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絕對優勢

山引年?月日凌晨,中印衝突的戰火再次燃起。

隨着第一枚高音巡航導彈擊中位於印度比哈爾邦府巴特拉郊區的戰略防空指揮中心,這場僅僅持續刮、時刀分的戰鬥開始了。

與之前的衝突不同,印軍早就嚴陣以待。

面對那些射程過打手 o多馬赫的高音巡航導彈,印度的戰鬥機與地面防空系統只能望空興嘆。雖然美國開的“愛國型防空導彈系統具備攔截高音巡航導彈的能力,但是美國並未向印度提供這種在囚年底定型的防空系統。印度防空部隊裝備的那些防空系統早已落後,別說對付高音巡航導彈,就算對付共和國的戰鬥機都有點要力。

戰鬥開始不到紛鍾,印度東部與東北地區的指揮系統就陷入癱瘓狀態。

o點口分,巴特拉戰略防空指揮中心被摧毀之後大約7分鐘,正在恰爾肯德邦府蘭契上空巡邏的預警機、在北方邦收復勒克瑙上空巡邏的預警機、以及在中央邦收復博帕爾上空待命的預警機同時遭到攻擊,其中呆在博帕爾上空的那架預警機甚至沒有啓動雷達。

下子,印度空軍的6架大型預警機就損失了3架。

o點口分,沒等印度空軍回過神來,大規模空中打擊開始。

雖然共和國從未承認在這場短促的戰鬥中出動戰略轟炸機,但是在第一輪全面轟炸中就向印度境內的軍事目標投擲了奶多枚巡航導彈與打手 如多枚遠程滑翔制導炸彈。按照戰後西方國家的分析,共和國空軍肯定出動了戰略轟炸機,不然在第一輪打擊中不可能投擲這麼多的彈藥。

事尖上,共和國空軍確實沒有出動戰略轟炸機。

在第一**規模打擊中,承擔主要打擊任務的不是空軍,而是6軍。

酚枚巡航導彈,無一例外都是6基遠程巡航導彈,而且這些導彈都是從墨脫以北的軍事據點內射的。因爲6軍採購的6基巡航導彈與空軍採購的空射巡航導彈使用相同的彈體與彈頭,只是增添了一具火箭起飛動機,導彈射後,火箭起飛動機將迅脫落,不會落到印度境內,所以印度與西方國家將共和國6軍的巡航導彈當成了空軍的巡航導彈,認爲共和國空軍出動了戰略轟炸機。

打手 田千米之外射的。因爲空軍派遣了戰鬥機爲度不是太快的武裝攻擊機護航,而且的飛行高度一直在田米以下,所以印度防空部隊沒能現低空進入的武裝攻擊機,認爲炸彈是共和國空軍戰鬥機投下來的!

只要達到打擊效果,誰打的都差不多。

空軍沒有參加第一輪打擊,主要爲了集中力量對付來自空中的對手。

幹掉印度空軍的3架預警機之後,因爲另外3架預警機中”架在新德里上空巡邏,防範隨時有可能參戰的巴基斯坦”架在印度半島南部地區監視共和國海軍艦隊,還有打手 架正在進行正常維護,所以印度的天空已經向共和國空軍敞開了懷抱。

在此情況下,印度空軍最好的選擇就是避戰。

問題是。共和國正在打擊印度本土的空軍基地,而且大規模轟炸很嚇人,似乎共和國即將向印度宣戰。

沒有選擇的餘地,印度空軍必須爲保衛印度領空而戰。

面對來勢洶洶的共和國空軍,印度空軍的行動多少有點悲壯。

戰鬥爆前升空的2個戰鬥機中隊的彌架砌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被突然而來的導彈全部擊落,彌名飛行員中僅有3人及時跳傘逃生。戰鬥爆後緊急升空的數百架印度戰鬥機還在爬升的時候就遭到了導彈打擊,在敵人在哪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變成了零星散佈在恆河平原上的廢銅爛鐵。

因爲防空指揮中心被摧毀,防空系統遭到打擊,所以印度空軍甚至不知道共和國空軍投入了多少戰鬥機!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印度空軍也算輸得心服口服。

凌晨打手 點不到,印度的天空已經換了主人。

按照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計劃,共和國空軍在奪取了制空權之後,與打手 點刃分加入對地打擊行列。

此時,北緯出。以北的天空,再也見不到一架印度空軍的作戰飛機。

嚴格限定打擊範圍與作戰範圍,是防止戰爭規模擴大的必要手段。按照總參謀部下達的命令,執行制空任務的戰鬥機只能攻擊進入“禁飛區”的敵機,不能越過北緯出。線攻擊任何空中目標。

這個要求有點嚴厲,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並未得到嚴格遵守。

主要問題就是,執行制。舊四的戰鬥機飛行員都認爲無法確賞“禁飛區邊界線。打手 舊兒比敵機的時候肯定會越線攻擊。

對此,總參謀部也是睜一眼閉一眼,只要不鬧得過火,越線就越線吧。

毫無疑問,開戰後凹分鐘,雙方的實力時比就顯現了出來。

與第四次印巴戰爭相比,印度的軍事實力、特別是制空與防空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許妾飛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印度空軍的慘敗與其戰術判斷有很大笑系。

根據軍情局在戰後獲得的消息,在第一批遠程滑翔制導炸彈落下之後,印度空軍對局勢的判斷出現嚴重失誤,認爲共和國空軍出動大批戰鬥機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打手 撫的正常載彈量,而共和國空軍投入的作戰飛機非常有限,能夠用來執行制空任務的戰鬥機非常少。雖然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都會帶上幾枚防身用的對空導彈,但是空戰能力肯定遠不如制空戰鬥機。印度空軍由此認爲,能夠在空戰中擊敗共和國空軍,奪取戰場制空權,甚至挫敗共和國空軍的大規模打擊行動,從而毫無保留的派出了戰區內的所有戰鬥機。

這個錯誤,直接葬送了數百架印度戰鬥機,也使印度失去了翻盤的機會。

接下來的戰鬥幾乎沒有懸念。

轟炸持續到6點刃分,最後一架共和國空軍的戰鬥機才離開印度領空。

在打手 點之後的戰鬥中,共和國宴軍總共出動戰鬥機8田餘架次,投擲各類彈藥照口餘噸不包括在空戰中消耗的彈藥,摧毀各類軍事目標引田餘處。因爲完全掌握了戰場制空權與防空能力,所以戰鬥機不用考慮隱身要求,不但在內部彈艙內攜帶了對地攻擊彈藥,還使用了外部掛架。

戰爭很殘酷,結果也很殘酷。

轟炸結束的時候,整個恆河流域的印度軍事系統完全陷入癱瘓狀態。

雖然共和國空軍沒有在戰鬥中大規模轟炸軍營、6軍基地、部隊集結地等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目標,主要對付與指揮、通信、情報、偵察有關的戰略與戰術目標,但是誰都知道,只要轟炸持續下去,下一個遭到打擊的就是印度6軍。

沒有制空權,印度連威脅共和國的手段都沒有。

當然,最讓外界感到驚訝的是,隨着大規模轟炸結束,共和國元王元慶在7點之前宣佈停止軍事行動。

打擊結束了?

衝突結束了?

共和國會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停止進攻?

以當時的情況,沒人能夠回答前面兩個問題。

只是,很多人都相信,共和國會主動停止進攻,因爲共和國不是沒有這麼做過。第四次印巴戰爭結束前,共和國就是在掌握絕對主動權的情況下突然宣佈停止進攻。

果真如此,共和國將如法炮製,讓印度再次吞下苦果。

對印度總理魯拉賈帕尼來說,這確實是一顆苦果,但不是要命的“毒果”

王元慶宣佈停火之後,魯拉賈帕尼沒有立即宣佈停火,也沒有這斤,必要,因爲印度軍事力量徹底癱瘓,等同於停火。

7點刃分,魯拉賈帕尼跟王元慶通了熱線電話。

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接受既成事實。共和國已經用不到7個小時的空中打擊證明了印度的脆弱性,如果繼續打下去,印度將由脆弱變成“粉碎”

魯拉賈帕尼還得考慮蠢蠢欲動的巴基斯坦。空軍被徹底擊潰後,印度沒有能力抵抗巴基斯坦軍隊的大舉進攻。只要巴基斯坦軍隊願意,隨時可以越過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將印軍趕出克什米爾南部地區。

魯拉賈帕尼還得考慮印度的未來。如果在一場戰鬥中損失所有軍事力量,即便美國會傾囊相助,幫助印度建真新的國防系統,可是在短期內,印度將面臨有國無防的窘境,在未來的國防建設中遇到更多的難題。

只有停火,才能拯救印度。

當然,魯拉賈帕尼能做的也是實現停火。從保住政權來看。魯拉賈帕尼不可能正式承認共和國在藏南地區的主權,更不可能按照承諾將部署在印度東部地區的軍隊撤走。正是如此,在隨後的正式停火談判中,共和國做出了讓步,沒有要求印度從東部地區撤軍,只是要求印度從兩軍實際控制線向南撤退力千米。

的多年前,共和**隊在得勝之後主動從實際控制線向後撤退力千米。現在,印度軍隊將被迫撤退力千米!

對觀戰的美國來說,不到7個小時的戰鬥產生的震撼效果絕不比共和國空軍當初全面摧毀日本核設施差多少!

第47章 明哲保身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21章 重大遺漏第47章 戰況膠着第78章 少壯派第38章 自主決策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16章 推波助瀾第85章 全面部署第5章 線索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24章 四法案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7章 生死一線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67章 主力對決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34章 別有用意第49章 戳破牛皮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8章 鋼鐵雄心第68章 奇蹟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5章 權衡利弊第27章 戰略圍剿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08章 選擇第40章 佈局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81章 微妙關係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1章 打打停停第4章 殺人於無形第75章 戰爭爆發第52章 不屈第36章 致命決策第42章 兩難處境第23章 何去何從第112章 行刑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99章 否極泰來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32章 臨時搭檔第17章 大戰在即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53章 機會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21章 雄獅之心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3章 換屆選舉第70章 王牌登場第26章 秘密交易第66章 有利有弊第23章 毫無秘密第73章 重南輕北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41章 佯攻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87章 砍瓜切菜第71章 劇7941第12章 平衡外交第1章 出發第33章 命不該絕第123章 覆滅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24章 驟變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14章 寶刀不老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50章 亡羊補牢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24章 四法案第83章 中東攻略第77章 增兵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0章 巨大成果第7章 珠聯璧合第18章 風起浪涌第1章 出發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42章 順大流第101章 中國意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85章 靈活戰術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63章 總理的決斷
第47章 明哲保身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21章 重大遺漏第47章 戰況膠着第78章 少壯派第38章 自主決策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16章 推波助瀾第85章 全面部署第5章 線索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24章 四法案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7章 生死一線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67章 主力對決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34章 別有用意第49章 戳破牛皮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8章 鋼鐵雄心第68章 奇蹟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5章 權衡利弊第27章 戰略圍剿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08章 選擇第40章 佈局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81章 微妙關係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1章 打打停停第4章 殺人於無形第75章 戰爭爆發第52章 不屈第36章 致命決策第42章 兩難處境第23章 何去何從第112章 行刑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99章 否極泰來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32章 臨時搭檔第17章 大戰在即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53章 機會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21章 雄獅之心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3章 換屆選舉第70章 王牌登場第26章 秘密交易第66章 有利有弊第23章 毫無秘密第73章 重南輕北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41章 佯攻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87章 砍瓜切菜第71章 劇7941第12章 平衡外交第1章 出發第33章 命不該絕第123章 覆滅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24章 驟變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14章 寶刀不老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50章 亡羊補牢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24章 四法案第83章 中東攻略第77章 增兵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0章 巨大成果第7章 珠聯璧合第18章 風起浪涌第1章 出發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42章 順大流第101章 中國意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85章 靈活戰術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63章 總理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