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

這次,皇帝的動作非常迅速。

首先抓捕中常侍封諝和徐奉兩人下獄,他可不希望身邊出現對他不忠的人,這些宦官貪污受賄皆可容忍,若是背叛、不忠,則絕不姑息。

其次,命令鉤盾令周斌帶領三公、太尉等府的掾屬,案驗宮、省、直、衛及京師百姓,凡是參與太平道者,皆盡抓捕;周斌不負陛下所託,大肆捕殺太平道教徒,誅連千餘人,穩定了洛陽秩序,消除了潛在的危險。

最後,命河南尹何進立即抓捕馬元義,何進不負所望,根據唐周的密報,很快抓捕到太平道荊州渠帥馬元義並一千多太平道信徒。

沒有任何猶豫,劉宏直接命人將其車裂於市;並封何進爲慎侯,以表其功。

荊州渠帥馬元義被車裂的事情狠狠的動搖了太平道信徒的信念。

皇帝的一系列雷厲風行的舉動,立刻化解了太平道直接攻陷洛陽的危機;太平道要想在頃刻之間揮兵洛陽,滅了洛陽朝廷的計劃已破滅。

起義尚未爆發,大渠帥馬元義提前犧牲,喪失了直接摧毀洛陽朝廷的機會,也打亂了張角的一次完美佈局。

計劃中的皇宮政變沒有了,計劃中的洛陽城兵變沒有了,直搗洛陽城的計劃受到很大的影響。

洛陽消息傳回冀州,張角三兄弟得知之後心中大懼。

張樑問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張寶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請大兄下令吧。”

張角說道:“進則生,退則死,我等已無選擇,立即傳令各地渠帥,即刻起事。”

既然計劃被打亂,張角決定提前起義,非常果斷。

二月二十五日,張角等人宣佈起義,自稱爲“天公將軍”,口號爲“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其弟張寶爲“地功將軍”,張樑爲“人公將軍”。

因爲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史稱爲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

隨後幾天內,各地渠帥接到張角命令,全部起義,打了各地官府一個措手不及,黃巾軍勢如破竹,所到城池一鼓而下;毫無準備下,郡縣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三月初五,皇帝劉宏見太平道如此厲害,忙任命河南尹何進爲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五營士駐紮於都亭,修理器械,以保衛京師;又在函谷關、大谷、廣成、伊厥、軒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關口、渡口,設置都尉駐防,確保京師萬無一失。

皇帝劉宏只想保住洛陽,對各地的黃巾賊並不想立即去鎮壓,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了。

本來各大臣見到皇帝最近堅決果斷、雷厲風行,接下來應該派兵鎮壓各地的亂賊,可是幾天過去了,陛下仍然毫無動靜,各大臣心中不由大急。

北地太守皇甫嵩上諫要求皇帝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以便儘快出兵。

陛下沒有搭理,直接壓下奏章,讓他出錢、出馬,連門都沒有,這老傢伙太不瞭解皇帝的性格了。

而宦官呂強對皇帝建言:“陛下,黨人禁錮多年,積怨甚深,若不赦免,一旦黨人與黃巾聯合,必將危及朝廷。”

這次沒有提錢的事情,皇帝採納其建議,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

各地星火急報,大臣心急如焚。

皇帝劉宏爲了做樣子,便任命太僕鄧盛接替辭職的楊賜爲太尉,與大將軍共商出兵事宜。

鄧盛初任太尉,一些事情拿不定主意,便尋司徒袁隗協商。

袁隗笑道:“呵呵,鄧太尉還是不瞭解咱們這位陛下啊。”

“袁司徒,此話何意?”

“一切盡在陛下掌握中,我等何必操心?”

鄧盛虛心的說道:“請袁司徒明示!”

袁司徒道:“楊賜、劉陶以及衆多大臣曾上書陛下,言張角信徒者衆,昔日必遭其禍;陛下不信;未幾,唐周告密,言張角欲起事,陛下便雷厲風行的抓捕洛陽太平教信徒,立抓封諝和徐奉等人,車裂馬元義,而未有下文;三月,黃巾賊盡起,陛下命何進爲大將軍,命汝爲太尉,僅僅派軍固守八關,而未派兵橫掃亂賊,何也?”

“何也?”鄧盛不解。

袁隗笑道:“呵呵,唐周乃陛下之人,而亂賊乃陛下掌中刀爾,欲除者乃世家大族,此乃借刀殺人之計也!”

鄧盛被震驚的半天沒說話,不過他也不傻,若唐周不是陛下的人,其作爲太平道高層人士,何故要告密?且其到達京城後徑直去告密,連點猶豫都沒有,非常不合常理,這肯定是演戲給衆人看;若其不是陛下的人,陛下爲何如此輕易的相信一外人之言,而不相信所倚重的大臣?迷迷糊糊中返回府邸,不再上書言出兵之事。

皇宮中,皇帝被上書請求出兵的奏章弄的心煩,問張讓道:“張常侍對此有何看法?”

“等!”

“等?何意?”

張讓說道:“陛下,幽州刺史曾報,他們早就猜測太平道會作亂,聯合廣陽郡太守劉衛,委託高順招4000強兵,分別駐守薊縣和涿縣,已嚴陣以待,必保幽州無虞;廣陽郡太守劉衛報,高順以護烏桓校尉府的名義在幽、冀兩州招兵近萬,屯兵薊縣;臣想等待幽州的奏章,看其是否忠於陛下,若沒有陛下的命令,其便順利剿滅幽州黃巾亂賊,保幽州平安,則證實其忠於陛下,可爲陛下所用;可隨時命高順帶兵南下,亂賊必被一掃而空;若其不忠於陛下,則宜早做打算,臣建議,剿滅黃巾亂賊之後,攜新勝之兵,將其一併掃除。”

“那何時滅掉黃巾賊爲宜?”

“最晚不能拖至冬季,否則持續時間過長,久則生變!”

劉宏考慮了一下後說道:“那好吧,先等待幽州的消息;傳命,於今年10月前秘密除掉張角,則餘賊不足爲慮!”

“是,陛下!”張讓立即應下

看來,在張角的周圍還有皇帝的密探,且獲得了張角的信任,能輕易的接近張角。

劉宏又問:“衆大臣每日上書請求出兵清除亂賊,朕很煩,這些亂賊就剩這點價值了,要是輕鬆除去,不就白白浪費這麼多年的扶持了?張常侍對此有何良策?”

“陛下,此事易爾,可命那些欲出兵者捐助錢糧、弓弩、鎧甲、武器、馬匹等,並要求每家至少提供1000強壯家丁,編進北軍,等準備充分之後再言出兵之事。”

劉宏大喜,這樣的話既能得到衆多的錢糧等物資,又能組建一隻強大的軍隊,且堵住了那些想出兵者的嘴巴,還能減弱各家族的實力;讚道:“哈哈,張常侍,此計甚妙,一舉多得,明天便以此頒旨;另外,很多大臣皆言命各地組建義軍,共同剿賊,張常侍對此有何看法?”

張讓道:“陛下,此乃他們私心作祟;現有一高順,兵強馬壯,已讓陛下心憂,若其有異心,必爲朝廷一禍;若允許衆臣私自招兵買馬,必出現衆多高順之流,且他們位居中原,則禍事不遠矣。”

皇帝不傻,要是傻的話也做不了這麼久的皇帝,張讓的話他一聽就明白了;高順不來中原,願意爲國衛疆,若有異心,禍害較小;若允許中原地區的各位大臣招募義軍,他們戰後肯定不會遣散義軍,事後必爲中原更大的不穩定因素,將來對朝廷的危害更大。

劉宏心想,有一個高順便夠了,不希望再出現更多的高順,否則更不可控;且現在太平道起事未滿一月,響應的人員太少,還沒有危害到多少士族,不急於鎮壓。

第330章胡漢對峙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382章諸人論政第327章程武之策第322章呂布出兵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51章西北攻略第81章栽贓嫁禍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50章黃衍之策第535章連弩發威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346章權傾朝野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551章西北攻略第413章魯肅拜主第653章再次出海第219章狠辣徐榮第637章新計劃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237章劉宏怒火第257章人才輩出第403章軍校建設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353章袁隗之策第366章郭嘉之策第373章兩郡來投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506章秘密協議第219章狠辣徐榮第622章進軍埃及第568章馬踏西域(上)429李儒的規劃(下)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163章孤立廣宗第319章就任州牧第253章羌人投降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234章高順驚懼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483章黃祖投降第77章獵殺鮮卑第46章曹性到來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265章一觸即發第138章幽州出兵第494章潛伏三年第24章系統升級第256章各方反應第182章三郡烏桓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45章周飛定計第63章萬事俱備第221章程立之功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70章屠殺俘虜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222章寧城事務第43章匈奴和談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463章益州使者第185章斬丘力居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98章安排就緒第11章初次升級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90章再佔兩郡第367章洛陽局勢第150章甄家資敵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233章蔡邕來訪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247章匈奴出兵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214章佈局遼西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210章斬殺難樓第272章劉宏狂喜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18章縣長來訪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98章文丑出兵第459章中原鉅變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141章收服兩將第530章成廉投降第321章呂布崛起第90章馬貴彙報第529章大戰將起第211章移民定襄第185章斬丘力居第58章馬邑徵兵第30章痛擊匈奴第366章郭嘉之策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38章招降之策第29章匈奴來襲第58章馬邑徵兵
第330章胡漢對峙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382章諸人論政第327章程武之策第322章呂布出兵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51章西北攻略第81章栽贓嫁禍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50章黃衍之策第535章連弩發威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346章權傾朝野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551章西北攻略第413章魯肅拜主第653章再次出海第219章狠辣徐榮第637章新計劃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237章劉宏怒火第257章人才輩出第403章軍校建設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353章袁隗之策第366章郭嘉之策第373章兩郡來投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506章秘密協議第219章狠辣徐榮第622章進軍埃及第568章馬踏西域(上)429李儒的規劃(下)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163章孤立廣宗第319章就任州牧第253章羌人投降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234章高順驚懼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483章黃祖投降第77章獵殺鮮卑第46章曹性到來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265章一觸即發第138章幽州出兵第494章潛伏三年第24章系統升級第256章各方反應第182章三郡烏桓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45章周飛定計第63章萬事俱備第221章程立之功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70章屠殺俘虜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222章寧城事務第43章匈奴和談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463章益州使者第185章斬丘力居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98章安排就緒第11章初次升級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90章再佔兩郡第367章洛陽局勢第150章甄家資敵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233章蔡邕來訪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247章匈奴出兵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214章佈局遼西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210章斬殺難樓第272章劉宏狂喜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18章縣長來訪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98章文丑出兵第459章中原鉅變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141章收服兩將第530章成廉投降第321章呂布崛起第90章馬貴彙報第529章大戰將起第211章移民定襄第185章斬丘力居第58章馬邑徵兵第30章痛擊匈奴第366章郭嘉之策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38章招降之策第29章匈奴來襲第58章馬邑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