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何進思變

最先得知聖旨內容的是大將軍何進,皇帝支持廣年侯和冠軍侯發展軍事力量,已讓他感到龐大的壓力,特別是最近陛下幾次無意中流露出對史侯劉辯的不滿,更讓他與皇后如坐針毯,現在陛下又支持廣平侯房良發展軍事力量,那以後他的壓力將更大。

現在他控制京城的軍事力量,讓陛下已感到威脅,被陛下限制,從而無法插手地方軍事事務,他通過招募地方武將和遊俠,組建了幾隻軍隊前往涼州,希望能建立軍功,無奈經濟受限,且纔能有限,發展的不盡如人意,與袁家支持的董卓勢力相去甚遠,更何況與廣年侯和冠軍侯相比了。

大將軍府主薄陳琳知道何進的爲難之處,便向何進建議道:“大將軍,我們在涼州的幾隻軍隊,沒有統一的指揮,各自爲戰,很容易被其它勢力吞併,且由於其它勢力的擠壓,此後很難發展壯大而有所作爲,若想改變現狀,務必將他們整合成一股力量。”

何進愁眉不展,無奈的說道:“幾股力量來自的地域不同,苦於沒有強勢的將領統帥,若是強行整合,恐生變故。”

在他的印象中,丁原、孫堅、公孫瓚等人皆爲猛人,相互不服,且都不是帥才,不足以服衆,即便強行將部隊整合起來,也無人能統領,造成更大的內耗。

陳琳明白這種狀況,便建議道:“大將軍,不若將他們調回關東,安插到地方爲官,將來必能成爲大將軍的臂力。”

一聽這話,何進心中一動,既然不能把他們整合在一起,便把他們分開,讓他們獨自發展,或許更有利,便問道:“以何處爲佳?”

陳琳想了一下道:“河內郡離京師近在咫尺,黃巾賊衆,陛下心憂,若是調到河內郡,既能建功立業,解除陛下之憂,又能成爲大將軍的有利外援;南陽郡富庶天下,且爲帝鄉,得之,對大將軍尤爲重要;汝南郡、潁川郡、陳留郡等環繞京城,土地肥沃,百姓衆多,皆爲理想之地。現在陛下打算對泰山賊下手,大將軍可爭取徐州刺史之位,配合廣平侯剿賊,必能輕鬆賺取軍功。”

何進對陳琳的建議非常滿意,特別是河內郡,離京城太近了,若是發展起來,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笑道:“呵呵,孔璋言之有理,只是除了河內郡外,其餘諸郡太守很難獲得,現在陛下獨斷專行,已把用人權牢牢控制在手,如何運作?”

陳琳沒想到何進這麼輕鬆便接受了他的意見,心中大喜,忙建議道:“大將軍,先把河內郡太守搶到手,至於剩餘之位,大將軍何不請求皇后的支持?”

何進對陳琳的建議非常滿意,又問道:“孔璋之策甚妙!不過孔璋對廣年侯、廣平侯以及冠軍侯有何看法?”

對這個問題,兩人已溝通過多次,陳琳早有思量,便說道:“大將軍,在外武將不可懼,若無皇命,其不敢進京,對大將軍沒有多少威脅,只需交好便可;冠軍侯雖說打了勝仗,卻損失慘重,不過琳估計,其肯定減少了戰功,加大了戰損。”

何進贊同陳琳的判斷,冠軍侯此舉乃爲自保,這有利於他與之交好,這對兩人皆有利益;又與陳琳溝通了一些細節內容,何進隨後進宮,與皇后協商,爭取得到皇后的支持。

皇后已看出陛下的心思,已對劉辯產生不滿之意,她非常支持何進發展勢力,只有何進的勢力足夠強大,才能保兒子的地位;支持何進,就是確保她的利益。

她建議,先拿下近在咫尺的河內郡太守,剩餘之地,要靜待機會,避免引起陛下的猜疑。

皇后對高順的印象不錯,交代何進,雖然高順受損嚴重,其勢力還是不能小視,既然陛下沒有責罰,還下旨嘉獎,說明陛下還是很看重冠軍侯的,希望何進務必與其交好;若是有冠軍侯的支持,劉辯的地位將更加牢固。

而廣年侯和廣平侯亦爲皇親,陛下支持他們,目的便是制衡何進,牽制冠軍侯;此時與冠軍侯交好,定能起到雪中送炭之效。

何進與皇后的心思不謀而合,兩人很快達成一致意見。

劉宏正爲河內郡黃巾賊頭疼不已,不幾日,便批准了何進的推薦,不過他做了小小的變動,令公孫瓚爲河內郡都尉,而不是太守,負責清繳轄區內的黃巾賊;令陶謙爲徐州刺史。

公孫瓚在幽州時便小有名氣,在涼州更是立下了不少戰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就任都尉,絕對稱職;而陶謙投靠大將軍後,立即獲得了很大的實惠,提前一年就任徐州刺史,這使得他對大將軍更是忠心耿耿。

公孫瓚和陶謙對新任職位非常滿意。

雖說公孫瓚只做了都尉,這只是第一步,能取得如此成果,何進已是非常高興,對陳琳大家讚賞,命其全權主持交好冠軍侯之事。

其他投靠大將軍的孫堅、丁原等人,從中也看到了希望,對未來充滿了期待,相信大將軍不會忘記他們的。

陳琳對何進的轉變非常高興,這次如此痛快的採納他的建議,且這麼快便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讓他很有成就感;接下來,開始全力籌劃交好冠軍侯的事宜。

至於袁家,袁隗的司徒之職被免,閒置一年有餘。這一年來,經過反思,調整了袁家的發展計劃,以武爲主,以文爲輔,大力發展軍事力量,避免與陛下和宦官產生衝突,以待天時。

這次得知高順與鮮卑人硬拼,勢力大損,袁隗心中暗喜,更堅定了他發展軍事的決心。

現在袁家扶持的董卓勢力最爲強大,已能左右涼州局勢;新投靠袁家的馬騰,靠軍功和袁家的支持,已做到別部司馬的位置,提升速度非常快。

而袁紹和袁術兩兄弟相互看不順眼,競爭激烈,各自招募遊俠、武將,組建各自勢力。袁隗看在眼裡,不僅沒有制止,而且還大加支持,希望通過這種競爭,選出最理想的家族接班人。

第100章出發赴任第151章囚禁甄家第290章李肅建議第652章一晃十年第271章鮮卑動態第153章圍點打援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492章江南陷阱第31章戰後總結第82章張讓心思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614章連滅四國第16章技驚四座第18章縣長來訪第179章尋賢遭拒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217章圍困柳城第619章和談第584章稅賦改革第365章諸人心態第531章配合默契第16章技驚四座第231章高順賣馬第369章董卓遇刺第598章高順稱帝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218章攻心戰術第75章太守懊悔第595章高順妥協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435章高傲的關羽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502章益州矛盾第65章關門打狗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269章論功行賞第538章劉備崛起第577章呂布逃跑第46章曹性到來第145章喜獲兩郡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42章縣長心思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03章再次升級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245章周飛定計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552章滅亡匈奴第543章劉備逃跑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87章士族發難第156章養寇自重第55章立足縣城第299章以退爲進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20章激烈角逐第145章喜獲兩郡第86章劉宏決定第148章蘇雙拜主第151章囚禁甄家第366章郭嘉之策第299章以退爲進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23章平定豫州第172章周倉出使第393章幸運的劉備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312章和連斃命第90章馬貴彙報165章救援北海第355章李儒之謀第401章中原局勢第378章合縱連橫第251章包圍羌人第125章鮮卑動態第351章強勢袁術第302章又是一年第80章完全歸心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340章志才之謀第632章歐洲聯軍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83章黃祖投降第278章蠻夷使者第177章平定冀州第470章孫堅出擊第551章西北攻略第339章兩人拜主第342章何進斃命第457章一戰成名
第100章出發赴任第151章囚禁甄家第290章李肅建議第652章一晃十年第271章鮮卑動態第153章圍點打援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492章江南陷阱第31章戰後總結第82章張讓心思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614章連滅四國第16章技驚四座第18章縣長來訪第179章尋賢遭拒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217章圍困柳城第619章和談第584章稅賦改革第365章諸人心態第531章配合默契第16章技驚四座第231章高順賣馬第369章董卓遇刺第598章高順稱帝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218章攻心戰術第75章太守懊悔第595章高順妥協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435章高傲的關羽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502章益州矛盾第65章關門打狗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269章論功行賞第538章劉備崛起第577章呂布逃跑第46章曹性到來第145章喜獲兩郡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42章縣長心思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03章再次升級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245章周飛定計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552章滅亡匈奴第543章劉備逃跑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87章士族發難第156章養寇自重第55章立足縣城第299章以退爲進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20章激烈角逐第145章喜獲兩郡第86章劉宏決定第148章蘇雙拜主第151章囚禁甄家第366章郭嘉之策第299章以退爲進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23章平定豫州第172章周倉出使第393章幸運的劉備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312章和連斃命第90章馬貴彙報165章救援北海第355章李儒之謀第401章中原局勢第378章合縱連橫第251章包圍羌人第125章鮮卑動態第351章強勢袁術第302章又是一年第80章完全歸心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340章志才之謀第632章歐洲聯軍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83章黃祖投降第278章蠻夷使者第177章平定冀州第470章孫堅出擊第551章西北攻略第339章兩人拜主第342章何進斃命第457章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