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

濟南國,張遼帶着鮑信、關羽、張飛共計一萬兩千兵馬橫掃境內一切黃巾,向南至泰山,向東至齊國,向北至樂安,境內的大小黃巾皆被雷霆掃滅,南面的司馬俱、北面的徐和兩股黃巾大勢力被一舉擊潰,向東逃入齊國,交給了田楷處置。

因爲有劉備事先知會過田楷,田楷並未干預,只是屯兵齊國,小心防範,至於鮑信,早就掩去了旗號,掛的是張遼的旗號。

此前張遼和關羽、張飛本已掃滅了濟南國過半地方,如今加上鮑信八千兵馬,萬數兵馬皆是強兵,一路推進勢如破竹,一日之內便攻入樂安國境內。

樂安國往北,便是渤海灣了。

剛剛經歷了一場苦戰,將士們在休息、療傷、開餐,張遼與關羽、張飛、鮑信在一起商議着下一步的攻擊目標。

張遼有些失神,他在思考着自己在青州的定位,起先還想着隱瞞身份在青州打下一塊地盤,但遇到鮑信北上,遲早要暴露身份,索性主動挑明,並藉助鮑信的實力幫忙掃平青州。

一切都按預想的進行,只是如今形勢不同,他的戰略也要相對調整了。

先前他爲了避免袁紹和公孫瓚的警惕,來青州不過一千五百兵馬,只想着與劉備聯合,用三到五個月之間掃平附近黃巾,在毗鄰平原國的濟南國和樂安國發展。

這樣可以借勢發展,事半功倍,但同樣會有很大後遺症,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一旦與公孫瓚交惡,勢必會面臨來自北面渤海郡和東面齊國的夾擊,到時西面的劉備也會陷入兩難。

退一步講,即便與公孫瓚交好,也隨時可能陷入袁紹、田楷的交戰中。

故而佔據濟南國和樂安國可謂利弊參半,也是他在不引起幾大諸侯注目下的選擇。

這也是他初時謀劃的第一步行動,第二步則是在青州發展壯大後,尋機繼續向東穿過齊國、北海,佔據東萊郡。

東萊郡比較特殊,屬於半島,遠離中原,突出海中,整個境內是低緩丘陵地形,有平原,有山脈,北面是渤海灣,東面是大海,更遙望遼東,南面則可下徐州琅琊國,參與中原之戰,沿海更有大小數十個天然海灣。

這是張遼謀劃的未來水戰根據地,如今諸侯沒有重視水戰的,對大海更有一種天生的敬畏,都在爭奪中原,東萊郡在中原之外,只被黃巾佔據,只要張遼平了境內黃巾,就能完全佔據東萊郡,安安穩穩的發展水軍。

水軍不急於一時,但卻可以走的早一些,未來可以隨時從海面出發,無論是遼東、東吳都將在水軍打擊之內,水陸配合,事半功倍。更遠一些,還可以東進倭國,南下琉球,不過這應該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東萊郡除了戰略地位外,資源也極爲豐富,首先是海鹽、海產品,除此之外,便是黃金。來自後世的張遼知道,中國十大金礦,有五個都在青州,而且都在東萊郡中。如今的黃金雖然不是主要流通貨幣,但其珍貴性是不言而喻的,能爲天下認可。

何況佔據東萊,將來進軍倭國後,還能搞到大量白銀,也是大好資源。

不過一切的想法和遠景,都是建立在奪取東萊郡的基礎上的,此前自己實力不足,但如今情況不同了,有了鮑信八千兵馬的相助,足以向東進擊東萊,掃平境內黃巾,佔據其地。

“文遠,汝因何被派來青州任州牧?”

鮑信的話打斷了張遼的沉思和構想。

看來這傢伙還是懷疑自己青州牧的身份,張遼看了鮑信一眼,心中嘀咕着,仰頭看天,長嘆道:“一切都是因爲我太正義了!”

噗!一旁正在喝水的張飛一口水噴出。

關羽轉過了頭,鮑信的臉黑了下來,史阿等親衛無不暗笑。

張遼卻是一副傷感的神情,搖頭道:“一年前,董卓身死,王允處置涼州人不當,導致十萬涼州人攻破長安,挾持天子,屠殺百姓,關中哀鴻遍野,呂奉先敗退武關,餘者皆降,我張遼卻不能與殘暴的涼州人同流合污,我當時只有一萬兵馬,奮力抵抗涼州人,掩護百姓撤退,更想救出天子與朝臣,無奈涼州人太強大了,太多了,內有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外有馬騰、韓遂虎視眈眈,在長安城激戰了七天七夜,救出了數萬百姓和朝臣家眷,我與手下兒郎受傷無數,最終還是寡不敵衆,不得不敗退到左馮翊,據渭水而守。”

隨着張遼的敘述,鮑信和關羽、張飛神情皆變,默默的聽張遼說着,他們在關東爭奪地盤,還是第一次聽到關中的情形。

十萬涼州人,足以令他們色變,張遼沒有詳細講述戰場情況,但他們已經完全腦補了。

“之後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涼州人挾持天子與朝臣,據守長安城,我無力再行攻擊,只怕他們玉石俱焚,殺害天子與朝臣。”張遼繼續道:“李傕、郭汜也曾數度攻打左馮翊,但沒能討得好,他們無奈之下,便以天子詔令安撫於我,先是徵北將軍、幷州牧,而後是青州牧,什麼地方最險,什麼地方最亂,他們就把我往什麼地方塞,這不,他們知道關東諸侯最恨於我,便將我打發到了這裡,名爲青州牧,實際上我的兵馬都留在關中獨力與河東對抗李傕、郭汜,以牽制其不敢加害天子與朝臣,否則以李傕、郭汜那般虎狼之性,朝廷早已危險,關中早已十室九空,更好引兵東來劫掠郡縣……”

關羽和張飛眼裡露出敬佩之色,張遼的所作所爲足以令奔波十餘載一事無成的他們汗顏,鮑信沉默片刻,朝張遼抱拳一禮,慨然道:“不想當初我等五人離開大將軍府,反倒是最弱的文遠做的最好,關東羣雄本爲討賊,匡扶社稷,安定百姓,如今一個個失去本心,爭權奪利,反倒是文遠不愧英雄,某不如也。”

張遼搖搖頭,嘆道:“時勢混亂,皆是身不由己,倘若諸位在關中,未必不如我張遼,只是如今我來到這青州,勢單力薄,袁紹、袁術、張邈等關東諸侯更是深恨於我,我只能借助幾位兄弟之力,儘快在青州尋一處立足之地,免得身亡於此,實在不甘。”

關羽抱拳,肅然道:“四弟放行,某定然傾力相助,助四弟殺出一塊立身之地來。”

張飛拍了拍張遼肩膀,大聲道:“正是,殺出他幾個郡國,我兄弟齊心合力,成就大事。”

張遼抱拳:“多謝二位兄長。”

關羽撫須呵呵笑道:“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客氣。”

“正該如此。”張飛示威的看了鮑信一眼。

鮑信也抱拳道:“某既應文遠之請,自然會助文遠,文遠不安,某兵不退。”

張遼歡喜的道:“多謝!多謝!”

他心中卻在嘀咕着:不知師父能不能給討來青州牧?

沒想到鮑信看了一眼關羽和張飛,沉吟了下,又道:“如今青州形勢混亂,文遠要在青州立足,濟南與樂安並非上選。”

張飛眼睛一瞪:“一派胡言,此二地與我平原國相鄰,互相照應,如何不是上選?”

鮑信看了他一眼,道:“劉玄德倒是英雄人物,二位也驍勇善戰,萬人之敵,然則公孫瓚卻非善主,文遠在此處,若袁紹來攻,汝二人會相助,若公孫瓚令田楷來攻,汝二人又該如何?”

張遼氣勢一滯,又強道:“田楷趕來,俺也殺他個片甲不留!”

鮑信搖搖頭道:“田楷不過是公孫瓚一條鷹犬,汝等若與田楷交惡,公孫瓚自渤海舉大兵來攻,恐平原、濟南、樂安皆不可守。”

張飛再次語塞,還要再說,張遼心中一動,阻止了他,看向鮑信:“允誠有何建議?”

鮑信指向東面:“而今青州之地,西有劉玄德、田楷與袁紹,中有孔文舉,唯東面東萊郡爲黃巾佔據,若除之,可安居也,文遠與關東諸侯有隙,不便留於此地,正可東向取東萊,求得喘息之機,暗中積蓄實力……”

“好,就依允誠所言。”張遼大笑。

鮑信果然是深通謀略之人,與他所見不謀而合,關羽和張飛在武力上強於鮑信,但在謀略上卻差了不少。

張飛神情不悅,嘀咕道:“文遠便不留在這濟南國了?”

關羽也眯起眼睛不說話。

張遼呵呵笑道:“如今我等攻下濟南,樂安也不日可下,兩位兄長出力頗多,此地便留與汝等,如今我爲青州牧,可表奏二哥爲濟南相,三哥爲樂安相,與大哥平原互爲拱衛,勢力大增,豈不妙哉?”

鮑信看了一眼張遼,對他更是佩服了,拿起的放得下,如此乾脆利索,恐怕曹操也不如。

關羽和張飛聽了張遼所說,皆是一愣,二人遲疑了下:“此事須問過兄長。”

他們二人雖然知道張遼不是青州牧,但以張遼徵北將軍的身份也足以表奏郡守了,只是他二人一直在劉備手下,如今一下子要與劉備同列,不由遲疑起來。

張遼笑道:“此是好事,兄長豈有不應之理?”

他話音剛落,就有士兵來報,劉備來了。

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操回師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七百章 回府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跑跑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四百四十二章 決定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璀璨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十八章 風物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
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操回師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七百章 回府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跑跑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四百四十二章 決定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璀璨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三百七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十八章 風物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