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

李子春連連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他哽咽着顫聲說道:“趙王,這次只有您能救我了!”

劉良點點頭,說道:“子春放心,我會想辦法儘快救你出去的。”

在牢中又待了好一會,劉良才離開,出了死囚大牢,到了外面,劉良對跟上來的鄧晨說道:“我看,還是先把李子春和李子玉關在普通牢房裡吧。”

死囚大牢的條件太惡劣,牢房裡陰暗潮溼,寒氣逼人,但裡面連牀被褥都沒有,只有破草甸子。

鄧晨無奈地說道:“李子春兄弟涉及的案子太大,在沒有徹底調查清楚之前,他倆只能關押在死囚牢裡。”

稍頓,他又補充一句:“陛下對此案也十分重視,若是讓陛下知道李子春和李子玉被轉移到普通牢房,偉卿在陛下那邊也不好交代。”

劉良想了想,也是這麼個道理。他正色說道:“偉卿,你儘快把案子審清楚,還他兄弟二人一個清白。”

“偉卿明白。”

劉良臨走之前,還對鄧晨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多多照顧李子春和李子玉。

翌日,朝堂。

劉秀秘密出宮,遭遇刺客行刺的事,現在滿朝文武都已知曉。旁人還沒說話,諫議大夫王元第一個站出來,說道:“聽聞陛下昨日出宮,遭遇到刺客行刺。”

事情鬧得這麼大,相瞞也瞞不住,劉秀實話實說道:“確有此事。”

“陛下爲何擅自出宮?”王元質問道。

劉秀一笑,說道:“徵西大將軍在長安打了大勝仗,全殲公孫述軍十萬之衆,而徵西大將軍的家眷,還以爲他被關押在廷尉府。隱瞞了這麼久,我理應登門致歉纔是啊!”

王元正色說道:“陛下覺得愧對馮將軍之家眷,微臣也能理解,可陛下爲何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而是要偷偷摸摸的去?”

劉秀苦笑道:“我只是不想興師動衆罷了。”這是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想趁機和陰麗華出宮逛一逛,好好玩一玩。

王元眉頭緊鎖地說道:“陛下的不想興師動衆,卻把江山社稷置於腦後!倘若陛下真有個閃失,這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漢室基業,又豈能保存?!”

老頭子的話雖然重了些,但說得確實有道理,自知理虧的劉秀,也只有虛心受教的份。他嗯了一聲,說道:“這次,的確是我大意了,以後絕不會再犯。”

身爲言官,好不容易抓到天子的錯誤,王元豈肯善罷甘休,他還要說話,鄧禹不失時機地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微臣有事啓奏。”

劉秀感激地看向鄧禹,暗自嘀咕,還是仲華深知我心啊!他立刻轉動目光,看向鄧禹,含笑問道:“右將軍有何事啓奏?”

鄧禹說道:“此次,馮將軍在長安立下大功,陛下理應召馮將軍及有功將士回京,給予獎賞。”

劉秀連連點頭,說道:“右將軍言之甚善,等散朝之後,我便擬旨,召徵西大將軍回京!”

看劉秀和鄧禹告一段落,王元吸了口氣,伸長脖子,正要說話,鄧禹搶先說道:“陛下,這次如此之多的刺客藏匿於京城,縣府、執金吾、司隸校尉等,竟都毫無察覺,可見京城秩序之混亂,微臣以爲,當趁此機會,對京城進行整治。”

劉秀若有所思地點下頭,認爲鄧禹所言很有道理。執金吾已經被他削權削得差不多了,現在幾乎無兵可用,快要變成個文官。

至於司隸校尉,雖說京城地區是歸他管,但除了京城外,還有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馮翊、扶風諸郡也歸司隸校尉管轄,司隸校尉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洛陽這一地。

劉秀琢磨了一會,問道:“右將軍以爲,當由誰來治理京城之治安?”

鄧禹說道:“理應是洛陽令。”

劉秀已經定都洛陽,洛陽令其實就相當於長安的京兆尹,通俗點說,兩者都是首都的市長,只不過前朝的首都是長安,京兆尹是首都市長,現在劉秀定都洛陽,洛陽令是首都市長。yuyV

看起來,洛陽令的地位應該和京兆尹旗鼓相當,實則卻不然,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職權、規模,洛陽縣府都與京兆尹相去甚遠。

最明顯的一點,京兆尹可以上朝,參加朝議,而洛陽令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現在鄧禹主張讓洛陽令來整治京城的秩序,其實就是在擡高洛陽令的地位,擴大洛陽縣府的規模,給予洛陽縣府更大更多的實權。

“董宣。”劉秀喃喃唸叨一遍洛陽令的名字。鄧禹說道:“陛下,董縣令鐵面無私,嚴苛執法,據說,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無百姓到縣府擊鼓鳴冤,可見董縣令對洛陽治理的頗見成效。現刺客猖獗,微臣以爲,當擴充洛陽縣府之編制,適當給予洛陽縣府之調兵權,以此來緝剿刺客,維持洛陽之太平盛世。”

劉秀沉吟片刻,環視在場衆臣,問道:“諸君以爲如何?”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董宣是個酷吏,屬六親不認的主兒,朝中的大臣,不少人都有被他得罪過,所以在朝中,董宣也不太招人待見。

現在羣臣之所以附議,不是他們都支持董宣,完全是看在鄧禹的面子。

見羣臣都附議,劉秀又琢磨了一番,點點頭,說道:“右將軍,關於此事,你寫一份奏疏給我。”

“是!陛下!”鄧禹躬身施禮,而後,他又補充道:“陛下,以後之朝議,也當邀洛陽令纔是!”

劉秀應道:“準!”

接下來,劉秀又和羣臣商議起其他的事務。王元不關心政務國事,那些也不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他只負責糾正天子的錯誤,本來他有一肚子的話要說,結果被鄧禹一打岔,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好不容易等到鄧禹告一段落,陛下又和其他大臣商議起政務,他插不上嘴,只能站在一旁乾着急。

今日的朝議,時間稍長了一些,一直到晌午才結束。散朝後,劉秀率先起身離去,沒給王元揪住自己嘮叨的機會。

離開卻非殿有一段距離了,劉秀這才長鬆口氣。張昆見狀,頗感無奈地說道:“陛下乃堂堂天子,又何必怕他區區一個王元?”

劉秀笑了,擺手說道:“這不是怕啊!”他是受不了王元的嘮叨,而且王元的嘴巴太毒,有時候把自己惹得一肚子的氣,又無從發泄。

言官,都是正值、忠貞、不懼死的直諫大臣。君王不殺直諫犯顏者,這是自古以來便有的傳統,作爲明君的劉秀,當然更會遵守。

所以,他不犯錯還好,一旦犯了錯,他是能躲就躲,能早躲就不晚躲。

劉秀恍然想起了什麼,對張昆說道:“你去前庭,宣廷尉到清涼殿見我。”

“是!”張昆答應一聲,快步而去。

劉秀到了清涼殿,時間不長,鄧晨便到了。進來之後,他深施一禮,說道:“陛下!”

放下手中的奏疏,劉秀向旁擺擺手,示意鄧晨落座,而後,他問道:“偉卿,刺客之事調查得如何?”

鄧晨正色說道:“縣府正在追查刺客的行蹤。醉香閣的掌櫃、夥計乃至當時在場的食客,微臣都已一一調查過了,他們與刺客並不干係。當時,刺客是從外面爬上二樓的窗戶,悄悄潛入進的醉香閣。”

劉秀邊聽邊點頭,這些事情,和他猜測得差不多。他問道:“那麼,李子春和李子玉呢?”

鄧晨說道:“李子春什麼都沒說,李子玉受不住刑,承認他私通刺客,不過在很多細節上,他又說不上來,依微臣看,李子玉的招供,只是爲了不再受刑。”

爲了不受刑,爲了少受點皮肉之苦,就承認自己私通刺客,劉秀都差點氣樂了。鄧晨說道:“李子玉就是個紈絝、草包,此人不值一提。”

劉秀笑了笑,問道:“以偉卿看,李子春和李子玉會不會與刺客私通?”

鄧晨沉默片刻,搖搖頭,說道:“微臣以爲,他二人應該也和刺客無關。李子春是商人,在洛陽的生意做得很大,他沒有理由去勾結公孫述,李子玉則是個草包,即便他想去勾結公孫述,恐怕,公孫述也看不上他。”

劉秀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他話鋒一轉,問道:“聽說,趙王和李子春的關係很好。”

鄧晨應道:“是的,陛下。”

“趙王可有去找過你?”

鄧晨愣了愣,隨即苦笑道:“真是什麼事情都瞞不過陛下啊!”

劉秀勾了勾嘴角,說道:“不管李子春和李子玉與刺客有無關係,這兩人,暫時都不要放,就關在你廷尉府,讓他二人多吃些苦頭。”

即便李子春、李子玉和刺客一點干係都沒有,但他二人企圖對麗華不軌,卻是實實在在的。

鄧晨先是不解地看向劉秀,轉念一想,也就明白陛下爲何要自己這樣做了。他搖頭而笑,說道:“陛下,正所謂不知者不怪嘛!”

“正是因爲不知者不怪,我才留他二人的性命,否則,現在他二人還焉有命在?!”劉秀冷哼了一聲。

鄧晨不再多言,躬身說道:“微臣知道了。”稍頓,他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不肯放李子春和李子玉,微臣以爲,趙王很快就會來找陛下了。”

劉秀皺了皺眉頭,幽幽說道:“希望,叔父能非得清楚是非曲直。”

鄧晨欲言又止,最終暗歎口氣,什麼話都沒說。

劉良的年紀越來越大,子女封侯的封侯,嫁人的嫁人,都不在身邊。而劉秀終日在皇宮裡,處理政務,忙得團團轉,根本不可能時常去趙王府探望劉良。

其實,劉良是很孤獨的。

現在有這麼一個人,經常出現在他的身邊,陪着他、捧着他,逗着他、哄着他,讓他開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李子春也算代替他們這些晚輩盡孝了。

單憑這一點,劉秀是應該對李子春網開一面的。

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六百七十章 草菅人命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五百八十七章 駐足不前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驚天鉅變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誅殺之心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六十一章 昆陽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聞喜訊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五章 喜訊傳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六百七十八章 情關難過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結親家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爲天子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四十九章 捉拿刺客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三百零六章 以哭收心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六百二十八章 密謀出宮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艱險第三百三十五章 萬人莫敵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五十六章 無功而返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薦人才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三百四十八章 賈君請纓第二百三十七章 美豔無雙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六百九十三章 宜陽血戰第六十四章 謀反起事
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六百七十章 草菅人命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五百八十七章 駐足不前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驚天鉅變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誅殺之心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六十一章 昆陽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聞喜訊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五章 喜訊傳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六百七十八章 情關難過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結親家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爲天子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四十九章 捉拿刺客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三百零六章 以哭收心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六百二十八章 密謀出宮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艱險第三百三十五章 萬人莫敵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五十六章 無功而返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薦人才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三百四十八章 賈君請纓第二百三十七章 美豔無雙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六百九十三章 宜陽血戰第六十四章 謀反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