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

(通知:新書《明末好國舅》已經上傳,望各位書友收藏關注下,每本新書都是幼苗,希望大家細心呵護,支持泉釋一切)

尉黎城陷,伏德又令漢軍屠城,三日不封刀,當是時,城內家家皆有哀嚎之聲,室室無完人,數萬人喪命。

漢軍再次屠城消息,隨龜茲軍敗的消息,傳至龜茲國內,舉國皆驚,龜茲國內頓時出現一批欲主動歸降大漢的順臣順民,要求龜茲國早降。

只是,龜茲國極端叛漢者不許,或者說不願如此,究其原因,卻是因爲龜茲國其實一直都有一股極端的叛漢勢力,自從前漢時期,就一直不斷謀劃龜茲自立,取消西域都護府和西域長史,每一次西域亂起,其實都會見到這些叛漢自立的勢力的身影。

至於那些欲歸降大漢的臣民,都是以往龜茲國反漢者,一直打壓的存在,他們的先輩都是在大漢於龜茲國境內設立西域都護府的受益者。

畢竟,作爲西域都護府所在,龜茲國自然而然會成爲當年路上絲綢之路的主要繁華所在,這些因大漢通商而發達的受益者家族,自然十分希望龜茲國重新和大漢建交,重開絲綢之路,甚至就是將龜茲國併入大漢,他們也是無所謂的。

終究他們因絲綢之路的開闢,家族早就在數百年間變成純粹的商人,而商人的本質,可沒有國家的概念,只要有利益可圖,並且不傷性命,就是賣了龜茲國,自己變成漢人也是可以的。

不過,隨着這些年來,大漢又與西域失聯,這些絲綢之路的受益者,不可避免的因叛漢者而受損,甚至因此家破人亡,如今,漢朝大軍殺過來,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主要的和談提議者,甚至於如果有人反對,他們不介意去做帶路黨,當然,這也是不得意之舉。

然而,事實是龜茲國反漢者的堅持,也逼得他們必須如此爲之,因爲那些人明白,漢國現在的攻勢,就算他們投降,他們這些以往攪亂西域,背叛漢國的人,也覺得逃不過漢軍的殺戮的。

因此,與其如此,他們還不如誓死抵抗,說不得還可以有機會趕走漢國,他們相信,其他像疏勒、烏孫這些西域大國,絕對不會坐視他們一個一個被漢國消滅的,畢竟,脣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沒人會願意任人宰割的。

只是,他們如果要等到其他西域諸國的救援,明顯要成功拖住漢軍一段時間,否則,剛剛聯合出兵,卻被漢軍大敗的西域諸國,哪裡有足夠的時間去整合兵力呢?

伏德率兵進龜茲國境內時,驚奇的發現,龜茲國除了兵卒駐守城池以外,其他地方可謂是百里無人煙,連昔年西域都護府維護絲綢之路的商道上,也見不到什麼人,這可非常奇怪。

畢竟,就算絲綢之路阻絕,再加上前番漢軍五千騎攪亂龜茲後方的事情,但也不可能讓這些前代遺留的寶貴道路,就此荒廢。

終究這些古道可是大大節約了龜茲國人的交通問題,即使外面不安全,但也不可能連個人影都看不見,畢竟至少有人放牛牧馬纔對,可現在竟然看不到人,這可就非常說明問題了。

很顯然,頑抗的龜茲國肯定對漢軍實行堅壁清野,想要通過後勤上的壓力,迫使漢軍知難而退了。後來伏德和那前番負責擾亂龜茲國後方的五千騎會合後,從他們口中得到的消息,也是證實了他的猜想。

龜茲國爲了對付漢軍,將在外的臣民,全部勒令進入附近城裡,城外不留任何食物和水源,一副要讓漢軍困死在域外絕壁的樣子。

對此,伏德當然知道龜茲國上下爲何這般,還不是因爲他們屢屢叛漢,甚至大漢的勢力被排擠出西域,也和龜茲國有很大關係。

莫看龜茲國兵馬不精,居民不尚武,擅長音樂,舞蹈,著名的龜茲樂舞便發源於此,很難看出他們有實力把大漢排擠出西域,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大漢若非西域都護府所在龜茲國屢屢反叛,又豈能每次都能讓西域成功生亂?

究其原因,龜茲國軍隊的實力不高,但兵甲精良,其自古以來便是西域出產鐵器之地,工匠技術有名之國,正是憑此,就算國中善戰之士少,但也成爲西域大國。

而當初大漢選擇在龜茲立西域都護府,除了此地是西域腹心之地外,也有其地工匠所制鐵器精良的緣故,畢竟招來一些工匠爲西域都護府生產兵器,如此自產自銷,總比大漢千里迢迢從涼州運兵器好不是?

當然,這也無可避免的,導致龜茲國學到了一些漢軍先進兵器的技術,無形之中,增加了他們的實力,讓他們有了對抗大漢的資本,這才能把讓大漢統治西域良久的西域都護府,徹底泯滅於歷史。

至於西域都護府,卻是前漢時在西域設置的管轄機構,是前漢以來西域官階最高的官職,“都護”是漢西域地方最高長官,“秩比二千石”,相當於內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腦太守的副職,掌管軍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設“都護”,實際上與漢代一郡相等。

西域都護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制止外來勢力的侵擾,維護西域地方的社會秩序,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護”統管着大宛以東、烏孫以南的三十多個國家,各國“自譯長、域長、君、監、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確認是漢的官員。

也就是從統治意義上來說,西域自漢以來,便是漢家蕃屬了,後世許多心思不明人,言及西域並非漢家之地,可謂是用心歹毒,若西域非漢屬,何以西域諸王侯官員,皆佩漢印綬?

這也是伏泉命伏德徵西域,漢家皇帝甚至羣臣沒有反對的原因,畢竟從王朝方面來講,徵西域是收復國土,凡是反對者,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和國賊無疑,自然無人敢反對。

當然,西域都護一職,至今已無,唯有西域長史一職,原因說來話長。

前漢時,都護爲加於其他官號上職稱,多以騎都尉領其職、秩比二千石,都護治烏壘城,和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屬都護,都護開幕府。都護職在統領大宛及以東城郭諸國兼督察烏孫、康居等行國,頒行朝廷號令;諸國有亂、得發兵征討。

到新朝末年,西域亂、都護李崇沒於龜茲、遂罷都護。本朝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西域十八國國請復置都護、而光武帝不許。

後來到了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始以陳睦當都護,只是次年,焉耆、龜茲叛,共攻殺陳睦,遂罷都護。

到了漢和帝永元三年,一代名臣班超橫空出世,時爲將兵長的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爲都護,不過西域都護府的駐地卻變爲龜茲國它乾城。

不過,這也沒能保證西域都護的常置,在漢安帝永初元年時,西域再亂、徵禧還、自此大漢不復置都護。至延光二年、以班超之子班勇爲西域長史、復平西域,大漢遂不再設都護一職,只令長史行都護之職。

至今,隨着西域隔絕,大漢國也未曾再置長史一職,自然的,西域之地再無西域都護。

這其中,西域都護府所在的龜茲國,功不可沒,每每西域生亂,其國必然參與其中,這也是西域都護往往不能第一時間平亂,甚至有可能爲外敵所滅的原因,畢竟,內部都亂了,又從何而來的實力平亂?唯有靠着中原出兵,平亂而已。

因此,這也是龜茲國上下,面對伏德的屠城之軍恐懼,卻不敢投降的原因,因爲他們的罪過太大,就是漢軍保證不殺他們,他們也不敢投降。

十一月,漢軍拔烏壘城,攻城出乎意料的順利,原因也很簡單,烏壘城是曾經絲綢之路的受益所在,更是西域都護府初置時的治所所在,城內想要歸順漢軍的人,大有人在,他們作爲內應,迎接漢軍入城,自然可以理解。

這些人就算有城內龜茲守軍的監視,他們也找到機會和漢軍暗通款曲,雙方約定之後,在漢軍圍城時,城內突然生亂,本就勉強抵抗漢軍攻勢的龜茲守軍,在漢軍和城中內應裡應外合之下,立馬敗下陣來。

烏壘拿下,伏德考慮到龜茲國內,降漢之民心可用,並未下屠城令,只是令龜茲內應舉報,將那些負隅頑抗,死命的叛漢分子,全部屠族,以作懲戒。

之後,漢軍進兵龜茲國國都延城,此時延城上下,早已亂做一團,烏壘城快速被攻破,讓得龜茲國反抗分子傻了眼,畢竟,漢軍攻破烏壘城,僅憑烏壘城所囤積的糧食器械,連番征戰的漢軍,就不會有後勤短缺的煩惱了。

若非是知道守城還有一絲機會的話,恐怕延城內的守軍早逃了,不過,在得知烏壘城是因爲龜茲國內應而被攻破後,延城當即開展了一波肅清內奸的行動。

一時間,風聲鶴唳,凡是曾經有過和漢人密切往來的國民,皆被龜茲國反漢君臣,不分青紅皁白殺戮,完全是一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留一內應的勢態。

漢軍圍困延城時,也是才知道這個消息,伏德大怒,龜茲國如此負隅頑抗,簡直不容大漢天威,當即令漢軍打造兵械,猛攻延城,並下令,城破之後,三日不封刀。

已經飽嘗屠城快樂的漢軍,自上而下,都是興奮不已,特別是那些作爲僕從軍西域降胡,尤其他們最爲興奮,前番烏壘城輕而易舉被破,讓他們無法屠城,就已經滿腹牢騷了,現在可以直接屠龜茲國都,哪裡不高興呢?

士氣軍心可用,一切順理成章,漢軍圍城三日,不分晝夜猛攻,龜茲國內最後勉強湊出的三萬餘青壯,根本不是身經百戰的漢軍對手,而且他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戰場,就面對這種強軍,即使作爲守城方,但能有多少實力,自然也就知道了。

第四日凌晨,漢軍再次攻城,龜茲國國都延城告破,漢軍入城後,面對滿目瘡痍的延城,毫不猶豫的開始了屠戮。

與此同時,董卓、曹操這二人的捷報傳來,跟隨鄯善國一起叛漢的且末、小宛二國,亦爲漢軍平定,同時傳來的也有董卓、曹操二人對此二國國都的屠城消息,不過因二國國小,倒不如伏德屠三國國都來的震撼。

自此,伏德所率徵西軍,破五國,屠五都,震驚西域,龜茲國旁危須、姑墨等小國,主動獻表,學山國之例,願自降國號,率部歸漢,永爲漢土漢民。

而伏德也考慮到漢軍出兵久,打下領土太大,也需要時間治理,能夠不廢時間多吞併土地也是好的,當下一面停止徵西軍的腳步,另一面就是接受諸降國的地盤。

此舉,倒是令西域陷入短暫安寧,但這並不意味着和平,西域以西諸國,除主動獻土歸降的國家以外,其餘不願歸降的諸國,爲防止滅國屠城,只能再次聯合自保,紛紛開啓了對抗大漢的軍備競賽。

西域的消息傳到雒陽,伏泉雖然對此意料之中,但也不得不裝出驚訝之色,畢竟滅國屠城這事情,本身就遭受大漢羣臣的忌諱,更何況前漢至今,每次收復西域,大漢都沒做過這種屠戮之事,現在伏德做得這麼徹底,當然要被一些不服他掌權的人說道了。

對此,伏泉一來考慮到連番殺戮,除了激化朝堂矛盾外,也同樣會對接下來漢軍攻略西域產生不好後果;二來,伏德功績已成,鍍金成功,能提前調回中原,便最好調回,畢竟,隨着漢軍屢屢屠城的消息傳播開,接下來漢軍必然會遭遇到頑強抵抗,再留伏德做主將,說不得出現敗績,因此此時讓他脫身,時間剛好。

因此,朝會上,由伏泉上奏,皇帝劉崇應允,召徵西將軍伏德入京爲衛尉,同時,又重設西域都護府,以熟悉西域事爲由,令王鞘爲西域都護,段偎爲長史,令其二人重建大漢西域秩序。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十三章 獎賞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二章 伏完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十三章 獎賞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四百一十七章 時不待本初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十三章 獎賞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二章 伏完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十三章 獎賞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四百一十七章 時不待本初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