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

宋弘多聰明,聽到劉秀這番‘含蓄’的話,再聯繫上先前劉秀問他對劉黃的印象如何,宋弘立刻明白了劉秀的用意。

他微微一笑,說道:“微臣聽說的話,可和陛下聽說的話截然相反,微臣聽說,卑賤之時的故友,絕不可忘,曾共患難過的夫人,絕不可棄。”

劉秀聞言,面紅耳赤,心裡暗暗嘆息一聲,看來大姐的事,自己是辦不成了啊!劉秀也是很明事理的人,既然人家已經明確的拒絕了自己,他不會再糾纏不休,更不會利用自己天子的權利,去強逼着宋弘接受劉黃。

他不再就此事多言,話鋒一轉,又和宋弘聊起了其他事。宋

弘不貪圖榮華富貴,直截了當地拒絕了劉秀的提親,這件事也被傳爲一段佳話。‘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句話,也正是從這來的。和

劉秀又說了會話,宋弘起身告辭,桓譚也跟着告辭離去。兩人一前一後的出了皇宮,臨上馬車前,宋弘突然停了下來,回頭對桓譚說道:“桓議郎。”桓

譚急忙快步上前,問道:“宋大夫有事?”宋

弘問道:“桓議郎可有時間到我府中一敘?”

桓譚受寵若驚,連連點頭,應道:“當然!當然!下官有時間。”宋

弘點點頭,再沒有多說什麼,坐進馬車裡。

他二人回到宋府後,宋弘老實不客氣的坐了下來,但他可沒請桓譚落座。主人不讓座,身爲客人的桓譚也不好意思坐下。他站在大堂裡,手足無措,一臉的尷尬。宋

弘讓家中的僕人煮了一壺茶,他拿着茶杯,慢悠悠地喝着茶水。直

至他一杯茶喝完,似乎纔想起自己的面前還站着一位桓議郎。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直截了當地問道:“桓議郎可知,我爲何不讓你入座?”這

時候,桓譚的額頭都冒出了汗珠子,彎着腰身,結結巴巴地說道:“下官……下官不知……”“

我當初舉薦你爲議郎,是希望你能盡心盡力的輔佐陛下,可你又是怎麼做的?多次於御前彈奏,擾亂政務,別忘了,你是議郎,而不是樂師!投機取巧,取悅聖顏。我本以爲你是忠正之人,看來,是我當初看錯了。”宋

弘這番話,已經不是讓桓譚腦門冒汗,而是讓他汗如雨下。桓譚雙膝一軟,噗通一聲跪了下來,急聲說道:“下官知錯!下官知錯了!”

“知錯?你若當真知錯,以後我不會再看到今日之事,倘若再讓我見到,我定要依大漢律法,嚴懲與你!現在,你可以回去了!”

宋弘說完話,站起身形,一揮袍袖,轉身離去。

等宋弘走後,桓譚連跪在地上的力氣都沒有了,整個人幾乎是癱軟在地上。別

看宋弘是文官,但性情卻耿直剛烈,一是一,二是二,直言不諱,心裡有什麼話,他會直接說出來。別

說他不給桓譚顏面,即便是劉秀做錯了事,他也會當面指出來。以

前劉秀在清涼殿裡掛美人圖,就是捱了這位宋大夫的訓斥,當時把劉秀羞得無地自容,以後再也不掛了。

劉秀對音樂的興趣本來不太大,自從宋弘舉薦了桓譚之後,劉秀倒是漸漸迷戀起音樂,時不時的要聽桓譚彈奏一曲。

這在宋弘看來,陛下完全是被桓譚帶偏了正軌,身爲天子,怎能迷戀這些與國事無關的事物?宋

弘爲人正直,爲官更是清廉,他對自己嚴苛,對自己輔佐的天子也同樣嚴苛。

且說伏湛,他實在是不願意接劉秀傳他的聖旨,但聖旨已下,他又不得不接。伏湛按照劉秀的聖諭,持節去到魏郡,問罪王樑。當

王樑在軍營裡,聽說伏湛來了,他馬上意識到事情不妙。作

爲尚書的伏湛,是不可能自己跑到魏郡來的,只能是奉命前來。而滿朝上下,能指揮得了尚書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天子。

別看尚書官不大,但權力特別大,尚書的存在,等於是逐漸架空了大司徒,作用相當於丞相。對於伏湛的到來,王樑不敢怠慢,親自出營迎接。見

面之後,王樑拱手說道:“不知伏尚書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伏

湛急忙拱手施禮,說道:“大司空太客氣了,折煞下官!”兩

人寒暄一番,走進軍營,進入中軍帳,王樑請伏湛落座。伏湛並沒有坐,朗聲說道:“下官此次前來魏郡,是傳達陛下之口諭。”聽

聞這話,中軍帳裡的衆人面色同是一正,以王樑爲首的衆將,齊齊屈膝跪地。

伏湛深吸口氣,說道:“大司空王樑,違抗大司馬之命,分兵作戰,此爲一罪;王樑擅自調動野王縣兵,此爲二罪;王樑目無天子,抗旨不遵,此爲三罪。此三條重罪,犯下任意一條,皆可誅!”稍頓,伏湛看了一眼跪在地上,腦袋低垂的王樑,大聲喝道:“來人,將罪臣王樑拿下!”隨

着伏湛一聲令下,從中軍帳外走進來兩名兵卒,來到王樑面前,先是拿下他的頭盔,卸掉他身上的鎧甲、武器,然後拉肩頭攏二背,將王樑捆綁個結結實實。

將王樑當衆拿下的兵卒,並非野王縣兵,而是伏湛從洛陽帶來的兵卒。見

狀,在場的諸將無不是大驚失色,人們紛紛向前叩首,急聲說道:“伏尚書饒命,伏尚書饒命啊!”

伏湛苦笑,現在求他又有什麼用?要處死王樑的是天子,可不是他這個尚書,他只是來傳達聖旨,並負責監斬的人罷了。

他沒有理會其它諸將,目光落在王樑身上,問道:“大司空還有何話要說?”王

樑長嘆一聲,搖了搖頭,說道:“一切皆是樑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這次爲樑之事,還煩勞伏尚書專程到魏郡跑一趟,樑實在是心中有愧啊!”現

在王樑想想自己的行徑,感覺都有些可笑,自己爲何一定要和吳漢爭個長短?

當時的自己,簡直像是走火入魔了,完全是不管不顧,不計後果,一心只想着壓過吳漢一頭。

想到這裡,王樑再次嘆息,他環視一眼跪下一片的衆將官,對伏湛說道:“一切皆是樑之過,與野王縣衆弟兄無關,在樑伏誅後,還望伏尚書見到陛下時,能爲這些野王的兄弟們,多美言幾句。”“

大司空——”見王樑自己都快要挨刀子了,還在爲他們着想,在場的衆人,無不是泣不成聲。伏

湛頗感無奈地看着王樑,搖頭說道:“大司空實在是高估下官的分量了,下官的話,在陛下那裡,可遠不如大司空啊!求情的話,還是等到大司空回到洛陽,親自去向陛下說吧!”他

此話一出,在場的衆人又都驚住了,包括王樑在內,人們一臉詫異地看着伏湛。他不是奉陛下之命,前來做監斬的嗎,怎麼又說帶王樑回洛陽呢?

別看伏湛是做學問的老學究,但他可不是個書呆子。陛

下要殺王樑,明明朝中有那麼多位高權重的王侯可選,可陛下統統都不找,偏偏選了自己這個官不大,又是白身的尚書前來,爲什麼?很

簡單,自己的官太小了,又是白身,不好殺王樑,再直白點說,陛下根本就不想殺王樑,之所以下個殺王樑的聖旨,那就是做給士大夫們看的,是做樣子給朝中大臣們看的。陛

下既不想殺王樑,又不想開抗旨不遵還能平安無事的先河,這才把自己這個小尚書給派過來了。很

多時候,伏湛都十分佩服劉秀的頭腦,年紀輕輕,但做起事來,卻滴水不漏,要想揣摩到他的心思,首先你的心裡得拐好幾個彎。王

樑回過神來,詫異地問道:“伏尚書不殺我?”伏

湛清了清喉嚨,說道:“大司空,我只是負責傳達聖旨。”

王樑說道:“可是陛下的旨意是讓伏尚書拿我問斬!”

伏湛淡然一笑,說道:“下官以爲,問斬大司空這件事,實在太大,下官擔不起,還是帶大司空回洛陽,交由陛下親自發落的好。”聽

聞這話,在場衆人無不是喜出望外,王樑眼圈一紅,眼中蒙起一層水霧,他二話不說,屈膝跪地,說道:“伏尚書救命之恩,樑銘記在心!”

劉秀是什麼人,作爲跟隨劉秀一同打天下的王樑能不清楚嗎?陛

下現在正在氣頭上,自然要問斬自己泄憤,等伏湛押送自己回到洛陽,估計陛下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加上陛下一向重感情,見面之後,哪裡還會再殺自己?

伏湛現在當然可以奉旨行事,把他當場處斬,但伏湛沒這麼做,就等於是救了他一命,王樑又豈能不感激?看

到王樑給自己下跪,把伏湛嚇得不輕,他急忙把王樑從地上拉起,連連擺手,苦笑道:“大司空如此大禮,下官實在受不起,受不起啊!”沒

人知道劉秀派個尚書來魏郡,問斬王樑,究竟是真想殺他,還是壓根就不想殺他,總之,伏湛是沒殺王樑,而是帶着王樑回到洛陽,讓王樑自己去向劉秀負荊請罪。就

如王樑所料,他君臣二人見面之後,劉秀狠狠痛斥了王樑一番,責怪他不能與吳漢合力滅賊,而是在己方軍中內部搞分裂,不分輕重。另,擅自調動地方軍隊,這是犯下朝廷的大忌,還有,抗旨不遵,這又犯下天子的大忌。

王樑認錯的態度極好,劉秀在他面前來回走動,每斥責一句,王樑便向前磕個頭,等到劉秀斥責完,王樑也足足磕了十好幾個頭。

接下來,劉秀對於要處斬王樑的事,隻字都沒提。但王樑的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劉秀直接罷免了王樑的官職,讓宋弘來接任大司空之職。

不得不說,劉秀的心胸是真的夠寬廣,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宋弘還很不給面子的直接拒絕了劉秀爲劉黃的做媒,而劉秀對宋弘,非但沒有絲毫的不滿和記恨,反而還加封他爲大司空。王

樑惹來聖怒,被罷免了官職,人們都以爲王樑這回是徹底失勢了,結果才過了一個月,劉秀又封王樑爲中郎將,兼執金吾。

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六百三十六章 識人不明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劍上有毒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五十二章 封賞親信第五百八十七章 駐足不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軍陣前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八百四十一章 見死不救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五百七十六章 滅賊之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自食其蠱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三十七章 更始覆滅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四百零六章 抵達鄴城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五十五章 婦人之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六百三十八章 當年舊識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二百三十六章 留我身邊第七百三十一章 人爲刀俎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四百七十六章 矛盾尖銳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五十二章 非我族類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商討發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急需人才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中挑唆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三百三十九章 峽谷設伏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
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六百三十六章 識人不明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劍上有毒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五十二章 封賞親信第五百八十七章 駐足不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軍陣前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八百四十一章 見死不救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五百七十六章 滅賊之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自食其蠱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三十七章 更始覆滅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四百零六章 抵達鄴城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五十五章 婦人之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六百三十八章 當年舊識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二百三十六章 留我身邊第七百三十一章 人爲刀俎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四百七十六章 矛盾尖銳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五十二章 非我族類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商討發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急需人才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中挑唆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三百三十九章 峽谷設伏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