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

在接下來的數日裡,整個東萊郡震動了。

先是東萊郡最強大的勢力之一管亥被滅了,萬數兵馬突然出現在東萊郡境內,縱橫諸縣。

很快,所有的東萊人都知道了,朝廷新任的青州牧張遼抵達青州,以東萊郡爲治所,強勢橫掃了境內所有的黃巾和賊寇,搗毀了各處太平道神壇,沒有任何姑息,有妄圖頑抗的全部被斬殺!

整個東萊郡的賊寇和黃巾懵了,根本沒有想到這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往日裡囂張劫掠的東萊郡賊寇要麼被捕殺俘虜,要麼逃到了大海之上或深山之中,在數日之內銷聲匿跡。

而東萊的百姓也一片譁然,如果說他們對新任青州牧剿滅賊寇拍手稱快的話,那對搗毀太平道神壇就褒貶不一了。

廣平縣,管氏塢中,張遼看着從各縣傳來的戰報,旁邊是青州地形圖。

這幾日裡,鮑信、關羽和張飛展開大掃蕩,鮑信兵強馬壯,關羽和張飛勇猛無匹,張遼將自己的親衛也給他們配了一些,加上連弩和陌刀進攻,威力更增。

與此同時,他的斥候和暗影也全部配合打探和傳遞情報,使行動更加順利,貂蟬女扮男裝,在一旁幫他整理情報。

這時,別駕趙戩疾步進來,抱拳作禮:“使君。”

趙戩是張遼此次來青州帶的唯一文臣,這幾日一直帶着人在下面縣鄉暗中查訪,瞭解東萊的民風,以及張遼搗毀神壇所造成的影響。

他少年時曾與叔父避難青州北海七八年,青州可以說就是他的第二故鄉,對這一帶的情況很是瞭解,也認得一些人,這幾日尋找了一些故友鄉親,行事比較方便。

張遼看了一眼趙戩,發現他面帶憂色,不由笑道:“叔茂,情況如何?”

趙戩憂慮道:“剿滅賊寇,人心大快,但搗毀太平道神壇,令很多百姓痛哭流涕,暗中也有人詆譭使君,鼓動百姓,戩恐如此下去,會生亂子。”

“哦?果然有人暗中生亂。”張遼眼裡閃過厲色:“凡是蠱惑百姓作亂的,絕不姑息,告知祝平,全部捉住,反抗者殺,必須剎住東萊這股邪風!”

“使君三思。”趙戩忙道:“東萊郡信奉太平道的百姓太多了,只恐殺之不絕,引起大亂哪。”

張遼搖搖頭:“叔茂不必擔憂,我自有辦法。”

趙戩道:“此事不宜拖延,遲則出亂,使君在東萊將……”

“我在等不其山的消息。”張遼看向東南的不其山方向,那裡是青州東部的最高山,也是未來被道教譽爲洞天福地的嶗山。

趙戩點了點頭,又嘆了口氣:“天下自中平元年以來,已亂有十年,而今卻不見靖平,反而四方日亂,有秦末逐鹿之勢,卻不知何時是頭。”

張遼來到窗前,感受着吹來的寒風,慨然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是如此,大漢雖強盛四百年,卻也難逃衰亡之劫。”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趙戩玩味着這句話,喃喃道:“使君此言大有道理,細思之,自商周春秋戰國以來,大勢俱不離此言也。”

他看向張遼:“卻不知因何而如此分分合合?”

“勢因利分,一個利字而已。”張遼道。

“利?”趙戩有些不解。

人都有長短,趙戩爲人正直,處理政事遊刃有餘,但在遠見卓識方面卻差了些。

張遼解釋道:“此利非小利,乃羣體之利,或爲士大夫之利,或爲豪族之利,或爲庶民之利,所謂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則人心思分,合利大則人心思合。尋常百姓因小利而爭,天下大勢因大利而分,如此而已。”

趙戩凝眉沉思。

張遼手指輕敲着窗櫺:“以當世言之,大漢數百年太平治世,世家門閥鼎盛已極,內掌控官吏察舉,外掌控鹽鐵命脈乃至賦稅、土地與佃戶,利益層層密密難以打破,不過從來都是此消彼長,與世家豪強崛起相對的,則是中央皇權的衰落。當此之時,天子要維護權柄,故而結內宦而行黨錮之禁,本在制約士大夫,但宦官不堪任用,反而更亂。士大夫鄙棄宦官殘暴,故而結外戚而誅之,此亂之始也。

張遼聲音平淡,卻讓趙戩如聞雷霆:“亂局一開,從上到下,人心皆思分,皆思亂。

世家諸侯凡有野心者,無不窺視神器,欲奪取天下,更進一步,此世家思亂!

寒門與商賈小勢力者,久爲世家壓制,亂世徵兆既顯,寒門諸小勢力者逐高低,角逐朝堂,取世家而代之,此寒門思亂!

百姓經歷數百年太平,久忘亂世之害,易爲蠱惑,遇逢災年或壓迫,則爲黃巾之流,至於安定郡縣,宗族鄉親、草莽市井,則易爲州郡守牧所用,此百姓助亂!”

張遼的這番話聽得趙戩神色變幻不定,只感到匪夷所思,但心底又不得不承認張遼說的很有道理,一針見血,振聾發聵。他本以爲只要誅滅權臣,平定叛亂,天下就能安定,如今才知道不是這麼回事。

他神色沉重:“使君,這亂世又該如何平定?”

“自然是要重新劃分天下利益,有兩條道路。”張遼伸出兩根手指:“一條路如同秦末,項羽聚六國貴族,高祖以白身相爭,最終高祖勝出,貴族敗退,天下土地與權力重分,利益均衡,是以安定四百年;另一條道路便是世家勝出,繼續掌控土地與權柄,盛極一時,不過利益更加偏斜,盛不可久,禍根深伏,遲早會釀成更大禍患。”

趙戩神色更加沉重。

張遼聲音堅定:“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擊敗袁紹、袁術這些野心勃勃的世家勢力,打破世家對於朝堂的壟斷,給予寒門興起之機,更要度田編戶,重新劃分田地,爲百姓謀一條生路,如此天下才能真正安定數百年。”

“原來如此。”趙戩長舒了口氣,恭謹的拜道:“屬下定當竭誠傾力,以助主公安定天下。”

張遼露出笑意,不說趙戩能力很強,而他更代表着關中的部分羣體,他的真正效忠,必然會爲自己帶來很大助力。

他又道:“權力的更替、利益的劃分,不是一時之功,需要時日,需要我們去殺開一條血路,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還是要定人心,人心定才能天下定,人心思安才能天下安,否則若人心思亂,天下難安。而今我們在青州,就是要先定人心,人心有常,久靜思動,久動思靜,久安思亂,久亂思安。青州亂之久矣,百姓深受其苦,安人心比之他處更加容易。”

趙戩神色並不輕鬆,面帶憂色:“東萊素來敬鬼神,當因勢利導,緩緩圖之,此番主公搗毀神壇,百姓惶恐不安,更兼天平道暗中推波助瀾,主公要定人心,事倍功半,大爲不易。”

張遼搖頭:“我們哪有時日去緩緩圖之,何況天平道在此紮根,時日已久,深入人心,必須以雷霆之勢下猛藥,才能收奇效。”

趙戩期待的問道:“主公有何妙法?”

張遼呵呵笑道:“既然他們崇信太平道,那便破了他們的信仰。”

“破信仰?”趙戩一怔,沉思起來。

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長與書信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三百四十一章 追至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五章 營房外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襲壽春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董卓伏誅(一)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十六章 震懾
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長與書信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三百四十一章 追至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五章 營房外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襲壽春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董卓伏誅(一)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十六章 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