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

李軼的突然到來,讓劉縯、劉秀頗感意外。落

座之後,劉縯問道:“季文,你怎麼來新野了?”李

軼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全是塵土,他吞了口唾沫,說道:“將軍,是次元讓我來的,有件很重要的事請將軍相助!”說到這裡,他頓住,向周圍看了看。劉

縯正色說道:“這裡沒有外人,有什麼事,儘管直說就是!”李

軼說道:“我和次元回到宛城,把在益州的經過如實向叔父講了,叔父當即便表示,會全力支持將軍起事。”

劉縯和劉秀對視一眼,李守支持己方的起事,這是件好事啊!李

軼接過鄧晨遞過來的茶杯,一口將杯中的茶水喝乾,繼續說道:“不過叔父不想在宛城起事,而是想在京城起事!”在

場的衆人都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要在京城起事?李守瘋了吧?劉縯皺着眉頭,不確定地問道:“你再說一遍,李公要在哪裡起事?”

“京城!”

“在京城起事,那不是自投羅網嗎?”劉縯詫異地說道。“

我和次元也是這麼對叔父說的,可叔父根本聽不進去,叔父說,他在京城有很多的故交,其中大多數人都在朝爲官,伺機刺殺王莽的機會有很多,只要王莽死了,光復漢室江山便指日可待!”李軼看眼劉縯,垂首又道:“叔父現在已去了京城!”

劉秀忍不住扶額,京城可是王莽的大本營,在京城起事,以卵擊石。

再者說,王莽是那麼好刺殺的嗎?普天之下,想殺王莽的人多了,又有誰成功了?李守的打算,未免也太一廂情願了。

他說道:“在京城起事,不可能成功,反而還會害人害己,季文,當立刻阻止李公在京城的行動纔是,否則,怕是會有性命之憂啊!”李

軼搖頭說道:“這些話,我和次元都對叔父說過無數遍了,可是沒用,現在叔父已經認定了,漢室江山一定可以光復,而輔佐漢室的人,一定會是李氏!”

劉氏復興,李氏爲輔。李

守是研究讖學的大師,對於這句讖語,他本就深信不疑,現在劉氏又恰恰出了劉縯、劉秀兩兄弟,李守更是對這句讖語走火入魔。他

認爲這句讖語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能輔佐劉縯、劉秀的,就是他李家,也就是他李守。有讖語的庇護,他又何愁大業不成?

出於這樣的心理,李守纔有恃無恐的去往京城,拉攏故交,欲行刺王莽,輔佐劉縯、劉秀兩兄弟,光復大漢皇朝。劉

縯眉頭緊鎖,問道:“季文,李公在京城,真的有很多在朝爲官的故交?”

對於這一點,李軼倒是也認同。他點點頭,說道:“叔父曾在朝爲官,的確結識了很多的朝廷大員!”

劉縯忍不住追問道:“那麼李公對刺殺王莽之事,又有幾成的把握?”李

軼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劉縯轉頭看向劉秀,問道:“阿秀,你怎麼看?”劉

秀苦笑,說道:“刺殺王莽,談何容易?尤其想在京城裡刺殺王莽,實難成功!”在

京城刺殺王莽,無異於發動一場宮廷政變,這裡面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涉及到的人也太多,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一個人出了問題,前功盡棄。

古往今來,能發動宮廷政變成功者,寥寥無幾,即便有成功的先例,主事之人也是權傾朝野,手握着天下兵權,而李守完全不具備這麼雄厚的權勢和實力。在

劉秀看來,李守的所作所爲,往好聽了說是太過於理想化,往難聽了說,就是異想天開。

聽聞劉秀的話,劉縯的眉頭皺得更緊,他倒是非常希望李守能成功,王莽倘若真的遇刺而亡,那就不是天下大亂,而是連朝廷都亂了,對於己方的起事太有利了。

劉縯沉吟好一會,問劉秀道:“阿秀,依你之見,我們當如何?”

劉秀正色說道:“當立刻召回李公,否則,只怕李公在京城會有性命之危!”

劉縯仔細想了想,點點頭,說道:“阿秀言之有理!反莽之事,不宜操之過急,季文,你和次元當想辦法把李公拉回宛城纔是!”

李軼苦笑道:“將軍,我和次元當然也想讓叔父回宛城,所有的辦法都想遍了,但……”說着這裡,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如

果李守能聽他和李通的,現在也不至於身在京城,他也不至於大老遠的跑到新野,來向劉縯求助了。

劉縯問道:“季文,那你這次來宛城的目的是?”李

軼正色說道:“我希望將軍能給叔父寫一封書信,勸說叔父立刻回宛城!叔父未必會聽我和次元的話,但一定會聽將軍的話!”

李守已經認定李家要輔佐的對象就是劉縯、劉秀兩兄弟,眼下在李守的心目當中,劉縯和劉秀的分量是遠遠超過他和李通的。

劉縯略微沉吟片刻,點頭應道:“好!我這就給李公寫封書信。”雖

說劉縯十分希望李守在京城的行動能大獲成功,但他也明白,一旦行動失敗,對於己方的打擊將會有多大。

首先李家肯定要遭殃,其次,自己這邊也很可能要受到波及,總而言之,李守在京城的謀劃,風險太高,失敗的代價也太大,不是己方能承擔得起的。劉

縯快速寫下一封書信,這封書信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劉縯在感謝李守對於己方起事的支持,也肯定了李守對漢室江山的忠誠。只

是寫到後面,他才說到李守的計劃風險太大,很難成功,希望他能立刻回宛城。

把這封書信寫好,劉縯從頭到尾地看了一遍,覺得不錯,滿意地點點頭。

旁邊的劉秀看罷,微微蹙了蹙眉,說道:“大哥,這封信……”

劉縯轉頭看向劉秀,笑問道:“阿秀,你認爲大哥的這封信寫的有問題?”

還沒等劉秀說話,另一邊的李軼急忙表態道:“將軍的這份書信寫的很好啊!既有對叔父的肯定,也有勸說叔父回宛城,季文覺得將軍寫得沒問題!”李

軼都這麼說了,劉秀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他笑了笑,沒有再說話。劉縯將書信遞給李軼,後者接過來,小心翼翼地疊好,揣入懷中,然後向劉縯深施一禮,說道:“這次真是多虧有將軍相助,季文感激不盡!”劉

縯先是擺擺手,而後含笑拍了拍李軼的肩膀,說道:“都是自家兄弟,季文就不必這麼客氣了。”

劉秀對李軼的印象很一般,但劉縯卻覺得李軼這個人很不錯,對李軼也非常賞識。

李軼在新野並沒有久留,只簡單吃了一頓午飯,便騎馬急匆匆地趕回宛城。半

個多月後,劉縯的書信有順利送到李守的手中。

得知是劉縯的親筆信,李守非常激動,打開素帛時,雙手都直顫抖。他把書信的內容一連看了好幾遍,幾乎都可以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下來了。劉

縯寫的這封信,其實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場面話,對李守的感激之言,說白了就是在客套,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要李守立刻放棄原定的計劃,離開京城,回往宛城。而

李守則完全領悟錯了劉縯的用意,他把劉縯的客套之詞當成了是在肯定他的作爲,而把劉縯要自己回宛城的事,則當成了劉縯是在和他客套。劉

縯的這封信,寫的多少有些問題,主次不分,客套多於實質,而李守的領悟也同樣出了問題,把劉縯的意思完全領悟反了。所

以李守雖有接到劉縯的這封書信,但他非但沒有離開京城,反而四處奔波的更加頻繁,又是拜訪又是拉攏那些與他有交情的大臣們。但

正如劉秀顧慮的那樣,要發動一場宮廷政變,需要涉及的方面太多,需要參與的人也太多。想

要每個方面都不出紕漏,想要那麼多的人都支持自己,對於李守來說,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何況牽扯到如此之多的人,還要不走漏出去一丁點的風聲,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爲李軼的關係,劉縯在新野又耽擱了一天,翌日,他帶着兩百多名門客回往舂陵。劉

縯沒太把李守這件事放在心上,他認爲自己在書信中已經寫得很明白了,李守接到自己的書信後,自然會明白自己的意思,立刻返回宛城。

但劉秀實在放心不下,思前想後,他決定讓龍淵親自到京城走一趟,找到同在京城的龍準和龍孛,務必要把李守安全送回到宛城。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劉秀在新野的生活過得很簡單,每天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自己的房間裡看書。鄧

晨書房中的書籍,已經被劉秀看遍了。這

天劉秀還在房中看書,鄧禹和嚴光從外面敲門而入。劉秀頭也沒擡,目光依舊落在書簡上。鄧

禹和嚴光對視一眼,後者走到劉秀近前,一把將他手中的書簡拿了過去,低頭一瞧,笑道:“又在看《捭闔策》,主公已經看過四、五遍了吧?”《

捭闔策》也就是《鬼谷子》,這是一本道家的書,道家思想幾乎貫穿全文,不過裡面的內容卻是包括萬象,如權謀、策略、兵法、辯論等等。劉

秀聳聳肩,把被嚴光拿走的書簡搶回來,說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捭闔策》這本書,不是看一遍或者看幾遍就能全部融會貫通的,起碼以劉秀的才智,在看了四、五遍後,書中仍有很多內容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鄧禹和嚴光相視而笑,前者說道:“好了,我看主公再在房間裡待下去,人都要長毛了。今天我們出去走走吧!”“

去哪?”劉秀看着書簡,心不在焉地問道。

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三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五十二章 天子所在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七百三十八章 睢陽戰線第二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六百四十一章 漢土之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二十章 去往郡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閒雲野鶴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六百零二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四百六十五章 肉包打狗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六十章 接頭爲實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一百五十五章 嚴明軍紀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入帳下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五百四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
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三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五十二章 天子所在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七百三十八章 睢陽戰線第二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六百四十一章 漢土之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二十章 去往郡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閒雲野鶴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六百零二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四百六十五章 肉包打狗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六十章 接頭爲實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一百五十五章 嚴明軍紀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入帳下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五百四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