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

十月,奮威將軍劉信在汝南取得大勝,一舉攻克成陽。於成陽稱帝還不到兩個月的劉聖,被劉信所殺,嚴尤、陳茂二人,也一個沒跑掉,皆被劉信一併處死。同

月,劉秀奉命去往洛陽,走馬上任。此時的劉秀,與陰麗華剛剛成親不久,這時候分離,劉秀心中也十分不捨,可是聖旨已下,他又不能不遵。陰

麗華能體量劉秀的難處,私下裡也多次勸他,劉玄一心想置他於死地,這次他倘若不遵聖旨,恰恰是給了劉玄下手的機會。

其中的道理,劉秀又哪能不懂?最終他還是遵照劉玄的聖旨,在朱祐、馮異、王霸等人的陪同下,離開宛城,去往洛陽。

半路上,一直在外面東奔西走、收集消息的銚期也趕了過來,跟隨着劉秀,一起去了洛陽。劉

秀在洛陽任職的時間並不長,他是十月到的洛陽,過完年,剛出了正月,劉玄便定都長安,以劉玄爲首的更始朝廷,從宛城出發,來到洛陽。

劉玄到了洛陽後,劉秀的司隸校尉算是做到頭了。在洛陽,劉玄特意派人去打聽一下,看看劉秀的政績和口碑如何,得到的結果,讓劉玄大爲不滿。

不是劉秀做得不好,而是做得太好了。

劉秀到了洛陽之後,一切都遵守漢制,他對自己和手下人的要求都十分嚴苛,甚至連穿着都必須遵照漢制的傳統,不能有一絲的馬虎。

每次劉秀等人穿着一身漢臣官服出行,路上的百姓們見到,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當年的大漢皇朝,心頭髮酸,在感嘆王莽作惡的同時,也打心眼裡尊敬劉秀等人。反

觀劉玄帶着更始朝廷的官員進入洛陽時,人們的穿着那叫一個五花八門。更

始朝廷的大臣,以綠林係爲主,綠林系的人都是出身於草莽,他們哪在乎什麼官服不官服的,反正只要衣服夠好看,夠漂亮,也不管是男裝還是女裝,統統都往自己身上穿戴。

劉秀迎接劉玄等人進入洛陽,看到穿着傳統漢制官服的劉秀一行人走過去,街道兩旁的百姓們無不撫掌稱歎。

等他們看到更始朝廷的那些大臣們時,百姓們都看傻了眼,還以爲是戲班子進城了呢!沒

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對比,人們對劉秀更是敬愛有加,對於更始朝廷的大臣,乃至更始皇帝劉玄,都頗有微詞。

百姓們的態度傳進劉玄的耳朵裡,劉玄能高興嗎?

劉玄心裡恨得牙根都癢癢,但拿劉秀又無可奈何,因爲他實在找不到劉秀的毛病,哪怕是一丁點把柄的都找不到,就連修建行宮的事宜,劉秀都做得很好。二

月,以劉玄爲首的更始朝廷進入長安,正式於長安定都。接下來,就是的封王。

除了一些重要的劉氏宗親被封了王外,綠林系的人也都得到了王位。

王匡被封爲比陽王,王鳳被封爲宣城王,朱鮪被封爲膠東王,王常被封爲鄧王,申屠建被封爲平氏王,陳牧被封爲陰平王,張卬爲淮陽王,廖湛爲穰王,成丹爲襄邑王,宗佻潁陰王,尹尊爲郾王,因誅殺劉縯有功的李軼,也被封爲了舞陰王。

對於劉玄的封王,綠林系的人都很滿意,只有一人出外,朱鮪。朱

鮪非但不接受劉玄的封王,對於劉玄的大肆封王,他也十分的不滿。用

朱鮪的話說,高祖在世的時候,就已定下了規矩,異姓人不得封王。可現在,劉玄一下子封了這麼多的異姓王,這不是公開破壞祖制嗎?

要說劉氏宗親們反對劉玄封異姓王,倒還合情合理,而朱鮪這個既得利益者也反對劉玄封異姓王,這就很有意思了。

其實一個人,很難用簡單的好與壞去區分。朱

鮪是害死劉縯的元兇之一,但他同時又是個堅定不移的漢制維護者。在

異姓王這件事上,他根本不在乎個人利益的得失,而是一再強調要遵守祖制,不能破壞祖制。

朱鮪還真不是故作姿態的謙讓,直到最後,他也沒接受劉玄給他封的膠東王頭銜。

封王這件事,自然和劉秀無關,劉玄想弄死劉秀都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又哪會給他封王?

看出劉玄對劉秀的忌憚,也擔心再這樣下去劉秀會有危險,劉賜和劉信向劉玄提出,讓劉秀去往河北招撫。更

始朝廷取代了新莽朝廷,成爲正統,但全國各地還有很多郡縣沒有歸順朝廷,河北便是‘重災區’。當

初王莽還活着的時候,河北地區就已經不聽朝廷的調令了。漢

時的河北地區,和現在的河北省不太一樣,是指黃河以北的一大片區域。這

片區域內,人口密集,糧產豐富。在當時有一首童謠,‘得不得,在河北’。意思是,能不能坐得穩天下,關鍵是要看能不能取得河北,由此可見河北地區的重要性。

可是目前河北的局勢極爲複雜,首先河北地區的起義軍數量太多了,像銅馬軍、大彤軍、五校軍、尤來軍等等。

隨便挑出一個,兵力都有數萬,十幾萬,尤其是銅馬軍,兵力已達到二、三十萬之衆。整個河北地區,光是大大小小的起義軍加到一起,就有數百萬人之多。另

外,河北還有本地的軍閥勢力,擁兵自重,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河北三王,趙繆王、廣陽王以及真定王。河

北三王都是劉姓的王公貴族,趙繆王勢力現由劉林爲主,廣陽王勢力以劉接爲主,真定王勢力以劉揚爲主。更

始朝廷想要收服河北三王,沒那麼容易,人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勢力,組建起來的兵馬,又爲何要白白讓給你?更始朝廷要想收服河北的起義軍,那更難,數百萬之衆的起義軍,大多都是亡命之徒,人家起來造反,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又哪會乖乖歸順你更始朝廷?

河北地區,既重要,又難以收服,所以,更始朝廷這邊急需一位能人,去往河北,進行招撫。

劉賜和劉信提出的人選是劉秀,不過立刻遭到朱鮪和李軼的強烈反對。河北太重要,距離朝廷也太遠了,放劉秀去那麼遠又那麼重要的地方,無異於放虎歸山。

朱鮪和李軼都是害死劉縯的元兇之一,他倆都不願給劉秀一絲一毫東山再起的機會。

給劉秀封侯,讓他做司隸校尉,在洛陽這裡蓋蓋房子,他倆都沒什麼反對意見,畢竟是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哪怕劉秀再有能耐,他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可是現在劉賜、劉信叔侄提出讓劉秀去河北招撫,朱鮪和李軼立刻就不幹了,在他二人看來,絕不能給劉秀這樣的機會。

若是以前,綠林系不讓劉玄去做的事,劉玄斷然不敢擰着幹,肯定要聽綠林系的指揮。但是現在,今時不同往日,劉玄對綠林系也沒有以前那麼忌憚。

首先王莽死了,他已經成爲天下公認的大漢天子,其次,劉信剿滅劉聖,讓劉玄的手裡掌握了一部分兵權,這無疑是大大增長了劉玄的底氣。本

來,他也不認爲讓劉秀去河北招撫是個好主意,但朱鮪站出來反對,卻無形中激起了劉玄的叛逆心理。

劉玄當時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表態,只是說要再考慮考慮。但過後,他立刻把曹竟和曹詡父子倆找來,密商此事。自

從曹詡讓劉玄拿到了潁川軍的兵權之後,劉玄對曹詡,那叫一個寵信,完全是言聽計從。可劉玄不知道的是,曹詡背後的人其實就是劉秀。

現在曹詡已經明白劉玄的心思,就是一門心思的想弄死劉秀。現在聽劉玄提起安撫河北的事,他不動聲色地問道:“陛下,河北的局勢復不復雜?”劉

玄正色說道:“當然複雜。”

“朝廷派人前去安撫,能否在河北有所作爲?”

劉玄想了想,輕嘆了口氣,搖頭說道:“難啊!”河

北地區,遍地的起義軍、造反軍,還有地方割據的大勢力,想安撫他們,談何容易?

曹詡說道:“所以,無論是誰,去往河北安撫,都是羊入虎口,九死一生。”

說到這裡,他就不再往下說了。但話裡的意思已經很直白了,陛下不是一心想着弄死劉秀嗎,讓劉秀去河北安撫,就是個絕佳的機會。

以後不用陛下親自動手,落下個罵名,劉秀去了河北,自然會有人置他於死地。劉

玄聽後,頗感茅舍頓開,對啊,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和理由對劉秀下手,那麼借用他人之手,弄死劉秀,就和自己沒有一點干係了。

對於曹詡的這番話,劉玄連連點頭,深以爲然。可

是劉玄沒有想過,曹詡能想到的問題,難道朱鮪和李軼會想不到嗎?既然明知道劉秀去河北是九死一生,他二人爲何還要站出來強烈反對?皆

因朱鮪和李軼太瞭解劉秀這個人的能力了,對於旁人而言或許是九死一生的事,但對劉秀來說,可是未必。把

劉秀放到河北那麼遠的地方,以後朝廷再難管到他的頭上,一旦真讓劉秀在河北發展壯大起來,對朝廷的威脅將難以估量。

朱鮪和李軼對劉秀的忌憚太深,相對而言,劉玄對劉秀更多的是妒忌。

自己明明是天子,劉秀只是個臣子,可劉秀卻能迎娶天下第一美女的陰麗華,劉秀無論去到那裡,都能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反而把自己這個天子比了下去。

WWW ¤Tтka n ¤¢ ○

倘若再把劉秀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劉玄覺得自己都快瘋了。

思前想後,劉玄最終還是採納了劉賜和劉信的進諫,決定讓劉秀去往河北招撫,同時他還裝模作樣的給劉秀封了個官,行大司馬事。

所謂的行大司馬事,並不是真的把劉秀封爲大司馬,而是在有限的區域內,給了劉秀大司馬的職權。意思是,他在河北地區,可以擁有大司馬的職權,對河北當地郡縣的兵馬,有調動權。

這個頭銜,完全就是個虛名,河北的郡縣,要麼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要麼是河北三王的掌控之中,誰又會聽從劉秀的調動?不

過劉玄的聖旨一下,若非劉秀自制力驚人,恐怕要當場喜極而泣。脫

離更始朝廷,脫離劉玄的控制,這個機會,他等的實在是太久太久了,久到他自己都快要變得麻木。

去河北招撫,的確很危險,隨時可能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但同時,這也是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機會。

劉秀的東山再起,皇圖霸業,在此時,纔算是真正開始。

(本卷完)

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七十七章 沒事找事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伐五校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五百六十四章 進入平原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四百一十章 繼續努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六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八百三十五章 心頭起疑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一百九十七章 料事如神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三十五章 長安變天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來結親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被迫換帥第二百八十六章 死戰到底第八百五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八百二十一章 宗親關係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三百八十五章 驚天鉅變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八百九十九章 變數到來第五百五十二章 封賞親信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歹毒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山平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五百九十三章 冠軍破敵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強人意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交代真相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鐵面無私第一百五十九章 趁夜劫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
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七十七章 沒事找事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伐五校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五百六十四章 進入平原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四百一十章 繼續努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六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章 迷霧重重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八百三十五章 心頭起疑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一百九十七章 料事如神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劉永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三十五章 長安變天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來結親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被迫換帥第二百八十六章 死戰到底第八百五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八百二十一章 宗親關係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三百八十五章 驚天鉅變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八百九十九章 變數到來第五百五十二章 封賞親信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歹毒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山平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五百九十三章 冠軍破敵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強人意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交代真相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鐵面無私第一百五十九章 趁夜劫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