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

劉秀含笑說道:“有東山將軍這句話,我便放心多了。”東

山荒禿側了側身形,說道:“這裡不是講話之所,大王,營帳請!”

劉秀在東山荒禿等人的陪同下,走進銅馬軍的中軍帳。

這座中軍帳,就是一座茅草屋,裡面悶熱又簡陋,最值錢的,估計就是東山荒禿所用的軟榻,這還是劉秀派人送過來,給東山荒禿做養傷之用。

有劉秀在場,東山荒禿不敢再坐在主位,請劉秀上座,後者推辭了一番,最終還是坐在居中的主位上,東山荒禿等人則是分坐兩旁。寒

暄過後,劉秀問道:“東山將軍,我派人送來的糧草可是不足?”東

山荒禿愣了一下,急忙擺手說道:“不、不、不!今日大王派人送來之糧草,已足夠全軍將士五日所需。”“

既然如此,爲何軍卒們今日只喝到兩頓粥飯?”劉秀問道。

“這……”東山荒禿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來。

劉秀一笑,問道:“東山將軍可是認爲,我送完這次糧食之後,便不會再送,所以才省吃儉用,讓將士們雖吃不飽肚子,但卻可以吃得久?”

東山荒禿臉色泛白,沉吟片刻,向劉秀欠身說道:“請大王恕罪!”劉

秀正色說道:“東山將軍不必有這方面的顧慮,我既然接納了銅馬、高湖、重連三軍將士,就絕不會厚此薄彼,寒了將士們的心!”

東山荒禿的臉色由白轉紅,垂首說道:“是末將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了……”劉

秀擺擺手,說道:“我並沒有責怪東山將軍的意思,東山將軍能做長遠考慮,又豈能算過錯?我只是覺得,東山將軍既然投靠了我,就應該信任於我。”東

山荒禿頭垂得更低,說道:“大王訓斥得極是,末將定……定深以爲戒!”

劉秀意味深長地說道:“東山將軍和諸位將軍,在河北起事;當年大哥與我,在南陽起事,大家同爲義軍,我深知這一路走來之艱辛和兇險。”

聽聞這話,在場衆人皆爲之動容,心頭髮酸,眼圈溼紅。

劉秀繼續說道:“正因爲我深知義軍的不容易,所以,諸位將軍大可以放心,無論是對銅馬弟兄,還是對高湖、重連弟兄,我都會視如己出,一視同仁!”

東山荒禿、齊驀雙雙離席,向劉秀叩首,說道:“末將代全軍將士,在此多謝大王!”

劉秀一笑,向他二人擺了擺手,說道:“兩位將軍請起!”

稍頓,他話鋒一轉,問道:“今日,我授封東山將軍、上淮將軍、齊將軍、趙將軍爲關內侯,卻未授封地,想必諸位將軍的心裡,都頗有微詞吧?”

東山荒禿和齊驀下意識地搖頭說道:“大王誤會了,末將心中,並無不滿。”劉

秀笑了笑,說道:“想必諸位將軍也都知道,我這個蕭王,也只是個沒有封地的光頭王公,這普天之下,沒有一寸土地爲我劉秀所有,我又如何能給予諸位將軍封地、食邑呢?此前,我所授封的興義侯耿況耿太守、建忠侯彭寵彭太守,也都沒有封地。並非我不想給,而是我真的沒有寸土可分!”別

看劉秀現在已經牢牢佔據了河北,但理論上來說,河北的土地,都應該是天子劉玄的,劉秀的確是寸土沒有。

聽了他這番解釋,東山荒禿、齊驀、張淮等人,紛紛向上淮況那邊瞟去一眼。剛纔你還拿這件事挑蕭王的理,現在蕭王解釋清楚了,並非他不想授封地,而是他現在根本授不了。爲

劉秀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又怎麼樣,與劉秀的關係不比己方親近得多,可即便是這樣,他二人也只是光有列侯的空頭銜,和己方所得的關內侯是一樣的,都沒有封地。上

淮況有看到衆人拋向自己的眼神,他暗暗苦笑,劉秀這麼說,他還真無法挑理,就法理而言,劉秀的確沒有擁有河北的土地,他也無權把河北的土地授封出去。

就在中軍帳裡暫時陷入沉默的時候,上淮況突然開口說道:“倘若大王能在河北稱帝,便是名正言順的天下之主!”他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把在場衆人都嚇了一跳。東山荒禿眼睛倒是一亮,臉上也立刻泛起一層光彩。他說道:“大王,上淮將軍所言極是,現大王坐擁幽州、冀州以及河內,河北已然全在大王之掌控。正所謂,得不得,在河北!大王已得河北,何不順應天道,順勢登基?”

一旦劉秀登基,那麼他們這些人,可就不再是賊寇,而是堂堂的開國功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他

們提着腦袋,揭竿而起,反完王莽反劉玄,爲的是什麼?還不就是爲了這個嗎?

東山荒禿一直都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做天子的料,固然他麾下的銅馬軍已經壯大到數十萬人之巨,但他始終沒生出稱帝的心思。以

劉秀的聲望,倘若他能在河北稱帝,那絕對是一呼百應。聽

聞銅馬軍衆將你一言,我一語的勸進,劉秀擺了擺手,面無表情地說道:“凡對我勸進者,其心可誅!”

他這一句話,讓在場的衆人都禁不住縮了縮脖子,把話紛紛吞回了肚子裡,再不敢多言一個字。

上淮況則是兩眼放光地看着劉秀,暗暗點頭。說起來,劉秀現在的實力可不弱了,他自己本就擁有十多萬的大軍,現在銅馬、高湖、重連合計二十萬大軍,又歸順於他,劉秀麾下的兵馬已達到三十多萬,無論是和劉玄抗衡,還是和赤眉抗衡,都未必會吃虧,可劉秀卻絲毫沒有心浮氣躁的跡象,年紀輕輕,卻能如此老成、穩重,不急不躁,劉秀有今日之成就,絕非僥倖啊。

在劉秀的出言警告下,勸進之事,暫時揭過。東山荒禿笑問道:“大王還沒有用膳吧?我讓人去準備些酒菜可好?”劉

秀笑道:“雖有用過,但現在還真有些餓了。”東

山荒禿大笑,立刻令人去備酒菜。

在這座簡陋的中軍帳裡,劉秀與銅馬軍將領們開懷暢飲。即便有傷在身的東山荒禿,也忍不住和劉秀對飲了兩杯。這

頓飯,劉秀一直吃到天近子時,才離開銅馬軍大營,帶着一身的酒氣,返回自己的漢軍大營。劉

秀這次到銅馬軍大營巡視,看起來好像也沒做什麼,就是過來看看銅馬軍兵卒的生活情況,然後又和東山荒禿等人吃了頓飯。可

實際上,他這次銅馬軍大營之行,意義重大,不僅大大降低了漢軍和起義軍之間的隔閡,而且還成功打消了東山荒禿和上淮況等人對他的不信任。

爲了儘快拉攏銅馬軍,劉秀的表現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豁出去了。他只帶着龍淵、龍準、龍孛三人進入銅馬軍大營,這本身就存在着極大的風險。如

果在銅馬軍的大營裡,人家真想要置他於死地,他們四人,完全是孤立無援,連點還手之力都沒有。

但劉秀最終賭贏了。他

對銅馬軍表現出來的不設防和這份無與倫比的信任,讓銅馬軍上下,無不深受感動,更讓銅馬軍將士們覺得,輔佐像劉秀這樣的主公,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翌日,讓銅馬軍將士們吃驚的是,先前他們主動上交的軍械,現在又被漢軍原封不動地送了回來。

把他們的軍械統統送還回來,這就預示着,漢軍對他們已經不再設有任何的提防心理。

作爲起義軍首領的東山荒禿,性情上和劉秀的大哥劉縯有幾分相似,都是那種重情重義,頗具江湖氣息的豪俠性格。

劉秀以誠待他,他便已誠回報。只

不過東山荒禿天資有限,的確不是將帥之料,在劉秀的麾下,也一直沒有太大的作爲。劉

秀對東山荒禿這些銅馬軍出身的將領們,倒也着實不薄,沒有卸磨殺驢,更沒有鳥盡弓藏,而是封侯的封侯,拜爵的拜爵。

即便他們不在軍中任職,也可領俸祿、食邑,日子過得衣食無憂。

劉秀在魏郡的館陶、清淵一帶,一下子納降了二十萬衆的起義軍,這使得劉秀的實力,得到一個質變的飛躍。

也直到這個時候,劉秀勢力在河北,才真正成爲一枝獨秀。就

單個起義軍而言,已再沒有哪支起義軍能強得過劉秀的漢軍,但若是把河北的所有起義軍數量都加到一起,此時人數仍超過百萬之衆。

對於劉秀而言,現在河北的起義軍,也依舊是他的心腹大患。

就在劉秀剛剛招撫了銅馬軍、高湖軍、重連軍之後不久,真定突然傳來噩耗,賈復身受重傷,危在旦夕。賈

復這次在真定遇險,完全是拜真定王劉楊所賜。流竄進真定的五校軍,共有二十多萬人,而賈復部加上真定本地的守軍,合計還不到十萬人。

雙方兵力相差懸殊,這一仗,本來就不好打,可劉楊在戰場上又偏偏犯下了冒進的過錯,導致劉楊以及麾下的三萬多將士,在稿城一帶,被二十多萬五校軍主力團團包圍。當

時,賈復身邊的兵馬只有兩萬人,此時殺入重圍,營救劉楊,太過兇險。

如果換成旁人,賈復還得考慮到底要不要救,但現在被困的是劉楊,賈復幾乎沒有選擇,只能全力營救。畢

竟劉楊是真定王,同時還是王夫人的舅父,倘若賈復現在選擇見死不救的話,回去之後,他無法向劉秀交代,也無法向郭聖通交代。在

這種情況下,賈復率領兩萬部下,猛攻二十多萬的五校軍。

這完全是以卵擊石的一戰,可賈復硬是率領着兩萬將士,將五校軍的包圍圈生生撕開一條口子,與被困的劉楊匯合一處。

之後,賈覆命令副將率領部下,掩護劉楊向外突圍,他自己則率領一千奔命殿後。劉

楊在賈復部下們的拼死作戰中,總算是有驚無險地逃了出去,他是出去了,但賈復等人卻被困在五校軍的重圍當中。

此時,賈復的身邊只有一千奔命,一千對陣二十多萬,這一仗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四百零六章 抵達鄴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黴運當頭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二百零五章 違抗軍令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山平賊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三百一十章 奇襲奏效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示警告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四百四十章 發兵信都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四百五十二章 商討發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紀之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分而擊之第七百八十六章 貴胄欺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四十章 死士行刺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七百九十七章 以史爲鑑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一百五十九章 趁夜劫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二百六十九章 遙望宛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七十四章 來龍去脈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二百三十九章 翩翩公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親戚反對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
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四百零六章 抵達鄴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黴運當頭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二百零五章 違抗軍令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山平賊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三百一十章 奇襲奏效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示警告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四百四十章 發兵信都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四百五十二章 商討發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紀之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分而擊之第七百八十六章 貴胄欺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四十章 死士行刺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七百九十七章 以史爲鑑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一百五十九章 趁夜劫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二百六十九章 遙望宛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七十四章 來龍去脈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二百三十九章 翩翩公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親戚反對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