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聯邦的軍事成功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先進的軍事戰略,有什麼樣的理論,就有什麼樣的戰略,有什麼樣的戰略,就有什麼樣的軍隊,軍事戰略也是治國之道,戰略是行動的先導,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有自己的戰略,但這些戰略多數有措施而沒有境界,有細節但沒有全局,要麼不變,要麼多變。
而南華聯邦的戰略始終是清晰而堅定的,正如全部二十世紀美國的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圍繞着中東石油以及石油運輸線而制定的那樣,南華聯邦的發展戰略始終都是以航空力量爲主線而進行的,南華聯邦軍事戰略的突破口選在空軍。
看看南華聯邦以前做了什麼,就知道它以後要做什麼,它將賴在天上不走,由於居高臨下,發生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在鞏固南華聯邦的地位,空軍的發展代表了未來軍隊發展的趨勢。
二,解放思想,有趣的是,南華聯邦並不成天叫喊解放思想,但其思維始終是開放的,他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規定爲自己的思想路線,不沉溺於過去而是眺望未來。
南華聯邦沒有歷史,因此它也沒有包袱,它最善學習,因爲學習,所以容納,因爲容納,所以智慧,因爲智慧,所以敢想,因爲敢想,所以創新。
縱觀人類歷史,那些最有效地從人類活動的一個領域轉入另一個領域的民族,總能獲得巨大的戰略利益,對軍事而言也一樣,那些最善於對軍事力量進行戰略轉換的軍隊一定是常勝軍。
南華聯邦的軍事強大,卻最有危機感,這也是它思想解放的標誌,它敢於憧憬勝利,也敢於憧憬失敗,因爲這六個人知道,新時代對舊時代的淘汰是毫不容情的,面對這種浪潮,他們需要革新的決不僅僅是手中過時的武器裝備。
三,科技的力量,葉奮韜曾經說:科學技術是第一戰鬥力。
任何一項重大的發明,都註定將被強制性地首先用於戰爭,這是鐵定的法則,現代科技一日千里,軍事需要科技,科技反過來又推動軍事革命,二者是雙胞胎。
南華聯邦最重視科技,有人曾戲稱:南華聯邦國防部大樓的空氣裡都飄着創意,因爲那六個人知道,美國百分之七的人是科學家,這些人全心全意在搞研究,這股力量是可怕的。
科技不僅改變了物質世界,甚至改變了精神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凡是說出來的,就已經過時,一切不可能均可變爲可能。
空襲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生死存亡,我們可以描繪出空中戰爭的特點:沒有前方後方之分,沒有前沿縱深之分,沒有白天黑夜之分,沒有軍隊老百姓之分。
軍隊越來越知識化,戰爭卻越來越平民化,前方可能比後方更安全,沒必要像傳統戰爭那樣先打前方再打後方,上來就直插心臟。
葉奮韜在制定南華聯邦軍隊的發展戰略時說過這樣的話:“第一是空軍,第二是空軍,第三還是空軍,陸軍排不上名次。”
經過幾十年經營,南華聯邦的空軍體系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也是一流的,軍購清單中從來是空軍居首,第一任空軍司令伍思想元帥竟說:“我們的沉默,將讓我們的敵人永遠沉默。”
在未來的戰爭中,南華聯邦空軍一定具備以下特點:
1,首當其衝。,
2,準備在戰爭中擔綱主角。
3,,可能進行相對獨立的戰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全程使用。
一切表明,南華聯邦只能選擇空軍和空中力量。
選擇,是因爲別無選擇,南華聯邦必須搶佔制高點。
一個國家在崛起之初,爲了征服敵國而不被敵國所征服,首先要立於不敗之地——而地理上的不敗之地,就是易守難攻的地理環境,被稱作地理上的絕對制高點,如高山、高原等地形,某些大河也提供這種地緣環境。
古羅馬佔據着阿爾卑斯高原。
奧斯曼佔據着土耳其高原。
蒙古人控制了蒙古高原。
嬴政、劉邦、李世民崛起於陝西高原。
空軍便是今天的高原。
據高原,才能向下俯衝,江河高下,一瀉千里,勢不可擋。
南華聯邦發展之初雖然落後,但機會仍在,機會之門看似關閉,其實是虛掩的,命運之門也看似關閉,其實也是虛掩的。
談空軍,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這個人就是杜黑。
1907年,這位意大利陸軍中尉在沒有任何戰爭實例佐證的情況下,不容置疑地提出以下觀點:
飛機用於戰爭必將徹底改變戰爭的面貌,戰場上將出現新的軍種——空軍。
新的作戰領域——空中戰場。
新的作戰模式——空中戰爭。
新的軍事學術——空中戰爭理論。
二十世紀空中力量的發展證明,杜黑的理論不是對上一場戰爭的總結,而是對下一場戰爭的預言。
在上個世紀最初的那些年裡,他這樣寫道:空中戰場是決定性戰場,在空中被擊敗就是戰敗,掌握制空權就是勝利,沒有制空權,就註定要失敗,並接受戰勝者願意強加的任何條件。
百年戰爭史已經證明了並將繼續證明着杜黑的正確,他的某些話簡直就像針對今天而言。
任何先進理論都產生於落後的環境之中,並承受着落後的重擊,愈是真知灼見,愈難被人所接受,對杜黑理論的質疑從未間斷,實踐有時候也並不站在真理一邊,雖然它最終將這麼做。
一,絕對制空權與相對制空權之爭。
杜黑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論述制空權思想的人,他認爲,所謂制空權,就是能阻止敵人飛行,同時能保持自己飛行。這是一種絕對的制空權。
蘇聯人反對這種觀點。蘇聯人把制空權分爲戰略、戰役和戰術三個層次,它認爲某些時刻奪取局部制空權更重要,這便是相對制空權理論。
蘇聯人用實踐否定了杜黑並嘲弄了他:一舉奪取全面制空權太困難,近乎虛幻,唯取得局部制空權可觸及,衛國戰爭中數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大會戰,蘇軍都靠奪取局部制空權獲得了勝利,德國空軍將領戈林承認:“俄國人常常取得局部優勢。”
二,轟炸與空戰之爭。
杜黑堅決主張奪取制空權只能靠空中進攻,力爭把敵方的飛機消滅在機場上和工廠裡,他極力反對空戰,他的形象比喻是:與消滅空中的飛鳥相比,搗毀鳥巢和鳥蛋的辦法更有效。
當時的英國空軍崇拜杜黑,是轟炸派,早在1928年,英國空軍參謀長就指出:對空軍而言,不需要首先打敗當然的空軍,只需對敵方重要中心狂轟濫炸,置敵於防禦境地,即爲大勝。
蘇軍和德軍是空戰派,他們兢兢業業地進行空戰。迄今爲止世界最大規模的空戰都發生在蘇聯的藍天上,空戰被證明是殲滅敵航空兵、奪取制空權的陽關道。
英國雖然不重視空戰,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不列顛大空戰,最後從空中挽救了英國,杜黑有些黯淡了。
三,獨立遂行空中戰爭與支援地面之爭。
杜黑認爲,必須建立一支進攻型的獨立空軍,實施獨立的空中戰爭,在陸海軍發揮作用之前結束戰爭,他反對空軍支援地面作戰,他認爲把航空兵隸屬於陸海軍之下是無用的、多餘和有害的,這一觀點被無數人恥笑。
一切始於地面,止於地面,大炮尚且不能上刺刀,飛機何能,敢稱天驕?
二戰中,德軍閃電戰大放光彩,閃電戰的核心正是空地突擊,爲了更好地支援地面作戰,德國還專門爲空軍研製了俯衝轟炸機。
蘇軍的旗幟是大縱深作戰,航空兵是天上的陸軍。鐵木辛哥說:航空兵的影響不是在深遠的後方,而是在師和集團軍地域內對敵人聯合作戰。
這是兩支世界歷史上最輝煌的陸軍,勝利者是不受置疑的,杜黑變黑了。
當現代空軍跨越核門檻的時候,杜黑理論的強大時代穿透力也顯現出來,在二戰中被割裂開的戰略、戰役、戰術制空權,現在又被合在了一起,二戰中被證明的制空權理論得到了進一步證明,二戰中沒有完全證明的空中進攻理論也得到了充分證明,而二戰中對杜黑理論否定的地方,卻突然失去了新的依據。
南華聯邦建軍之初就是杜黑《制空權》的堅定擁護者,當時的蘭黎明有這樣的觀點:
1,今後作戰,陸海空軍,首先要有強大的空軍,要取得制空權,否則,什麼仗也打不下來。
2,未來戰爭將從空中開始,,首先使用空中力量的一方,肯定會在戰場上造成迅速的、一邊倒的決定性結局。
3,關於民航作爲空軍後備力量的設想要得到驗證。
4,科技爆炸之後,精確制導武器可以隨心所欲地打擊地球任何一個角落,空中格鬥基本消失,被發現即是死亡。
5,由於空軍能以閃電般的速度對敵人心臟予以致命打擊,失去制空權的國家會遭受巨大的精神折磨,並接受戰勝者的任何條件,,這個意義已經超出了軍事範疇需要政治家去解決。
這實際上是這樣一個觀點,歷史已經證明的,說明它是正確的,歷史尚未證明的,並不等於就是謬誤,它只是需要新的歷史的證明。
隨着時間的推移,南華聯邦的領導者相信,杜黑的理論越到後來越顯出它對世界空軍的影響彷彿沒有盡頭。
當然,同任何偉大理論一樣,杜黑理論也並不是無瑕的,很多時候,它差不多使全世界確信不疑,但似乎又有許多問號無法拉直,它像月亮,時圓,時缺,卻始終高懸。
直到今天,杜黑的《制空權》仍是南華聯邦軍人們一個爭論不息的話題,但南華聯邦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