是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出口國在力口年超過德國,而大蕭條期間,奢侈品市場萎縮八成以上,所以意大利經濟幾乎遭受滅頂之災,比如在經濟危機最嚴峻的出年。聞名遐邇的米蘭時裝週就因爲參展商不足而被迫取消。與急劇萎縮的全球奢侈品市場相比,雖然共和國的奢侈品市場也大幅度萎縮,但是收縮幅度小得多,僅棄四成左右。因此相對而言,共和國不但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還是大蕭條期間少數幾個,保持了相對增長的奢侈品消費國之一。母庸置疑,共和國的市場對意大利的衆多企業有着非同凡響的重大意義。拿名貴服飾來說,在四隻的時候,共和國就取代美國,成爲意大利主要服裝品牌的最大消費市場,到力巫年的時候。更是佔到了意大利服裝品牌出口市場的八成左右,養活了上百家意大利企業,以及數萬名從業工人。

在這個大背聳下,意大利與共和國的關係自然非同一般。

早在巧年,意大利就利用歐盟進出口管制條例中的漏洞,率先與共和國簽署了一份意義重大的雙邊貿易協議。正是依靠這份協議,共和國的中航集團才趁此機會收購了意大利的阿古斯塔公司,並且使這家即將倒閉的百年老字號企業萌發新生,在短短數年之內就成長爲歐洲最大的商務航空設備製造企業,並且使意大利成爲歐洲的航空強國。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在力世紀與引世紀初以生產奢華跑車聞名全球的法拉利公司就在四隻與共和國的上海汽車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獲得了最頂級的車用複合蓄電池,保住了全球頭號跑車生產企業的桂冠,不然“法拉利”這個品牌,很有可能像德國的保時捷與美國的野馬等衆多跑車品牌一樣,在大蕭條中永遠成爲歷史。

實事求是的講,如果沒有來自共和再的資本,意大利早就冉下了。

問題是,共和國的資本家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專門到國外行善的國際慈善家。

在幫助意大利當局度過難關、拯救意大利企業、爲意大利人提供工作機會的同時,共和國的衆多企業也獲得了進軍歐盟市場的機會。雖然與整個歐盟市場相比,意大利的國內市場算不了什麼,但是已經在南亞、東南亞與東北亞小試身手的共和國企業獲得了豐富的國際擴張經驗。清楚固本的重要性。正是如此,在進軍歐盟的時候,絕大部分共和國企業都首先擴大在意大利的佔有率,並且藉助意大利當局的衆多優惠政策,形成一定的規模、樹立起良好的口碑之後,再向其他歐盟國家拓展市場。根據意大利當局公佈的官方數據,早在蜀年之前,共和國企業在意大利醜個主要行業中的平均佔有率超過了驟,在其中。個行業中的佔有率更是高達蜘。

密切的貿易往來,自然而然的將兩國經濟、甚至政治聯繫在了一起。

根據意大利當局在力墜年初公佈的相關數據,歷年,意大利仍然是歐盟區內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對外出口國,而最大的出口對象就是共和國。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仍然是歐盟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人民幣與人民幣資產佔的比重高達溉。

總而言之,除了希臘、羅馬尼亞等幾個東南歐地區的“棄國”之外。在傳統西歐強國中,意大利與共和國的關係最爲密切,也最依賴共和國。用昭的評論來說,如果共和國將大蕭條時期的貿易保護閱讀最新董節就洗澗書曬細凹曰況姍齊傘“不知在意大利身上,不出半大利經濟就將甭技,引知七一的銀行將倒閉,半數以上的企業將破產,兩成以上的意大利人將失去工作,意大利政府也將徹底垮臺。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幫助意大利走出困境的,恐怕只有 力年前將意大利拖入深淵的法西斯主義。

搞清楚這些本質性的東西,也就不難明白意大利當局爲什麼會對裴承毅禮遇有加了。

wωw ●tt kan ●C 〇

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意大利肯定是共和國當局宣揚“新歐州政策”的最佳平臺。

一些經驗豐富的新聞記者早就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不辭辛苦的來到羅丐,並且準備好了新聞通稿,只要有重大消息就能在第一時間發出報道。

當然,大多數來到羅馬的記者都意識到,前兩天肯定不會發生什麼

事。

不管怎麼說,裴承毅的歐洲之行走正式國事訪問,按照正規的外交禮儀,在做正式之前需要參加很多象徵性的活動,比如會晤意大利總統、前往梵蒂網拜訪教皇、會見共和國駐意使領館工作人員與旅意僑民、參加意大利當局安排的重大活動等等,這些事情,怎麼也要花上兩三天,而裴承毅的意大利之行只有三前。所以很有可能在第三天,也就是在離開羅馬的前一天發佈重大消息。

因爲裴承毅的下一站將是東南歐的希臘,考慮到共和國與希臘的特殊關係、以及希臘在歐盟中的地位,所以裴承毅不大可能在雅典有驚世之作。希臘之後,裴承毅還將訪問羅馬尼亞、波蘭、捷克、奧地利、荷蘭與西班牙,最終從馬德里啓程回國,而在這些國家中,只有西班牙的實力稍微強大一點,其他都是歐洲小國。也就是說,除非裴承毅打算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後來做,不然就得在羅馬有所表示。如果這是演戲,那還可以理解。問題是。在外交領域,“壓軸戲”的意義並不明顯,甚至沒有好處可言。

不得不承認,某些西方資深新聞記者的能力確實非常驚人。

當然,首先行動的肯定不是西方新聞媒體。

日夜間,在裴承毅參加意大利總理爲其舉行的正式宴會時,共和國的新聞媒體就對元首歐洲之行前4站的收穫做了總結,並且對當前的國際形勢做了分析。這些還沒什麼,重要的是。在分析國際形勢的時候。共和國的新聞媒體都提到了非常關鍵的一點,即地處歐亞大陸兩端的共和國與歐盟具有相似的國家利益,也具有相近的戰略目的,完全能夠在維護世界和平與推動凰際秩序大變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母庸置疑,這就是共和國向歐盟發出的同盟信號。

準確的說,是共和國新聞媒體在爲即將發生的事情造勢。

當天晚上,意大利當局打破沉默。由總理府新聞發言人在非正式場合向記者透露,意大利代表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在安全領域進行更加積極與廣泛的磋商,有望在近期取得共識。

這下,全球輿論頓時炸鍋了。

別的不說,當天夜間與次日凌晨,飛往羅馬等意大利主要城市的航班全部爆滿,那些之前沒有趕往羅丐、退掉了機票的旅館房間,又沒有能夠買到機票的記者恐怕連腸子都悔青了。

當然,該來的早晚要來,共和國與意大利的領導人也不會等記看到齊了才發佈消息。

羅馬時間月刀日上午8點刃分。在位於市中心的國泰賓館,共和國國家元首與意大利總理,以及專程趕來的法國總統、德國總理、希臘總理、羅馬尼亞總統、波蘭總統、荷蘭首相、比利時首相、盧森堡大公等個歐州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的首腦共同宣佈,共和國與歐州集體安全組織正式飾結《安全事務合作條約》。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曰年度最具有爆炸性的新聞之一。

雖然這份條約換了個名字,之前被稱爲《中歐安全同盟條約》,但是具體內容沒有太大的變化。即雙方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全面合作的基礎之上,開展與加強在傳統安全領域的全面合作。換個名字的主要目的不是更好聽,而是降低受關注的程度,畢竟“合作”比“同盟”溫和得多。而且在“安全”後面加個“事務”等於縮小了“安全”的詞意,也就縮小了條約的涵蓋範圍。

總而言之,這絕對是一部意義非同凡響的準同盟條約。

即便按照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的規定。該條約要想生效,還要經過 3個成員國立法機構審議批准,因爲法德意三國的立場早已明確,而在接下來的出多天內,裴承毅將陸續訪問其他舊個歐安組成員國,而這些歐安組成員國與共和國的關係並不差,所以很多國際局勢評論專家都認爲,該條約肯定能生效,而且很快就會生效。

到此,裴承毅的歐洲之行達到了新的高潮。

第16章 海軍革命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08章 選擇第18章 風起浪涌第83章 戰爭動員第13章 情報安全第53章 不宣而戰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8章 最終目的第96章 爭分奪秒第12章 地面戰鬥第30章 布控第64章 龍出昇天第13章 頭緒第25章 差距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52章 利益共享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44章 機械戰士第80章 戰爭計劃第31章 出國作戰第6章 飛赴紐約第2章 大換裝第28章 策動力第22章 移民潮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47章 兔死狗烹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25章 變臉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33章 各有所需第17章 殊途同歸第27章 海空對抗第1章 強國夢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183章 分蛋糕第48章 痛殲美軍第49章 戳破牛皮第34章 超級航母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53章 強強對話第26章 定性分析第96章 斷臂自救第79章 純步兵第27章 實戰考驗第89章 雅浦海戰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14章 兩手準備第37章 鋌而走險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4章 拉幫結派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28章 策動力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41章 戰爭動機第70章 負資本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24章 金融風波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17章 敏感話題第15章 論爭第165章 擴大化第79章 利益同盟序十七偃旗息鼓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51章 潛艇殺手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29章 壞兆頭第35章 主動迎戰第46章 信號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76章 變味第69章 命不該絕第82章 堅持路線第21章 戰爭到來第35章 交易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8章 一箭三雕第40章 佈局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7章 多事之秋第34章 不眠夜第22章 傳奇人物
第16章 海軍革命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08章 選擇第18章 風起浪涌第83章 戰爭動員第13章 情報安全第53章 不宣而戰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8章 最終目的第96章 爭分奪秒第12章 地面戰鬥第30章 布控第64章 龍出昇天第13章 頭緒第25章 差距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52章 利益共享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44章 機械戰士第80章 戰爭計劃第31章 出國作戰第6章 飛赴紐約第2章 大換裝第28章 策動力第22章 移民潮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47章 兔死狗烹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25章 變臉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33章 各有所需第17章 殊途同歸第27章 海空對抗第1章 強國夢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183章 分蛋糕第48章 痛殲美軍第49章 戳破牛皮第34章 超級航母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53章 強強對話第26章 定性分析第96章 斷臂自救第79章 純步兵第27章 實戰考驗第89章 雅浦海戰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14章 兩手準備第37章 鋌而走險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4章 拉幫結派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28章 策動力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41章 戰爭動機第70章 負資本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24章 金融風波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17章 敏感話題第15章 論爭第165章 擴大化第79章 利益同盟序十七偃旗息鼓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51章 潛艇殺手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29章 壞兆頭第35章 主動迎戰第46章 信號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76章 變味第69章 命不該絕第82章 堅持路線第21章 戰爭到來第35章 交易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8章 一箭三雕第40章 佈局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7章 多事之秋第34章 不眠夜第22章 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