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

看着中箭的孫禮在江面上奮力的撲騰,漸漸的,他的撲騰越來越弱,人也隨之沉入水裡。人們瞠目結舌地看向射殺孫禮的將官,臉色煞白,身子都哆嗦個不停。

這名將官扔掉手中的長弓,對周圍衆人說道:“留在這裡作戰是死,逃回河內也是死,橫豎都是一死,我們不如帶着孫禮的首級,獻於漢軍,向蕭王投降!”說

話之間,他將身上的甲冑一一脫掉,然後噗通一聲跳入江水當中。

衆人如夢方醒,會水的將官們也都紛紛脫掉甲冑,接二連三的跳入江中。沒

過多久,那名射殺孫禮的將官把孫禮的屍體從江裡拽了上來,人們七手八腳的幫忙,把屍體拽上岸。

還是射殺孫禮的將官抽出佩劍,一劍砍下孫禮的首級,看了看左右,然後他高舉着孫禮的人頭,邊向漢軍那邊走去,邊大聲喊道:“不要打了!兄弟們都不要再打了!孫禮已死,我們向漢軍投降!”

其實,仗打到這個地步,再打下去,接下來就是一場大屠殺。這名將官的喊話,讓交戰的雙方紛紛停了手。

他高舉着孫禮的人頭,從青犢軍陣營走出來,到了漢軍陣營的近前,大聲說道:“孫禮已死,我軍弟兄,願向漢軍投降!”

還沒有等到漢軍那邊做出表態,青犢軍陣營這邊,已先響起一陣嘩啦啦的聲響。只

見人們紛紛扔掉手中的武器,跪伏在地,放棄了繼續作戰。現在自己都已經被逼到了絕路,而且孫禮也死了,哪裡還有再打下去的必要。

時間不長,消息也傳到了劉秀和謝躬那裡。聽

聞青犢軍的主將孫禮被部下所殺,剩餘的近十萬青犢軍,全部繳械投降,謝躬喜出望外,猛的一拍大腿,笑道:“我軍一戰功成!”

劉秀的臉上也露出笑容,他點點頭,對身邊的朱祐說道:“仲先,你去把斬殺孫禮的那人帶過來。”

“是!大王!”朱祐插手領命,騎馬向前方跑去。過了有兩刻多鐘,朱祐把射殺孫禮的青犢軍將領帶到劉秀面前。劉

秀看到他時,他手中還提着孫禮的首級。朱祐冷着臉,沉聲說道:“趙琦,這位便是蕭王!”

聽聞朱祐的提醒,這名青犢軍將領急忙放下孫禮的人頭,跪地叩首,說道:“小人趙琦,叩見蕭王!”劉

秀問道:“你帶來的可是孫禮首級?”

“正是!”“

舉高一些。”趙

琦雙手托住斷頭,高舉過頭頂。謝躬低頭看了一眼,立刻便別過頭去。斷頭自然談不上有多賞心悅目,齜牙咧嘴的,表情猙獰,看着既噁心,又駭人。劉

秀慢條斯理地問道:“這確是孫禮?”“

小人不敢在蕭王面前扯謊,請蕭王明鑑。”

“嗯,你起來吧!”“

謝蕭王!”趙琦從地上慢慢站起身形,小聲說道:“我等皆不願與蕭王爲敵,皆因孫禮下令,我等纔不得不從,今,小人斬殺孫禮,將功補過,還請蕭王饒過我等性命。”劉

秀沒有立刻做出表態,轉頭看向謝躬,問道:“謝尚書的意思呢?”

在欽山,謝躬坑殺了一萬餘衆青犢軍,劉慶被伏擊的仇算是報了,心中的那口惡氣也算出了,另外,現在的青犢軍可不是一萬人,而是接近十萬之衆,要全部殺掉,他也下不了這樣的狠心。思

前想後,他向劉秀欠了欠身,說道:“下官聽從蕭王的。”劉

秀沉吟片刻,說道:“孤志在河北平定賊患,還河北太平盛世。你部雖爲賊軍,但念及主動請降,孤可既往不咎。有願意回家者,孤可以給他們路費,放他們自行離去,有願意留下充軍者,孤也歡迎。趙琦,你認爲可好?”

趙琦聞言,再次屈膝跪地,向前連連叩首,哽咽着說道:“小人代十萬弟兄,多謝蕭王,蕭王仁德,恩濟萬澤……”說到這裡,趙琦忍不住伏地大哭起來。

劉秀暗歎口氣,走到趙琦近前,將他扶起,說道:“起來吧!孤雖志在平叛,但更願意看到河北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盛,太平盛世!”

趙琦雖被劉秀扶起,但仍是哭得泣不成聲,但凡還有活路,誰願意提着腦袋造反?

當初他們之所以加入青犢軍,跟着孫冒、孫登、孫禮三兄弟造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倘若蕭王真能平定河北的戰亂,再創河北的太平盛世,那當真是恩濟萬澤,是河北萬民之福啊!

劉秀向來是言而有信,他說不殺青犢降軍,當真就一個沒殺。

他說給青犢降軍自由選擇的權利,當真就做到了。青犢軍除了戰死的數萬人外,剩下的十萬降軍,其中大半都選擇了回家。對

於這些要回家的青犢軍,劉秀沒有任何的爲難,真就給他們每人一筆路費。當然了,從他們身上繳械的盔甲和武器,沒有再還給他們。

餘下的三萬來人,選擇投靠漢軍。這些人,本來就沒有田地,即便回家,也沒有營生,與其回家捱餓,還不如留在漢軍,不管怎麼樣,起碼能有口飯吃。對

於這些願意留在漢軍的三萬降軍,謝躬眼饞不已。

要知道劉秀麾下已經有十多萬的大軍了,而自己手裡,現在還不到五萬人,倘若能把這三萬降軍收入麾下,他在河北的實力能提升一大截,在劉秀面前也更有底氣。

只是這三萬降軍,可不是他想要就能從劉秀那裡要過來的。蕩

陰之戰,以漢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此戰,漢軍不僅一舉平定了魏郡之賊患,而且還重創了青犢軍,讓青犢軍折損了十多萬人,併成功擊殺了青犢軍三巨頭之一的孫禮。但

是這一戰還遠遠沒有結束,聽聞孫禮在魏郡戰敗被殺的消息,身在河內的孫冒部和孫登部,都在率領着各自麾下的大軍,向魏郡方向進發。其

來勢洶洶的勁頭,明顯是奔着爲孫禮報仇而來。與

此同時,尤來軍也在不斷的向魏郡方向靠攏,看起來,青犢軍和尤來軍似乎已經聯手一處。青犢軍目前有兵力二十多萬,尤來軍的兵力十多萬,兩者的兵力加到一起,有三、四十萬之衆,這麼多人若是進入魏郡,先不說漢軍能不能應對得來,魏郡非得被攪個底朝天不可。在

蕩陰軍營裡,劉秀召集謝躬,以及麾下衆將,商議如何應對青犢軍即將到來的報復行動。謝

躬眉頭緊鎖,一籌莫展。己方雖然剛剛獲得一場大勝,但孫禮部畢竟才十萬來人,戰力不強,可是現在,以孫冒、孫登爲首的青犢軍有二十多萬人,與青犢軍一同向魏郡而來的尤來軍,也有十多萬人,這麼多的敵人,己方能應對得來嗎?他

清了清喉嚨,說道:“蕭王,賊軍兵力衆多,且來勢洶洶,我方……不如暫避鋒芒,方爲上策啊!”寇

恂眼神黯了黯,幽幽說道:“謝尚書,我軍可以躲,可以暫避鋒芒,那魏郡之百姓呢?他們也能躲,也能暫避賊軍之鋒芒嗎?”謝

躬被寇恂質問得啞口無言,地垂下頭,沉默未語。寇

恂看向劉秀,正色說道:“大王,此戰,我軍避無可避,只能與賊,決一死戰,方可保存魏郡百姓之性命!”

孫冒和孫登,就是爲報孫禮的被殺之仇,漢軍跑了,他二人在魏郡找不到漢軍,滿腔的怒火就得發泄在魏郡百姓身上,到時,不知得有多少無辜之百姓蒙難。

所以,他們現在根本不能跑,只能戰。打贏了自然是最好,戰敗了,孫冒、孫登也會殺他們這些漢軍泄憤,不會殃及到魏郡百姓。

謝躬有聽明白寇恂的意思,他忍不住輕輕嘆息一聲,說道:“早知如此,我們當初不該殺孫禮啊!”

寇恂提醒道:“孫禮殘忍好殺,不知多少無辜之人慘死在他的手裡,罪無可恕,理應伏法。何況,孫禮是被其部下所殺,並非我等動的手。”劉

秀擺擺手,現在不是爭論這些的時候,他環視在場衆人,問道:“誰有破敵之策?”一

直穩如泰山的鄧禹,聞言一笑,拱手說道:“敵軍雖衆,但皆爲匹夫爾,不足爲慮。”謝

躬精神一振,急忙追問道:“鄧將軍可有破敵之良策?”

鄧禹說道:“與其留守魏郡,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殺賊軍個措手不及!”謝

躬面露驚訝之色,喃喃說道:“主動出擊?”鄧

禹說道:“孫冒由犬射向魏郡進軍,孫登由溫縣向魏郡進軍,尤來軍,由山陽向魏郡進軍,三路賊軍,出兵的地點爲三處,抵達魏郡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聽

聞這話,在場衆人紛紛點頭,謝躬也是點頭表示沒錯。鄧

禹繼續說道:“孫登由溫縣發兵,距離魏郡尚遠,可暫時排除在外。山陽雖離魏郡更近,但尤來軍顯然不想打頭陣,故行軍速度緩慢,反倒是由犬射發兵的孫冒部,會先尤來軍一步,抵達魏郡。倘若讓三路賊軍的兵力匯聚在一起,三四十萬之衆,我軍的確難以應對,但若是分而擊之,我軍可輕取之!”用

現代用語來解釋鄧禹的戰術,就是打時間差。

三路敵軍,三條進軍路線,不可能同時抵達魏郡,其中必然有個時間差,只要抓住這個時間差,漢軍便可以逐一擊敵,將敵軍各個擊破。人

們認真考慮着鄧禹的戰術,經過反覆斟酌,認爲這應該是對於己方而言,最佳的戰術了。

謝躬幽幽說道:“對付十多萬的敵軍,的確要比對付三四十萬的敵軍輕鬆許多,可是,他們要連續打三場啊!”

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要連續打三場硬仗,神仙也受不了啊!

這時候,劉秀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我們不會連續打三場,充其量,就是打兩場,甚至,極有可能只打一場!”

第四百三十四章 雙戟合璧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三十八章 睢陽戰線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五百七十一章 行事機敏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章 引君入彀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姐妹鬩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三百一十章 奇襲奏效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禍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六十四章 早有應對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四十六章 姐妹鬩牆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來投奔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五百八十八章 緊急軍情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後主使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變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七百三十一章 人爲刀俎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八百一十六章 着手政改第二百八十九章 道家藥品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征捷報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順勢而爲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
第四百三十四章 雙戟合璧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三十八章 睢陽戰線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五百七十一章 行事機敏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章 引君入彀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姐妹鬩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三百一十章 奇襲奏效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禍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六十四章 早有應對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四十六章 姐妹鬩牆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來投奔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五百八十八章 緊急軍情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後主使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變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七百三十一章 人爲刀俎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二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八百一十六章 着手政改第二百八十九章 道家藥品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征捷報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順勢而爲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