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

看到史阿離去,張遼看向西北天際,不用史阿說,他都知道蝗災會從哪兒起,他前世所在的縣就是個農業大縣,對於蝗蟲是有所瞭解的。

蝗蟲性喜溫暖乾燥和低窪地帶,含水低的無植被土壤最適合蝗蟲產卵和繁殖,在產卵密集區域,每三尺的土地裡就有二十萬到四十萬粒卵,尤其是在河湖岸邊,乾旱季節水位在蝗蟲產卵期下降,露出大片乾旱低窪灘地,會導致蝗蟲產卵量大增,中國歷史上蝗災大多也都發生在黃河流域。相反,多雨和陰溼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溼的環境還會使蝗蟲流行疾病,因此就久旱必蝗之說。

數千年來,古人對於蝗災一直沒有太好的應對辦法,蝗蟲的生命力極爲頑強,埋入土中也能活下來,即便是後世的農藥很多時候也沒用,何況是古人。

對於古人而言,無效手段是祭天祁神,有效手段基本是捕捉、挖坑埋、火燒等,但這些手段對於每次遮天蔽日數以億萬計的蝗蟲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每次蝗災造成的後果都是極爲可怕的,伴隨的就是大量人口餓死。

張遼知道蝗災要來,從去年底就開始謀劃對付蝗災之事,首先就是興修水利,墾荒種植,挖建魚塘甚至種草,這能最大限度減少蝗蟲產卵。

除此之外,他在近一個多月中曾派士兵和青壯在乾旱的河灘低窪地挖取大量蝗蟲卵,餵養雞鴨或直接燒死,但河灘地太大了,蝗蟲的繁殖力也太強了,蝗災還是發生了。

對於發生的蝗災,張遼自然也做了防範準備,他知道中國的蝗蟲大多都是飛蝗,最嗜食蘆葦、稗草、紅草等雜草和小麥、高粱、水稻、粟等莊稼,一般不吃豆類作物,所以張遼在小麥收割後,讓治下百姓種植的都是豆類作物,又在秧苗上撒上草木灰和石灰,這樣可以避免蝗蟲過於危害莊稼。

不過這只是被動防禦手段,蝗蟲餓極了還是會吃的,所以還要主動捕殺。

古人常用的辦法張遼都準備了,一是各縣鄉都挖了壕溝,用於填埋,又在壕溝邊上準備了稻草,隨時準備燒,至於煙燻對於蝗災是沒用的,蝗蟲的生命力極爲頑強,就是埋在土中也能鑽出來,因此掩上土後還要火燒或錐實了才能將蝗蟲殺死。

二是天敵防治,張遼早就鼓勵百姓養雞養鴨,這個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一隻大鴨一天中能吃掉蝗蟲兩斤,則一千隻鴨每天的食蝗量達兩千斤之多,也算極爲有用了。

三就是發動百姓捕捉了,每家每戶都製作了網兜,到時就兜捉,不過蝗蟲飛的很高,遇到大片人羣也不會落下,這種捕捉也只能等它們落地跳躍進食時才能進行。

除此之外,張遼與衆幕僚多次商議,也想出了一些新辦法,首先就是食物誘捕,因爲蝗蟲喜食蘆葦、稗草、紅草之類的雜草,所以張遼早安排每個郡縣單獨選擇大片地區密集種植蘆葦、稗草、紅草、白茅等,將這些地方作爲誘捕蝗蟲的重要地點。這也是兵法的活用,誘敵人在指定的地點進行戰鬥,從而圍殺。

其次就是灑水,張遼讓百姓用竹筒製作出水槍,遭遇蝗蟲時就噴水,蝗蟲翅膀沾水後就會溼重難飛,容易捕殺,當然這個辦法也是聊勝於無,畢竟蝗蟲飛的很高,只能在特定的情況下用。

不過張遼如今是飢不擇食,只要能多殺死一隻蝗蟲的辦法他都用。

當然,對於捕殺蝗蟲之事,也有一些官吏認爲天災應人事,蝗蟲不能傷要行德政,對於這些人,張遼早讓他們滾蛋了,哪涼快哪呆着。

此番張遼將魯肅、呂岱、步騭等得力僚屬都派到了各地準備應災之事,可謂用盡了所有的手段。

史阿離去後,張遼立時動員這一片的士兵和百姓準備應對蝗災,他則與親衛到了一大片蘆葦地前,稻草、網兜、火油,一切都準備好了。

各處的百姓也都在官吏的組織下集中到各自的田壟前,準備點燃煙火,雖然煙燻沒大用,但也聊勝於無。

蝗蟲飛行極快,他們剛準備好沒多久,西北天際就涌來一片烏雲,遮天蔽日,簌簌的響聲震顫天際,令衆人無不心中發麻,有些膽小的幾乎嚇得想要逃跑。

那一片烏雲移動極快,猶如被狂風吹卷,轉眼就到了跟前,這一片蘆葦地對它們是莫大的誘惑,遮天蔽日的烏雲壓了下來,此時已經能夠清晰的看到,那是一隻只蝗蟲,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

蝗蟲轉眼落下,蘆葦地中最多,連着衆人的頭上、臉上、身上,遮蔽了衆人的視線,蝗蟲雖然不吃肉,但爬在身上的感覺也是極爲驚悚的,衆人紛紛驚呼,貂蟬急忙撲打,甚至有不少人慌忙要逃。

此時就是張遼也有些頭皮發麻了,不過他卻是不能退卻,呸的一口吐掉一隻爬進嘴裡的蝗蟲,大吼道:“老天給我們的雞鴨送肉來了,還不行動!”

看着蘆葦地上堆積如山的蝗蟲,他拎起一個油桶就朝那邊潑了過去,而後取火箭,點燃,射出,轟!一片地方燒了起來,傳來一陣肉焦味。

衆親衛畢竟訓練有素,立時行動,火油火箭齊發,這一片大火着了起來。

不真正面對蝗羣,不知道它的可怕和對人造成的衝擊力,張遼回頭,透過黑壓壓的蝗羣看到不少百姓還在發呆,又嚇得渾身顫抖的,他大吼道:“還不行動!多殺一個就能保護一苗莊稼,不想來年餓死就動手!”

他又大笑道:“本將剛吃了幾個,這蝗蟲可是美味,烤了的味道更好,大補!咳咳!這隻蝗蟲卡死我了!”

他的大笑聲從蝗羣簌簌的聲音中傳出去,讓衆人心神一定。

鮑信第一個大聲附和:“果然好吃!老天不知給雞鴨送糧,也是給我們送糧,不吃了它們,它們就要吃我們的莊稼!上!”

張遼哈哈大笑,轉頭看貂蟬面色蒼白,緊緊閉着小嘴,只恐蝗蟲入口,他不由又是哈哈大笑,抽出腰間網兜,將一頭遞給貂蟬:“小玉,不想吃就抓!”

貂蟬連忙點頭,兩人各拉一面,張開網口,朝蝗蟲最密集的地方衝去,不過轉瞬之間,網兜就滿了,張遼麻利的接過,扎住口袋,又掏出一根:“再來!”

貂蟬和張遼配合了一次,大爲鎮定,急忙接過,二人再網。

衆將士和百姓也是如此,除了放火的、填溝的、射水的,都是兩人一組拉着網兜捕捉。

嘎嘎嘎!咯咯咯咯!卻是有百姓將雞鴨成羣的放出來,捕食蝗蟲。

蝗蟲不止一羣,青州毗鄰黃河,各處都出現了,密密麻麻,無窮無盡。

同樣成千上萬的百姓在青州牧張遼的帶領下,在各地官吏的組織下,盡一切力氣捕捉蝗蟲,保護他們的田地和莊稼,守護家園。

即便如此,仍有大片的莊稼被啃食殆盡,這是沒有辦法的,面對這種天災,人力只能減少損失,難以完全避免。

這一次的蝗災面積極大,一連十餘日,關中三輔、河東河內河南、青州、冀州、兗州,以及豫州、徐州半境,幾乎處處受災。

尤其是兗州、冀州、豫州和關中,因爲沒有防備,無數的莊稼化爲烏有,無數的百姓倉惶痛哭。

濮陽城內外,本來在大戰的呂布和曹操休戰,各自躲在營中,不敢出來,面對這種天災,他們的武力似乎就是笑話,無敵天下也殺不了幾隻蝗蟲。

唯有張遼的治下,因爲有他提前半年的安排,各處早有防範措施,損失算是最小的,還可以承受,即便損失了莊稼,還有魚塘和事先採集的乾貨維持生計。

無數的百姓打心裡感激張遼,原本一些還私下埋怨他折騰的人這下子算是徹底心服了,不服不行。

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挖我也挖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十九章 橫衝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攔截曹操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二章 左慈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操回師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害來臨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
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挖我也挖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十九章 橫衝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攔截曹操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二章 左慈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操回師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害來臨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