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軍校建設

待回到冀州,高順先用幾天時間處理了一下積攢下來的事務;緊急的事情,戲志才與郭嘉以及李強和馬貴等人商量着處理了,郭嘉做了詳細記錄,高順逐條與衆人商量一番。

又詳細瞭解了一遍從各地傳回來的情報,高順對當前中原亂局非常滿意,只要董卓不斷在中原地區挑起戰事,他就繼續爲董卓提供錢糧;對涼州周飛和沮授以及雍州程武的進展非常高興。

這時,審配出使洛陽返回,朝廷同意歷山大學派一百人去洛陽抄錄東觀藏書。

高順隨即命人通知歷山大學的鄭玄,由其安排人員前往洛陽。

現在高順對審配的外事能力更是讚賞,這纔是發揮他特長的地方。

隨後,高順便開始關注軍校建設事宜。

盧植等人皆到達冀州。

前幾年黃巾之亂以及之後的黑山軍對魏郡的破壞還是很大的,人口流失很多;前州牧劉虞和前魏郡太守公孫瓚對黑山軍進行了猛烈的打擊,小股黑山軍皆被招安,被招安後,州牧劉虞怕他們繼續作亂,皆安排到其他郡縣進行安置,以至於魏郡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到現在還人口稀疏。

馬強與盧植商量後,決定將軍校建在漳水以北,另立一座新城,那裡人口相對較少,可以建設大型的訓練場和跑馬場,方便學生的訓練。

新城東西、南北皆爲四里,每面設一門。

西北部爲軍校教師和學生學習和住宿的地方,西南角爲學生的訓練場,東南角爲外來商戶和市場,東北角爲駐守的軍營和官府用地。

在城外靠近漳水的岸邊,還設有大型的港口和跑馬場,專門訓練水軍和騎兵的場所。

冀州財大氣粗,建設一座小城的投資沒有任何壓力,魏郡太守馬貴就拍板確定。

就算盧植提出教室等皆選擇玻璃門窗,馬貴也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讓馬貴等人比較爲難的是盧植提出的教師人選,非他們能請來的,高順開始關注軍校之事後,馬貴立即就此做了彙報。

皇甫嵩、朱儁、蓋勳皆爲名將,現在閒置在京城,盧植此舉是爲保護他們他們,且是希望他們能發揮餘熱,高順同意了,並派審配再去一次洛陽,相信董卓會放人的。

至於田晏和臧旻等人則被高順無視了;至於馬日磾等文人大儒也被高順否決,需要的文化教師可從歷山大學調入,或者直接讓高級和中級文武官員到軍校任教,這會大大加強高順對軍校的控制力度。

高順有系統在手,他更願意用系統人,忠心更有保障。

於是,高順又與盧植探討一次。

高順道:“盧先生,順的本意是先設一座初等軍事學校,培養的人才爲部隊初級軍官,畢業後可任什長、都伯、屯長等職務;此後會從畢業的學子中選擇優異者,或者從軍隊中選拔年輕、上進的初級軍官來培訓,這便是中等軍事學校,畢業的學子可任屯長、軍侯或者軍司馬等職;至於培養更高級別的軍官,則是高等軍事學校;如此分類,便於管理和培養,方便學子的選拔,也好配備教師。”

盧植對高順的建議非常滿意,笑道:“哈哈,君侯所言不差,這樣進行梯隊培養,便需要不同層次的教師,開始的初級軍事學校,則不需要名士名將任教,更爲建設中等和高等軍事學校摸索經驗。”

高順對盧植能如此輕易的接受他的觀點而高興,於是又說道:“盧先生,這樣的話,教師就好辦了,順已派人前往洛陽,希望能請來義真和公偉等人,讓他們協助盧先生主持學校事務,同時爲建設中等軍校做準備。”

盧植大喜,忙對高順一禮道:“老夫謝過君侯!”

“文化教師可從歷山大學的教師或者畢業學子中選拔,先生也可自請,比如令郎也可在此任教,教師的薪俸參照歷山大學。”

“老夫謝過君侯的信任!”

高順又道:“騎兵科和步兵科的教師可由駐軍的軍司馬、校尉、都尉、別部司馬等人代替,各中郎將有時間,也可前來客串,演示武術,講解戰術、佈陣、紮營等;水軍科目由水軍大都督派人前來任教;軍師科目可由軍師祭酒以及所轄幕僚等人前來任教,各太守和將軍府吏員也可前來客串,先生和公偉等人也需擔任一定的授課任務。”

盧植大喜,如此,教師問題便解決了,且學生更容易與現任官員建立互動關係,對學生的前途有着非常好的作用;他又問道:“君侯,那學子們的待遇如何定呢?”

高順早有籌劃,說道:“學子的編制也採用部隊編制,分設伍長、什長、都伯、屯長,實行內部競爭,各按照現役步兵待遇定執行,爲了方便,軍校的所有支出暫時從魏郡支取,等穩定後從將軍府單獨列支;除了教師食堂外,學生食堂不設廚師以及後勤人員,全部由各學子輪流值守,同時各學子要承擔校區巡邏和防守任務以及打掃衛生等任務,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一切皆按照部隊要求執行。”

“謝君侯支持!”盧植非常高興,又向高順諮詢道:“君侯,那各科分別招收多少學子呢?對年齡等有何要求?”

高順反問道:“先生有何意見呢?”

盧植早有思索,說道:“老夫的意見是各科目皆控制在五百人之內,不過參謀科和水軍科則是隻選擇合適的,肯定招不滿,能招多少算多少吧;至於年齡,初級學校的話控制在十四歲之內,到十八歲強制畢業,根據年齡可設四個級別。”

高順感覺如此甚好,便說道:“好,先生考慮的仔細,便以先生之言吧。此後,若是順不在鄴城,先生遇到問題,可派人通知魏郡太守馬貴給予解決,他的決定便是順的決定。”

“是,君侯!”盧植非常高興。

隨後,高順與盧植交流了各科目需要教授的課程內容等。

最好,高順又提出他的一些建議,比如第一年,或者各學子在十五歲以前不分科目,集中授課,各科目的內容,都教授一些,便於學子們畢業任職後與其他兵種相配合。

盧植非常贊同高順提出的很多建議。

待盧植走後,高順又根據前世的記憶,畫出了單槓、雙槓、吊環、攀巖等體能鍛鍊器材的圖紙,讓工匠們先製作樣品,待合格後再大量推廣。

時隔不久,又給盧植派遣去一部分高級和中級文武官員,既可擔任任課教師,又可協助盧植進行新城建設,校區建設以及招生等具體工作;說穿了,高順是想利用盧植的個人聲望,利於招收優秀學子,至於具體工作,還是自己人值得信任。

盧植視軍校爲他人生最後、最高尚的事業,全力投入建設之中;他的兒子盧毓在高尚允許後也到達軍校任職,協助盧植工作。

一個月後,審配從洛陽返回,通行的還有皇甫嵩、朱儁等人;董卓知道高順創辦了歷山大學,許多名士大儒皆在歷山大學任教,省去了他的很多麻煩;現在高順又在冀州創辦一所學校,點名皇甫嵩、朱儁前去,這正合董卓的意思,這樣的話,就不怕兩人生事了。

建設軍校的一切事務有條不紊的進行着,高順特別省心,便不再對此繼續關注,而是開始忙於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59章高順買官第329章意外投降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36章軍政調整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62章戰前安排602章平定益州第572章出擊漠北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186章程立拜主第164章抵達青州第441章趙雲發威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401章中原局勢第409章結親趙雲第103章再次升級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28章感情風波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440章趙雲選兵第384章徐州密約第296章房良改革第94章聖旨到達第269章論功行賞第307章引蛇出洞第205章超級忽悠第543章劉備逃跑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469章荊揚水戰第30章痛擊匈奴第44章匈奴反應第494章潛伏三年第214章佈局遼西第616章閃電戰第618章戰爭再起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306章高順遇刺第578章王允之死第438章招降之策第333章智擒魁頭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48章關羽出兵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38章招降之策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270章闕居請降第206章亂點鴛鴦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369章董卓遇刺第652章一晃十年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69章荊揚水戰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231章高順賣馬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432章陳宮來訪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70章孫堅出擊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13章回村第43章匈奴和談第178章黃巾落幕第566章結親孔融第199章田豐之計第215章徐榮拜主第618章連升六級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52章馬邑縣長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251章包圍羌人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74章兗州之爭第417章再見王越第259章低調過年第339章兩人拜主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138章幽州出兵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77章中原局勢第638章盛大聚會第193章高順要求第26章商業發展第216章相互算計第81章栽贓嫁禍第68章圍敵練兵第638章盛大聚會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389章孫堅的反擊
第59章高順買官第329章意外投降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36章軍政調整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62章戰前安排602章平定益州第572章出擊漠北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186章程立拜主第164章抵達青州第441章趙雲發威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401章中原局勢第409章結親趙雲第103章再次升級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28章感情風波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440章趙雲選兵第384章徐州密約第296章房良改革第94章聖旨到達第269章論功行賞第307章引蛇出洞第205章超級忽悠第543章劉備逃跑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469章荊揚水戰第30章痛擊匈奴第44章匈奴反應第494章潛伏三年第214章佈局遼西第616章閃電戰第618章戰爭再起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306章高順遇刺第578章王允之死第438章招降之策第333章智擒魁頭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48章關羽出兵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38章招降之策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270章闕居請降第206章亂點鴛鴦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369章董卓遇刺第652章一晃十年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69章荊揚水戰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231章高順賣馬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432章陳宮來訪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70章孫堅出擊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13章回村第43章匈奴和談第178章黃巾落幕第566章結親孔融第199章田豐之計第215章徐榮拜主第618章連升六級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52章馬邑縣長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251章包圍羌人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74章兗州之爭第417章再見王越第259章低調過年第339章兩人拜主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138章幽州出兵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77章中原局勢第638章盛大聚會第193章高順要求第26章商業發展第216章相互算計第81章栽贓嫁禍第68章圍敵練兵第638章盛大聚會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389章孫堅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