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

光和三年十一月,洛河之北,雒陽北效,祀祇之壇,一片肅穆。

大漢皇帝劉宏上午便率雒陽城中百官公卿,羽林郎、虎賁郎等一衆宮中的郎官,並京師所剩北軍兵馬,齊齊集結於北效,等待着早已傳了消息,今日將進京獻俘的漢軍將士。

黑甲紅袍的漢軍兵卒,一眼望不見邊,挺身肅立,面容肅穆,翹首等待着勝利之兵。之所以將京師兵馬大半集結,除了爲了在北效獻俘祭天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備外兵了,畢竟雖然這次獻俘的都是大漢得勝之師,但是縱然如此,對於外兵入京,即使皇帝再信任對方將帥兵卒,也得做好萬全之策,無論對方人數多寡,皆是如此。

這次出塞作戰,取得了自先帝以來,鮮卑崛起肆掠邊塞後,前所未有的大勝,即使這些漢軍沒有出塞,但也並不代表雒陽的兵卒沒有想法。當然,現在大漢得勝,他們最多也就只能被調來北效值守,顯然是沒有其他機會去立功了,不過能有幸目睹今日盛況,至少也能以後和子孫吹噓不是?

將要至午時許,西北方向的上空,突然煙塵飛舞,還未等衆人看清遠方出了何事,卻見一黑甲鐵騎,絕騎而來。

那黑甲騎士到了之後,勒馬停留,然後下馬向等待已久的皇帝劉宏行禮道:“啓稟陛下,得勝大軍已至北效。”

話音剛落,便聽早就有些等得不耐煩的皇帝劉宏道:“善!諸卿與朕迎吾大漢王師!”

“諾!”

百官公卿,齊齊一拜道,隨後便隨劉宏下了祭壇,直往西北方向,迎接漢軍歸來王師。

過了不久,西北遠方,近七千前來獻俘的漢軍,終是感到了北效地點。人人臉上多有疲憊之色,不過想到之後他們將要在大漢京師,受到大漢國最有權勢的皇帝的賞賜時,眼中都有一股興奮之色,倒是在精神上看不出那股疲憊。

“臣泉見過陛下!”

“臣昶見過陛下!”

……

自伏泉、張昶二人下馬行禮覲見後,漢軍其餘將士也是紛紛行禮,一時間只見黑色的鐵甲洪流此起彼伏,漢軍將士的喊聲連天空也被震徹。

“諸將士免禮!”皇帝劉宏對衆人喊道,待衆將士起身後,這才道:“此戰乃諸君奮勇殺敵之功,大漢興盛,多賴諸君也!來人,奏樂!”

少府的樂師們也奏響了著名的詩經樂曲《小雅·出車》,激揚向上的樂曲,帶着絲絲的悲壯與哀傷,如泣如訴。

然後,便聽到隨着樂曲起伏,少府早就準備的一些人,跟着樂曲,也開始輕輕吟唱起來。

“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伕,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我出我車,於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僕伕況瘁。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於襄。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啓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這段話出自《小雅·出車》,是西周“宣王中興”時,周宣王時的大夫尹吉甫在南仲出征玁狁平定敵國凱旋而歸之後,奉周宣王之命寫的一篇詩歌。詩的含義爲的是稱頌天子的功德與英明,同時也反映了戰事的艱苦和統帥南仲的英勇與忠心,表達了出征的在外的思念,也描寫了得勝的喜悅。

現在用在此處,自然是作爲漢軍戰勝鮮卑之後,作爲紀念勝利的曲目而已。其實,那詩歌唱到中途,不止是少府的人在吟唱,剛剛得勝歸來的很多漢軍將士,也是不由自主的跟着吟唱,此情此景,心中激動興奮之情難以言表,自然要尋找途徑宣泄自己心裡想法了。

待奏樂結束,劉宏看了眼漢軍將士道:“此番大軍出塞,將士辛勞,數萬漢家男兒沉屍塞外,皆大漢忠魂也!”

說完,劉宏像身邊一看,很快,便有幾名舉着靈幡的太常官吏走出,在樂師又一番傷感的樂曲中,低沉的吟唱道:“魂兮歸來!去君之恆幹,何爲四方些?舍君之樂處,而離彼不祥些!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彼皆習之,魂往必釋些。歸來兮!不可以託些。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

這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子屈原所作的著名的詩《招魂》,大意是指引英靈魂魄迴歸故里桑梓的詩句,漢家雖然暫時沒有將那些在塞外戰場戰死的袍澤屍體帶回,但並不代表這招魂儀式不做。

待這些儀式做完,獻俘儀式便開始了,在劉宏拿着早就草擬好的詔書,登壇祭天禱告,只聽他道:“惟光和三年冬十一月,漢伐鮮卑……”

之後,劉宏將記載禱告詞的紙張落入熊熊烈火中時,獻俘儀式正式開始。

先是漢軍象徵性的將精心挑選出來的牛羊馬匹,一一趕到祭壇之外,展示着漢軍武力征服獲得的戰利品。

漢軍兵卒一邊驅趕牲畜的時候,伏泉也在一邊喊道:“啓稟陛下,此番漢伐鮮卑,俘鮮卑牲畜二十餘萬……”

說完,劉宏聽了連連點頭,心中也鬆了一口氣,此番出動了大漢大半精銳出塞遠征,花費的錢糧不計其數,可以說直接將他作爲私房錢庫的西邸幾乎都打光了。有時候,他也終於明白爲什麼桓帝不作家居,寧願省着錢去給段熲征討羌人的原因,實在是打仗太費錢了。

這次漢軍雖然勝了鮮卑,徹底將自先帝桓帝以來,漢對鮮卑的窘境逆轉,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沉重的。即使此番大戰繳獲的牲畜很多,價值不菲,但真要算起來,這些東西,顯然不可能盡數填平大戰之後所需要的各式花費。

畢竟,三邊和京師漢軍就共計損失了萬餘人,主要是伏泉和張奐麾下的兵馬,而其他被漢朝徵召的羌胡等異族僕從軍,陣亡的也更不少,還不要說那些受傷殘疾的兵卒。雖然漢軍此戰是真的徹底打碎了鮮卑崛起的希望,甚至於將鮮卑剩下的多數不敢投降漢軍的兵卒徹底驅逐出草原,但這一戰漢軍所花費的錢糧也是不計其數,恐怕三邊數年之內都要因此休養生息了,就算有漢軍繳獲的那些牛馬牲畜,也估計很難彌補損失。

ωwш ☢TTKΛN ☢CΟ

之後,在參觀戰利品以後,鮮卑特選的戰俘便在漢軍的押送下,走向祭壇,他們都是漢軍挑選的一些俘虜的鮮卑貴族首領。當然,伏泉一路以來實行的都是殺光的屠戮政策,這些俘虜自然後來何進的幷州軍和宋酆的幽州軍,清理草原鮮卑餘孽之後,送來的俘虜,否則,恐怕這場獻俘儀式,恐怕根本就沒有什麼鮮卑俘虜了。

只見,祭壇之內,在衆人眼中,那些往日裡不可一世,絲毫不在乎漢軍的鮮卑俘虜們,此刻正顫慄的被漢軍綁縛後,強制壓在地上,面色惶恐的看着漢國皇帝,口中用胡語或者他們會的簡單漢語求饒,因爲這種儀式,他們這些草原鮮卑人也經常幹過,自然知道漢朝人要用他們做什麼。

祭壇之上,劉宏冷冷的看了眼這些異族人,其實說來年幼時便長於深宮的他,對於這些鮮卑人,並沒有什麼恨意,畢竟,所謂的國仇家恨,在他這個自幼便生活在太監和宮女掌握下的孩子而言,還是不能深刻體會到。

不過,因爲劉宏繼承的是桓帝的社稷,一來是爲了桓帝當年未盡的事業,另一方面就是爲了向那些對他執政以來,不斷挑釁他的百官,證明自己的能力,纔會發動這場戰爭。

如今,戰爭結束,劉宏自然沒有任何理由,留下這些鮮卑人的性命,只見他對着面前那些被綁縛着身體的鮮卑俘虜大喊道:“行禮!”

一句話出,宣佈了這些鮮卑俘虜的命運,頓時,那些能聽懂漢話的鮮卑俘虜,立即就露出一抹驚恐狀,不斷用自己被綁縛的身體反抗,可惜一切都是徒勞的。

“行刑!”在一聲大喝之後,早就準備好的劊子手們。拿起手中的屠刀,對着跪倒在地的鮮卑人,砍去。

頃刻間,鮮血染遍祀祇之地,數十顆人頭騰空躍起,而與此同時,卻是無數文武百官,以及漢軍將士齊齊行禮大喊道:“陛下萬歲,大漢永盛!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見到麾下文武如此,劉宏哈哈大笑,然後對太常執行獻俘的官吏道:“執蠻夷之頭往太廟!”

“諾!”

只見數名太常官吏齊齊行禮迴應,然後哪起地上的鮮卑貴族人頭,並着他們早已準備好的鮮卑大人和連的首級,送往祭壇不遠處的明堂裡。

所謂的明堂,便是王朝先祖之宗廟,在夏朝時稱爲“世室”,殷商時稱爲“重屋”,周稱爲“明堂”,至今,則稱之爲“太廟”。

望着那些被漢軍獻人頭入太廟祭祀先祖的鮮卑貴族,伏泉心中不由鬆了一口氣,好在此番漢軍作戰的主帥是自己,選擇獻俘人員的也是自己。不然若是慕容拔被其他人選了,慕容拔成爲漢軍刀下的獻俘頭顱的話,恐怕自己剛剛納爲小妾的慕容水蘇,會成爲自己附中的定時炸彈。

此時,獻俘儀式便到了尾聲,接下來要進行的,自然是對此番參戰漢軍的封賞了。

只見,隨着劉宏一番點頭,其身旁的中常侍張讓,便拿起手中早就起草好的詔書道:“光和三年……漢軍出塞……鏖戰數久……漢軍勝鮮卑,特詔:封巴郡太守泉爲陽都侯,加食邑萬戶,涼州刺史奐……追封新豐縣侯、越騎校尉熲爲太傅……”

冗長的詔書被張讓一一念完,從活下來的到死了的漢軍將士,一一都被封賞,在他念完後,一衆漢軍將士,也都齊齊行禮道:“謝陛下隆恩!”

不過,有人感激,卻有人非要作祟,卻見那第一個被冊封,明顯得功最大的伏泉,突然向劉宏行禮道:“啓稟陛下,萬戶侯爵,臣不敢受!望陛下收回成命……”

這話說完,頓時令得在場漢朝文武驚訝萬分,就是在劉宏一旁,帶着自己親眷劉華等人出席的伏完,在聽到自己侄子又要做出一些他看不懂的事情時,也是先是一愣,隨後大怒,恨不得現在就要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帶回家去好好教導。

只見,隨着劉宏一番點頭,其身旁的中常侍張讓,便拿起手中早就起草好的詔書道:“光和三年……漢軍出塞……鏖戰數久……漢軍勝鮮卑,特詔:封巴郡太守泉爲陽都侯,加食邑萬戶,涼州刺史奐……追封新豐縣侯、越騎校尉熲爲太傅……”

冗長的詔書被張讓一一念完,從活下來的到死了的漢軍將士,一一都被封賞,在他念完後,一衆漢軍將士,也都齊齊行禮道:“謝陛下隆恩!”

不過,有人感激,卻有人非要作祟,卻見那第一個被冊封,明顯得功最大的伏泉,突然向劉宏行禮道:“啓稟陛下,萬戶侯爵,臣不敢受!望陛下收回成命……”

這話說完,頓時令得在場漢朝文武驚訝萬分,就是在劉宏一旁,帶着自己親眷劉華等人出席的伏完,在聽到自己侄子又要做出一些他看不懂的事情時,也是先是一愣,隨後大怒,恨不得現在就要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帶回家去好好教導。

這話說完,頓時令得在場漢朝文武驚訝萬分,就是在劉宏一旁,帶着自己親眷劉華等人出席的伏完,在聽到自己侄子又要做出一些他看不懂的事情時,也是先是一愣,隨後大怒,恨不得現在就要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帶回家去好好教導。

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三章 鄭颯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二十章 人情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六章 瘟疫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東虎戰武聖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
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三章 鄭颯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二十章 人情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六章 瘟疫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東虎戰武聖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