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長吏獻策

使者走後,周飛問道:“主公,何以對胡蠻如此客氣?”

“和平相處對我等大有益處,我們目前實力太過弱小,朝廷又斷了給他們賞賜,若不進行貿易,則烏桓人必會被逼的狗急跳牆。”

長吏顧同心裡叫苦,這校尉就一戰爭狂人,這還叫客氣?於是向前一步,建議道:“高軍師,周校尉,此刻我等兵力過少,不宜與之正面爲敵,可以逐漸瓦解烏桓各部落。”

“呵呵,子非有何良策,請快快道來。”

“高軍師,第一、可派負責外事的廣子逸聯絡難樓的下屬各部落,由校尉府與他們單獨貿易,離間各部落與難樓的關係;沒有了朝廷賞賜,各部落對難樓的依賴減弱,要是再單獨貿易,則他們的關係將更加疏遠;第二,抽調他們的騎兵,質押他們的家屬,減少各部落的實力。”

高順說道:“第一條可取,第二條不可取,若他們裡應外合,則危險旦夕而至;若失去了寧縣這個屏障,他們的騎兵可直下代郡、上谷郡,輕鬆解救出質押的家屬。”

周飛惡狠狠的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早晚要將他們全部消滅乾淨。”

萬鴻軍司馬說道:“高軍師,沒有了朝廷賞賜,他們日子難過,會不會逼迫他們各部更加向難樓靠攏,一起前來劫掠呢?”

高順說道:“雁門郡、代郡和上谷郡南部的烏桓各部落肯定得知漢民南遷,即便劫掠也劫掠不到物資,低價貿易是他們唯一的活路,他們肯定不會傻到以硬碰硬。”

萬鴻卻說道:“高軍師,若過於逼迫難樓,其與三郡烏桓聯合,則我等危矣。”

高順道:“這可不符合你的性格啊。所以我才離間難樓與三郡烏桓的關係,我準備只與上谷郡的烏桓做貿易,三郡烏桓再通過難樓貿易,難樓爲了自身利益,肯定不會讓三郡烏桓來攻擊咱們,且失去了朝廷賞賜,他們實力必然受到很大的打擊,這對難樓來說,也是吞併其它部落的好機會。”

高順心想,即便繼續給他們賞賜,明年黃巾起義到來,烏桓人也會趁機作亂劫掠;等解決完黃巾起義的事情之後,要全力解決蠻夷,否則,等亂世到來,蠻夷各部肯定會與內陸諸侯聯繫,尋找靠山,則他將受到內外兩方的打擊,像歷史上的公孫瓚一樣;必須穩定好後方,才能全力爭霸中原,幸虧這期間還有4年多的緩衝時間。

顧同反駁道:“高軍師,那難樓實力強大了,咱們的壓力豈不更大?以後將更難解決。”

萬鴻問道:“軍師,如此的話我擔心東部三郡烏桓會作亂。”

“所以,對內要趁短暫的和平時期,招兵買馬,壯大自身;對外要離間難樓與三郡烏桓和難樓下屬各部落的關係,讓其逐漸被孤立。至於東部三郡烏桓作亂的事情,那就由當地的太守去處理吧。”

顧同又建議道:“軍師,既然要分化瓦解難樓下屬各部落,不若我等從中招收一批騎兵,他們既然疏遠了難樓,且軍師能提供好的待遇,他們參與叛亂的機率非常小,況且質押了他們的家人,騎兵更不會放棄眼前的利益;而這些部落的青壯被抽走,部分部民被遷移走,實力衰弱,對校尉府更加依賴;這將嚴重削弱難樓的實力,使其孤立;而校尉府的實力增強,難樓更不敢反叛。”

高順想了一下,他有系統能鑑別這些人是否有反叛之心,招收少量的義從能離間各部與難樓的關係,削弱各部實力,將來不願意使用了,則直接將他們解散爲民便可。

於是說道:“我有幾個意見,第一,每個部落招收的騎兵不可過多,且都都伯、屯長以及以上軍官必須由漢人擔任;第二,可以讓他們與我們的騎兵享受同樣的薪俸和飲食等待遇,其家屬必須遷移到代郡或者上谷郡指定縣鄉居住,他們每年可以見面一次,每月允許一個屯的官兵與家屬見面;第三,最多招收十二屯,高柳城和道人縣各駐紮兩屯,剩下的八屯由萬司馬統領,駐紮廣寧城,萬司馬以後不再管轄步兵,步兵由周校尉親自帶領;由許司馬拔一屯騎兵暫歸萬司馬帶領,協助萬司馬組建義從;第四、馬匹武器等由他們自備,箭支等消耗品可由校尉府提供。大家還有何異議?”

萬鴻非常高興,帶8屯騎兵與帶8屯步兵的感覺可不一樣。他建議道:“高軍師,即便招收1200名烏桓騎兵,其家屬也有近萬,要是全部遷移到內陸,將是一步安定因素,鴻有一建議,願意內遷的可以內遷,不願意內遷的,則以什爲單位,把他們的家屬組成一個新的邑落,每邑落十戶家庭,讓他們在代郡治水以北,和上谷郡雞鳴山以北的空曠地區放牧,每個邑落的人數都不多,便於控制,且未了加強對其控制,鴻建議任命一長吏專管各邑落錢糧等薪俸的發放和貿易事務,只要他們生活富足,肯定不會反叛;另外,鴻建議漢人擔任屯長便可,若連都伯都讓漢人擔任了,我怕烏桓人的積極性不高。”

顧長吏建議道:“既然如此,不如取消都伯之職,只設屯長,爲百人將便可。”

“哈哈,好,兩位的建議很好。”高順又安排到:“這件事情由子非、公正和子逸三人協商後決定,子逸全權負責與烏桓各部貿易事宜;下午便任命專管各邑落事務的吏員,你們要相互配合,起到分化瓦解各部落的作用,同時,要把烏桓義從僅僅的掌握牢固。”

“是,軍師!”

顧同又疑問道:“軍師,這樣的話分化瓦解的痕跡太過明顯,各部落肯定不會同意。”

“此時易爾,只需承諾,稅收和上貢依然歸各部落管轄便可。”高順心想,就讓他們再賺一年便宜,等明年便將他們全部消滅。

“是,軍師。”

組建烏桓義從,有違高順的本心,不過目前實力太弱,這是無奈的選擇。

周飛也有些氣餒,等大家散去後,問道:“主公,咱們何不把代郡和雁門郡的幾個烏桓部落全部殲滅,這樣的話難樓的實力便大減,其便不會如此蠻橫了。”

高順解釋道:“呵呵,我也想將他們全部殲滅,只是我要儘快去幽州和冀州招兵,且黃巾起義馬上到來,時間非常緊張,目前只能先穩定烏桓人,爭取時間。”

周飛明白了高順的想法,便不再計較。

當天下午,高順將一初級文官丁暉,字子君,擔任專門管理烏桓邑落的吏員;又派出12位初級武官擔任義從騎兵的屯長。

第525章高順新計劃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481章新設三郡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46章徐晃出兵第366章郭嘉之策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53章羌人投降第475章董卓出兵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113章張飛心動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191章張讓詭計第318章低調生活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536章張繡投降第269章論功行賞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33章震驚四方第432章陳宮來訪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538章劉備崛起第129章鐵匠鄭財第438章招降之策第512章接收豫州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112章張飛醉酒第131章徐晃到來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69章董卓遇刺第204章家中鉅變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340章志才之謀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650章建設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538章劉備崛起第18章縣長來訪第46章曹性到來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77章中原局勢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153章圍點打援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268章斬殺柯最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32章老村長的心思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393章幸運的劉備第67章騎兵出戰第148章蘇雙拜主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66章結親孔融第183章佈網待敵第23章戈虎拜師第634章分封諸國第169章歷城對峙第163章孤立廣宗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122章大將雲集第145章喜獲兩郡第28章感情風波第130章兇猛文丑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529章大戰將起第12章滿載而歸第292章勸說徐和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171章高順佈局第117章河東徐晃第235章高順家宴第369章董卓遇刺第578章王允之死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165章救援北海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43章匈奴和談第451章宗建之憂
第525章高順新計劃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481章新設三郡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46章徐晃出兵第366章郭嘉之策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53章羌人投降第475章董卓出兵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113章張飛心動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191章張讓詭計第318章低調生活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536章張繡投降第269章論功行賞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33章震驚四方第432章陳宮來訪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538章劉備崛起第129章鐵匠鄭財第438章招降之策第512章接收豫州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112章張飛醉酒第131章徐晃到來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69章董卓遇刺第204章家中鉅變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340章志才之謀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650章建設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538章劉備崛起第18章縣長來訪第46章曹性到來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77章中原局勢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153章圍點打援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268章斬殺柯最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32章老村長的心思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393章幸運的劉備第67章騎兵出戰第148章蘇雙拜主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66章結親孔融第183章佈網待敵第23章戈虎拜師第634章分封諸國第169章歷城對峙第163章孤立廣宗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122章大將雲集第145章喜獲兩郡第28章感情風波第130章兇猛文丑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529章大戰將起第12章滿載而歸第292章勸說徐和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171章高順佈局第117章河東徐晃第235章高順家宴第369章董卓遇刺第578章王允之死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165章救援北海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43章匈奴和談第451章宗建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