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

自從本朝以來,大漢初期與羌人交戰屢次敗北,甚至竇憲驅逐北匈奴後,鮮卑崛起,大漢屢次與鮮卑單獨交手,也敗績甚多的原因,就在於軍隊高層腐敗的緣故。

大漢將帥剋扣兵卒軍餉,強取戰利品,兵卒久而久之,當然不會再爲效死的將帥賣命。而不再賣命的話,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正是因爲如此,這纔有之後“涼州三明”的崛起。

簡單來說,“涼州三明”除了皇甫規、張奐、段熲三人本身所具備的軍事素養能力以外,他們能名傳天下,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愛兵如子,不克扣軍餉,合理分配戰利品,從而贏得麾下兵卒效死決心,這才能讓漢軍重新掌握對平羌戰爭的主導權。

現在漢軍四處搜刮鮮卑人的財貨,伏泉自然不會阻止,當然,眼見如此,他也慶幸自己此番北征沒有帶哪些蜀地的下屬前來,而是讓他們回巴郡,代自己處理內政。畢竟,雖然皇帝劉宏命令自己作爲北征的偏師主將,但是並沒有撤去他巴郡太守的職責,所以即使他出塞遠征,但那巴郡也是他所管轄之地,自然要派遣合適的心腹謀士文吏前去治理。

否則,當那些蜀地儒士,不知邊郡兵卒習性,見到自己這般縱容屬下,肯定要和自己死死諫言,那可就頗爲令人頭疼了。

衆人行至一片開闊地帶,只見烏壓壓的跪着一地的男女老少,都穿着鮮卑服飾,當爲鮮卑人無疑。

“將軍,鮮卑俘虜皆在此處,當如何處置?”關羽等將見伏泉一行人到來,連忙前來行禮,然後由其問詢。

伏泉看了眼對面,只見密密麻麻的鮮卑男女,跪在地上,在漢軍的刀劍強制命令下,不敢擡頭。唯有少許應是懂得漢話的鮮卑人,猶猶豫豫之下,偷偷擡頭張望,似乎想要知道這支偷襲他們的漢軍主將到底是誰,不過很快就被發現了的漢軍擡腳對他們踢了幾下,這是在警告着他們不要不聽命令,否則後果自負。

不過,伏泉卻是望見那些擡頭張望的鮮卑人的驚恐的眼神,他們的臉上此刻都摻加了無數黑色的灰燼,應是夜襲之時,大火燃燒,他們四處奔跑時映在臉上的。

怔怔半響後,伏泉並未回話,反而問關羽道:“受降城情形如何?”

“回稟將軍,據投降胡奴以及被救漢人所言,受降城如今爲西部鮮卑大人置鞬落羅看守,城中應有兩千兵卒,因鮮卑人緊守城池,箭矢密集,難以速克,末將便令諸軍退兵,待打造攻城器械後,再行攻城。”

“兩千兵卒?”伏泉詫異問道,雖然剛纔觀看漢軍夜襲時,他心中就已有所預料,但是現在被關羽這般證實,他還是有些不信,畢竟這鮮卑人人防禦力量未免也太過弱小了,實在不像是一部鮮卑大部所該有的軍事實力。

“正是。”

“其人何在?”

“就在此地。”說完,關羽連忙朝後面的兵卒打了手勢,很快便見一羣穿着破爛的胡人和漢人出現在衆人面前。

還未等伏泉開口,便見那羣人中,一個身形精悍的漢子主動跑到過來,直接跪在地上,大禮參拜道:“呼揭小民石屈突見過漢朝將軍。”其人穿着破爛的草原人服飾,額頭有一道觸目心驚的傷口,顯然一直被鮮卑人奴役所致,只是此時突然見到漢軍,還能如此有禮示好,倒是不可多見,足見其人也不是個安分的主兒。

“爾爲呼揭人?”伏泉反問道,呼揭國之名,他是知的,乃是西域一小國,在匈奴故地以北。前漢漢文帝時,呼揭國被匈奴人征服,並且以單于子弟爲呼揭王,至今,隨着北匈奴逃亡,南匈奴內附,草原爲鮮卑人所佔,自然這些人如果真爲呼揭後人的話,也說得通,畢竟匈奴爸爸沒了,如果還敢反抗鮮卑爸爸的話,自然要被鮮卑人所征服奴役了。

“正是,將軍,小民乃呼揭人。”那叫石屈突的漢子又繼續參拜道,神情極其有獻媚之態,倒是讓伏泉有所鄙夷。

不過,鄙夷歸鄙夷,該問的還得問,只見伏泉繼續問道:“爾會漢語?於何處所學?”胡人會漢語其實不算稀奇之事,但是誰知道這其中會不會有詐,畢竟這人雖然還未明說,但就他現在所表現的樣子,一看就是要來給漢軍做投降帶路黨的,由不得伏泉不多加謹慎。

“回稟將軍,小民於呼揭時,常於漢人貨物買賣,漢話於其處所學。”

“嗯!”伏泉點頭,隨後道:“既如此,起身再談。”

“諾!”

石屈突會漢語自然不是因爲漢代大興絲綢之路的原因,彼時漢代陸地絲綢之路早已阻斷,隨着漢羌百年戰爭,大漢對於西域控制力已無掌控,商人依靠陸地絲綢之路,前往西域進行貨物買賣,已然危險重重,去的話不止貨物損失,甚至生命都保不住,所以基本斷絕了西域的商貿往來,以至於漢朝因此,自己開設了海上絲綢之路,和歐洲建交,進行商貿往來。

但是伏泉知道,對於西北涼州一帶的軍功豪族而言,沒有什麼是危險的。既然沒人敢走絲綢之路,那對於這些在西域有些勢力的西北豪族來說,只要他們進行走私,將西域稀有的物件拿到中原去賣,自然可以賺得更多,所以這石屈突能會漢化,當然是和那些走私的西北豪族學的。

當然,隨着石屈突起身,伏泉並未立即問詢,反而是問關羽道:“受降城內情形,誰人所述?”

關羽行禮回道:“乃石屈突所言。”

“可有其他人言之?”

“並無?”

“爲何?”

“受降城內乃鮮卑貴族所居,除非城中奴隸,否則城外只有鮮卑貴族和這石屈突進過城內。”

“嗯?有趣!有趣!”伏泉點點頭道,然後轉頭繼續問石屈突道:“受降城內情形,爾與本將再說一遍。”

“諾!”石屈突學着漢人禮節行了一禮,然後繼續道:“城內爲西部鮮卑大人置鞬落羅領兵駐守,應有兩千精騎,皆能攻善射之輩,鮮卑女人不知,但另有奴隸數百,男女無計。”

“爾如何知曉甚清?”

“回稟將軍,小民因會多種語言,尚有武力,原本乃是置鞬落羅麾下一部奴隸統帥,然近日卻惹惱置鞬落羅,被逐出城外爲奴,故而知曉受降城中情形。”這個問題石屈突早就猜到漢人會問,所以並未隱瞞,連忙將自己與置鞬落羅的恩怨說了出來。

伏泉聽後點頭,表示認同,隨後又將自己心中其他疑惑一一問出,當得知早在數日前,和連就不斷下令抽調兵力到鮮卑王庭,準備攻打鮮卑發源之地,大鮮卑山時,心中就已經信了,不然這諾大的受降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城內連同城外守禦的兵馬連一萬都不到,除非是鮮卑人腦中除了問頭纔會這般佈置兵力部署。

稍後,伏泉又看了眼其他的胡奴和被解救的漢人奴隸,胡奴就不說了,與他們相比,石屈突簡直好得不能再好了。至於漢人奴隸,卻是讓伏泉心中一緊,因爲很明顯,胡人奴隸雖受虐待,但起碼能保證四肢健全,有頓飯食。而漢人,卻是悽慘之極,有的人直接都被拷上了鐵鏈,把他們當狗那樣的牲畜智慧,並且,他們骨瘦嶙峋的竹竿身材,那餓得只剩皮包骨頭的模樣,明顯說明了他們連一頓包飯都沒有吃過,甚至恐怕連飯是什麼樣子都沒見見過,可憐之極。

而且,這些漢人呆滯的目光,即使見到了漢軍前來,也沒有太多神色的眼簾,也充分說明了他們經受了什麼樣的摧殘虐待,甚至伏泉望見,好幾個長的不是太好的漢人少女,直接就被他們用鐵鏈套住脖子,雙手也拴住鐵鏈,身子一下光禿禿的,顯然身上也未有幾塊布片遮體,幸好有漢軍尋來了的幾片披風在她們身上,不然一定又是一片悽慘模樣,看着架勢,完全就是把漢女當母狗一般凌辱,實在令人可恨。

一切不用多言,伏泉隨後選來幾名胡人奴隸和漢人奴隸問詢經過,在得到和石屈突相同的回覆以後,心中便已經有了計較,那就是鮮卑人做的事情,必須血債血償才行,否則,他這個大漢將軍也就不用再出塞遠征了。

只是,如何血債血償,也是有計較的,本來一開始,伏泉就準備在這些投降的鮮卑人裡,選取女人不殺外,其他全部如同他當年在幽州一樣,全部坑殺,管他們之中有老弱婦孺又如何,對伏泉而言,也只是殺了一些沒有任何價值的胡人而已。

不過,當伏泉望見不遠處,那種殘破的受降城,和城上張弓搭箭,守衛的鮮卑兵卒時,一絲想法就出現在他心中,即使是要殺了這羣鮮卑人,那也得要將他們的所有價值全部榨乾淨才行,否則,單純的屠殺還浪費了他麾下兵卒的體力和軍械。

遠處的受降城上,西部鮮卑以置鞬落羅爲首的大小貴族,此刻聚集在城樓上,宛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討論着如何防禦漢朝軍隊的進攻。

漢軍竟然在他們部落兵馬稀少的時候強攻,顯然出乎他們的意料,而且城外那似乎有數萬人的漢軍,真是讓他們如坐鍼氈,畢竟城內算上鮮卑能上戰場征戰的婦女奴隸,也就不足三千人。

雖然鮮卑人有受降城池在手,但是隨着這城池年久失修,也不知能堅守多久,最關鍵的是,當初漢朝在此築城,並沒有當做大城建造,因此只要漢軍敢用人命填,但搭配上像雲梯這樣的簡易攻城器械,對他們而言,這就真的是滅頂之災了。

“大人!大人!快看,城外有異!”

守城兵卒的呼喊,很快便吸引了這些鮮卑貴族的注意力,置鞬落羅當先往城牆走去,隨後便隨着兵卒所指,很快便看到城外的情景。

只見,城牆之下,還有數百上前的鮮卑人,窩在城牆上,此時城樓上的鮮卑兵卒也是想出了辦法,來解救自己的同族。他們用結實的繩子和寬大的吊籃一起,放到城下,將那些鮮卑同族慢慢拉上城頭,這樣做雖然費力氣,但是總歸可以不用開門就能將人帶入城內,慢慢的增加城內的有生力量。

當然,這樣做效率肯定很低,因此城下依然有不少鮮卑人,不斷的敲着緊閉的城門,希望城內的同族放他們入城。

然而,遠處漢軍騎兵肆意的遊蕩,根本不可能讓城樓上的鮮卑人敢做出這樣的舉動,誰都明白,漢軍之所以不來俘虜城下的鮮卑人,除了因爲害怕城樓上鮮卑兵卒的箭矢給自己造成傷亡,另外就是因爲他們想要城內的鮮卑人自己開城,到時候漢軍的鐵騎就可以趁着受降城開門的空當,衝殺進城中,直接破城。

鮮卑人不傻,因此他們寧願靠着在弓箭的保護下,慢慢將自己的族人拉上城去,也不會選擇開城門。只是,當對面漢軍驅趕着數千鮮卑人,一步一步的靠近受降城時,一絲不詳的氣息籠罩在所有鮮卑人的心頭。

城外,漢軍密密麻麻的抵進,他們手中的火把直接照亮了整座受降城方圓數裡,鮮卑人這纔看清,漢軍約有近兩萬人,是他們兵力的數倍有餘。

此時,只見無數漢軍弓弩手,手持弓弩,在背後瞄準那些鮮卑人,而在鮮卑人四周,漢軍的長矛兵們,正拿着手中的長武器驅趕着那些鮮卑人往受降城而去。

最讓城頭鮮卑人吃驚的是,那些他們被漢軍驅趕的鮮卑同族們,此刻正抱着幾個木製的巨大的攻城槌。而看他們的模樣,正慢慢的推動那足可以經過幾十上百次擊打,就可以將他們的城門撞飛的攻城利器,向着受降城抵進。

很顯然,漢軍成了魔鬼,他們要讓鮮卑人做他們攻城的消耗品,要用鮮卑的俘虜當破城的炮灰……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二章 伏完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二章 伏完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