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孫堅的反擊

一盱眙縣屬於下邳國,地處淮河南岸,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是交通要衝和軍事重地,非常富足。

孫堅曾在盱眙縣任職縣丞,在當地有很高的威名。

曹宏的軍隊跟上孫堅的部隊後,在孫堅的軍營不遠處就地駐紮,遠處不遠便是劉備的軍隊。

校尉曹宏的本部官兵皆在下邳國招募的,盱眙縣籍的不少,有一士兵,此前曾受過孫堅的恩惠,便趁深夜,悄悄出營,投奔孫堅。

孫堅得知消息,心中大懼,等穩定下心情,仔細思量對策,不過他沒敢找孫賁、黃蓋和祖茂等人前來協商,怕引起徐州騎兵校尉呂由的警覺。

孫賁是孫堅兄長的兒子,一直跟隨孫堅東征西戰。

黃蓋,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是孫堅擔任零陵郡太守時候招募的猛將,此時與祖茂擔任孫堅的軍司馬,是孫堅的得力臂膀。

既然徐州的曹豹不仁,就不要怪他孫堅不義。

先把前來投降的恩人秘密安置下,承諾待穩定後再大加獎賞,暫時先處於保密狀態。

天剛放亮,孫堅便令孫賁和黃蓋駐守軍營,秘密監視劉備和呂由軍隊,他帶着祖茂前往盱眙縣城。

孫堅在盱眙縣有威名,且大軍在城外駐紮,狐假虎威,輕易接管盱眙縣,並令祖茂擔任盱眙縣令,掌控了城內的兩千守軍以及物資倉庫,暫時解除了騎兵的後顧之憂。

孫堅決定,暫時不打草驚蛇,先對付劉備,然後再對付徐州軍。

經過簡雍幾次來回談判、請示,雙方最終確定,每送走一船劉備的騎兵,便送出相應數量的騎兵給孫堅,最終將劉備一半的軍隊運輸過河。

雙方都相互提防,怕中了對方的算計,這是對雙方最有利的辦法了。

一天的時間,送走了一千劉備騎兵,孫堅也接受了一千騎兵,這一千騎兵暫歸孫堅所有,孫堅對他們大力安撫,承諾了好的待遇,讓黃蓋擔任這支騎兵的軍司馬,嚴加控制。

這一千騎兵是被劉備捨棄的,內心本有怨言,見孫堅如此對待他們,皆受感到,誓死效忠孫堅;孫堅大爲高興,涼州騎兵的戰鬥力可是強悍,又在仔細籌劃,爭取獲得更多的涼州騎兵。

孫堅承諾,再次接收的一千騎兵歸徐州所有,呂由無奈,只得聽從安排。

第二天,依然按照此前的辦法執行,待劉備軍營內還剩下一千騎兵的時候,孫堅與呂由商量道:“呂校尉,敵軍營內僅有一千騎兵,一個突襲,必然全部拿下,多得的軍隊,雙方平分,可好?”

呂由非常心動,不過他希望得到更多的騎兵,希望由徐州軍出戰,揚州騎兵觀戰便可,孫堅裝作無奈的成全了呂由。

果不其然,下午三千徐州騎兵出戰,順利衝進劉備的軍營,一千騎兵沒有反抗便棄械投降,呂由大喜,暗道孫堅真傻,不由輕看了孫堅,同時放鬆了對孫堅的警惕。

劉備被算計,心中大恨,不過他無能爲力;簡雍內心非常愧疚;徐盛不斷安慰,能剩下一千五百騎兵,已是僥倖,務必快速離開這是非之地。

劉備忍痛帶領人脈奔汝南郡而去;一千五百騎兵士氣非常低落,他們恨不得與敵進行決戰,也不願受這種窩囊氣。

當晚,孫堅秘密召集孫賁和黃蓋,仔細合計,由黃蓋率領五百親信部隊先控制了馬棚,然後孫堅親率兩千騎兵包圍徐州騎兵軍的帳篷;孫賁率領一千五百騎兵監視徐州步兵軍營。

呂由有三千騎兵,一千五百涼州騎兵;不過那些涼州騎兵尚未整合完畢,不具備任何戰鬥力,且有此前效忠孫堅的涼州兵做工作,順利投降孫堅;呂由直轄的三千騎兵,失去戰馬,戰鬥力就更差了,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陣型,若是與騎兵對戰,只能被屠殺。

在孫堅的勸誘下,呂由只得宣佈投降;他暗暗自責,太大意了,中了孫堅的詭計。

隨後,孫堅先整編一千五百涼州騎兵,增強自身力量,呂由等人被繳械後集中看押。

有了此前一千涼州兵做工作,整編一千五百涼州兵變的非常輕鬆,全部順利向孫堅效忠,沒有將他們打散,全部歸軍司馬黃蓋率領,分成五個部曲。

有了兩千五百涼州兵的加入,孫堅的實力大增,不再擔心曹宏率領的一萬五千步兵。

孫賁、黃蓋等人更是信心十足,孫堅成爲這次追擊劉備的最大贏家,不僅新增兩千五百涼州騎兵,更繳獲了徐州的三千匹戰馬;騎兵士氣頓時高漲,將來訓練三千騎兵後,孫堅的騎兵部隊便達到八千五百人,這在中原地區,也算是一實力強大的騎兵部隊了;他們尚不知廣陵城發生的事情。

孫堅的目標卻不止如此,他有更多的野心,務必不能讓曹宏率領的一萬五千騎兵逃跑,他對那五千丹陽步兵志在必得。

先派出一個部曲的騎兵在曹宏的步兵軍營外巡邏,禁止任何人出入。

然後派人在軍營外大喊,勸降,若是丹陽兵不投降,則會令丹陽郡太守,屠盡他們在丹陽郡的親屬,或者賣爲奴隸。

孫堅的喊話,對營內丹陽兵和徐州兵影響都很大;孫堅在徐州任職多年,在徐州早有威名,徐州兵對他非常恐懼;那些丹陽兵也非常害怕揚州會對他們的家屬動手;這導致軍營內氣氛壓抑,士氣低迷。

現在曹宏內心恐懼,他所率領的都是步兵,現在連信息都無法送出,若是繼續被圍困,不用幾天,便起兵變;他真後悔,當初應該勸諫大兄曹豹,揚州兵不是這麼好對付的,果不其然,現在引火燒身;揚州孫堅兼併了徐州的三千騎兵和劉備的兩千多騎兵,實力強大,肯定能把徐州攪個雞犬不寧,後果難料。

這時的孫堅,對大漢忠心耿耿,對袁術忠心耿耿,還沒有獨立的打算。

隨後,孫堅趕緊寫信一封,命人快速送給壽春城的袁術,把這裡的情況詳細的向袁術彙報,痛斥徐州的無義,並希望袁術派兵支援,藉機佔領徐州淮河以南的地區,這樣的話,更有利於此後揚州的防守,九江郡將更加安全。

在派兵圍困曹宏軍營的同時,孫堅命令盱眙縣令祖茂積極招兵;又派出小股騎兵,突襲佔領了周邊的東陽等縣,控制淮河南岸地區,並沿河蒐集渡船,切斷與淮河北岸的聯繫,爲圍困廣陵城做準備。

這個時候,處於廣陵城的曹豹正做着美夢,別說他不知道盱眙發生的事情,即便他知道曹宏被圍,他沒有騎兵,也不敢出城救援。

第107章烏桓使者第483章黃祖投降第438章招降之策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106章寧城改革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379章新建水軍第415章幷州大族第630章征伐歐洲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30章痛擊匈奴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490章再佔兩郡第506章秘密協議第144章駐兵遼西第466章挺進中原第301章高順得子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456章痛擊韓遂第24章系統升級第595章高順妥協第651章支持道教第332章大獲全勝第48章匈奴贖人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90章馬貴彙報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256章各方反應第319章就任州牧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29章匈奴來襲第182章三郡烏桓第38章游擊戰術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376章劉岱殉國第638章盛大聚會第240章高順心思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564章秦關投降第379章新建水軍第141章收服兩將第167章轉變思想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652章一晃十年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510章袁紹自殺第366章郭嘉之策第106章寧城改革第317章震驚帝都第204章家中鉅變第259章低調過年第305章沮授拜主第241章養寇自保第86章劉宏決定第114章商人蘇雙第512章接收豫州第445章高順心思195高順面聖第278章蠻夷使者第138章幽州出兵第244章田豐之策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26章商業發展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97章人員安排第440章趙雲選兵第490章再佔兩郡第227章拜會郭縕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1章初次升級第652章一晃十年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106章寧城改革第495章接收徐州第463章益州使者第500章進軍巴蜀第530章成廉投降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366章郭嘉之策第313章鮮卑內亂第379章新建水軍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107章烏桓使者第319章就任州牧第443章修築潼關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25章矛盾加劇第121章張讓之憂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164章抵達青州第18章縣長來訪
第107章烏桓使者第483章黃祖投降第438章招降之策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106章寧城改革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379章新建水軍第415章幷州大族第630章征伐歐洲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30章痛擊匈奴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490章再佔兩郡第506章秘密協議第144章駐兵遼西第466章挺進中原第301章高順得子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456章痛擊韓遂第24章系統升級第595章高順妥協第651章支持道教第332章大獲全勝第48章匈奴贖人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90章馬貴彙報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256章各方反應第319章就任州牧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29章匈奴來襲第182章三郡烏桓第38章游擊戰術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376章劉岱殉國第638章盛大聚會第240章高順心思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564章秦關投降第379章新建水軍第141章收服兩將第167章轉變思想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652章一晃十年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510章袁紹自殺第366章郭嘉之策第106章寧城改革第317章震驚帝都第204章家中鉅變第259章低調過年第305章沮授拜主第241章養寇自保第86章劉宏決定第114章商人蘇雙第512章接收豫州第445章高順心思195高順面聖第278章蠻夷使者第138章幽州出兵第244章田豐之策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26章商業發展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97章人員安排第440章趙雲選兵第490章再佔兩郡第227章拜會郭縕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1章初次升級第652章一晃十年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106章寧城改革第495章接收徐州第463章益州使者第500章進軍巴蜀第530章成廉投降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366章郭嘉之策第313章鮮卑內亂第379章新建水軍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107章烏桓使者第319章就任州牧第443章修築潼關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25章矛盾加劇第121章張讓之憂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164章抵達青州第18章縣長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