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距離,這種密集的炮火,沒有船可以從容調頭,一輪齊射下來,鄭家水師喪失了前列的十三艘船,六艘迅速沉沒,其餘七艘燃起熊熊大火,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而它們也給鄭芝莞有了艦隊改向的時間,因爲吳淞水師舷炮裝填,需要二分多鐘的時間。
但這個時間,不足以讓鄭家水師完成改向並逃出吳淞水師舷炮的射程。
鄭芝莞只能採取王一林相同的方法,以中型戰船主動上前,爲主力艦的撤退贏得時間。
簡直就是一報還一報啊,連一夜都沒過的現世報。
在第三輪炮擊之後,鄭家水師艦船折損嚴重,已經接近三成,不過大都是中型船,主力艦除了第一輪炮擊時,在猝不及防之下損失了三艘,別的主力艦改向逃出了吳淞水師的利用率炮射程。
海面上烽煙滾滾,一片狼籍,伴隨着落水士兵的呼號,如同人間地獄一般。
其實這個時候,原本該是這場海戰結束的時候了。
從雙方陣營的戰略立場來說,這場海戰到此時,已經超過了原定的規模。
再打下去,雙方都不堪承受。
王一林水師被擊沉了六艘,三艘還在身後海面上燃燒,火勢短時間難以徹底撲滅,這還不包括在臺山水域那十多艘被撞的戰船和數百水手。
這對於王一林部而言,已經是傷亡近半了。
而鄭家水師,到此時的損失就更大了,台山水域的十多艘戰船,原本就是鄭家的,被王一林俘獲的。
眼下被吳淞水師突然打了個措手不及,已經損失三艘主力艦和三十多艘中型戰船。
相當於追來水師戰船數量的三成。
還打得下去嗎?
自然打得下去!
仇恨可以令人矇蔽心神,仗打到這份上,已經不存在權衡利弊,也無人性可言了。
當然,也有例外的,譬如張名振,此時戰場上,恐怕唯一還冷靜的就是他了。
也是掌握此時戰場主動權的人。
但張名振心中內疚,在看到王一林部僅剩的十一艘傷痕累累的戰船的那一刻,張名振有深深的自責。
究其原因,還是自己之前的判斷出錯。
這個認知,讓張名振覺得對不住王一林。
這種內疚,終於表現在了戰場上。
在吳淞水師開啓第一輪齊射之際,王一林艦隊率先通過七星島轉折處,看見吳淞水師的第一時間,王一林立即下令,向東急轉!
當時,不管是張名振,還是鄭芝莞,都發現了王一林殘部的戰術動作,但都沒有覺得意外,
他們都認爲,王一林是想率殘部脫離戰場。
鄭芝莞此時被吳淞水師的突然炮擊,已經是昏頭轉向,哪有時間去理會?
所以,王一林殘部十一艘戰船,反倒成了被人遺忘,至少是忽略的看客。
但王一林卻是有圖謀的,他下令十一艘戰船向東急轉,就是在給鄭家水師挖坑。
在王之仁的身傳言教下,王一林的水戰戰術素養不錯,他已經在下令前,就敏銳地判斷到了鄭家水師,在遭遇吳淞水師突然齊射打擊時的反應。
也就是說,王一林猜到了鄭芝莞的應對策略。
其實也不難猜測,吳淞水師從七星南側,由西向東出現,鄭家水師由北向南追擊王一林。
在七星島東南轉角,雙方遭遇。
吳淞水師有備,而鄭家水師無防。
加上吳淞水師舷炮射程高出近三成,這種情況下,如果鄭芝莞執意近身,展開互射,最後的結果就一定是傷亡殆盡。
因爲多出的三成射程,足以讓吳淞水師以打靶的方式,將衝上來的敵艦逐一擊沉。
雖說戰場上鄭家水師的戰船數量,比張名振、王一林加起來還多。
但時間不在鄭家水師這邊,想將戰船拉近距離,展開肉搏戰互射,鄭家水師沒有時間向左右散開,因爲在散開的過程中,以吳淞水師爲圓點中心,正面圓弧扇形區域,都是吳淞水師舷炮的射程範圍,向左右散開,很長距離,依舊逃不出去。
而且,就算拼命逃了出去,留在正面區域的戰船,也一定被悉數擊沉,那麼逃出去的戰船,還有什麼反擊之力?
所以,王一林迅速排除鄭芝莞這一種選擇,因爲王一林已經從陳藜口中得知,鄭芝莞可能與多爾袞勾結,有挑起吳爭與鄭成功海上火拼的意願。
如此,鄭芝莞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就不難猜測了——效仿自己之前用的方法,斷臂求生,捨棄一部分戰船,掩護主力撤出吳淞水師舷炮射程之外。
於是,王一林下令向東急轉。
爲何向東,不向西呢?
因爲西邊是七星島,除非鄭芝莞不想活了,拿船去撞海島,否則,他就只有一個方向可以選擇——東。
王一林殘部在吳淞水師三輪炮擊的時間裡,已經向東航行十餘里外,然後減速調頭向北緩行。
緩行,確實非常慢,這是轉帆不落帆的原因。
爲何不落帆?
是爲了隨時可以調整風帆方向,進行加速。
這種部署,已經將王一林的打算,表現得非常清楚。
血債,血償!
不論對錯,無關輸贏。
殺了我的人,我就殺你的人,這是最原始的規則,卻是戰場上的真理。
千萬別在戰場上發善心,因爲那會斷送了自己的命。這話,是王之仁從小教育王一林的。
鄭芝莞絕對想不到,自己付出了三成戰船的損失,逃出吳淞水師舷炮射程,卻一頭扎進了王一林的伏擊圈。
用後世的話說,鄭芝莞的心態,頓時崩了。
因爲王一林那十一艘船,船不大,兩艘主力艦都比鄭家戰船小一圈,炮也沒鄭家戰船上的多,可炮是新式火炮,射程遠。
試想,以十一艘戰船一側舷炮,定點對正面而來的目標進行齊射,這會是怎麼的場景?
根本無任何還手之力,可憐船頭的船首炮,根本夠不着,只能打四、五里距離,僅雙方距離的一半。
後有吳淞水師在自己西側迂迴追擊,正面由王一林部迎頭阻擊,最嚴峻的是,無法再改方向,只能捱打,因爲無論怎麼改向,都會被敵人舷炮指着,區別是要麼是吳淞水師,要麼是王一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