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挺進中原

董卓心情鬱悶,形勢所迫,他只能無奈的接受冠軍侯高順所提出的苛刻條件,不過內心實在不甘,便憤怒的說道:“既然冠軍侯有意兗州三郡,那也不能如此便宜了他,離南下還有一段時間,文優再與審正南好好談談,爭取最大的利益,相信他會做出一些讓步的,否則,直接把三郡之地賣給陳王劉寵。”

“是,太師!”李儒知道董卓說的是氣話,只能先應下。

突然,董卓臉色一變,笑嘻嘻的說道:“哈哈,還要感謝冠軍侯的提醒啊,文優,列個單子,把京城以及周邊的大族富戶都統計出來,撤離洛陽前,務必將他們一網打盡,作爲我們南下的費用。”

“是,太師!”

牛輔小心翼翼的說道:“太師,皇家陵園裡埋有不少寶貝,咱們南下後,估計再也沒有回來的機會了,絕不能便宜了冠軍侯啊。”

上次何皇太后與先帝合葬的時候,從中盜出大量的財寶,讓他欣喜若狂,他怎麼會放過那麼多的無主財富呢?董卓笑道:“哈哈哈,賢婿說的不錯,文優到時候一併安排,絕不能走漏了風聲。”

“是,太師!”李儒忙應下。

經過近十天的不斷交涉,雙方終於達成一致意見。

朝廷以兗州三郡換高順繼續繳納一年半的稅賦,其中一年的稅賦於當年十二月底交清,剩餘半年的稅賦於次年六月底交清;高順提出的附加條件董卓全部同意;交接時間定爲次年二月初一到三月初一。

消息傳回冀州,衆人歡喜不已;些許錢糧,高順也不在意。

高順根據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準備接管新的地盤。

周飛和房良分別被封爲徵西將軍和徵東將軍。

雍州所轄軍政此後歸徵西將軍周飛管轄,大大縮短了請示的距離,便於對雍州事務做出及時的反應。

諸葛玄被任命爲兗州刺史;原兗州刺史遷爲濟陰郡太守;平虜將軍黃忠率部駐紮定陶,直轄一萬騎兵和一萬步兵;諸葛玄和黃忠歸徵東將軍房良直接管轄。

中郎將太史慈依舊駐紮魯國,歸黃忠管轄。

原駐守東平國的別部司馬調涼州後,尹禮接任了他的位置,擔任別部司馬一職;考慮到其能力,高順決定趁這次調整,把尹禮提升爲中郎將,下轄五千步兵的基礎上,再增加五千騎兵,從東平國調至濮陽郡駐紮;高順相信他的能力絕對能勝任中郎將之職。

至於吳敦,高順高順決定讓其擔任中郎將一職,加強青州房良的兵力,接下來還要接管徐州,支援揚州,甚至會與豫州諸侯交戰,所以提前擴軍;根據房良的彙報,收編的這幾位山賊,水平不錯,很自律,品德值得信任;又考慮到派系平衡,黃巾系一家獨大,高順才重點提拔了青州收編的幾位山賊的官職,略微牽制一下。

顧慮到豫州諸侯和朝廷的反應,在陳留郡和山陽郡不準備駐紮過多部隊,高順計劃派黃龍和司馬俱兩位別部司馬各帶領四千步兵和一千騎兵駐守,主要職責是維持當地秩序和治安,並擔負着警戒的任務。

這樣的話,濮陽郡的尹禮、濟陰郡的黃忠和魯國的太史慈連成一條斜線,既能防禦洛陽的董卓軍,也能防禦豫州的軍閥,還能及時支援徐州;駐東郡東武陽城的張遼,離兗州僅隔着黃河,可隨時給予支援;青州在歷城縣駐有大軍,距離也不遠,兗州的防禦固若金湯。

同時,高順對行政區劃做了調整。

兗州黃河以北的地盤全部劃歸東郡,東郡劃歸冀州管轄。

東郡原黃河以南的地盤被劃出,濮陽城以東的幾縣分別分給濟陰郡、東平國和濟北國,使得三郡國在黃河沿岸皆有渡口,方便貿易。

濮陽城,以及以西的白馬縣和燕縣、濟陰郡的離狐縣,陳留郡的封丘縣和平丘縣以及以北的酸棗等四縣,共計八縣,組成濮陽郡,郡治在濮陽城,歸兗州管轄。

泰山郡劃歸青州管轄。

爲了便於防禦,魯國歸兗州管轄,同時,把山陽縣的瑕丘縣和南平陽縣劃歸魯國管轄。

把山陽郡的高平縣、湖陵縣和方與縣劃歸任城國;把濟陰郡的單父縣、成武縣劃歸山陽郡管轄;。

兗州共下轄四郡四國;大漢猶在,所封的諸侯國不能撤銷,不過國王享受的待遇卻大大降低,相國職責與太守相似。

刺史部駐地調整爲濟陰郡定陶縣;爲了便於管理,新增四郡的太守、郡丞、縣令、縣尉等官員皆由系統人擔任;原四國的相國和長吏不變。

定陶“扼菏(菏水,上古大澤菏澤)、濟(濟水,古濟水過陶丘北,故定陶又名濟陰)之要,據淮、徐、寧、衛、燕、趙之脊”,一直是中原地區著名的水陸交通中心、經濟都會和軍事戰略要地,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定陶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農牧業非常發達;作爲州治所,比昌邑更有優勢。

簽訂協議後,董卓立即命令李儒,對兗州三郡的士族和土豪,劫掠過後務必斬草除根,絕不留後患。

山陽郡太守昌豨沒有去處,只能選擇回洛陽,迴歸牛輔所轄的序列;濟陰郡太守成廉,思慮良久,也選擇繼續追隨呂布。

董卓有了錢糧,立即採納李儒的建議,組建了一支重步兵;麴義在涼州取得的輝煌戰績,令董卓羨慕不已,若是有了重步兵,在南下的時候攻城拔寨,將會順利很多;只是他的重甲有限,搜刮了朝廷所有的庫房,也僅僅得到一千二百付,加上部分輕甲,湊夠了兩千人,聊勝於無。

不過這已令牛輔非常高興了,面對南方那些未經戰事的敵人,他相信,這支重裝步兵,絕對無堅不摧,完成騎兵和普通步兵無法完成的任務。

高順所轄官兵,陸續進駐兗州,接管官府和防務,讓豫州的幾位軍閥極爲震驚,一致認爲狼來了,若是高順參與逐鹿遊戲,中原大地,哪誰能是他的敵手?

曹操和公孫恭暗自慶幸,幸虧提前與高順勢力交好關係,若是高順有意,他們完全可以投靠高順。

公孫瓚非常惱火,從冀州魏郡被趕走,現在剛在豫州站穩腳跟,還沒大展身手,高順勢力又追了上來,與這樣的人爲鄰居,絕對沒有好結果。

陳王劉寵和袁紹的感覺類似,對高順充滿了敵意,他們認爲,高順就是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口口聲聲不干涉中原事務,現在卻派大軍接管兗州,他所謂的忠君、愛國、愛民,都是假的,逐鹿中原纔是真的,高順就是天下最大的野心家,是他們天然的敵人,危害比董卓更嚴重,畢竟董卓壞的直接。

高順不願意與中原諸侯提前開戰,不關心他們的想法,對戲志才、房良和程立指示,不惹事,但不能怕事,若是對方主動挑釁,就往死裡打,但是目前先不佔豫州地盤,把他們打服爲原則。

既然預計到董卓會難逃,他必須提前在南方佈局,這纔是他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一是秘密加強魯肅的實力,二是他準備秘密去一次會稽郡,讓秦關在那裡發展黃巾軍,爭取佔領江南地區,堵住董卓逃亡的路線。

第618章連升六級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422章接收五縣第259章低調過年第609章再次升級第535章連弩發威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610章國內情況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333章智擒魁頭第651章支持道教第120章呂布決定第451章宗建之憂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258章王越到來第265章一觸即發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423章笮融反叛第588章謠言四起第373章兩郡來投第77章獵殺鮮卑第534章佔領荊北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369章董卓遇刺第189章拜訪何進第333章智擒魁頭第432章陳宮來訪第88章張讓發威429李儒的規劃(下)第276章得勝歸來第637章新計劃第290章李肅建議第640章寒冬對峙第58章馬邑徵兵第422章接收五縣第501章佔領CD第369章董卓遇刺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24章系統升級第264章閃擊鮮卑第6章葫蘆谷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70章強勢黃巾第45章戰後安排第376章劉岱殉國第62章戰前安排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153章圍點打援第533章胡軫投降第648章勝利迴歸第147章冀州老將第312章和連斃命第67章騎兵出戰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413章魯肅拜主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275章黃忠拜主第234章高順驚懼第156章養寇自重第211章移民定襄第182章三郡烏桓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111章初到幽州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66章郭嘉之策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73章建攻堅營第72章戰後獎勵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473章劉表援兵第330章胡漢對峙第168章卜己心思第131章徐晃到來第384章徐州密約第348章馬貴的建議第60章登記戶籍第69章甕中捉鱉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224章朝廷封賞第193章高順要求第183章佈網待敵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435章高傲的關羽第31章戰後總結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273章何進思變第196章高順辭官
第618章連升六級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422章接收五縣第259章低調過年第609章再次升級第535章連弩發威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610章國內情況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333章智擒魁頭第651章支持道教第120章呂布決定第451章宗建之憂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258章王越到來第265章一觸即發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423章笮融反叛第588章謠言四起第373章兩郡來投第77章獵殺鮮卑第534章佔領荊北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369章董卓遇刺第189章拜訪何進第333章智擒魁頭第432章陳宮來訪第88章張讓發威429李儒的規劃(下)第276章得勝歸來第637章新計劃第290章李肅建議第640章寒冬對峙第58章馬邑徵兵第422章接收五縣第501章佔領CD第369章董卓遇刺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24章系統升級第264章閃擊鮮卑第6章葫蘆谷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70章強勢黃巾第45章戰後安排第376章劉岱殉國第62章戰前安排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153章圍點打援第533章胡軫投降第648章勝利迴歸第147章冀州老將第312章和連斃命第67章騎兵出戰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413章魯肅拜主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275章黃忠拜主第234章高順驚懼第156章養寇自重第211章移民定襄第182章三郡烏桓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111章初到幽州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66章郭嘉之策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73章建攻堅營第72章戰後獎勵第338章戲志才和郭嘉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473章劉表援兵第330章胡漢對峙第168章卜己心思第131章徐晃到來第384章徐州密約第348章馬貴的建議第60章登記戶籍第69章甕中捉鱉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224章朝廷封賞第193章高順要求第183章佈網待敵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435章高傲的關羽第31章戰後總結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273章何進思變第196章高順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