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馬貴的建議

戲志才的觀點是把冀州牧的治所繼續設在鄴城,那裡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且方便南下中原。

高順卻不這麼看,他並不急着南下中原,而是希望中原的軍閥先混戰一段時間,削減軍閥的數量,他好一鼓作氣,佔領兗州、豫州和司隸,以及揚州和荊州的長江以北地區,否則,中原地區的軍閥數量太多,需要一座城一座城的攻克,太過麻煩;若是治所太靠南,會給南方諸侯太大的軍事壓力,甚至會遭到他們的聯合而攻擊,得不償失。

戲志才反駁的理由是趁軍閥還沒成長起來的時候,一鼓作氣,將他們全部滅掉,這是消耗最少,卻能保存下最多的人口和財富,快速加強自身實力,並轉化爲戰爭潛力。

高順擁有系統,現在不缺錢糧,若不是他想在戰爭中消滅部分士族和野心家,以他的實力,現在就能推翻大漢朝廷,佔領全國;在他看來,現在這裡中原地區,耗費的精力大,佔領的地盤卻很小,不如佔領四周的邊緣地區,耗費的精力和兵力少,佔據的地盤卻非常龐大,對他來說最爲划算;可是他的這些話卻不能對戲志才解釋。

郭嘉和程武也極力支持戲志才的意見。

最終,高順只好暫時採納戲志才的意見,把將軍府和州治所設在。

經過這麼多次升級,馬貴的智力已從80成長到86,加上這七年來一直主持桃園堡事務,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鍛鍊,也算一合格的中級謀士了,雖然比戲志才、程立、田豐等人還有很大的差距,不過由於他是系統人,讓高順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一些牽扯到系統,需要保密的事情,高順只能找他協商,而他與高順關係密切,很多時候主動向高順提意見,即便高順不採納,也不會影響兩人的關係,馬貴儼然成爲高順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即使是外人也能看得清楚,馬貴和李強是陪高順起家的人,是高順最信任的人。

戲志才和郭嘉、程武到達桃園堡後,馬貴掌管的事務少了很多,一些大事,高順都會與戲志纔等人協商。

十一月底,高順手頭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馬貴又找到高順,向高順提出諸多建議,並彙報最近傳來的一些情報。

第一條建議便是讓高順馬上寫信給冀州的李強,讓其前往河間國招募高覽。

這讓高順心中非常高興,馬貴的提醒太及時了,這麼長時間以來,他都把這件事情給忘記了;現在冀州六萬多騎兵,正缺乏高級將領,這個建議非常及時;同時,他在信中又要求李強和郭圖,在冀州廣泛的徵辟文官和武將,現在他是冀州牧,徵辟起來名正言順,他可不希望這些人因爲沒有發展機會而流落它鄉,最終成爲他的對手,增加他統一中原的難度。

相似的信件分別寫給周飛、房良、向榮和曹山,要求他們盡力徵辟當地人才爲己所用。

高順更希望藉此吸引其它州郡的人才來投靠。

馬貴的第二個建議就是強調桃園堡和新興郡的重要性,馬貴感覺,桃園堡地處幷州、安州和河西三郡的中心位置,方便對外支援,且防禦設施非常完善,重要性不言而喻,短時間內不能放棄;更重要的桃園堡中還有被綁架來的橋家和魯肅等人,務必保密,不能爲外人所知,所以他建議調趙雄擔任新興郡太守,桃園縣的縣令等人皆安排系統人員,暫時歸將軍府直轄,只把雁門郡先交給幷州管轄。

高順仔細想了一下,感覺這個建議非常好,以前他考慮全部搬遷,有些草率了;同時,高順又提出,趙雄現在所轄的官兵,除留給雁門郡兩千騎兵和兩千五百步兵之外的兩萬多官兵全部調到桃園堡,繼續由趙雄管轄,高順允許趙雄把軍隊繼續擴編到步兵五千人,騎兵兩萬五千人;張遼已有二十歲,高順決定任命張遼爲中郎將,調到冀州,歸李強管轄,再由李強培養一番,絕不能埋沒了這棵好苗子;桃園堡現有的一萬多騎兵和家屬,由張遼率領去冀州。

馬貴做了一下變通,從雁門郡的騎兵中調一萬歸張遼率領到冀州,桃園堡的一萬多騎兵保持不變,這樣的話可減少調動軍隊的麻煩,高順應允。

到時候馬貴也會前往冀州,桃園堡留有趙雄和張遼,便足以應付所有的事情了;至於戈虎,此後還是跟隨李強,保護李強的安全尤爲重要。

至於桃園堡內的軍官家屬,高順也會安排他們陸續前往各地,與他們的家人團聚,此後便住在一起,預防他們把這當成人質看待,影響大家的士氣,或者對高順有產生不好的看法。

馬貴再一條建議是關於陷陣營的,現在陷陣營被分成三部分,每部分只有4屯,根本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力,純粹是浪費,馬貴建議把三部分陷陣營調回冀州,並把典韋和裴元紹調回來,他們僅作護衛太過浪費;麴民的攻堅營調給房良指揮,那裡將來面對徐州、兗州和豫州作戰,對付的是步兵,重步兵更能發揮出恐怖的戰鬥力;爲了平衡,給程立、田豐和沮授每人配備一個部曲的高級步兵和一個部曲的初級騎兵做護衛。

高級騎兵數量太少,還不足以給他人配備,只能留作高順的護衛。

馬貴又建議擴大商貿,現在不在顧忌朝廷的看法了,可以加大對精鹽、茶葉、棉布和玻璃片、玻璃杯的銷售力度,趁大亂錢從中原地區搜刮一批財富,同時,此後貿易的中心將轉移到冀州,桃園堡主要面對安州和河西三郡以及幷州北部的雁門郡。

高順給予的答覆是現在正在考慮,等考慮成熟後會立即執行;自從上次升級之後,系統可以合成匠師級的商人,高順通過試驗,他們的水平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僅能滿足郡縣水平,至於以前的初級商人,僅相當於學徒水平;高順現在考慮的是由他掌控全國貿易呢,還是將功臣分封各地,建立大的家族,把商業交給這些家族負責,讓他們作爲新興家族,來對抗現有的士族,他一直沒有拿定主意。

馬貴又建議高順儘快消滅遼東郡的烏桓人,這樣的話北方的蠻夷將會被一掃而空,此後可以全力爭霸中原,不再有後顧之憂。

高順準備與戲志才協商後再做決定;之所以在此前沒有急着消滅遼東郡烏桓,主要是因爲遼東郡烏桓還算老實,其次是現在即便消滅了遼東郡烏桓,在棉花還沒有大量推廣的時候,也不可能大量移民,且現在幽州、幷州、青州和冀州還有大量荒地需要人開墾耕種,根本沒有移民遼東的需求。

最後,馬貴請示如何對待魏郡太守公孫瓚,現在李強在魏郡郡治鄴城有四萬多騎兵,而公孫瓚在魏郡的軍隊實力也非常強橫,收服的難度很大,最近與李強所轄的軍隊產生過幾起摩擦事件,背後肯定有公孫瓚的支持;現在要麼消滅公孫瓚,收編他的部隊,要麼驅逐公孫瓚,讓其帶領本部官兵離開,冀州戶籍的官兵必須留下。

高順記得,前世公孫瓚發展成實力強大的軍閥,袁紹憑藉冀州之力只能與他打成平手,若不是他殺掉幽州牧,引起衆怒,勝敗尚難預料;即便如此,袁紹也是在聯合烏桓騎兵的情況下才將其消滅。

現在高順對公孫瓚的情況還不清楚,準備找郭嘉瞭解公孫瓚的情報後,再與戲志纔等人一起協商公孫瓚的問題。

隨後,馬貴又彙報了一些中原的情報,東郡太守橋瑁似有起兵反抗朝廷的打算,兗州和豫州的州牧、刺史、太守等聯繫密切,且派人聯絡房良和周飛二人,希望他們出兵洛陽,維護朝廷顏面,中原地區將要大亂,務必提前做好應對準備。210

第55章立足縣城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79章薛銀歸心第79章薛銀歸心第552章滅亡匈奴第16章技驚四座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103章再次升級第301章高順得子第508章大敗高幹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320章西園八校第255章安置奴隸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654章匆匆百年第350章酸棗會盟第226章收復定襄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184章戰爭爆發第542章南部局勢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376章劉岱殉國第483章黃祖投降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418章高手史阿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31章徐晃到來第151章囚禁甄家第270章闕居請降第246章徐晃出兵第295章臧霸請降第529章大戰將起第40章輕鬆獲勝第566章結親孔融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352章袁紹謀劃第418章高手史阿第175章高順封侯第578章王允之死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18章袁術之死第211章移民定襄第55章立足縣城第618章連升六級第255章安置奴隸第84章朝堂爭議第84章朝堂爭議第1章穿越漢末第119章徐晃發威第120章呂布決定第545章徐盛斬樂就165章救援北海第68章圍敵練兵第208章連建五城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423章笮融反叛第111章初到幽州第632章歐洲聯軍第650章建設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619章和談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272章劉宏狂喜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9章匈奴來襲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56章各方反應第206章亂點鴛鴦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153章圍點打援第164章抵達青州第265章一觸即發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480章魯肅出兵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3章震驚四方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29章高順謀劃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60章登記戶籍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47章滅亡鮮卑第211章移民定襄
第55章立足縣城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79章薛銀歸心第79章薛銀歸心第552章滅亡匈奴第16章技驚四座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103章再次升級第301章高順得子第508章大敗高幹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320章西園八校第255章安置奴隸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654章匆匆百年第350章酸棗會盟第226章收復定襄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184章戰爭爆發第542章南部局勢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376章劉岱殉國第483章黃祖投降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418章高手史阿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31章徐晃到來第151章囚禁甄家第270章闕居請降第246章徐晃出兵第295章臧霸請降第529章大戰將起第40章輕鬆獲勝第566章結親孔融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352章袁紹謀劃第418章高手史阿第175章高順封侯第578章王允之死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18章袁術之死第211章移民定襄第55章立足縣城第618章連升六級第255章安置奴隸第84章朝堂爭議第84章朝堂爭議第1章穿越漢末第119章徐晃發威第120章呂布決定第545章徐盛斬樂就165章救援北海第68章圍敵練兵第208章連建五城第318章低調生活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423章笮融反叛第111章初到幽州第632章歐洲聯軍第650章建設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619章和談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272章劉宏狂喜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9章匈奴來襲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56章各方反應第206章亂點鴛鴦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153章圍點打援第164章抵達青州第265章一觸即發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480章魯肅出兵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33章震驚四方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29章高順謀劃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60章登記戶籍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47章滅亡鮮卑第211章移民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