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支持道教

高順兌現了他的承諾,半年後果然又升了一級,令衆人大爲高興。

外界之人不知,只是感覺高順等人不顯老,越活越年輕了,雖有百歲之齡,但是看上去僅有四五十歲的樣子,高順顯得僅有三十多歲的樣子。

這次升級,高順的壽命增加了四十歲,而衆人的壽命皆增加了二十歲,對周飛、房良等人來說,效果更加明顯。

不過此後,他們已對再次升級不抱有希望了,他們感覺這已是最後一次升級了。

只有高順知道,再有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地盤的話還能升一級,他把目標定在了後世的幾內亞島,不過最近他還不想去戰領,等建設好現有的根據地,發展幾年後再說吧。

現在空間戒指內的空間無比巨大,他猜測還有其它功能,卻沒研究透徹。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爲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爲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

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道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

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

對外部傳言,反應最爲強烈的是正一道,本身高順便是正一道所認可的神靈之一,如此便驗證了他們當初的決定;且他們得知正一道核心地龍虎山已劃在高順的王國之內,這更讓他們欣喜。

他們認爲,若是高順繼續支持正一道,此後正一道便能得到順利的發展;他們在商量後決定,正一道完全投靠高順,藉助高順的影響力將正一道發揚光大。

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正一道是張道陵創立並由其子孫世襲相傳,以老子爲教主,爲最高信仰,符錄齋醮爲傳播方式,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爲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

高順對道教沒有排斥之心,便同意與張家衆人合作,首先修築廬山和天柱山,把這兩座山建設成南北兩大道教聖地。

由高順出錢糧,張家負責設計和修築。

高順現在忙於修築安慶城,沒精力建設廬山和天柱山,再說了將這兩地建設爲道教聖地,也是名垂歷史的好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們非道教人員,根本不會設計道教建築。

他只是提出要求,在風景最美的地方建造他們十二人居住的別院,用於修煉,其實是避暑度假。

李強建議道:“陛下,毋須建立十二個院子,可建設一個大院子,多設幾個小院子便好,我們皆住在一起,豈不更熱鬧?若是皆如安慶城內的住宅,太空蕩了,很沒意思。”

高順採納了李強的建議;張家之人更是高興,這樣的話,高順等人居住在道觀,便是他們正一教的人了,且是正一教的代言人了。

張家得到高順的委託,大喜,這兩座山可比龍虎山更有知名度,且有高順不限量的錢糧支持,正一教必能獲得飛速發展,併成爲道教中最重要的一個派別。

且在他們拜訪高順的同時,也仔細觀察了高順、李強等人,確實與傳言相似,外表比他們想象的更加年輕,單看外表,無人相信他們已是百歲之人,這可是道教追求長生的最好的活教材啊。

他們商量之後,便決定將李強等十一人也作爲道教的神仙,其中李強和馬貴爲左右尊者,高偉更成爲船運、打魚等行業的保護神。

他們派人諮詢高順的意見,高順只是笑了笑,便點頭同意了;如此,也不枉李強等人跟隨他一場。

張家之人諮詢高順等人是否是修煉者,高順笑而不語。

張家之人諮詢高順等人是否會法術,高順還是笑而不語。

這個年齡有這個外表已是驚世駭俗了,他不想過多的刺激世人。

張家之人建議道:“陛下,不若以行善爲長壽的修行秘訣來教化衆人,想當初我邊郡漢人任由四方蠻夷殺戮,邊郡百姓苦不堪言,陛下率領李尊者等人以擊殺蠻夷、保護邊郡百姓爲己任,開創盛世,又在中原之外建立諸多封國,讓我們的智慧傳播四方,這是多大的善業?以至於感到上蒼,使得陛下等人長壽無疆。”

高順感覺這個解釋很好,省去了他們的苦惱,便說道:“勸人爲善,好!”

張家之人非常高興,這可是看得見的實例,不像其他宗教,說的很玄、很神,卻只存在經書中,看不見,摸不着;他又說道:“謝謝陛下支持,待廬山和天柱山的道觀建成之後,還請陛下率領諸位前去接收信徒的膜拜。”

“好。”高順估計,兩座山的建設沒有幾年時間完成不了,他可趁這機會,多研究一下系統空間,到時候爭取爲衆信徒展現法術,如此,可確立道教的核心地位了。

張家之人興奮的返回,開始整體籌劃。

安慶城好建設,但是內部的宮殿卻非常麻煩。兩年時間了,也僅僅是把十二座四合院建好,高順的宮殿還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完工。

高順只得暫住在西側的四合院內,把郡治也搬遷到安慶城,皖城只是縣治。

大龍關和山南城早已建好,成爲安慶城的外部門戶。

南湖碼頭、倉庫等設施已經建設好,吸引來了大量的客商,使得安慶城還沒建設好便已成爲南方的貿易重鎮。

安慶城周邊的土地寸土寸金,高順卻不允許買賣;城內的房價更是遠超洛陽,高順大部分將之出租,每月僅僅拿出幾套小院子對外出售,房價逐月升高。

行善能長壽,教化普通百姓還好,那些精明之人卻是不信;不僅李強等人的後輩來諮詢他們是否有長壽秘法,就是皇帝也派太子以拜見爲名,前來諮詢長壽之事,令人煩不勝煩。

李強等人建議道:“陛下,反正也無聊,不若收他們爲徒,教授他們武藝和文章,也算是爲朝廷培養人才。”

高順心想,閒着也是閒着,便同意了他們的建議,李強等人的後輩中每代人可派一年齡在十歲之下的嫡系子孫前來學習,高順的後輩中,每支可派來一人,每人教授五到十年。

衆人非常高興,皇帝可很高興,別說接受高順的教導了,即便獲得高順的一點好感,對他們也有莫大的好處。

李強以教授大家槍法爲主,馬貴多教授衆人兵法,房良等人則是大家很好的陪練,高順閒暇之時教授大家數學、哲學、邏輯、文學、地理等百科內容,每季度還根據他們的練習的刻苦程度以及文武不同,分別提升幾點武力值或者或者智力值。

一年後他們回家省親,皆坦言收穫頗豐。

道教之人更是高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403章軍校建設第346章權傾朝野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63章萬事俱備第89章高順歸來第202章再見張遼第96章呂布基情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616章閃電戰第488章上虞朱家第64章敵人到來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02章代郡局勢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54章馬邑密謀第492章江南陷阱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54章馬邑密謀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50章左豐到來第618章連升六級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71章鐵血軍師第594章施壓高順第320章西園八校第52章馬邑縣長第39章巴豆立功第96章呂布基情第121章張讓之憂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583章取消封國第257章人才輩出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147章冀州老將第459章中原鉅變第256章各方反應第326章沮授出兵第248章關羽出兵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265章一觸即發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25章矛盾加劇第60章登記戶籍第331章先登出擊第167章轉變思想第52章馬邑縣長第54章馬邑密謀第567章班超後人第278章蠻夷使者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194章盧植獻計第201章系統升級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544章射殺黃蓋第642章正面對決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270章闕居請降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2章縣長心思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187章收服典韋第496章大戰將起第417章再見王越第364章智者雲集第29章匈奴來襲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96章呂布基情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0章輕鬆獲勝第639章最後的決戰165章救援北海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211章移民定襄第607章離開第303章商業調整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616章閃電戰第644章勝負已分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90章再佔兩郡第13章回村第538章劉備崛起
第403章軍校建設第346章權傾朝野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63章萬事俱備第89章高順歸來第202章再見張遼第96章呂布基情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616章閃電戰第488章上虞朱家第64章敵人到來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02章代郡局勢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54章馬邑密謀第492章江南陷阱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54章馬邑密謀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50章左豐到來第618章連升六級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71章鐵血軍師第594章施壓高順第320章西園八校第52章馬邑縣長第39章巴豆立功第96章呂布基情第121章張讓之憂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583章取消封國第257章人才輩出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147章冀州老將第459章中原鉅變第256章各方反應第326章沮授出兵第248章關羽出兵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265章一觸即發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25章矛盾加劇第60章登記戶籍第331章先登出擊第167章轉變思想第52章馬邑縣長第54章馬邑密謀第567章班超後人第278章蠻夷使者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194章盧植獻計第201章系統升級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544章射殺黃蓋第642章正面對決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270章闕居請降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2章縣長心思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187章收服典韋第496章大戰將起第417章再見王越第364章智者雲集第29章匈奴來襲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96章呂布基情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0章輕鬆獲勝第639章最後的決戰165章救援北海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211章移民定襄第607章離開第303章商業調整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616章閃電戰第644章勝負已分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90章再佔兩郡第13章回村第538章劉備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