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使人思考的書一

1883年,一本有關大英帝國的巨着《英國的擴張》在倫敦出版。

在書中,作者西利爵士鼓吹道:“第一殖民帝國(指北美殖民地)的喪失是一種因禍得福。我們之所以喪失了那個帝國,乃是因爲對殖民地採取了一種錯誤的理論。……英國仍可以證明美國做來毫不費力的事情,它也能夠照辦,那就是將彼此遙遠的各殖民地聯結在一個聯邦內。”

英國國務大臣卡那封勳爵也在這個時期設計了大英帝國未來的政治藍圖,對英國的帝國政策做了一個總結和規劃。

他認爲,爲了在南部非洲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英國殖民體系,需要建立一個聯邦式的南非,囊括德蘭士瓦、奧蘭治和納塔爾,以開普殖民地爲領導,在這些自治的殖民地建立起英國式的議會代議制度,保護英國在南非的貿易利益和勞動力供應,並保證其屬地和臣民的安全。

這種由自治的白人殖民地組成聯邦的做法,也用在了加拿大(1867年)和澳大利亞(1901年)。

但是,英國人忽視了南非布爾人獨特的民族特性。經過一百多年的磨難,布爾人已經遠遠不象他們的荷蘭親戚那樣脾氣溫和、重商輕武。

乾旱貧瘠的南非高原、顛沛流離的大遷徙和同土着之間無數的殘酷戰爭,磨練並且重新塑造了他們的性格。

布爾人性格保守,吃苦耐勞,生活儉樸,崇尚武力,不願意接受異族統治,對自己的語言、文化、宗教和其他民族特性始終抱有自豪感。

這也是那些遠離文明中心的邊遠地區人民(如美國西部、澳大利亞西部和阿根廷北部)的普遍性格。

在1877—1880年英國統治德蘭士瓦的三年期間,布爾人的民族情緒尤其高漲,德蘭士瓦和開普兩地的布爾人聯合起來,於1880年在開普敦成立了布爾人民族主義組織——阿非利卡人大會,阿非利卡人爲南非荷蘭人的自稱,並且在獨立的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也發展了分會。

這種特立獨行、不屈不撓的性格,註定使得布爾人不能成爲維多利亞女王治下的忠順臣民。

英國人統治德蘭士瓦共和國的三年期間,並沒有着手改善中下層布爾人的生活條件,也沒有增加投資、改善當地的財政、經濟和政治生活,反而允許英國商人進行土地投機、向布爾人補收以前欠德蘭士瓦共和國的稅款,引起了布爾人民廣泛的不滿情緒。

與此同時,英國人出兵在1879年消滅了布爾人最大的威脅——強大的祖魯王國,俘虜並流放了國王塞提瓦約,將祖魯王國故地劃分爲十三個酋長領地。

英國—祖魯戰爭解除了布爾人的心理負擔,布爾人復國之後的最大威脅被解決掉了。

1880年9月,爲了從土著手中收繳金伯利鑽石礦作爲工資發到黑人勞工手裡的大量槍支,在英國保護國巴蘇陀蘭(今萊索托)發生了繳槍暴亂。

英國駐德蘭士瓦的主力部隊南下鎮壓暴亂,留在德蘭士瓦的英軍總數不超過三千人,只駐守在比勒陀利亞、呂斯滕堡、萊登堡、斯坦德頓等幾個重要城鎮,防務空虛。

是年12月16日,五千多不滿英國治理的布爾人聚集在帕爾德克拉爾舉行國民大會,宣佈進行武裝反抗,恢復南非共和國,升起共和國鑲嵌綠邊的紅白藍三色國旗,推舉在布爾人當中德高望重的保羅-克魯格、皮埃特-朱伯特和小比勒陀利烏斯三人爲首領。

同日,新組成的三人政府將南非共和國的獨立聲明送到了比勒陀利亞駐軍的手中,英國人拒絕接受,下令各地駐軍火速增援比勒陀利亞。

12月17日,布爾人市民和英國駐軍的衝突在波切夫斯特魯姆爆發。

12月20日,駐紮在萊登堡的英軍第94團兩個連馳援比勒陀利亞,在布龍克霍斯特幹河遭到布爾民團的伏擊,第一場戰鬥打響。

布爾人平日以騎馬狩獵爲樂,所以槍法極準,戰術靈活,在交戰中,英軍247人中有77人陣亡,157人受傷,布軍只有兩人死亡,四人受傷。

如此懸殊的比率,似乎預告了今後若干年內英國人和布爾人作戰的必然結果。

布龍克霍斯特幹河戰鬥之後,駐紮在德蘭士瓦的英軍迅即被分割包圍於比勒陀利亞和波切夫斯特魯姆兩地,坐以待斃。

1881年1月,增援的英軍部隊從納塔爾殖民地出發,向德蘭士瓦進軍。英軍司令科利將軍率這支千餘人的援軍,西進德蘭士瓦。

在納塔爾與德蘭士瓦邊境的朗峽受到朱伯特將軍的阻擊,英軍和布軍在1月28日和2月7日兩次發生戰鬥。

戰鬥中的英軍還是採用美國獨立戰爭和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戰術,排成整齊而密集的隊形前進,聽指揮官的號令射擊,但是英軍的保守並沒阻止別國在近戰戰術的進步。

山上的布爾神槍手躲藏在石頭和其他掩體後面,象平時在家鄉用步槍打羚羊一樣,一個一個地擊斃英國士兵,這些可憐的士兵的屍體和鮮血阻止了英軍的攻勢。

2月26日夜,科利指揮650名英軍士兵,試圖奪取馬朱巴山,從西邊攻下朗峽。

午夜之前,英軍到達山頂,可以俯視到山下的布爾營地。

科利的副官伊安-漢密爾頓,他後來是第二次英布戰爭時曾任南非英國遠征軍參謀長建議他下令挖掘戰壕,但是科利沒有接受這個建議,而是命令手下休息,準備第二天再發動戰鬥。

這時,山下的布爾哨兵發現英軍已經登上山頂,爲了奪回這個重要的制高點,朱伯特下令組織隊伍對英軍發動偷襲。

他們避開英軍的登山道路,沿着陡峭而隱蔽的山壁向上攀登,登上山頂之後,他們對休憩中的英軍展開了偷襲,山上的英軍毫無防備,93人被打死,133人受傷,54人被俘,科利本人也在山頂被擊斃。

布軍方面,只有一人陣亡,5人受傷。

此時英國在德蘭士瓦附近地區已無其他軍隊可以動用,又擔心引起德蘭士瓦境外布爾人的反抗,只好同意議和。

英軍戰敗的消息傳回國內,格拉斯通內閣宣佈辭職。

1881年3月6日,英國和德蘭士瓦軍隊簽訂了停戰協議,8月3日雙方又簽訂了《比勒陀利亞協定》。

該協定規定,保證德蘭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國女王宗主權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國保持三項特權:

控制德蘭士瓦對外關係。

保持對德蘭士瓦同非洲部落關係的控制權。

戰時英軍有權借道德蘭士瓦。

這裡所規定的英國女王的宗主權,原是表示封建領主的古老詞彙,在當時是一個沒有先例的詞語,不具任何精確含意。

布爾人明知該條約對其限制極大,但是迫於形勢,只好企望通過以後修改條約來取消宗主權規定。

1884年,德蘭士瓦總統克魯格和副總統朱伯特來到倫敦,和英國人簽訂了《倫敦協定》,取消了英國對德蘭士瓦的宗主權——英國人自然用模棱兩可的字句對其埋下了伏筆。

不過總的來說,當時的英國人似乎已經滿足於讓布爾人的貧窮共和國在英國殖民地和黑人保護國汪洋大海的包圍中延續這種半死不活、自生自滅的獨立狀態。

從1880年12月到1881年3月,英國和德蘭士瓦共和國爲時三個月的這場戰爭,後來被稱爲--第一次布爾戰爭。

大自然中最爲人類喜愛的、黃澄澄沉甸甸的財富——金子,往往都喜歡把自己藏在極端荒涼不毛的地區--美國西部崎嶇的巖壁,乾旱的澳大利亞荒漠,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還有隻生長着耐鹽鹼雜草的西德蘭士瓦荒原。

1884年,倫敦協定簽字僅僅幾個月之後,在德蘭士瓦境內發生了一件對於南非歷史來說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大事,使得英國人對墨跡未乾的倫敦協定追悔莫及。

在比勒陀利亞城和荒涼的瓦爾河谷之間的一個偏僻牧場上,兩個探礦專家發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蘭德金礦,簡稱蘭德金礦,南非貨幣蘭特即以其命名。

這一帶的地下綿延着幾條碩大無比的金礦脈,最主要的一條含金礫岩層長達30公里,其黃金儲量超過地球上可開採的黃金儲量的40%,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

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們聞訊蜂擁而至前往南非,試圖象在澳大利亞或者美國西部那樣,用自己的雙手、汗水和勤奮開採出金沙,就象金伯利城一樣,他們用帳篷和簡陋房屋搭建起了另外一座拓荒城——約翰內斯堡。

但是對這些滿懷希望的淘金者來說非常不幸的是,蘭德金礦的主體部分和金伯利鑽石礦一樣,品位比較低,而且很多礦脈埋藏在地下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處。

那些淺露在地表上的富礦很快被開採枯竭,剩下的礦脈只有採用大規模的爆破採礦,現代化機械選礦,以及先進的氰化法來淘金,纔有利可圖。

這就需要從國外,尤其是英國,進口大量的機械、炸藥和其他化工產品,這一點對後來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之間經濟衝突的發展很重要。

因爲受到上述自然條件的限制,衆多小採礦公司和淘金者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紛紛破產。

而塞西爾-羅得斯和其他幾家南非礦業寡頭則抓住這個機會,組建了南非礦業共同體,吸引英、法、美、德等國資本,迅速壟斷了蘭德金礦的生產。

其時正值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採用金本位制度,對黃金的需求量猛增,南非的黃金源源不斷地涌入倫敦、安特衛普、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的金庫,然後被鑄造成金幣。

從金礦的鉅額利潤中獲取的稅收,還有金礦所需要的機械、炸藥、工人食品等消耗物資的進口關稅,給德蘭士瓦共和國帶來了每年上千萬英鎊的鉅額收入,布爾人那種落後、保守的農牧場經濟體系受到了空前的衝擊,礦業迅速取代農牧業,成爲德蘭士瓦共和國的經濟基礎。

從暴窮一下子走向暴富的德蘭士瓦政府,馬上恢復了過去那種擴張領土的野心。

考慮到德蘭士瓦的面積和法國差不多,但是人口只有區區五萬白人,外人想當然地會認爲,布爾人應該滿足於那無垠無盡的廣袤土地。

但是貪得無厭的某些布爾人顯然並不滿足,德蘭士瓦人、奧蘭治人、開普殖民地的南非荷蘭人開始共同唸叨一個從好望角到贊比西河的大南非布爾聯邦計劃。

克魯格總統曾經在首都的一次集會上向他的公民們大聲嚷嚷說,他的國家被關在了牛欄裡面。

爲了獲得出海口,德蘭士瓦重新揀起了槍桿子,用心險惡地向四周的黑人王國伸出了試探的觸角。

第6章 刺殺二第520章 進攻計劃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541章 跡象第64章 意外驚喜第199章 國家戰略五第556章 沒想到第195章 國家戰略一第4章 南華聯邦共和國第372章 大隊長日記四第98章 東南亞記憶四第181章 中東佈局第175章 必須保證一第588章 狙擊手日記一第55章 非洲思考第295章 愉快的會面第465章 援外原則第29章 桑給巴爾二第75章 使人思考的書四第358章 起因第243章 太陽能一第611章 準備就緒第29章 桑給巴爾二第357章 全球追殺十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75章 使人思考的書四第49章 背水一戰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110章 復興公司故事二第298章 開始第382章 驚天計劃第537章 總結會第303章 聯繫人第528章 永遠的迷第305章 談判第546章 海戰二第60章 索馬里二第168章 該來的總要來五第575章 話題很長八第323章 什麼情況第535章 降落航母二第321章 採訪實錄六第555章 興奮第488章 冰姐夫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201章 硅資源第53章 非洲初印象第112章 復興公司故事四第267章 交通二第322章 統治原理第61章 伊朗一第83章 你的認識二第497章 總體計劃第340章 就職演講二第156章 老撾二第238章 細節問題第151章 新經濟政策一第259章 意外第68章 北非的思考一第72章 使人思考的書一第492章 陸戰爭論四第268章 反應第448章 老撾問題第222章 審判之後一第368章 首次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231章 落實第356章 全球追殺九第493章 陸戰爭論五第446章 新開始第442章 就緒第146章 唯一的解決辦法第54章 日盛堂由來第166章 該來的總要來三第147章 嘗試進入第633章 司令部日誌五第76章 使人思考的書五第313章 要先溝通第387章 只是一半第135章 海盜問題二第508章 規定第12章 前進第497章 總體計劃第609章 戰前的歲月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164章 該來的總要來一第621章 戰鬥的記憶八第335章 有了藉口第117章 復興公司故事九第125章 擊沉捕鯨船第30章 也門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248章 聯情局特工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399章 經濟怪圈第290章 尼日爾三角洲二第338章 歷史四第100章 戰略底氣一第322章 統治原理第12章 前進
第6章 刺殺二第520章 進攻計劃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541章 跡象第64章 意外驚喜第199章 國家戰略五第556章 沒想到第195章 國家戰略一第4章 南華聯邦共和國第372章 大隊長日記四第98章 東南亞記憶四第181章 中東佈局第175章 必須保證一第588章 狙擊手日記一第55章 非洲思考第295章 愉快的會面第465章 援外原則第29章 桑給巴爾二第75章 使人思考的書四第358章 起因第243章 太陽能一第611章 準備就緒第29章 桑給巴爾二第357章 全球追殺十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75章 使人思考的書四第49章 背水一戰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110章 復興公司故事二第298章 開始第382章 驚天計劃第537章 總結會第303章 聯繫人第528章 永遠的迷第305章 談判第546章 海戰二第60章 索馬里二第168章 該來的總要來五第575章 話題很長八第323章 什麼情況第535章 降落航母二第321章 採訪實錄六第555章 興奮第488章 冰姐夫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201章 硅資源第53章 非洲初印象第112章 復興公司故事四第267章 交通二第322章 統治原理第61章 伊朗一第83章 你的認識二第497章 總體計劃第340章 就職演講二第156章 老撾二第238章 細節問題第151章 新經濟政策一第259章 意外第68章 北非的思考一第72章 使人思考的書一第492章 陸戰爭論四第268章 反應第448章 老撾問題第222章 審判之後一第368章 首次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231章 落實第356章 全球追殺九第493章 陸戰爭論五第446章 新開始第442章 就緒第146章 唯一的解決辦法第54章 日盛堂由來第166章 該來的總要來三第147章 嘗試進入第633章 司令部日誌五第76章 使人思考的書五第313章 要先溝通第387章 只是一半第135章 海盜問題二第508章 規定第12章 前進第497章 總體計劃第609章 戰前的歲月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164章 該來的總要來一第621章 戰鬥的記憶八第335章 有了藉口第117章 復興公司故事九第125章 擊沉捕鯨船第30章 也門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248章 聯情局特工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399章 經濟怪圈第290章 尼日爾三角洲二第338章 歷史四第100章 戰略底氣一第322章 統治原理第12章 前進