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外交戰

湊國助理國務卿到法雅典前數個小時。提前趕到的共和圃舊”長拜會了希臘總理。

因爲共和國國防部正在陸續公佈凶日的戰報,所以兩國副外長級官晏在雅典的明爭暗鬥並沒引起多少媒體關注。

事實上,西方新聞媒體心裡都有數,美國在希臘的遭遇,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爲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將希臘與土耳其這兩個矛盾重重的國家撮合到一起,本來就是一個錯誤。歷史已經證明,北約集團成員國的身份沒能改變希臘與土耳其的關係,反而導致問題複雜化。

真正導致美國與希臘分道揚銥的還是年的金融危機。

雖然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宣傳。勁8年的金融危機是由華爾街那些貪婪的金融家一手導致的,但是在刀多年前,也就是力門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大蕭條之後,就有很多經濟學家爲華爾街的金融家喊冤,宣稱如8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由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的能源利益集團一手操辦的。要知道,動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並且在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才離開白宮的美國總統小布什的家族就是靠石油家的。

按照比較靠譜的說法,早在老布什執政期間,即美蘇冷戰結束前後,美國能源利益集團就對海灣地區的局勢非常不滿。雖然在當時美國無法對付士氣高昂的伊朗。對付窮途末路的薩達姆卻不是什麼難事。在能源集團的支持下,老布什親自授權鈾,通過提供虛假情報等方式,讓薩達姆相信,美國不會對伊拉克吞併科威特採取行動,從而導致薩達姆在冷戰即將結束的時候,將自己送上了絞刑架。

利用伊拉克攻佔科威特,老布什用絢麗至極的海灣戰爭吹響了進入“冷戰後時代”的號角。也許美國的能源利益集團最沒有想到的,就是蘇聯竟然在老布什再次競選總統之前轟然到下,已經厭倦了冷戰的美國選民沒有給凱旋的老布什多少面子,把來自阿肯色州小石城的民主黨人克林頓送進了白宮。

克林頓的出現,只是延緩了危機的到來。2功年大選,小布什帶着父親的意志,在一場並不光彩的大選中成爲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沒有獲得多數選民支持的總統。四在力舊年泄露的資料表明,震驚全球的引打手事件本身就是鈾策劃的陰謀,準確的說。與鈾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爲早在幾個月前,四就截獲了相關情報,知道恐怖組織正在培飛行員,準備在美國本土製造一起驚天動地的恐怖襲擊。以四的實力。阻止恐怖組織的襲擊行動並非難事,關鍵是做不做。

必須承認小布什完成了老年什沒有做到的事情,把薩達姆推上了斷頭臺,並且幫助美國的能源利益集團控制了世界油庫。雖然小布什沒有做徹底,直到出仔年,共和黨總統弗雷德裡克才讓美軍攻入伊朗,最終以非常不光彩的方式,將部署在海灣地區的美軍撤回國內,但是小布什肯定算得上是共和黨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任總統,從他開始,共和黨成爲了美國各大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也正是他,引爆了愕年的金融危機。

拋開一切表面現象,海灣戰爭就已經爲烈年的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

隨着小布什進入白宮,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大打出手,用數萬億美元幫助美國能源集團把油價推到了每桶四美元的頂點,金融危機就再也無法避免。從某種意義上講,毖年的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戰爭上花了數萬億元,在無法讓納稅人心悅誠服的爲這筆開支買單的情況下,美國當局只能與華爾街的金融家狼狽爲奸,通過炒作房地產、濫金融衍生產品與債券等等方式籌集戰爭經費,最終以金融危機的方式在全世界剪羊毛,讓全世界爲美國充當世界警察、獨霸能源利益的軍事行動買單。

母庸置疑,除了美國之外。所有國家都是受害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格局在數年後生劇變,共和國把握住了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機會,擁有了與美國抗衡的實力,打破了一家獨大的格局,最終形成了兩強爭霸的局面。

事實上,作爲南歐小國,希臘與大國爭雄幾乎沒有關係。

問題是,美國要全球剪羊毛,希臘就得到黴。

因爲在引世紀初期,希臘的某些行爲導致土耳其改變了完全依靠美國的策略,導致美國在伊拉克戰爭期間遇到了很多麻煩,所以在策劃全球剪羊毛的時候,美國利益集團就把希臘當做了攻打歐元區的突破口。正是如此,美國高盛集團纔會積極幫助希臘當局,讓希臘在經濟指標沒有達到標準的情況下加入了歐元區。從事後的角度來看,高盛此舉,已經在爲後來引爆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做準備了。

金融危機爆後,美國採用了先抑後仰的匯率政策,圖一需要大肆打壓包括集示在內的其他豐要貨幣。讓美國的峪…憤田宗成剪羊毛的行動。在此情況下。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成了打擊歐元的導火索。

從這個角度看,希臘只是可憐的犧牲品。本站祈地址已更改爲:慨除心,刪敬請登法閱讀!

事實上,如果美國到這個時候就收手的話,希臘還不會與美國分道揚鍍,至少希臘的左翼政黨不可能獨攬大權,必須與中間政黨組建聯合政府,從而讓希臘的政治轉型進行得不徹底,爲今後轉型留下空間。

勁8年的金融危機重創了幾乎所有國家,同時爲力口年的金融海嘯埋下了禍根。

按照得到公認的說法。引大蕭條的三大原因,即東海戰爭期間共和國與日本的限戰、全球金融市場過剩的流動性、工業生產力嚴重過剩都與毖年的金融危機有關。因此狂年的金融危機是大蕭條的導火

隨和大蕭條到來,全球經濟頓時進入集冬。

在這個時候,對衆多小國來說,最需要的就是一點暖氣。

門題是,美國並沒有在這個時候給予衆多盟國足夠的幫助。因爲盟國太多,所以在大蕭條到來的時候,美國也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盟國。根據路透社在初表的一份未署名的文章,大蕭條爆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與最主要的醜斤。州政府,以及引個主要利益集團達成了一份秘密協議,在自保都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美國的聯盟政策必須做出調整,對待盟國的態度有輕重之別。當然,需要重點照顧的肯定是鄰近的盟國,比如加拿大、墨西哥與中美州國家,其次是具有重大影響力而且堅定不移的國家,比如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菲律賓,然後是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比如土耳其、吉布提、新加坡與西班牙,最後纔是像希臘這樣的盟國。正是如此,大蕭條期間,美國並沒有採取一視同仁的貿易政策,在向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開放市場的時候,卻向希臘等盟國豎起了貿易壁壘。將衆多國家的商品擋在了國門外面。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這種區別對待的政策沒有錯。

嚴格說來,如果美國不這麼做,恐怕在大蕭條結束前,美國就倒

問題是,這成爲了迫使希臘“換乘”的直接原因。

大蕭條時期,任何國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對絕大部分小國來說,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貿易優惠政策。說得不客氣一點,誰能在大蕭條期間讓最多的小國嚐到甜頭,誰就能在大蕭條結束後擁有最多的盟國。因爲斷定依靠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動電力革命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能夠頂住大蕭條帶來的巨大壓力,所以紀估國等國家領導人才會在東海戰爭期間,利用與日本的限戰引金融海嘯,把全世界帶入大蕭條。

由此耳見。不是希臘願意導共和國合作,而是不得不與共和國合作。

庫爾德人危機爆的時候。就有西方新聞媒體指出,美國在支持土耳其之前,先就得考慮能否過得了希臘這一關。如果得不到希臘的支持,不但戰爭開支要增加許多,美軍參戰部隊也將遇到更多的挑戰。別的不說,因爲無法利用希臘境內的空軍基地,所以美國空軍要麼把戰鬥機部署在距離土耳其上千千米的意大利與馬耳他,要麼就把戰鬥機部署在土耳其境內,前者必然導致作戰效率降低,而後者需耍承擔更大的風險。

當然,幾乎沒有人對美國當局的外交努力抱希望。

用法國路透社的一篇時評來說,美國不應該要求希臘盡到盟國義務,向美軍開放軍事基地與領土領海領空,畢竟在與希臘利益息息相關的重大問題上,美國也沒有做到一個盟友該做到的事情。對美國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希臘不會受到這場戰爭影響,在戰爭期間採取任何對美國不利的行動,因此美國應該集中力量穩定希臘的情緒,而不走向希臘當局提出過分的要求。

作爲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路透社能把話說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難得了。

說直接一點,就是美國當局應該重點提防希臘不會在這個時候反水,而不是讓希臘爲土耳其流血。

事實上,路透社正好點中了美國的要害。

雖然在戰爭爆前,美國當局一直在公開場合要求希臘盡到北約盟國的職責,爲前往土耳其的美軍提供便利,但是在雙方的正式接觸中,美國的外交人員從未正式提出過開放國境等要求,甚至沒有讓希臘當局提供軍事基地,只是希望希臘能夠盡到最低限度的義務,即保持中立。

母庸置疑,這個要求非常低。

即便如此,希臘當局的態度仍然非常曖昧,一直沒有給予美國正面答覆。

正是如此,負責歐洲與北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纔不得不在戰爭爆的當天,從開羅飛往雅典,要求與希臘總理正式會晤。

問題是,美國助理國務卿還是慢了一步。

因爲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率先到達雅典,所以美國助理”到達總理府之後,被帶到了會客廳。沒能立即醜到常盾心“

等了大約打手時,總理府的秘書纔來告知,總理即將通過電視臺表講話,所以請美國助理國務卿返回大使館,等待進一步的消

。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慨幾咕,洲放請登陸閱讀!

毫無疑問,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暗示。

在前往大使館的途中,助理國務卿就跟洛布林夫人通了電話,表示希臘當局很有可能馬上表一份非常重要的聲明,希臘的外交立場很有可能生劇變。

這個警告的意義並不大,最多讓洛布林夫人做好了心理準備。

雅典時間口點4分,也就是美國助理國務卿離開總理府大約舊分鐘,希臘總統就通過電視臺向全國表電視講話,表示希臘政府將按照法律授予的權力,向議會提交退出北約的法案,在議會審議該法案期間,希臘將召回駐北約總部代表,並且暫時停止履行北約成員國義務。

也就是說,希臘政府宣佈退出北約。

雖然從法律上講。只有在得到議會批准之後,希臘政府的這具有實際意義,但是在左翼政黨聯盟控制了議會近三分之二的席位,總理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希臘議會很有可能在一週之內通過該法案。

對美國來說。這也許是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

事實上,美國對此也無能爲力。

在希臘之前。法國已經兩次宣佈退出北約集團,一次是在力世紀的年代,一次就在幾年前。雖然莽臘不是法國那樣的大國。沒有法國的國力與影響力,但是作爲地位平等的獨立國家,美國沒有把法國怎麼樣,也就無法把希臘怎麼樣。

從某種意義上講,希臘總理的這份聲明不僅僅針對土耳其。

作爲在美蘇冷戰初期誕生的軍事政治同盟組織,北約集團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成爲了美國稱霸全球的工具。雖然在蘇聯解體之後,北約集團迎來了最爲輝煌的時期,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但是在引世紀初期,北約集團就開始走下破路了。從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因爲美國的相對實力急劇下降,在國際政策上不得不有所顧慮,所以北約集團的影響力越來越弱。經歷了大蕭條時期的重創,到引世紀匆年代,隨着法國再次宣佈退出,北約集團基本上名存實亡了。

希臘在這個時候宣佈退出北約集團,等於是壓死駱駐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美國做出反應之前,法國當局就表示支持希臘的選擇,積極歡迎希臘在歐洲共同防務上揮更大的作用,願意爲希臘參與歐洲共同防務活動提供便利條件,並且願意在軍事合作上給予希臘更多的幫助。

總而言之,法國不再感到孤獨。

當然,法國當局肯定會暗中感謝共和國,如果沒有共和國的努力,希臘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宣佈退出北約集團。事實上,報道的時候就大膽猜測,認爲希臘退出北約集團不是共和國一家的“功勞”而是共和國與法國、乃至德國、意大利秘密合作的成果,因爲就在法國當局表態後,德國與意大利當局也表示將考慮把國家安全建立在歐洲共同防務基礎之上,以此推動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言外之意就是即將退出北約集團。按照分析,在這場驚天陰謀中,希臘再次淪落爲了大國手中的工具,法德意得到的好處是粉碎了北約集團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主導地位,讓歐盟主導的歐洲共同防務體系成爲了歐洲國家集體安全的不二選擇,從而爲歐盟政治一體化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共和國得到的好處更多,其中一點就是確定了與歐盟的準同盟關係,即在確保經濟利益的前提條件下。共和國不會謀求歐洲、乃至環地中海地區的軍事與政治霸權,歐盟則在環印度洋的霸主地位等等問題上。給予共和國最高支持。母庸置疑。這是針對美國的陰謀。

不管怎麼說,對美國而言,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雖然按照洛布林夫人的要求,美國助理國務卿仍然在當天晚上拜會了希臘總理,並且非常委婉的提出,在是否退出北約集團的問題上,希臘當局應該更加謹慎,不應該採取如此過激的措施。但是美國的外交努力再次碰壁,希臘總理除了給予美國助理國務卿應有的外交禮儀之外,並沒做出任何承諾,甚至沒有正面交流。

總而言之,希臘當局已經做出決策,就不會反悔。

這個時候,共和國的副外長已經帶看來之不易的外交成果,乘坐共和國當局剛剛批量採購的比打手高音商務飛機離開雅典,飛往開羅。

雖然沒人認爲埃及會淌這潭渾水,但是不表示共和國不會做出外交

顯然,在雅典沒有任何收穫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秀次落在了共和國副外長的身後。

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58章 高端之爭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62章 攻防抉擇第94章 死亡競賽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49章 精小強悍序六暴走海狼第39章 提前參戰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53章 不宣而戰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72章 圖蘭風暴第4章 熱點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49章 回心轉意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73章 涌而上第91章 契機第2章 政治鬥爭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29章 因果關係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14章 收復失地第14章 收復失地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1章 激活第6章 前程第5章 獨一無二第15章 有理有據第2章 臭味相投第78章 少壯派第55章 冷遇第112章 行刑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109章 打招呼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8章 利益之爭第1章 出發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141章 佯攻序六暴走海狼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09章 留任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83章 分蛋糕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08章 鬥爭第10章 生存法則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2章 實力第21章 理想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67章 快速船隊第20章 雙簧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32章 超級間諜第62章 絕對優勢第61章 山地之王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126章 進攻號第41章 應對措施第72章 歸宿第19章 政治鬥爭第81章 壁壘第4章 熱點第29節 虎口奪食第30章 影子戰士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5章 加速第11章 統一進程第43章 大家當第14章 撥雲見日第38章 大禍臨頭第28章 貿易大戰第82章 大好機會第18章 獨醒第65章 X艇第13章 暗中支持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52章 不屈第53章 高起點
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58章 高端之爭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62章 攻防抉擇第94章 死亡競賽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49章 精小強悍序六暴走海狼第39章 提前參戰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53章 不宣而戰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72章 圖蘭風暴第4章 熱點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49章 回心轉意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73章 涌而上第91章 契機第2章 政治鬥爭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29章 因果關係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14章 收復失地第14章 收復失地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1章 激活第6章 前程第5章 獨一無二第15章 有理有據第2章 臭味相投第78章 少壯派第55章 冷遇第112章 行刑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109章 打招呼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8章 利益之爭第1章 出發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141章 佯攻序六暴走海狼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09章 留任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83章 分蛋糕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08章 鬥爭第10章 生存法則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2章 實力第21章 理想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67章 快速船隊第20章 雙簧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32章 超級間諜第62章 絕對優勢第61章 山地之王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126章 進攻號第41章 應對措施第72章 歸宿第19章 政治鬥爭第81章 壁壘第4章 熱點第29節 虎口奪食第30章 影子戰士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5章 加速第11章 統一進程第43章 大家當第14章 撥雲見日第38章 大禍臨頭第28章 貿易大戰第82章 大好機會第18章 獨醒第65章 X艇第13章 暗中支持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52章 不屈第53章 高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