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江上晴雲雜雨雲

彭城

李希在書房中將火盆燃起,躁動不安的火焰吞噬着他丟進盆中的書帛。陳伏和陳潛二人正站在他的左右。

“希兒,是嬌嬌的信嗎?”陳伏問道。

“不、不是,是京城來的。”李希笑了笑說道,“有兩個消息。”

“是什麼?”陳潛想不出這個時候京城能有什麼消息,打從館陶公主和皇帝達成協議之後,京城應該是一直很平靜纔對。

“衛夫人再度有孕,匈奴入掠上谷。”李希揭開了謎底。

“匈奴入掠,如此說來,很快就會有戰事了?”陳伏馬上想到對於這位當今皇帝來說,匈奴的這次行動是他所絕對不能容忍的。恐怕,很快朝廷就會對匈奴展開報復。

“不錯。我想,很快邊關那邊就會有詳細消息來了。我們看完那個,再絕對以後今後的策略好了。”李希點了點頭,他轉而問陳潛道,“潛叔,你覺得衛夫人這事,怎麼樣?”

“你指的是?”陳潛奇怪的反問道。

“我是說嬌嬌,她雖然失去了記憶,可是難保將來會有恢復的時候。潛叔你一直在府中生活,如果她將來恢復了記憶,這事對她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李希自從認下這個妹妹之後,對於她的事情就變得非常關心,若是以前,對於衛子夫懷孕這種小事,他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這件事……”陳潛猶疑了一下,說道,“若是我在府中時見過的小姐知道此事,只怕是要尋死覓活的。可是,我在這裡見到的這位失去記憶的嬌嬌嘛,就不好說了。”

“不好說?”

“是的。她們的性格,差太大了。”陳潛苦笑了一下,“若不是我從小看着她長大,很確定你沒有認錯人,恐怕會懷疑她們根本就是兩個人。”

“……”

“希兒,”陳伏看着李希深思的樣子,沉聲道,“無論嬌嬌將來會有什麼反應,你都不能做什麼。介入宮廷內爭,這是大忌,我沒提醒過你嗎?”

“陳叔,我只是……”李希被教訓得有些狼狽。

“我是認爲你已經很成熟了,所以才放手將一切都交給你去做的。如果你太感情用事,你不止會害了你自己,而且我們所有人都要因爲你的魯莽付出代價的,知道嗎?”

“你陳叔說的不錯,希兒。而且,今日就是沒有衛夫人爲今上生子,將來也許會有趙夫人、王夫人,你是不可能一直阻止下去的。嬌嬌既然已經離開了皇宮,而皇上又不打算讓她回去,那麼這一切對她來說,都已經是前塵往事,無需追究了。”陳潛也同意陳伏的看法。

“知道了。”李希沉重的點了點頭,表示受教了。其實就理智上來說,他也知道衛子夫無論生子與否都與他無干,只是從感情上來說,他還是希望能夠爲陳嬌盡一份力。

“希兒,與其擔心這個,我倒是想問問你,楚王的事,你到底打算怎麼處理?”陳伏提醒他另外一件事情,“楚王世子的挑釁是越來越明顯了,他都不知道跟蹤了你幾回了。前陣子還差點真的找到我們的暗樁。難道你打算繼續示弱下去,丟掉對楚王府的控制嗎?這可是從第一代堂邑侯任楚國相以來,留下的舊根基啊?”

“陳叔放心吧。您老也說了,這是曾祖父留下的,即使劉注他再想甩開我們也不可能。我不會讓他囂張太久的,很快我就會給他一個永生不忘的教訓,讓他永遠乖乖聽話。”李希瀟灑的甩了甩頭,“陳叔以前不是說過,欲先取之,必先與之嗎?我只是讓他先蹦跳個幾天。”

“你心中有數就好。”陳伏其實對於李希的能力還是很相信的,否則當年也不會將一切都教到他手上。

“希兒,伏兄,我覺得還有一件事情,我們要好好商量一下。”陳潛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什麼?”

“我也認爲朝廷很快就會對匈奴動手,可是,主將是誰?我想,這關係到今後朝中的權利變遷,我們是否該早作準備?”陳潛畢竟長年在京中生活,在這件事情比他們二人要敏銳許多,“今上繼位以來的志向我們都看的很清楚,那就是邊戰。而且,以我大漢和匈奴的實力對比來看,恐怕是一場長久的戰爭吧?戰爭必定會有勝負之分,勝者皇上必定要給予重賞,以激勵後來者。如此,這些將軍們一定會成爲新興勢力崛起在朝中吧?”

“潛叔說的不錯。”李希眯上眼睛,“這倒是我忽略了。今上一直想要擺脫黃老之學,所以我認爲儒學很可能會成爲重新今後的顯學,儒生們會成爲朝中除功臣、外戚之外的一股爲皇帝所用的新勢力。卻忽略了今上的另一項大志,就是邊戰啊,那些參與的將領,若能獲勝歸來,一血百年之恥,其功可謂不小啊。”

頓時,書房中的三人陷入了深思之中。

“潛弟,你認爲朝中有何人可擔此重任?”陳伏先開了口。

“我朝名將中韓安國、程不識、李廣均成名以久,但是他三人均已老邁,李廣雖老當益壯,奈何不爲今上所喜,將來建功立業的機會恐怕不大。”陳潛將自己的看法道出。

“潛叔的意思是說,對匈奴的戰爭中能夠出位的,會是新一輩的將領?”李希問道。

“不錯。而且,從公孫弘的例子上久可以看出,他絕對不介意賜厚恩於一個人,哪怕有人因此而忽然成爲當朝顯貴,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那麼,潛叔覺得,新一輩的人中,誰會比較有可能?”

“衛青!”陳潛很肯定的說出答案。

“衛青?”這次連陳伏都要覺得吃驚了。

“只因爲他是衛子夫的兄弟嗎?”李希不可思議的問。

“這也算是一個原因吧。不過更主要的是,我認爲他是個人才。”陳潛笑道,“當年,衛子夫初入宮時,館陶公主和陳皇后曾經爲了對付她而將衛青擒到府中,老夫當時曾經悄悄去看過。此人性格堅毅,極爲機智,而且是馬奴出身,騎術精湛。我以爲對匈奴的戰爭,騎兵是極爲重要的。衛青現在是羽林軍的一員,朝夕在今上面前出現,這樣合手的人才,如果今上放過,那也稱不得明君了。”

“不錯。的確如此。”李希和陳伏對視一眼,均同意這種說法。

“如果這樣,那麼衛氏一族就是我們要好好注意的對象了。假如衛子夫生下皇子,而衛青又有軍功在身的話……”

“少爺,少爺。兩位陳爺!”一個大呼小叫的女聲衝進書房,讓三人驚了一驚,仔細一看,卻是張萃的貼身婢女,阿玉。

“慌什麼?”李希不悅的教訓道。

“少夫人,少夫人,快……快生了。”阿玉因爲跑得太急,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了。可惜沒什麼人理會她,房中的三個男子聽到這話,全都一溜煙的往後院跑去,瞬息之間就不見了蹤影。

“喲……好痛啊!”張萃的喊聲從房內不斷傳出。雖然明知道有緹縈在一旁照顧,張萃是出不了什麼事的。但是,她每叫一聲,在門外等候的三人還是會抖動一下,全然沒有了剛纔在書房中暢談天下事的樣子。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終於,他們聽到了孩子“哇”的哭聲,三人頓時如同泄了氣的皮球一般,坐了下來。不一會兒,產婆抱着一個裹着紅布包的孩子走了出來,笑眯眯的向三人道喜:“恭喜!恭喜!是一個千金小姐!”

雖然是個女孩子,不過對於第一次當父親的李希來說,仍然是激動不已。他小心的伸手將嬰兒軟綿綿的身子抱在懷中,激動不已。

忽然,張萃的慘叫聲再度響起,讓三人又是一驚,忙問產婆道:“怎麼回事?”

產婆也是很莫名其妙,她急急的跑進去,之後就傳來了她的驚叫,“還有一個!”聽到這句話的三人,面面相覷。陳伏笑着說道:“沒想到啊,一下添了兩個孩子。以後家裡可真的要熱鬧了。”

最終,張萃生下了一男一女,給了李家衆人一個大大的驚喜。李希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左手抱女兒,右手抱兒子,一副有子萬事足的樣子。這個好消息,隨着李希派去東北的教書先生們傳達給陳嬌時,她剛剛釀出了葡萄酒,就將葡萄酒作爲禮物送給了李希的一對雙胞胎。這使得後來,李允,也就是李希的兒子,每次都將自己成爲酒鬼的原因怪罪到這位姑姑頭上,每次都振振有辭的說,“要不是姑姑她在我沒週歲就送我酒喝,我能變成現在這樣?”

**************************************************************

雍 行宮

“楊公公,皇上怎麼還不睡啊?這都幾更天了啊。”一個小宦官悄悄的詢問楊得意。

“閉嘴,你個小兔崽子懂什麼?別說話,乖乖的給我站着。”楊得意狠狠瞪了他一眼,看着小宦官瑟索的樣子,又說道,“打起精神來,皇上沒睡,哪裡有你們睡的份,讓你們隨侍,那是恩賜知道嗎?”

小宦官雖然極爲睏乏,但是畢竟也是入宮有些年頭了,知道自己剛纔的話已經放肆了,如果眼前的楊公公是個狠主,這會兒,自己的屍體已經送到未央廄餵馬了。

看到小宦官受教的樣子,楊得意暗暗點了點頭,提着從御膳間拿來的夜宵,走進殿裡。殿中的竹簡散落在地上,一片混亂,劉徹獨自站在大殿之中,透過窗子,注視着外面的繁星點點,被風吹得飄飄搖搖的燭光,也搖晃着他的影子。楊得意靜靜走到他身邊,將夜宵呈上,說道:“皇上,已經晚了。你吃點吧?”

“是楊得意啊。”劉徹沒有回頭,只是應了這麼一聲。

劉徹不動,楊得意也不敢動,只能陪着站在一旁,看着一動也不動的主子。楊得意是因罪當死卻贖爲腐刑才入宮做宦官,因爲善歌舞而爲劉徹格外看重,他從入宮的那天起到現在,從來都摸不透劉徹的心意。

一宿未眠,天色漸白時,楊得意忽然聽到劉徹低低的笑聲,他從昏昏欲睡中猛然驚醒,立刻就聽到劉徹問道:“楊得意,你知道賈誼嗎?”

“奴婢記得好像是先帝時的一個大臣吧。”楊得意小心翼翼的觀察着劉徹的表情,不知道他是怎麼了。

“楊得意,你去安排今天的行程吧。完成之後,朕要回宮了。”劉徹沒有理會楊得意,淡然的轉過身,走到被自己弄散的書卷前,拾起其中一卷。

“是,是。”楊得意立刻退下安排。

“臣竊惟事勢,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長太息者六……今匈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爲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漢歲致金絮採繒以奉之……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爲戎人諸侯,勢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德可遠施,威可遠加,而直數百里外威令不信,可爲流涕者此也”劉徹讀着手上的上書,眼神變得越發冷峻。

“賈誼啊賈誼,你若能晚生三十年,該有多好啊。”許久,劉徹將此卷甩在地上,眼中一片清冷。被拋到地上的竹簡,發出了清脆的聲音,散開的頁面右方的“治安策”三字,特別顯目。

**************************************************************************************

“ 元光六年 秋,遣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四將軍出兵入草原分擊匈奴。太中大夫衛青爲車騎將軍,出上谷。衛尉李廣爲驍騎將軍,出雁門。太中大夫公孫敖爲騎將軍,出代。太僕公孫賀爲輕車將軍,出雲中。”

未央宮 宣室

公孫弘正在此地聽宣,匈奴擾邊的消息早已經朝野共知,但是漢武帝卻還沒有任何表示,這讓自認已經瞭解這位帝王的志向的許多朝臣疑惑不已,而公孫弘正是其中之一。今天,漢武帝特意將他召到宣室殿來,他隱隱覺得時機到了。

“弘卿,朕記得你今年71了吧。”劉徹看着自己面前的公孫弘,沉聲問道。

“皇上聖明,微臣確是古稀方過。”公孫弘的氣色與當年在新豐和陳嬌李希相處時無異,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活力依舊。

“是嗎?如果前朝名臣賈誼還活着,和你是同歲吧?”劉徹仍舊低頭看着手中的逐漸。

“回皇上,臣與賈長沙確是同齡。”公孫弘沒想到劉徹令人找他來此,不提匈奴擾邊之事,卻提及早已故去多年的賈誼。

“你們同齡,又同出儒門,他生前你們可有交集啊?”劉徹仍舊是淡淡的。

“微臣慚愧。賈長沙生前,臣認埋首於鄉野,又有何德何能與已經身爲當時名臣的賈長沙論交呢。及後來他於樑國故去,微臣便無緣得見了。”

“那麼,卿以爲《治安策》如何?”

“一字千金,句句血淚,實爲我大漢治國安邦之良策。”公孫弘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因爲把這種想法推銷給皇帝,本就是他出仕的目的。

“那爲何,晁錯承其志而不能成其事啊?他最終身死名敗,弘卿乃是朕的左膀右臂,難道打算仿效他嗎?”劉徹終於把目光調到了眼前這位鬚髮皆白的老人身上。

“事有可爲,仍需權變。”公孫弘聽到劉徹的這句話,並不驚慌,他現在已經摸清了,這位年輕的帝王其實是贊成賈誼的政治主張的。

“權變。”劉徹重複着這個詞,嘴角劃出一個優美的弧度,“建元年間,卿曾出使匈奴?”

“蒙皇上隆恩,微臣確曾奉命出使。”公孫弘大概猜到這位年輕的帝王爲什麼會提及當年的事。當年,他出使匈奴,回報的上書中認爲應該要明確華夷之序,確立對匈奴的權威。可是,當時臨朝的竇太皇太后好老莊,將他以不合上意爲由罷免,使得他的第一次出仕短命而終。

“匈奴入掠上谷,朝中暗潮洶涌,卿曾出使匈奴,當對其相當瞭解。不知卿有何策以教朕?”劉徹站了起來,走到公孫弘身邊。

“臣以爲,當戰!”公孫弘的信念即使過去了10年,仍舊沒變,“且當時滅國之戰。”

聽到這句話,劉徹的雙眼頓時放出精光,僅僅的盯着公孫弘,公孫弘卻對此毫不在意。

“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所以爲業也。此爲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關東五穀不登,民多窮困,卻重之以邊事,推數循理而觀之,則民且有不安其處者矣。秦末之世,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寸之地,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風從,何也?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今匈奴掠邊,民不堪苦,靡閉愁苦而有離心。”公孫弘頓了頓,繼續說道,“若朝廷甲兵不修,但撫匈奴,不恤民命,親之以公主但求苟安,外則匈奴不足饜,內則民怨叢生。內外交集,臣恐漢欲嗣統而不可得,天下分崩,復秦舊跡。”

“高帝曾有白登之圍,馬邑之戰設計若此而單于盾逃。與匈奴戰,勝算幾何?”

“臣以爲,匈奴之所依仗者,唯其遷徙鳥舉,來去如風也。故我中原諸國追之不及,自周以降,弗能制之。秦趙作長城而防之,據城而守,以護民,然匈奴越長城而侵之,已非一二之數,足見安匈奴策非只守城。今者,皇上已於上林御苑訓練精騎有數年矣。臣以爲,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此正是諸將軍建功立業之良機。”公孫弘對此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說道,“匈奴貧瘠,臣以爲當絕互市以斷其根本,我大漢嚴守城池,另使騎兵千里奔襲。如有精騎數萬,名將數人,以大漢之地之物之財之力,匈奴國滅,當可期之。”

“弘卿確有國士之才。”劉徹輕聲笑道,“當年,主父偃說朕時也是這麼說的。”

“微臣謝皇上誇讚。”

“今秋,當是我大漢伐匈奴之時!”劉徹經過這番談話,更加堅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

當這年秋天,漢武帝劉徹完成他所有的準備,開始這場頃舉國之力的戰爭時,陳嬌在東北安置流民的舉動也已經完成了。以磚石蓋成的城牆,將所有的民居都包圍在其中,四處城門採用從朝鮮人處買來的巨木建成,在徵集了大家的意見之後,將這座城命名爲“遼東城”

之前,陳嬌在高利那裡發現了西域商人帶給他的葡萄之後,就將那些葡萄釀成了葡萄酒,在嘗過之後,高利很快酒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商機。漢代重農,對於糧食生產極爲重視,相對的對於酒的生產也有着苛刻的限制,現在有了用葡萄釀成的酒,那麼就在朝廷禁令之外了。想到產酒的暴利,高利覺得眼前有無數的銀子在飄飛,和陳嬌商量過後,他們決定派一隊人到西域去購買葡萄,並且,無論是騙也好,劫也好,一定要弄個會種葡萄的人回來遼東城。陳嬌是覺得遼東城終究要找尋一個賺取“外匯”的項目,否則會很難生存下去:而高利則純粹是在商人習性作祟。這個裝載着兩個人希望的西域商隊,的確也不負他們的期望,在後來給了他們很多驚喜。

而陳嬌所希望建立的學校,在李希派來的人的幫助下,終於順利建立。所有年紀在5-13歲的孩子,都被囊括了進來。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大小分爲10個班級,每個班大約50人左右,老師們根據陳嬌所訂下的語文、算學、歷史、地理、武術(體育)、美術、音樂進行教學,後來又考慮到很多年紀較大的孩子,增設了術科,專門學習一些手藝活,使他們將來可以有一技之長。陳嬌自認學識有限,她所知道的對這些孩子不見的真正有用,因此沒有參和進去,只是經常過來給孩子們說些小故事,她講的東西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都是很新鮮又有趣的,很快,她就成了整個學校裡最受歡迎的人。

這是個夏日的午後,陳嬌坐在城裡最大的廣場的一棵大樹下,周圍圍攏了一羣纏着她聽故事的孩子。被繁盛的樹葉篩選過的陽光偶爾會落到她的臉上,有時會讓這些還不甚懂得人事的孩子都看呆了。

“姐姐,那岳飛最後被皇帝殺死了嗎?”紀稹趴在陳嬌的懷裡仰着頭問道,眼睛裡有着模糊的淚光,其他的孩童也是如此。

“是啊。”陳嬌摸了摸稹兒的頭, “不過,後人給他蓋了一座嶽王廟,作了一個秦檜的雕像永遠跪在他面前。”

“真的嗎?岳飛總算是有好報呢。”另外一個小女孩嚷嚷道。

“小雪,你說的不對。”陳嬌對着那個女孩子搖了搖頭,問道:“如果讓人殺了小雪的爹孃,再把他抓來跪在你爹孃的墓前,給小雪很多很多的東西做賠償。小雪願意嗎?”

小雪歪頭想了想,說道:“不行,小雪不喜歡這樣,小雪喜歡和爹孃在一起。”

“所以,對於那些死去的人和活下來的人來說,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既然生不能展其志願,那麼再多的死後哀榮都是多餘的。”陳嬌將小雪抱到身邊,親了親她的小臉蛋。

“都是秦檜這個壞人,不然岳飛也不會死了。”另外有一個孩子憤憤不平道。

“小三你也說得不錯。”陳嬌點了點他的小腦袋,“最後下令殺死岳飛的人可是皇帝啊,如果不是皇帝願意下旨,岳飛怎麼會死呢?秦檜只是當了皇帝的替死鬼。像秦檜這種奸臣都是看皇帝的臉色辦事情的,他是看出了皇帝的心意,纔敢對付岳飛的。”

“皇上怎麼會這樣呢?岳飛是大將軍啊!”這下可是羣情洶涌了。

“你們忘記了,這個皇帝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嗎?金國那裡不是還有兩個皇帝嗎?岳飛的口號就是要迎接這兩個皇帝,如果他們回來了,他這個皇帝怎麼當啊?”陳嬌看着這些孩子幼小的臉蛋,笑了笑,“皇帝也是人,他也要爲自己考慮的。”

“這……”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到這裡,你們該去上課了,不可以遲到啊!快去吧。”

最後這些孩子們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個帶給他們很多故事的大樹蔭下。很多年以後,這些已經長大成人,很多都成爲大漢帝國數一數二的重要人物的孩子們最懷念的地方就是遼東城大廣場的這棵大樹下。陳嬌一如既往的微笑着目送着他們離開,當孩子們都散得差不多時,陳嬌發現紀稹還是站在自己的身邊。她奇怪的看着紀稹問道:“你今天怎麼還不走啊?”

紀稹聳了聳肩,這個動作是從陳嬌所講的故事裡學來的,說道:“李先生說我以後不用和他們一起練習。以後晚上他會到咱們家給我特別輔導的。還有,他說晚上他會和你談一談。”

“你不是做了什麼壞事吧?”陳嬌懷疑的看着他。紀稹雖然聰明懂事,但是由於太過早熟整個城裡的孩子沒幾個他看的上眼的,並且他還會經常不懷惡意的捉弄他們,雖然每次都沒有弄出什麼大事情,不過,陳嬌卻是到那些孩子的父母那裡道歉過好幾遍了。可是,奇怪的是,那些被紀稹捉弄的孩子們卻一點也不怨他,還頗有將他奉爲老大的趨勢。

“那怎麼會呢!”紀稹嘟着嘴抗議,經過幾個月的相處,他已經完全把陳嬌當成了自己的親人,那些不在旁人面前顯露的孩子氣,在陳嬌面前卻是一一顯現了出來,“是我太聰明瞭,先生說他們都跟不上我!”

“真的?假的?”陳嬌雖然對他的話已經信了八分,卻仍要故作驚奇的捉弄他一番。

“反正不是煮的。”紀稹對她做了個鬼臉,接着說道,“姐姐,該給我講別的故事了!我要聽諸葛亮的故事!”

紀稹與陳嬌住在一起,陳嬌對孩子們講的每一個故事他都會湊過來聽,不過相比之下,他最喜歡的還是名將征戰沙場的故事,對其中的那些計謀和戰略尤其感興趣。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對這些都不敢興趣,所以,他只能在私底下纏着陳嬌給他講。

“好了好了。”陳嬌笑着拉着他的手,說道,“那我這次給你講諸葛亮七出祁山的故事。”

陳嬌柔柔的嗓音在廣場中慢慢散開,原本行色匆匆的韓墨在不遠處停了下來,他現在是學校裡的歷史老師,現在正準備去上課,他的住所在西邊,而學校卻在東邊,因此要穿越廣場才能到學校去。看着陳嬌低着頭的樣子,韓墨有些迷惑,他想,這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女子呢?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那種不求利益,但求救民於水火的人嗎?提示時間的鐘聲被敲響了,那是陳嬌爲了告知人們時辰,而特意設置的,每到整點,也就是每半個時辰的時候,都會有人去敲響它,聲音可以讓整個城裡的人都聽到。韓墨沒能仔細觀察陳嬌,就匆匆離去。

原本在和紀稹說故事的陳嬌,擡頭看着韓墨離去的方向,頓了頓。她對於韓墨其實一直懷有戒心,因爲這個男子過於清冷的眼睛,讓她有一種看不透的感覺,

“姐姐,怎麼了?”

“沒什麼,我們繼續說故事吧。”

第四十三章 人生幾回傷往事(二)第三章 千金買賦曰長門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一)第四十八章 意氣相逢爲君飲第二十八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二)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四)第八十八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三)第八十九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一)第三十一章 天外鳳凰誰得髓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二)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四)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一)第八十五章 大漠無垠江湖遠(二)第七十章 遲遲鐘鼓初長夜第八十章 西上秦原見未央(四)第七十八章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三)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二)第四十六章 天道微兮不可言(一)第五十章 未死此身不令出第三十九章 鳳巢西隔九重門第八十章 西上秦原見未央(二)第三十五章 茂陵信美王孫地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一)第八十章第六十一章 花落隨風子在枝第四十一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三)第二十七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一)第三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八十七章 女兒柔腸男兒膽(二)第六十八章 淮南皓月冷千山第五章 相隨遙遙訪彭城第二十七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一)第七十八章 寧知傾國與傾城(三)第九章 骨冷魂清無夢寐第五十八章 自古東宮不虛懸第七十五章 幾曾着眼看王侯(二)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一)第二章 寵冠六宮歲月增第八十七章 女兒柔腸男兒膽(三)第十九章 幾多賢俊皆周行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四)第八十八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一)第九十一章 清風萬里水天長(三)第十二章 江上晴雲雜雨雲第八十九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二)第三十二章 已斷燕鴻初起勢第十九章 幾多賢俊皆周行第八十三章 銀河無渡隔雲天(二)第三十三章 此去茂陵與誰同第六十章 咿呀聲裡燕雛飛第二十七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一)第十章 誰把血淚號此渠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二)第十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六十一章 花落隨風子在枝第八十三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三)第七十三章 浮生長恨歡愉少第五十三章 悠悠歲月使人悲第七十六章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二)第十章 誰把血淚號此渠第八十七章 女兒柔腸男兒膽(三)第七十六章 剎那芳華紅顏老(二)第三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五十二章 執念深時枉費心第七十五章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六)第七章 天明獨去無道路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三章 鐘山何處有龍盤第四十一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一)第十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八十五章 大漠無垠江湖遠(二)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一)第八十六章 鏤心刻骨年復年(三)第五十六章 上林苑裡恩正深第四十三章 人生幾回傷往事(二)第二十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六十七章 古來才命兩相妨第五十六章 上林苑裡恩正深第十六章 龍門變化人皆望第五十九章 親恩和淚落塵埃第三十八章 少年去病從軍遠第七十七章 枕上十年事幽幽(二)第四十七章 北宮花木鬱茫茫第三十六章 何處哀箏隨急管第七十五章 幾曾着眼看王侯(一)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四)第八十一章 烽火連天恨歸難(三)第四十六章 天道微兮不可言(三)第七十八章 寧知傾國與傾城(四)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一)第五十章 未死此身不令出第三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七十五章 別恨萬里家國路(四)第六十章 咿呀聲裡燕雛飛第六十五章 時光荏苒怎評說第六章 小荷初露尖尖頂第七十九章
第四十三章 人生幾回傷往事(二)第三章 千金買賦曰長門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一)第四十八章 意氣相逢爲君飲第二十八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二)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四)第八十八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三)第八十九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一)第三十一章 天外鳳凰誰得髓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二)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四)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一)第八十五章 大漠無垠江湖遠(二)第七十章 遲遲鐘鼓初長夜第八十章 西上秦原見未央(四)第七十八章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三)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二)第四十六章 天道微兮不可言(一)第五十章 未死此身不令出第三十九章 鳳巢西隔九重門第八十章 西上秦原見未央(二)第三十五章 茂陵信美王孫地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一)第八十章第六十一章 花落隨風子在枝第四十一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三)第二十七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一)第三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八十七章 女兒柔腸男兒膽(二)第六十八章 淮南皓月冷千山第五章 相隨遙遙訪彭城第二十七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一)第七十八章 寧知傾國與傾城(三)第九章 骨冷魂清無夢寐第五十八章 自古東宮不虛懸第七十五章 幾曾着眼看王侯(二)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一)第二章 寵冠六宮歲月增第八十七章 女兒柔腸男兒膽(三)第十九章 幾多賢俊皆周行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四)第八十八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一)第九十一章 清風萬里水天長(三)第十二章 江上晴雲雜雨雲第八十九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二)第三十二章 已斷燕鴻初起勢第十九章 幾多賢俊皆周行第八十三章 銀河無渡隔雲天(二)第三十三章 此去茂陵與誰同第六十章 咿呀聲裡燕雛飛第二十七章 五陵無樹起秋風(一)第十章 誰把血淚號此渠第七十四章 長驅千里不可擋(二)第十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六十一章 花落隨風子在枝第八十三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三)第七十三章 浮生長恨歡愉少第五十三章 悠悠歲月使人悲第七十六章第八十二章 都門一別天涯遠(二)第十章 誰把血淚號此渠第八十七章 女兒柔腸男兒膽(三)第七十六章 剎那芳華紅顏老(二)第三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五十二章 執念深時枉費心第七十五章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六)第七章 天明獨去無道路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十三章 鐘山何處有龍盤第四十一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一)第十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八十五章 大漠無垠江湖遠(二)第四十四章 彼真此假俱迷人(一)第八十六章 鏤心刻骨年復年(三)第五十六章 上林苑裡恩正深第四十三章 人生幾回傷往事(二)第二十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六十七章 古來才命兩相妨第五十六章 上林苑裡恩正深第十六章 龍門變化人皆望第五十九章 親恩和淚落塵埃第三十八章 少年去病從軍遠第七十七章 枕上十年事幽幽(二)第四十七章 北宮花木鬱茫茫第三十六章 何處哀箏隨急管第七十五章 幾曾着眼看王侯(一)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四)第八十一章 烽火連天恨歸難(三)第四十六章 天道微兮不可言(三)第七十八章 寧知傾國與傾城(四)第九十章 英雄血盡人間道(一)第五十章 未死此身不令出第三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七十五章 別恨萬里家國路(四)第六十章 咿呀聲裡燕雛飛第六十五章 時光荏苒怎評說第六章 小荷初露尖尖頂第七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