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

劉秀頒佈了徵兵令,河北地區投軍的人可不在少數,各縣各郡設置的報名點,幾乎都是人滿爲患。

這幾日,上疏彈劾鄧禹的奏疏也激增。看着這一封封的奏疏,劉秀禁不住長嘆了口氣。伺候在旁的張昆躬着身子,小聲問道:“陛下有煩心事?”

劉秀拍了拍手邊快要堆積如山的奏疏,說道:“這些都是彈劾司徒的。”

張昆小心翼翼地說道:“這次大司徒的確是作戰不利,不僅大司徒自己吃了敗仗,還連累了馮將軍的數萬將士!”

“所以,你也認爲我該罷免仲華的官職?”劉秀撩起眼簾,看向張昆。

張昆身子一震,擡手給了自己一嘴巴,說道:“是奴婢失言!是奴婢失言!”

劉秀向他擺擺手,又再次拿起鄧禹的奏疏。

鄧禹的這封奏疏是請辭的,也可以說是一封辭呈。劉秀都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他看了片刻,隨手又放到一旁,說道:“以後再說吧!”

別看鄧禹作戰不利,還連累了馮異,但讓劉秀罷免鄧禹,他下不了這個決心。

其實對於自己的親信,劉秀一直都很護短。哪怕不是親信,只是普通的臣子,劉秀也會盡量去維護。

這天早朝,大司空宋弘率先出列,他手持笏板,說道:“臣啓陛下,大司徒於弘農湖縣,率軍冒進,導致我軍大敗,損兵折將十萬之衆,微臣以爲,大司徒不適合再領兵作戰,也不適合大司徒之職,還請陛下明鑑!”

尚書宗廣擡起笏板,說道:“微臣附議!”

看到大司空和尚書都在彈劾鄧禹,許多的文臣武將也都附議彈劾。

別看鄧禹是大司徒,貴爲三公之首,但在他朝廷裡,根基很淺。劉秀還沒稱帝的時候,鄧禹就已經領兵西征了。

可以說自打劉秀建立建武朝廷以來,鄧禹就沒在朝中待過一天,與後來的這些文官武將,也沒什麼私交。鄧禹之所以能坐穩大司徒的位置,全靠劉秀。

劉秀環視一眼彈劾鄧禹的衆人,暗暗皺眉,你們上疏彈劾,看我沒有做出迴應,現在又當朝彈劾,這是逼着我非得罷免仲華不可啊!

對於衆人對鄧禹的彈劾,劉秀心裡很不痛快,感覺這些人更像是合起夥來欺負鄧禹。他目光一轉,看向伏湛,問道:“惠公的意思呢?”

惠公是伏湛的字。目前,伏湛的職務是行大司徒事,也就是代理大司徒的意思。劉秀把要不要罷免鄧禹的問題拋給伏湛,就等於是沒有給伏湛說應該罷免的機會。yuyV

伏湛是代理大司徒,現在討論的問題是要不要罷免正牌的大司徒,伏湛若說應該罷免,那就顯得他太急功近利,迫不及待的想轉正了。

聽聞劉秀髮問,伏湛暗暗苦笑,他向前欠了欠身,說道:“陛下,微臣以爲,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陛下也不能以一場勝敗來論英雄。”

宋弘看了伏湛一眼,正色說道:“伏公此言差矣!大司徒西征不利,並非纔剛剛開始,而是一直都很不順,對陣赤眉軍,負多勝少,白白消耗了朝廷大量的錢糧和兵馬,如此戰績,還如何配統領西征軍將士,如何還配繼續擔任大司徒?”

伏湛看看宋弘,暗暗咧嘴。其餘大臣們也一個個低着頭,都不敢再言語了。宋弘的這話說得太狠了,其他大臣完全不敢再做附議。

誰不知道陛下寵信鄧禹,宋弘的這番言論,簡直都快構成對鄧禹的人身攻擊了。人們偷眼瞧瞧劉秀,果然,劉秀臉色陰沉,目光也是冷冰冰的。

宋弘說完話,偌大的卻非殿,靜得鴉雀無聲,劉秀不說話,其他人更不敢說話,人們甚至都能聽到自己嘭嘭嘭的心跳聲。

也不知過了多久,劉秀深深吸了口氣,銳利的目光也漸漸變得柔和下來,不過他還是面無表情地說道:“此事,以後再議!”

散朝之後,宗廣追上宋弘,與他並肩同行,他小聲說道:“宋公剛剛在朝堂上所言,太過了。大司徒領兵西征,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何況,鄧禹並非沒有功勞,鄧禹的西征,也並非一無所獲,河東郡就是鄧禹西征打下來的,三輔地區的百姓,很多人都有被鄧禹救濟過,爲朝廷在三輔地區豎立起不小的威望,也頗受當地百姓的景仰,贏得了民心。

宋弘正色說道:“我亦是就事論事而已!在弘看來,大司徒的確不能勝任,陛下的用人,也不能任人唯親!”

劉秀當初提拔鄧禹,宋弘完全能理解。

首先兩人是同窗,又是好友,其次,陛下剛剛建立朝廷的時候,麾下基本都是武將,要說打仗,那是一個頂倆,但要說治國,都是外行,陛下是從衆多的武將中,矬子裡拔大個,選出了相對有才華的鄧禹。

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朝廷越來越大,控制的郡縣越來越多,天下的有識之士紛紛來投,朝廷可謂是人才濟濟,有多少有才幹的人,因朝中沒有空缺,而無法得到啓用?有多少人才就這麼被白白浪費流失掉了?

大司徒,貴爲三公之首,這麼重要的職位,鄧禹真的有資格擔當嗎?真的有能力擔當嗎?

宋弘沒和鄧禹接觸過,他甚至都沒見過鄧禹,但他聽說鄧禹才二十出頭,比陛下的年紀還小,就這麼一個毛頭小夥子,配做漢室朝廷的大司徒嗎?

聽宋弘有指責陛下任人唯親的意思,宗廣嚇得一縮脖,用力拉了拉宋弘的袖子,提醒道:“宋公慎言啊!”

宋弘不以爲然地說道:“忠言逆耳!因直言不諱而降罪於臣子,那是昏君所爲!宗尚書認爲陛下是昏君嗎?”

宗廣的冷汗都冒出來了,他向宋弘拱了拱手,急聲說道:“下官還有事,先行一步!”宗廣可不敢再和宋弘說話了,人家是不怕死的主兒,可自己還怕死呢!

羣臣彈劾鄧禹的事,被劉秀壓了下來,鄧禹的辭呈,也被劉秀壓了下來。他認爲此事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沒想到,宋弘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要彈劾鄧禹。

接下來的早朝,宋弘是每次必奏,啓奏的內容一致,就是認定鄧禹不再適合擔任大司徒之職,請劉秀罷免鄧禹。

一次兩次是這樣,次次都是這樣,以至於劉秀一看到宋弘擡起笏板,他就知道他接下來要說什麼。劉秀也是被宋弘的堅持,搞的一個頭兩個大。

這天,散朝之後,劉秀回到清涼殿,剛剛落座,龍淵從外面走進來,拱手說道:“陛下,王左曹求見!”

王左曹就是王常。聽聞王常求見,劉秀揚頭說道:“請顏卿到清涼殿。”

“是!陛下!”龍淵插手應了一聲,快步離去。

時間不長,王常從外面走了進來。“微臣參見陛下!”

“顏卿請起!”

等王常起身,劉秀向旁擺擺手,示意王常落座。後者道了一聲謝,在旁坐了下來。有名小內侍上前,給王常道了一杯茶。

劉秀笑問道:“顏卿來見我,所爲何事?”

王常正色說道:“陛下,設於洛陽城外的軍營,已有兵馬十萬餘衆。”

劉秀聞言,眼睛頓是一亮,才短短几日,竟然就有十多萬人投軍。他笑問道:“所徵之新兵,現由何人操練?”

“由景公之子,景尚景將軍操練。”

“哦。”劉秀沉吟片刻,說道:“櫟陽侯實戰經驗不足,操練兵馬,有欠妥當。”稍頓,他話鋒一轉,說道:“顏卿,此事,不如就由你去做吧!”

王常眼睛頓是一亮,連猶豫都沒猶豫,急忙起身離席,向前叩首,說道:“微臣遵旨!”

目前,王常的官職是左曹,官是不小,而且還親近皇帝,掌管樞機,受人尊敬,但王常不喜歡。

他是武將出身,早已習慣了征戰沙場,現在讓他做個文官,哪怕官職再高,職權再大,他做起來也不順心。

這次陛下讓他去操練新兵,雖說是個苦差事,可卻有可能借此機會,由文轉武,他心裡自然是欣喜萬分。

王常謝恩之後,笑吟吟地說道:“陛下,軍中有不少的河北老兵,他們還都想再見見陛下呢!如果陛下恩准,可以讓他們聚集在皇宮外,陛下於宮牆之上,與老兵的相見。”

劉秀沉吟片刻,意味深長地說道:“河北的天下,正是這些老兵幫我打下來的啊,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的今天。後來,遷都洛陽,朝廷幾次精簡兵馬,許多老兵領了錢,便還鄉了。”

王常正色說道:“這些前來投軍的老兵們也都說了,知道是陛下要御駕親征,他們才重新投軍的,倘若是讓他們跟着旁人出征,他們肯定不會回來的!”

劉秀聞言動容,說道:“既然老兵們都是爲我而來,我又豈能站於宮牆上,與他們遙遙相望?明日,我親自去趟新兵大營!”

王常倒吸了口氣,說道:“陛下……這,這不妥吧!”

赤眉刺客猖獗,景丹就是吃了刺客的虧,新兵大營裡有十多萬人,龍蛇混雜,誰敢保證其中一定沒有混入赤眉刺客,萬一陛下有個閃失,誰又能擔待得起?

看出王常的擔心,劉秀微微一笑,說道:“老兵們於秀,重情重義,不離不棄,秀理應親自前往,與老兵們相見纔是!”

一支軍隊戰力的強弱,除了與統帥有關,老兵的多少,也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戰場之上,一個老兵所能起到的作用,勝過兩三個,甚至四五個新兵。

亂世當中,人命不值錢,武器裝備也不值錢,經驗才最值錢。你能活着走下戰場一次,那麼在下一次的交戰當中,你便有可能帶着身邊的弟兄,都活着走下戰場。

這便是老兵在軍隊當中的價值所在。

河北老兵都是衝着自己而來,劉秀在感動之餘,對此也非常之重視,即便明知道自己貿然進入新兵大營會有危險,但他還是得走這一趟,不能讓老兵們寒了心。

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受挫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六百九十三章 宜陽血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兵救援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迫結盟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三百八十五章 驚天鉅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把握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陽決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八十八章 陰府赴宴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五百八十八章 緊急軍情第七百一十一章 初見成效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陰險小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六百九十五章 拉個墊背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亂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八百四十四章 東征失敗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七百七十章 精心佈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佈局開始第四百九十四章 厚顏無恥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八十六章 私造武器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鐵面無私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
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受挫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六百九十三章 宜陽血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兵救援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迫結盟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三百八十五章 驚天鉅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把握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陽決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八十八章 陰府赴宴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五百八十八章 緊急軍情第七百一十一章 初見成效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陰險小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六百九十五章 拉個墊背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亂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八百四十四章 東征失敗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七百七十章 精心佈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佈局開始第四百九十四章 厚顏無恥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八十六章 私造武器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鐵面無私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