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

李傕與郭汜只以爲張遼不支了,不由大喜,立時發起最猛烈的攻擊,但甫一接戰,他們便發現,張遼的兵馬竟然只有不到一萬了,而且昨日強悍的那支步兵和騎兵都不見了,連徐榮也不見了。

二人當即一邊猛攻,一邊小心翼翼,防範來自側翼或背後的偷襲。

但打了一個時辰,也沒有遭到任何伏擊,而張遼那些兵馬始終沒有出現。

李傕與郭汜更是疑惑,他們早已領教過張遼的強勢,不認爲他會退卻。大戰之時,張遼的兵馬本就少,那些兵馬消失的太詭異,令他們心中有些不安。

而就在這時,長安方向突然馳來一騎,急報:長安被襲!更有有傳言,張遼勾結馬騰與韓遂,又早聯絡呂布,準備謀取長安,張遼更許了奪取天子後,封馬騰徵西將軍、韓遂鎮西將軍之職。此前搶馬,皆是連環之計,就是爲了引他們出城,是調虎離山之計!

李傕、郭汜聞言,不由大駭。

李傕失聲道:“某昨夜在長安尚且無事,怎會……”

郭汜卻勃然大怒道:“某知張遼爲何今日兵馬如此之少,此必是去攻打長安了!我等當速速返回!此賊真是狡詐!”

李傕一聽,也立時相信了,不過他看了一眼張遼軍陣,又有些遲疑:“難不成那些戰馬便不要了?”

樊稠本就不願意與張遼對攻,急忙大聲道:“當務之急,是保住長安與天子,只要天子在手,戰馬何愁不有?若是丟了天子,再被衆軍圍攻,我等休矣!”

一旁張濟忙道:“正是如此,不可遲疑!”

李傕聞言,當即不再猶豫,立時吩咐道:“如此,我等便留下一萬兵馬斷後,帶大軍速速返回。”

郭汜大聲道:“留那麼多兵馬作甚,長安事大,此處留五千足矣!”

張濟道:“不錯,五千人夠了,還可留些士兵在四處裡坊中燒起炊煙,擂鼓舉旗,僞作我等大軍還在,迷惑張遼。”

“此計甚好。”李傕立時依照張濟之言安排下去,又看向樊稠:“樊校尉便留下來吧,本將軍相信汝不會背了涼州。”

樊稠面色不虞,哼道:“李將軍倒是多心。”

李傕卻還是不放心,又命自己的侄子李暹留了下來,自然是監督樊稠的。

半個時辰後,李傕、郭汜與張濟帶着三萬多大軍悄然返回長安,只留下樊稠和李暹防禦張遼。

驪山高地上,張遼看到李傕郭汜的攻勢明顯弱了下來,不由看向身邊荀攸、郭嘉和李儒,呵呵笑道:“圍魏救趙之計成矣。”

昨日無論荀攸、郭嘉還是李儒,提出的計策都是臨機應變想出來的,只是有個大方向,具體並不完善,到了夜間,三大謀士與張遼合謀,將整個計策豐富完善,環環相扣。

張遼相信,李傕、郭汜這次不死也要脫層皮。

李傕、郭汜與張濟帶着兵馬,一路疾奔長安,急如星火。

沿途中不時有士兵來報長安情況,有數支騎兵在長安城外邀戰。

李傕、郭汜等人更不敢遲疑加快了行軍速度。

不想在霸陵境內,接近霸水之時,道旁陡然射出一片箭雨,疾奔的李傕郭汜兵馬登時慘叫着倒下一片,人仰馬翻,一下子被放倒了上千人。

“有埋伏!”郭汜肩頭中了一箭,厲聲大吼。

李傕被親衛擋住箭支,沒有受傷,但親衛卻死了數百人,他目眥欲裂,厲聲大喝:“衝過去,殺!”

幾乎同時,道旁也衝出一支兵馬,領頭的赫然正是典韋,帶着五千猛虎士,猛虎士的身後,是郭成的兩千神射營,方纔的箭雨正是他們所放。

李傕、郭汜看到典韋這支強兵出現,不由大駭,衝在前面的二人慌忙退入中軍,催動步兵頂上去,又命令騎兵衝過去,以三萬多對七千,他們並不畏懼。

但沒想到剛接戰,身後東南方向陡然傳來如雷的馬蹄聲,又衝來一支騎兵,領頭的赫然是趙雲。

這正是三個謀士給張遼出的計策,也正是標準的圍魏救趙、圍點打援之計,不過其中的算計自然不少,妙的是圍魏也是假的,只是派徐榮和趙帶將騎兵到各門一轉,僞作數支騎兵攻城,又令暗影在長安城傳播消息,令長安城的涼州守軍驚惶之下向李傕和郭汜傳訊。

而後徐榮留下繼續僞作攻城,而趙雲則領驍騎營回軍,迂迴在霸橋之南設伏。

至於典韋,直接就在霸水之畔設伏。

這個計策最妙的是三大謀士因勢利導,將在長安附近的馬騰、韓遂,還有呂布牽扯進來,張遼又在驪山陣前明示減兵,令李傕、郭汜等人對他分兵合謀攻打長安深信不疑,只因爲長安和天子太重要,只要掌控的長安和天子,就有了一切資本,所以李傕和郭汜根本沒想到張遼的目標從來就不是天子,而是他們。

霸水之畔,大戰慘烈,李傕、郭汜和張濟猝不及防之下,被前後夾擊,而且是張遼麾下最精銳的兩支兵馬夾擊,損失慘重。

典韋和趙雲幾次衝擊中軍,雖然在親衛的重重防護下沒有傷及李傕、郭汜和張濟幾個主將,但卻斬殺小將領無數,令涼州兵大亂。

戰鬥了一個時辰,趙雲和典韋撤去,涼州兵一時之間竟然不敢追擊。

李傕、郭汜和張濟收攏兵馬,三萬兵馬竟然折損了六千有餘,這一個時辰的激戰中,典韋猛虎士的勇猛加上趙雲騎兵的縱橫來去,還有神射營一波波箭雨,涼州人的損失竟然比昨日還要大。

郭汜受傷,李傕幾度陷於兇險,而張濟更是險些死於典韋戟下。

他們又氣又恨,卻也無奈,又心生恐懼,心中懷疑張遼是詐攻長安、圍點打援之計,卻又不敢冒險,畢竟傳言中還有馬騰、韓遂和呂布,不止張遼一方,他們只怕長安出事,不敢停留,也無暇追擊典韋和趙雲,又疾奔長安。

不想衝過灞橋不遠,又遭遇張燕領兵二道伏擊,這次是後軍遇伏,因爲前軍已過,所以後軍又是猝不及防,折損了不少兵馬。

李傕、郭汜看到張燕兵少,大怒之下便要回攻,不想身後馬蹄聲再起,回頭看去,卻是趙雲的騎兵又追了過來,還有典韋的步兵在後。

張濟對典韋已經心生恐懼,絲毫沒有回兵的意思,帶着兵馬直奔長安,許多涼州兵見狀,立時跟着逃走。

李傕、郭汜見狀,也急忙跟上,兩萬兵馬惶惶而逃,唯恐落後。

沒想到靠近長安之時,再次遭到了徐榮的騎兵襲擊,又折損了不少兵馬,三萬兵馬,數十里路,到了長安城外時,竟然只餘下了一半,其餘的不是傷亡,就是潰逃,令李傕與郭汜大恨。

他們回到城中後,立時派人去西面打探馬騰、韓遂的消息,又派人急召樊稠和李暹退回長安。

一路的驚險,令他們再也沒有勇氣去驪山攻打張遼了,他們感到智謀的缺失,明明兵強馬壯,卻敗得如此徹底,根本料不到張遼的手段。

與此同時,右扶風王宏與宋翼奉詔來到長安城,李傕與郭汜二話不說,將二人收押,與王允父子、司隸校尉黃琬及其黨羽全部斬首,棄屍於市。

王允身死,沒有人敢收屍,唯有故吏平陵令京兆趙戩棄官收而葬之,至於與王允同謀的士孫瑞,因爲王允當初獨佔功勞,士孫瑞也很低調,不做任何宣揚,故而很少有人知道士孫瑞在誅殺董卓中的謀劃,他反而躲過了一劫。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十九章 橫衝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謀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十九章 橫衝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謀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