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

大婚之事已畢,伏泉和劉葭這對年齡在大漢朝來說,年齡差偏大的新人,也是難有休息機會,畢竟按照禮儀,婚後還要拜見雙方親人以及祭祖等等。

故而,那段日子裡,伏泉不是帶着劉葭去不其侯府拜見在京的唯一宗親伏完一系,便是去皇宮內和京師其他的劉氏宗室近支拜訪。

期間,也是拜訪了伏泉曾經的情人劉堅,不過隨着劉堅人老色衰,伏泉和她除了偶爾劉堅來府裡打着探親名義看望桃桃見面,也沒有什麼私下會面了。

這次帶着劉葭去拜訪劉堅,伏泉雖然面色平靜,但是心裡也是尷尬,總有一種帶着正妻見小三的感覺。

不過,好在隨着這些年的冷淡,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淡了,劉堅除了心繫桃桃以外,對於伏泉也沒什麼臉色了,因此除了熱情接待劉葭這個宗室晚輩,說些家長裡短的話外,就是把伏泉晾在一邊,完全不顧及他那驃騎將軍的身份。

對比,伏泉只能眼觀鼻,鼻觀心的故作視而不見的忍受着,誰叫兩人之間有那關係,雖然感情淡了,但是伏泉也不會說去因這種小事去對付劉堅的。

更何況劉堅此舉,配合着她話語裡時不時傳授劉葭的馭夫之術,伏泉十分懷疑劉堅是故意給自己看的,想要報復自己,畢竟,終究說來兩人之間也是有不少歡愉的情分在,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會因爲生活的某些事情而減弱的。

處理完京中諸事,伏泉然後便是命家僕整備好馬車,帶着驃騎將軍、陽都侯府的一應妻妾子女,回到家鄉琅琊祭祖省親。

其實,京師之中,伏完的府邸裡有臨時祭祀的伏氏先祖的祭堂,往年京師的伏氏族人,都是在這祭祀先祖的。

否則,琅琊伏氏祖地離京師一千餘里,這真要每逢節日,都要回鄉祭祖,真這樣的話,想要在仕途上有寸進,那不是連黃花菜都要涼了嗎?

雖說大漢以孝治天下,但是這用到仕途上,該能縮減的東西,也都要縮減才行,真要滿朝官吏都爲了個“孝”字,不做事的話,這大漢國的行政體系,其實也就完了。

本來,若是納妾,比如將卞縈、杜白她們收入房中,就沒有這告祖的麻煩事情,最多也只是需要去不其侯府的家廟裡告祭一聲也就罷了。

可是,劉葭不同,不說她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就是她公主的身份,也由不得伏泉不按照規矩辦事,回鄉循禮祭祖。

因女眷太多,一行人用了近一個月功夫,纔到目的地,到得琅琊後,他們自然是受到了當地官吏的熱烈迎接。畢竟,伏泉和劉葭身份都不一般,雖然是有些“老夫少妻”,年齡相差了十餘歲,但一個是權傾朝野的驃騎將軍,一個是先帝獨女,當今皇帝的親姐,由不得他們在各方面不接待細緻,否則若是處事接待不周,被皇帝知曉,他們這些臣子還能有好結果吃?不說其他,就是上計考評的時候,一個辦事糊塗的評價,那是絕對逃不掉的。

在不其侯封國內,伏泉帶着劉葭見過諸位伏氏親長,這些人有些祖輩餘蔭,無不是青、徐二地聞名的學者大儒。

只是,很顯然,伏泉這輩子多是住在京師,對於祖地琅琊都沒有什麼印象,又如何對這些都是幼年時候見面的長輩有太多印象呢?

和這些長輩強帶尊敬和歡笑,除了一起祭祖,還要一一登門拜見,敷衍了好幾日,方纔讓伏泉鬆了一口氣。

這種感覺,伏泉覺得,就像前世帶着新婚妻子,去見那些根本不常聯繫,卻突然冒出來的七大姑、八大姨那樣難受,明明就沒有那麼親的聯繫了,卻還要裝得像是天天都見面一樣親密,真是虛僞的很啊!

祭祀完祖廟,用了約莫半月功夫,總算把該辦的事情解決,伏泉和劉葭告別各位長輩,這才帶着衆人回京。

一來一回,卻也是耗時了三月有餘,來回顛簸,莫說是府裡的女眷孩子受不了,就是還經常騎馬的伏泉,也是有些受不住。

當然,這般折騰,對伏泉而言,也不全是無用之功。畢竟,他除了完成了祭祖這必須做的事情外,沿路也在觀察州郡地方世族豪強的實力,終究隨着這三年他不斷有意無意的在中、基層提拔寒門士人,而將朝中高位多給予世族豪強,各地世族豪強的勢力也隨着他們在當地官署的勢力銳減,而不斷減弱。

自古世族豪強勢力壯大,最根本的原因無外乎官商勾結,盤剝地方而已,若是沒有當地官府的支持,那些世族豪強勢力,又怎麼可能一步步壯大呢?因此,伏泉直接將他們的地方根基一步步拔除,自然可以隨着時間流逝,慢慢將他們削弱於無形了。

至於讓世族豪強中人掌握朝中高層,看似國家大事,多由世族豪強中人接手,讓他們提出有利於他們的建議,可是,不要忘了,這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的手裡。

而皇帝劉崇現在雖然漸漸執政,但是聽從建議還是伏泉和三公,可是如今三公司徒是伏泉伯父,太尉又是天下人都認爲的伏泉老丈人,最終那些有利於世族豪強的提議,在下詔時候會被削弱多少,完全就看伏泉的意思。

因此,可以說從上到下,世族豪強都沒伏泉通吃了,他們縱然意識到這些,想要反抗,但是伏泉掌控天下兵馬,又有曾經的袁紹帶領黨人頑固者謀逆之事,前車之鑑在此,終究還是沒人敢真正的動刀兵,只能任由伏泉慢慢溫水煮青蛙般的將他們宰割。

回京師將驃騎將軍府這些日子所積累的必須處理的案牘,處理完後,伏泉稍得清閒,便又將目光轉移到繼續對付世族豪強上來。

有着前番去琅琊一路上的觀察,伏泉知道,在地方上,世族豪強逐漸失去對官府的掌控後,他可以實行下一步計劃了。

這一次,伏泉準備將削弱點,放在另一個打擊各地世族豪強的點子上,那就是收回如今被各地世族豪強壟斷的鹽鐵之利。

前漢初時,大漢開放鹽鐵民營,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後來到漢武帝時,戰事連連,迫於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

本朝立國,因鹽鐵專賣隨着各地世家大族,掌握地方資源,私賣甚重,所以前漢國策鹽鐵專賣早已名存實亡。

後來,因爲經營鹽鐵已經是是官、私並存的形式,而且官府販**例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提,民間卻是佔據了絕對優勢,因此本朝直接取消鹽鐵專賣,實行徵稅制,藉由民間的大宗量的鹽鐵貨物貿易,獲取稅收以養國。

可是,到了今日,各地所收鹽鐵之稅,日益減少,可以說本來應該佔據朝廷稅收大頭的鹽鐵稅,幾乎是只剩下一點兒湯水到朝廷手裡。

本朝之所以如此府庫空虛,財政一直赤字,除了因爲漢羌百年大戰,拖垮了大漢以外,這些朝廷該得到的稅收,日漸被下面世族豪強私吞,自然也是關鍵。

至於證據,只提幷州一地便可,雖然幷州是邊塞苦寒之地,土地貧瘠,但並不代表它就該窮,甚至每年都要冀、兗二州接濟,方可度日,畢竟,幷州可是大漢有數的鹽鐵大州。

幷州九郡,太原、雁門、五原、朔方、西河、上郡,此六郡多產鹽,尤以太原郡爲最,出鹽極多,亦產鐵,按理再窮困,也絕對不會到州郡府庫連維持數萬邊軍日常所需都不到的地步,畢竟本朝不是不知道鹽鐵貿易巨大,對其可是一直課以重稅的。

而且,民間能經營鹽鐵的,可都不是小民經營,而是地方世族豪強,朝廷對他們,也只能指派專門人員監督、收稅。

然而,就是如此,伏泉翻閱他派人找來的,大漢往年各地的鹽鐵記錄,發覺各地的稅錢都是少得可憐,而且是越來越少。

中間緣故,不問亦知,肯定是監督收稅者,與地方世族豪強狼狽爲奸,損公肥私,竊取國家利益爲己有。

歷朝歷代,乃至後世,鹽、鐵其實都是屬於國有重要資源,而後漢世族豪強竟能直接壟斷鹽鐵之利,勢力之盛,由此可見一二。

所以想想後漢那些能靠着越來越少的稅收,連番支持國家大戰,還能不斷壓制周邊異族的皇帝,是多麼的不容易,也難怪會出了幾個見錢如命的皇帝,實在是朝廷真的越來越窮了。

不過,即使如此,後漢也未和明末那般,收不到稅,只能加重田賦而亡國,亦可見爲何“漢獨以強亡”?

伏泉而今是已經掌控天下,鹽鐵之利,貿易巨大,而且他在邊地實行屯田,現在還是投入多,回報少的時候,自然不能見該到手的錢財白白流失,所以遂動了收回鹽池的心思。

朝會日,伏泉便上奏收回鹽鐵官營,此話一出,立刻便引得滿朝世族豪強出身的高官激烈反對,其中,猶以司空楊彪反應最甚,毫無疑問,身爲頂級門閥的弘農楊氏,必然在弘農或者附近擁有當地鹽池利益。

至於爲何楊彪會爲司空,卻是因爲原來的司空馬日磾因爲去年穰災而被罷免,而後便換了到了資歷的楊彪爲三公,也由此,弘農楊氏也是繼已經勢衰的汝南袁氏之後,第二個完成大漢四世三公的家族。

其實,本來穰災,不少世族豪強出身的朝臣有意拿下蔡邕,換另一個懂軍事的資歷夠的人,來頂替。不過,這被伏泉強行入宮,找了皇帝、太后拒絕,而後是堅決的拿下了在司空位置上做得很好的馬日磾。

究其原因,是這位大漢的皇親貴族,這幾年得勢,已經有些和自己面善心不和了,再加上伏泉有些跋扈朝堂,爲政有意提拔寒門,打壓世族豪強,馬日磾身爲大漢一流門閥右扶風茂陵馬氏的掌控人,又如何還能和伏泉保持以前二人的親密關係?

大儒也是人,也是要考慮家族利益的,再加上朝中其他高官的支持,因此根本不用想,他們會聯合,對付伏泉的諸般削弱他們的舉動。

因此,馬日磾不可留,而伏完作爲伏泉伯父,在司空之位必須留下,蔡邕更是伏泉用來搪塞朝官的軍事傀儡,又有蔡琰的緣故,自然也得留下,所以這一切自然就成了定居。

只是,讓伏泉沒料到,他拿下了馬日磾,卻讓楊彪這狐狸冒頭了,雖然知道楊彪是肯定能當三公的,但是讓他在這局勢上位,確實令伏泉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伏泉也沒辦法,畢竟,三公不是別的職務,朝臣有資歷爲三公的就那幾個,而楊彪也是天子劉崇的四個帝師裡,唯一一個沒有成爲三公的。所以,伏泉就算強硬阻止,也不可能打帝師的招牌,忤逆小皇帝的意思,只能同意楊彪繼任爲司空。

而隨着楊彪爲司空,弘農楊氏四世三公的局面形成,自然作爲世族豪強一員,楊彪接過馬日磾的大旗,繼續團結朝堂的其他高官,對於伏泉各項削弱世族利益的政策,各種反對和敵視了。

因此,這纔有伏泉剛剛提出收回鹽鐵官營,就被朝堂高管羣起而攻的事情了,畢竟,這朝廷收回鹽鐵的利潤,無異於將大量世家豪族取之不盡的財富,一下子抽乾。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三章 鄭颯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方異動已先開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五百一十三章 無地百姓出塞屯田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六章 瘟疫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三章 鄭颯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方異動已先開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五百一十三章 無地百姓出塞屯田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六章 瘟疫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