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

中了審配“奸計”,無論是伏泉,還是皇甫嵩都無心逗留鄴城,翌日,便繼續行軍。大軍北上,離開魏郡,進入鉅鹿郡,過了數日,終於到達下曲陽縣城外的漢軍大營。

自董卓治罪,漢軍軍營實際最大將領,原本的副將護烏桓中郎將宗員,率領一干將領出營迎接新任主將皇甫嵩和副將伏泉,主要將領包括盧植的幽州系、本地的冀州系、董卓的涼州系及京都五校士和天下諸郡兵。

踏入軍營,與各部將領一番相互熟識後,伏泉便察覺有異。其中幽州系的將領滿身輕鬆,似乎知道皇甫嵩是主將,也無太多畏懼之心,而且幽州系的一干將領內,伏泉並未見到公孫瓚其人,甚至他在幽州爲官時,所知的有名將領,竟然全然缺席此列,問明緣由,皆言軍務纏身,不便前來,着實透着不少古怪。

終究,如果其他幽州系將領未來,伏泉還能理解,可是公孫瓚不來,這可就太奇怪了。畢竟,說到底,公孫瓚還是自己故吏出身,就算和自己有些矛盾,而且他軍務再纏身,但最起碼也得派人來和自己道個安纔是。

這可是一點兒都不符合歷史上,那個成爲北方梟雄前,十分注重名聲,爲送犯罪的故主,在自己祖墳面前,喊出“昔爲人子,今爲人臣,當詣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的公孫伯珪啊!

至於其餘各地兵馬將領,明顯比幽州繫好多,首先精神飽滿狀態就不一樣,見到已經成名的皇甫嵩、伏泉二人,都顯得更加精神。特別是涼州系將領,見了皇甫嵩後,雖然前番在董卓指揮下,累戰不勝,但是依舊有股邊兵的銳氣尚在,顯然其志未衰。

見此,伏泉根據前番所得情報,這才恍然,恐怕幽州系兵將如此,還是和董卓替換盧植,而如今皇甫嵩替換董卓不無關係。

如果替換董卓的是其他人,不是皇甫嵩,哪怕是像朱儁那樣的南方人也好,恐怕幽州系將領都不會像今天這樣,如此無所謂,完全不在意這是軍中一樣。

畢竟,皇甫嵩和董卓都是涼州人,就算朝廷換了主將,對於幽州系的將領而言,即使平定了冀州太平道黃巾蛾賊,他們依舊沒有太多功勞可分,自然,不會對皇甫嵩這新任漢軍主將有太多好感。

想必,這也是皇甫嵩進了軍營以後,見到幽州系諸將樣貌,甚至大半幽州系將領缺席,並未動怒的原因,實在是動怒了又如何?盧植一事冤屈甚大,皇甫嵩自己也盧植也有交情,自然不敢過分逼迫其舊部,更何況,這件事情,從一開始,涼州人就理虧,只要現在幽州系兵將不在軍營鬧事,恐怕涼州兵將都謝天謝地了。

宗員乃是荊州南陽人,南陽宗氏亦爲當地大族,祖輩那是開國大將宗佻,是當年隨光武帝劉秀突破新朝大軍重圍的昆陽十三騎之一。而宗佻之弟宗廣,在世祖光武即位時期,任尚書令,此後家族依靠祖輩餘蔭,紮根南陽,教育族中子弟經學武略,世代將相名臣不絕。

卻說皇甫嵩被領到了中軍大帳後,拉着宗員之手,笑着說道:“將軍辛苦,軍中諸般事宜,皆難爲將軍!”

護烏桓中郎將宗員聞之一愣,隨即明白過來皇甫嵩何意,只能苦笑搖頭回道:“盧中郎一事,朝廷處斷不公,北方諸兵將這般,已是剋制之極,望皇甫中郎勿怒。”

盧中郎自然就是盧植,宗員知道,皇甫嵩此言,卻是因爲他在董卓領兵及被罷免時,將軍中的幽州系兵將彈壓住,沒讓他們因爲盧植治罪一事,鬧出譁變等大事。畢竟,這種信任主將被無端迫害的事情,最容易使得這些爲主將賣命的兵將,走入不歸路,而宗員作爲盧植之後,最大的幽州系將領,能壓制住幽州軍兵將,其中辛苦,懂兵之人皆知,更何況,宗員還是幽州本地將領,而是南方外地將領,能將本地的幽州兵控制,這份能力值得皇甫嵩答謝其人。

皇甫嵩之後也是嘆了一口氣道:“此中緣故,孤已盡知,盧中郎必將救之!”

數道敏銳的目光在皇甫嵩話語落下後,不斷掃視他身上,伏泉在皇甫嵩一側,都敢感受到其中的炙熱,夾雜着疑惑,似乎還有一絲的憤怒。

伏泉隨着目光方向望去,卻是見到那是從在場所來的幽州系將領中傳來,殊爲詫異。大概,他們也是在爲皇甫嵩拿了原本屬於盧植的功勞,而感到憤怒,又爲皇甫嵩剛纔所說他將要救盧植而感到炙熱和不解疑惑。

當然,具體皇甫嵩,將如何解救盧植,調解軍中幽州系兵將氣氛,伏泉不得而知,反正軍中諸將一番結識以後,皇甫嵩便令各部還歸本部,待皇甫嵩和伏泉所帶兵馬休整完畢後,再行進攻。

一番休整,兩日後,皇甫嵩下令各部將軍於中軍大帳集結,討論平賊大計,伏泉趕到中軍大帳時,略顯詫異,卻是因爲這兩日裡他基本沒見到的公孫瓚等幽州系主要將領,皆在營中。

見伏泉進來,公孫連忙向其行禮,伏泉坦然受之,也並未說什麼客氣話,故吏向舊主見禮,這是大漢官場常態。除非你是皇帝,否則,壞了禮數,那就是將要面對天下衆人的悠悠之口,自壞名聲,而向後來董卓殺了自己故主袁隗,便是破了大忌,讓得他從一開始在輿論上就敗給了關東的黨人士人。

之後,伏泉稍稍安慰公孫瓚,靠着自己記憶,坦露盧植沒事,記憶裡,盧植一直活到了劉宏死後,所以他肯定無事。

公孫瓚對此只當伏泉寬慰,並未流露太多高興,之後,便爲伏泉引見,認識這幾日裡,伏泉並未見到的幽州系的諸位將領。

除了原本在幽州,伏泉見過的將領以外,大多數將領他都是一掃而過,原因爲何,卻是他們都是歷史上籍籍無名之輩,值不得他多留意。如果這些人,真有因爲時運不濟,而被歷史埋沒之人,以後總會有機會可以看到的。

在這之中,伏泉還遇到自己麾下兵將的親屬,如他的老部下蓋援、易固、田猛等人的族人。這些人見了伏泉,卻是異常親切,也很恭敬,大概是和他們有着一層淵源,雖說那些老部下,因爲能力問題,都被伏泉放置在別軍,也都未進入到如今伏泉軍中的頂級,但畢竟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所以伏泉還是和他們聊了不少。

不過,待公孫瓚介紹到一個名叫徐榮的幽州將領時,伏泉才留意正視此人。想來,這位就是傳說中先敗曹操,後敗孫堅的大將,可惜,也是時運不好,此番,若有機會,倒是可以納入自己帳下聽命。

徐榮年歲已過三旬,軀體粗壯,臉如紫銅,留着一撇長鬚,身上散發着一股冷若冰霜的沉着氣息,一看就是拙於言行之人。通常這種人,都有一定的才能,他們更願意埋頭做事,聽從上官命令,最好的完成任務,這種人不善於勾心鬥角,是每個君主都頗愛的人才,難怪他能在王允那老陰謀家清算下,免於一劫。

“都鄉侯、左中郎將至!”

隨着中軍營帳外,漢軍兵卒一聲大喊,皇甫嵩手持節,走入營中,衆人按照官職,依次分列左右。

一番客套虛禮後,皇甫嵩直接進入正題,下令明日起兵,大軍放棄董卓計劃,率兵繼續使用盧植所留計策,圍攻廣宗縣城,先破太平道黃巾蛾賊首領,“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張角部,將黃巾蛾賊的希望滅除,之後再克下曲陽城,攻打張角弟,“地公將軍”張寶部。

這番提議,有人贊同,自然有人不贊同,贊同者原因很多,有盧植計策很好,也有想用實施盧植計策,來挽回功勞的。而不贊同者,原因卻只有一個,因爲這是全盤否定董卓的計劃,使得現在董卓走後,他們一切努力都化爲泡影,當然,這些人只有那些被董卓從河東和涼州帶來的涼州軍兵將。

“皇甫中郎此言何意,董中郎所留計策甚妙,只需依計而行,克拔下曲陽城,何需轉道廣宗?盧中郎……”當下,便有一少年人,用涼州口音十分紈絝的喝道,伏泉循聲望去,這人卻是他熟人,他正是昔年征討鮮卑時,自己認識的涼州少年武將才俊之一的胡封。

“胡鬧!住口!”不過,胡封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他身邊一個長相不算英俊,卻十分有威嚴的中年漢子喝罵。

隨後,那中年漢子向皇甫嵩請罪道:“邊地之人,不識禮數,望皇甫中郎勿怪!”

只是這人話語裡,卻並未有太多責備的語氣,卻是十分令人疑惑,而且他說胡封出身邊地,這也不是在變相的說皇甫嵩這個同樣出身邊地的人,不知禮數嗎?

細細看之,這人其實還有幾分模樣和胡封相似,就是身上那股戰場的殺氣,從裡到外,油然而生。胡封這所歷戰事不多的少年屯長和其相比,顯然太多幼稚,這人乃是李傕,董卓舊部,伏泉第一次見到時,心裡也是暗道,果然外甥有時候長得像舅舅,可不是隨便亂說的。

明裡喝斥,暗裡支持,涼州人拆涼州人的臺,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冷場!

氣氛極度尷尬!

大漢名將竟被一少年軍官反駁,而那少年,卻被其舅舅明爲訓罵,其實卻是在袒護,這可是頗有舅甥二人,合夥打臉主將的意思。

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這主將皇甫嵩,卻是和他們一樣,都是出身涼州,現在涼州人卻打涼州自己人的臉,這可是讓在場不少兵將產生了看戲的意思。

皇甫嵩臉色冷清,他雖然早就想過自己下此令,會讓軍中涼州諸軍不滿,只是沒想到這些涼州驕兵悍將,會這麼猖狂,一時間難以接受。

在他看來,以他的叔叔“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的名聲,即使自己做出了有悖於涼州軍利益的事情,這些涼州兵也會明白自己以大局爲重的意思,幫助自己作戰。雖然最後涼州兵將所得到的功勞收益,會少一些,但是早點結束戰事,大家立了功勳,回家安居樂業不更好?

然而,出乎意料,這些涼州兵可不領情,或者說任何一個兵將都不會領情,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到手的功勞會少大半。

正當皇甫嵩準備喝斥李傕、胡封這對舅甥時,早得到皇甫嵩示意,直到大軍作戰計劃,這才願意入營的幽州系兵將,卻是提前出言爲皇甫嵩助威。

“董中郎之計,已有明證,大漢天下精銳,圍攻下曲陽城,兩月不克,此等計策,比之盧中郎之計,相差甚遠……”

只見,公孫瓚一臉恨意的出列反駁,然而話未說完,便聽胡封直接打斷喝道:“若非爾等,今日下曲陽城早當破之,如何會如此?”

“豎子!再敢胡言,吾必殺爾!”

“來就來,真當吾涼州兒郎,怕爾‘白馬長史’之虛名?”

“爾……”

……

“住口!中軍大帳重地,再喧譁者,軍法從事!”

……

營內,陡然之間,火藥味漸重,胡封不知是自己本身天不怕地不怕,還是有人刻意授意,和公孫瓚口舌爭執不斷。言語不斷升級,大有一言不合,直接動刀槍之意,不過,最終都被中軍營帳中,臉色鐵青怒氣十足的皇甫嵩喝斥,不敢再有言語。

當然,言語是沒有了,可是眼神攻勢依舊,胡封那一臉少年英雄傲氣,盯着公孫瓚的樣子,任軍中誰人看到,都不得不暗暗誇獎,李傕其人有個好外甥,小小年紀就敢隨張奐出征塞外征討鮮卑,現在更是不慫公孫瓚這早就闖出明堂的大漢邊將。

其中,那些涼州系的將領,見到胡封這般模樣,都是高興不已,對這涼州的後起之秀,更加看重,畢竟,胡封此舉,可是實實在在的幫了這段時間憋屈的涼州人,出了一口惡氣。

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一百六十九章 袁赦自盡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二百七十七章 盧仙姑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十三章 獎賞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
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一百六十九章 袁赦自盡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二百七十七章 盧仙姑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十三章 獎賞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